摘要: 针对通用的QFP48 引线框架封装,首先探讨了封装中的热传输机制,给出了热阻的理论计算结果;接 着利用Ansys Icepak 软件建立起QFP48 的有限元模型,热阻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热传输机制的理论分析;最后 讨论了减小封装热阻、提高热可靠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增加PCB 面积和施加一 定风速的强迫对流均可降低QFP48 封装的热阻,提高散热效果。
关键词: 引线框架封装;热阻;建模;热仿真;优化分析;Icepak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中,传统的四侧扁平封装技 术(QFP),由于具备较多的互连引脚、良好的电气特 性和较低的成本,仍然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封装形式之一。
目前,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进步,大规模 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引 发的数字电路动态功耗越来越大,芯片内部发热量 增加导致温度急剧上升,因此,封装的散热问题受 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 QFP 封装为例,Zhou等给出了QFP 封装的内部热传输路径,在功耗为0.5 W和环境温度为20℃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工具仿真得到芯片的最高温度为84.17℃。Suwa 等通过构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的仿真建立了芯片和PCB 的 热阻网络。
本文以QFP48 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热阻建模。首先建立QFP48的数学模型,得到热阻的计算方法;接着利用 Ansys Icepak 建立 QFP48 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封装的 热阻,并验证数学计算的结果;最后在综合考虑结 构、材料等因素的基础上,完成对QFP48 封装热阻的优化设计。
典型的 QFP 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① Die为芯片,封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② Die Adhesive 为 芯片粘贴胶,用于将芯片固定在封装框架的载片台 上;③ Paddle 为框架载片台,对芯片起支撑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够提供较多的散热;④ Lead Frame 为 引线框架,是封装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PCB系统的 连接桥梁;⑤ Wire Bond 为键合线,负责将芯片的 焊盘与引线框架连接,键合线和引线框架共同组成 了芯片系统到 PCB 系统的完整传输通道;⑥ Mold 为塑封料,保护着整个封装结构。
图1 QFP 封装的结构
图 2 为 QFP48 封装模型的热传输路径示意图, 其中用带有箭头的不同线型标注了传导 (conduction)、对流(convection)和辐射(radiation) 三种热量传输形式及其传输路径。
图2 QFP48 封装中传热路径
由图 2 可知,QFP48 封装中的三条主要热量传 输路径分别为:1. 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塑 封料体(⑥ Mold)的上表面传输到空气中;2. 热 量在经过芯片粘贴胶(② Die Adhesive)和载片台 (③ Paddle)之后,通过封装体的下表面传输到PCB 和空气中;3. 热量通过键合线(⑤ Wire Bond)传 输到引线框架(④ Lead Frame)上,然后再通过框 架引脚传输到空气中和 PCB 上。根据热传输类型和 传输路径可以得到QFP48 封装的热阻网络模型,如 图 3 所示。
图3 QFP48 封装热阻网络模型
图 3 中的和 Ta 分别表示芯片结温和环境温度。由图 3 可见,第一条传热路径上的热阻有Rj1、R17、Rcon和 Rrad,分别表示芯片热阻、芯片上方塑封体的热阻、对流热阻和辐射热阻;第二条传热路径中, 除了 Rcon 和 Rrad,还包括芯片粘贴胶热阻 Rj2、载片台热阻 R23、芯片下方塑封体热阻 R34、封装和 PCB之间的空气热阻 R45 和 PCB 的热阻 R56;第三条传热路径中,除了包含 R56、Rcon 和 Rrad,还包括键合线热阻 Rwb 和引线框架热阻 Rlf。
表 1 给出了 QFP48 的封装模型参数,为了使 QFP48 封装模型的热阻更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模 型中添加了一个 4 层的PCB 测试板。该 PCB 测试板 的几何尺寸如表 2 所示,PCB 的材料选为 FR4。由于封装内部以热传导为主,本文重点以热传导为例,说明热阻的数学求解过程。
表 1 QFP48 封装模型参数
表 2 PCB 模型参数
热传导可用一维傅里叶方程表示为:
(1)
其中式中:q 表示热流量;k 表示热导率;A 表示热流通 过的横截面积;dT/dx 是热流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对公式(1)进行积分,得到稳态热传导路径长度为 l 时的温度差,即:
(2) 进一步对公式(2)进行变换,得
(3) 定义热阻R为:
(4) 联合公式(3)、(4),传导方式下的热阻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5)式中:L 代表热传导路径的长度;k 代表材料的热导 率;A 是热流量通过的横截面积。同理,热对流、热辐射方式下的热阻计算公式 可相似得到。根据表1 中的 QFP48 封装模型参数及表2 中的 PCB 模型参数,利用公式(5),即可求解出图 3 热 阻网络中各个结构的热阻值。以芯片热阻 Rj1 为例:
(6)同理,其他结构的热阻值可类似求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QFP48 封装各结构热阻值
结合图3中抽取的热阻网络拓扑结构及表3中对应的各热阻值,QFP48 封装的总热阻为:
根据QFP48封装产品的结构图,利用 Ansys Icepak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 4 所示。模型结构中各参数与表 1、表 2 保持一致,其中芯片的功率为 0.5 W,环境温度设置为20℃。
图4 QFP48 封装三维有限元模型
经过网格划分、参数设置,自然对流下的温度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芯片最高节温为 83.90 ℃。
图5 自然对流条件下QFP48 封装温度分布
根据JESD标准,芯片到外界环境的热阻θja可表示为
(7) 式中:Tj 和 Ta 分别代表芯片最高结温和环境温度;P
