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章有讲过(链接见文末[1])有讲到,ADC的工作过程,可以看成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
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已经ADC的SNR指标,是与这两个步骤的原理密切相关的。
为了简单起见,还是假设采样是理想采样,采样过程如下图所示。
看看黄色 区域和蓝色 区域的频谱,你会发现,蓝色 区域的频谱是黄色 区域的频谱在N*fs上复 制的结果。
上面的图,是基于fmax<fs/2的,所以蓝色 区域处复 制后的频谱清清爽爽。
但是如果fmax>fs/2呢?你就会发现这样子的结果,如下图右所示,采样后的频谱,在-fs/2~fs/2处,有的地方,与复 制后的频谱混叠了,就是绿色部分打斜线的地方。
或者说,在其他频率处,有干扰信号,比如说,正好出现在fs-fmax~fs+fmax处,如下图所示,这个时候,干扰信号频谱搬移后,正好落入有用信号带内。这个和接收机中的镜像干扰很类似。
因此,在进行ADC设计的时候,抗混叠滤波器是不能少的,我们需要借助于抗混叠滤波器,把输入至ADC的信号的带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发生上面所表现出来的混叠现象。
由于采样定理自身固有的产生混叠的可能性,在对ADC采样率进行选择的时候,也需要进行频率规划。
这个和超外差接收机的中频频率规划也类似,超外差接收机频率规划的核心,是防止大的干扰信号与混频器产生的高阶杂散落入中频带内,影响本来就很小的中频信号。
ADC的频率规划,是防止大的干扰信号产生的谐波的混叠分量落入有用信号带内,影响本来就很小的有用信号。
这个TI和ADI的网站上,都有提供相应的频率规划方法。
在对前端链路的增益进行估算的时候,是基于ADC的SNR指标。具体计算方法的链接见文末[2]。
而ADC的SNR指标,则与采样后的量化操作有关。
我们熟悉的ADC的理想SNR的估算公式,SNR(dB)=6.02*N+1.76,即是基于量化产生的误差计算得到的,具体推导如下图所示[3]。
参考文献:
[1] 如果这样看ADC,可能就能理解ADC了
[2] 为啥要给ADC按个噪声系数的指标呢?
[3] ADI,FUNDAMENTALS OF SAMPLED DATA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