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Icepak 面向引线框架封装的热阻建模与分析

7月前浏览11505

摘要: 针对通用的QFP48 引线框架封装,首先探讨了封装中的热传输机制,给出了热阻的理论计算结果;接 着利用Ansys Icepak 软件建立起QFP48 的有限元模型,热阻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热传输机制的理论分析;最后 讨论了减小封装热阻、提高热可靠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增加PCB 面积和施加一 定风速的强迫对流均可降低QFP48 封装的热阻,提高散热效果。 

关键词: 引线框架封装;热阻;建模;热仿真;优化分析;Icepak

0 前言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中,传统的四侧扁平封装技 术(QFP),由于具备较多的互连引脚、良好的电气特 性和较低的成本,仍然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封装形式之一。

目前,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进步,大规模 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引 发的数字电路动态功耗越来越大,芯片内部发热量 增加导致温度急剧上升,因此,封装的散热问题受 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 QFP 封装为例,Zhou等给出了QFP 封装的内部热传输路径,在功耗为0.5 W和环境温度为20℃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工具仿真得到芯片的最高温度为84.17℃。Suwa 等通过构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的仿真建立了芯片和PCB 的 热阻网络。

本文以QFP48 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热阻建模。首先建立QFP48的数学模型,得到热阻的计算方法;接着利用 Ansys Icepak 建立 QFP48 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封装的 热阻,并验证数学计算的结果;最后在综合考虑结 构、材料等因素的基础上,完成对QFP48 封装热阻的优化设计。

1 数学建模

典型的 QFP 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① Die为芯片,封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② Die Adhesive 为 芯片粘贴胶,用于将芯片固定在封装框架的载片台 上;③ Paddle 为框架载片台,对芯片起支撑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够提供较多的散热;④ Lead Frame 为 引线框架,是封装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PCB系统的 连接桥梁;⑤ Wire Bond 为键合线,负责将芯片的 焊盘与引线框架连接,键合线和引线框架共同组成 了芯片系统到 PCB 系统的完整传输通道;⑥ Mold 为塑封料,保护着整个封装结构。

1.png

                                                                                    图1 QFP 封装的结构

图 2 为 QFP48 封装模型的热传输路径示意图, 其中用带有箭头的不同线型标注了传导 (conduction)、对流(convection)和辐射(radiation) 三种热量传输形式及其传输路径。

2.png

图2    QFP48 封装中传热路径

由图 2 可知,QFP48 封装中的三条主要热量传 输路径分别为:1. 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塑 封料体(⑥ Mold)的上表面传输到空气中;2. 热 量在经过芯片粘贴胶(② Die  Adhesive)和载片台 (③ Paddle)之后,通过封装体的下表面传输到PCB 和空气中;3. 热量通过键合线(⑤ Wire Bond)传 输到引线框架(④ Lead Frame)上,然后再通过框 架引脚传输到空气中和 PCB 上。根据热传输类型和 传输路径可以得到QFP48 封装的热阻网络模型,如 图 3 所示。

3.png

图3    QFP48 封装热阻网络模型

图 3 中的和 Ta 分别表示芯片结温和环境温度。由图 3 可见,第一条传热路径上的热阻有Rj1、R17、Rcon和 Rrad,分别表示芯片热阻、芯片上方塑封体的热阻、对流热阻和辐射热阻;第二条传热路径中, 除了 Rcon 和 Rrad,还包括芯片粘贴胶热阻 Rj2、载片台热阻 R23、芯片下方塑封体热阻 R34、封装和 PCB之间的空气热阻 R45 和 PCB 的热阻 R56;第三条传热路径中,除了包含 R56、Rcon 和 Rrad,还包括键合线热阻 Rwb 和引线框架热阻 Rlf。

表 1 给出了 QFP48 的封装模型参数,为了使 QFP48 封装模型的热阻更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模 型中添加了一个 4 层的PCB 测试板。该 PCB 测试板 的几何尺寸如表 2 所示,PCB 的材料选为 FR4。由于封装内部以热传导为主,本文重点以热传导为例,说明热阻的数学求解过程。

表 1   QFP48 封装模型参数

4.png

表 2   PCB 模型参数

5.png

热传导可用一维傅里叶方程表示为:

6.png (1)

其中式中:q 表示热流量;k 表示热导率;A 表示热流通 过的横截面积;dT/dx 是热流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对公式(1)进行积分,得到稳态热传导路径长度为 l 时的温度差,即:7.png

(2)      进一步对公式(2)进行变换,得

8.png(3)  定义热阻R为:

9.png(4)    联合公式(3)、(4),传导方式下的热阻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10.png

(5)式中:L 代表热传导路径的长度;k 代表材料的热导 率;A 是热流量通过的横截面积。同理,热对流、热辐射方式下的热阻计算公式 可相似得到。根据表1 中的 QFP48 封装模型参数及表2 中的 PCB 模型参数,利用公式(5),即可求解出图 3 热 阻网络中各个结构的热阻值。以芯片热阻 Rj1 为例:

11.png

(6)同理,其他结构的热阻值可类似求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QFP48 封装各结构热阻值

12.png

结合图3中抽取的热阻网络拓扑结构及表3中对应的各热阻值,QFP48 封装的总热阻为:

13.png

2  QFP48 封装热阻有限元建模

根据QFP48封装产品的结构图,利用 Ansys Icepak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 4 所示。模型结构中各参数与表 1、表 2 保持一致,其中芯片的功率为 0.5 W,环境温度设置为20℃。

14.png

图4  QFP48 封装三维有限元模型

经过网格划分、参数设置,自然对流下的温度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芯片最高节温为 83.90 ℃。