指芯片的功耗。将芯片最高结温 83.90 ℃、环境温 度 20 ℃及芯片功耗 0.5 W 代入公式(7),即可计算 出该 QFP48 封装的热阻 qja 为 127.8 ℃/W,该结果与上文中的理论分析值 Rja-es 较为吻合,进一步验证了两种建模的一致性。
热阻是反应材料阻止热量传递的一个综合参 量。为了增强封装结构的传热能力,需要减小其热 阻值。通过分析封装热阻网络模型可知,只要降低 关键路径的热阻值就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封装的热 阻。考虑到工业规模应用中,引线框架封装中内部 结构基本固定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塑封材料、PCB 面积及外部对流情况对热阻的影响,即主要考虑的 热阻包括:封装体上、下两部分热阻 R17、R34,PCB热阻 R56 和对流热阻 Rcon。本节沿用 Ansys Icepak 工具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分析。
3.1 塑封材料的热导率对热阻的影响
图6 给出了QFP48 封装在不同热传导率设置下 的温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热传导率为 0.2 W/(m·℃)时,芯片的最高节温为 99.94 ℃;热传导 率为 5 W/(m·℃)时,芯片的最高节温为 78.73 ℃。
图6 不同热传导率情况下的温度分布
根据公式(7),计算出不同热传导率设置下的热 阻值,如图7 所示。当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较小时, 热阻 Rja 随热传导率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达到3 W/(m·℃)时,继续增大热传导率 对热阻Rja 的影响则变得有限,并呈现饱和趋势。
图7 热传导率与热阻的关系
3.2 PCB 面积对热阻的影响
集成电路工作时的温度除了与其封装的物理结 构及工作功耗有关外,还与PCB 的面积大小和叠层 结构有关。本文主要讨论PCB面积变化对热阻的影响,图 8 给出了承载QFP48 封装的四层 PCB 结构在不同面积设置情况下对应的温度分布图。根据图中 的仿真结果可得:PCB 大小为 20 mm×10 mm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 130.31 ℃;PCB 大小为 150 mm×100 mm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82.08 ℃。
图8 不同PCB 面积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图
图9 进一步给出了PCB 面积和封装面积的比值 与总热阻大小的对应关系,从图中可知,PCB 面积 和封装面积的比值越大,其对应的总热阻值Rja 则越 小,当 PCB 和封装面积比大于 161.31 时,其对应的 热阻值随着面积比的变化呈现缓慢平稳的趋势。因 此,在集成电路封装的散热设计中,适当增大 PCB 面积将会对系统散热产生积极影响。
图9 PCB 和封装面积比与封装热阻的关系
3.3 对流强度对热阻的影响
为了得到对流强度的改变对封装热阻的影响, 本文采用给QFP48 封装施加横向风冷的仿真条件, 通过改变风速大小来分析封装工作时的最高温度和 封装热阻。图 10 给出了风速大小分别为1,2,3 和 4 m/s 时的 QFP48 封装的温度分布图,从图中可 知,温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风速大小为 1 m/s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69.34 ℃;风速大小为4 m/s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 57.19℃。与图5相比,风速大小由0增大为 4 m/s 时,芯片最高结温降低了 26.71℃。
图10 不同横向对流风速情况下的温度分布
图 11 进一步给出了风速大小与热阻值的对应关 系,从图中可知,外部施加1 m/s 的风速时,热阻下 降幅度最为明显,约30 ℃/W,随着风速进一步增大,热阻降幅呈现缓慢并趋于饱和。因此,适当采用强迫 对流的方法同样可以增强电子元件的散热功能。
图11 风速与封装热阻的关系
介绍了通用QFP48 封装结构的热阻建模及优化 分析。首先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热阻的理论计算 方法;接着利用 Icepak 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仿真得 到的热阻值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 影响热阻的几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考虑成本、 散热等综合因素,适当提高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 增加PCB 面积和施加一定风速的强迫对流均可降低 QFP48 封装的热阻,提高散热效果。本文提到的热 阻建模及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引线框架类的封装, 也可为其他封装类型的热阻求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AM C C, KONG C H, RICHARD N M. TCoB reliability for Epad LQFP 176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 [C]// Electron Manuf Technol Conference. NY, USA: IEEE, 2014: 1-5.
[2] BAI Z, YAO J, TAN L C. Combined QFN and QFP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150294924 [P]. 2015-10-15. [3] 郭桂冠. 引线框架、QFN 封装体、及形成QFN 封装体的方法: CN103681585 A [P]. 2014-12-14.
[4] ZHOU D J, HUANG H Y, PENG K Q. The thermal ****ysis of QFP component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ncapsulation design and assembly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NY, USA: IEEE, 2007: 1-5.
作者:孙海燕,缪小勇,赵继聪,孙玲 ,王洪辉
(1. 南通大学 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通 226007;2.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