15.png

图5  自然对流条件下QFP48 封装温度分布

根据JESD标准,芯片到外界环境的热阻θja可表示为

16.png

(7)   式中:Tj 和 Ta 分别代表芯片最高结温和环境温度;P

指芯片的功耗。将芯片最高结温 83.90 ℃、环境温 度 20 ℃及芯片功耗 0.5 W 代入公式(7),即可计算 出该 QFP48 封装的热阻 qja 为 127.8 ℃/W,该结果与上文中的理论分析值 Rja-es 较为吻合,进一步验证了两种建模的一致性。

3  QFP48 封装热阻优化分析

热阻是反应材料阻止热量传递的一个综合参 量。为了增强封装结构的传热能力,需要减小其热 阻值。通过分析封装热阻网络模型可知,只要降低 关键路径的热阻值就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封装的热 阻。考虑到工业规模应用中,引线框架封装中内部 结构基本固定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塑封材料、PCB 面积及外部对流情况对热阻的影响,即主要考虑的 热阻包括:封装体上、下两部分热阻 R17、R34,PCB热阻 R56 和对流热阻 Rcon。本节沿用 Ansys Icepak 工具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分析。

3.1   塑封材料的热导率对热阻的影响

图6 给出了QFP48 封装在不同热传导率设置下 的温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热传导率为 0.2 W/(m·℃)时,芯片的最高节温为 99.94 ℃;热传导 率为 5 W/(m·℃)时,芯片的最高节温为 78.73 ℃。

17.png

图6  不同热传导率情况下的温度分布

根据公式(7),计算出不同热传导率设置下的热 阻值,如图7 所示。当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较小时, 热阻 Rja 随热传导率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达到3 W/(m·℃)时,继续增大热传导率 对热阻Rja 的影响则变得有限,并呈现饱和趋势。

18.png

图7 热传导率与热阻的关系

3.2  PCB 面积对热阻的影响

集成电路工作时的温度除了与其封装的物理结 构及工作功耗有关外,还与PCB 的面积大小和叠层 结构有关。本文主要讨论PCB面积变化对热阻的影响,图 8 给出了承载QFP48 封装的四层 PCB 结构在不同面积设置情况下对应的温度分布图。根据图中 的仿真结果可得:PCB 大小为 20 mm×10 mm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 130.31 ℃;PCB 大小为 150 mm×100 mm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82.08 ℃。

19.png

图8 不同PCB 面积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图

图9 进一步给出了PCB 面积和封装面积的比值 与总热阻大小的对应关系,从图中可知,PCB 面积 和封装面积的比值越大,其对应的总热阻值Rja 则越 小,当 PCB 和封装面积比大于 161.31 时,其对应的 热阻值随着面积比的变化呈现缓慢平稳的趋势。因 此,在集成电路封装的散热设计中,适当增大 PCB 面积将会对系统散热产生积极影响。

20.png

图9    PCB 和封装面积比与封装热阻的关系

3.3   对流强度对热阻的影响

为了得到对流强度的改变对封装热阻的影响, 本文采用给QFP48 封装施加横向风冷的仿真条件, 通过改变风速大小来分析封装工作时的最高温度和 封装热阻。图 10 给出了风速大小分别为1,2,3 和 4 m/s 时的 QFP48 封装的温度分布图,从图中可 知,温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风速大小为 1 m/s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69.34 ℃;风速大小为4 m/s 时,芯片的最高结温为 57.19℃。与图5相比,风速大小由0增大为 4 m/s 时,芯片最高结温降低了 26.71℃。

21.png

图10   不同横向对流风速情况下的温度分布

图 11 进一步给出了风速大小与热阻值的对应关 系,从图中可知,外部施加1 m/s 的风速时,热阻下 降幅度最为明显,约30 ℃/W,随着风速进一步增大,热阻降幅呈现缓慢并趋于饱和。因此,适当采用强迫 对流的方法同样可以增强电子元件的散热功能。

22.png

图11   风速与封装热阻的关系

4  结论

介绍了通用QFP48 封装结构的热阻建模及优化 分析。首先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热阻的理论计算 方法;接着利用 Icepak 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仿真得 到的热阻值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 影响热阻的几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考虑成本、 散热等综合因素,适当提高塑封材料的热传导率、 增加PCB 面积和施加一定风速的强迫对流均可降低 QFP48 封装的热阻,提高散热效果。本文提到的热 阻建模及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引线框架类的封装, 也可为其他封装类型的热阻求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AM C C, KONG C H, RICHARD N M. TCoB reliability for   Epad   LQFP  176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  [C]// Electron  Manuf  Technol  Conference.  NY,  USA:  IEEE, 2014: 1-5.

[2] BAI  Z,  YAO  J,  TAN  L  C.  Combined  QFN  and  QFP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150294924 [P]. 2015-10-15. [3]   郭桂冠. 引线框架、QFN 封装体、及形成QFN 封装体的方法: CN103681585 A [P]. 2014-12-14.

[4] ZHOU  D  J,  HUANG  H  Y,  PENG  K  Q.  The  thermal ****ysis  of  QFP component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ncapsulation  design  and  assembly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NY, USA: IEEE, 2007: 1-5.

 作者:孙海燕,缪小勇,赵继聪,孙玲 ,王洪辉

(1. 南通大学 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通  226007;2.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6)

Icepak生热传热通用建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19-05-22
最近编辑:7月前
王永康
硕士 | 产品经理 热设计热仿真计算
获赞 321粉丝 3919文章 37课程 24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1条评论
几度
签名征集中
3年前
优秀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