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于PERA SIM的电池液冷散热仿真分析

10天前浏览1344

安世亚太高级流体工程师

陈瑞

0.摘要

本文通过安世亚太自主开发的通用流体仿真软件PERA SIM Fluid对电池液冷散热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这个计算分析,展示PERA SIM Fluid的相关功能,希望对其他工程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力电池;散热;水冷;共轭换热

1.引言

动力电池作为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车辆的性能、续航里程,更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它为车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等成为了动力电池研发的主要方向,而在这些性能要求中,热管理尤为重要,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就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为动力电池的热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仿真,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热行为,预测电池的温度分布、热流密度等关键参数。这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电池的热特性,还可以为电池的结构优化、散热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动力电池热设计的实际应用中,仿真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通过仿真技术,设计师可以优化电池的散热片结构、改进冷却液的流动方式、调整电池模块之间的间距等,从而有效地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同时,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电池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热安全性能,为电池的安全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通过通用流体分析软件PERA SIM Fluid对圆柱电芯液冷散热工况仿真分析,展示PERA SIM Fluid实现动力电池热分析的方法。

2.电池模组

结构与研究方法

结构上动力电池系统由电池pack、冷却系统、结构框架、保护外壳、电气连接器、安全装置、软件控制系统等多个复杂组件构成,本案例中采用的电池模块仅保留多个电芯、液冷管道以及电芯外塑料件。

图 1 电池Module模型

3.仿真设置流程

3.1 模型建立及简化

1) 打开PERASIM Fluid 2024R1,在工作目录下新建项目【BatteryThermal】,将准备的好的电池几何文件“Battery.stp”导入。

图 2 几何导入窗口

图 3 导入后的电池模组几何模型

2) 整个模型中还缺少内流场,通过上方Ribbon功能区中【几何】→【创建】功能,选中管道的开口,创建面来封闭内流场,同理,另一半的出口管道也通过这个方式来创建;

图 4 选中线后创建面

3) 在 Ribbon 菜单上选择【几何】 →【快速修复】,激活快速修复功能,保持默认设置,点击【修复】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 5 快速修复属性面板

4) 执行【几何】 →【修复】 →【识别体】功能,软件会基于面自动识别出对应的体区域,将之前生成的入口和出口面封闭成流体域:

   图 6 识别体前(左)后(右)的模型树示意

5) 在模型树节点中点击相应的体节点,可获得视图区几何体高亮。可以看到在左侧模型树中多了一个几何“PlasticPack_S.2”,点击后可以看到,该几何即生成的流体域,软件自动命名为“PlasticPack_S.2”,在节点“PlasticPack_S.2”上右键单击重命名,将“PlasticPack_S.2”修改为“Fluid”,如下图所示:

图 7 自动识别的流体域

6) 执行【几何】 →【面编辑】 →【分组】功能,将创建的两个面分别分组至“inlet”和“outlet”;

图 8 面分组功能来定义液冷入口和出口

7) Ribbon功能区中切换到【网格】功能,【网格】中先进行【全局网格】设置。设置最大尺寸0.008,最小尺寸0.002,点击【应用】;

           
图 9 全局网格控制基本设置            

8) 在【网格】功能中,勾选【多面体】,选择进行【基于体】生成体网格。生成网格216989个多面体网格。通过【工具】下的【网格切平面】功能,可以进行网格剖视查看。通过【网格】功能下的【质量】功能,可以查看网格质量分布。

图 10 生成的体网格

图 11 网格切面

图 12 网格质量查看

3.2 求解设置

1) 模型树区域由【网格】模块切换到【分析】模块下,进行求解条件的设置:

图 13 分析模块

2) 在【模型】中右键【能量】,激活能量方程求解;

图 14 激活能量方程

3) 在【模型】中【粘度】模型里,选择模型为SST kw模型;

图 15 粘度模型的设置

4) Ribbon功能区中,切换到【设置】功能下,点开【材料库】,将材料库中的液态水复 制到材料中,点开模型树中的【材料】节点,可以看到液态水已经在材料中了;通常动力电池的液冷系统中不会采用水作为冷却液,而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液、LM-8型载冷剂等,以便适应低温环境或者微小流道,本案例为了方便演示仅添加水作为冷却剂;圆柱电芯是各向异性材料,在材料中添加【battery】材料,密度2160kg/m3,比热容900J/(kg*K),导热系数【0.5 0.5 15】W/(m·K);添加外侧的包裹的复合材料【Plastic】,密度2000 kg/m3,比热500 J/(kg*K),导热0.08 W/(m·K);

图 16 添加材料

5) 点开【计算域】节点中的【流体】节点,将除了Fluid以外的所有计算域均选择并右键,更改为固体,其中所有的电芯设置为【battery】材料,并添加热源项50000w/m3;将电芯外侧的包裹材料改为【Plastic】;

图 17 设置计算域

6) 点开【边界条件】节点,右键单击“inlet(壁面) ”节点,选择【类型】 →【速度入口】,双击“inlet(速度入口) ”节点,打开速度入口属性设置界面,设置【法向速度】 为2(m/s),其余设置保持默认。右键单击“outlet(壁面) ”节点,选择【类型】 →【压力出口】,双击“outlet(压力出口) ”节点,打开压力出口属性设置界面, 设置【湍流】→【定义方式】为【强度和粘性比】;

图 18 边界条件的定义

7) 双击【求解】节点下的【方法】节点,打开求解方法设置属性页,设置空间离散动量格式为【二阶迎风格式】,湍流格式为【二阶迎风格式】,压力格式为【标准格式】,其余设置为默认,点击【应用】按钮确认设置;

图 19 求解方法的设置

8) 双击【求解】节点下的【控制】节点,打开方程求解控制设置属性页,保持默认设置;

9) 双击【求解】节点下的【初始化】节点,打开求解初始化设置属性页,保持默认设置,点击【应用】按钮确认设置;

10) 双击【求解】节点下的【计算】节点,打开计算设置属性页,设置【并行选项】→【本地】→【核数】为 4,【迭代选项】→【迭代步数】 为 200,其余保持默认设置,点击【应用】按钮确认设置。

图 20 计算设置

4.计算结果分析

PERA SIM Fluid后处理包括点数据提取,线、面、分割区域的云图、矢量图、等值线/等值面、动画、二维数据表/曲线、用户自定义变量等。这里仅展示部分功能。

左侧模型树上方切换到【结果】标签页下,Ribbon功能区切换到【后处理】功能中,可以进行相关的后处理操作,下面展示部分后处理计算结果。

图 21 温度分布图

图 22 液冷管道压力分布云图

图 23 中间小流道的速度分布图

图 24 对标软件中计算的电芯温度

图 25 对标软件中流道压力分布

5.结论

本文利用PERA SIM Fluid流体仿真软件,实现了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分析。完成模型导入、几何修复、网格划分、边界条件以及求解参数等设置处理后,进行了求解,得到了电芯的温度、液冷的压降等参数并某主流流体仿真软件进行对比。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PERA SIM Fluid流体仿真软件能够处理完整的流体仿真。

1. 从几何层面上来讲,软件支持多种外部模型类型的导入,并对模型进行快速地修复;

2. 从网格层面,软件支持多种网格控制方式,支持多面体体网格生成;

3. 从材料来讲,软件提供了材料库,提供了多种常用材料的快速导入以及自定义材料的输入;并且提供了多种湍流模型来适应多种不同的工况的计算;

4. 从计算域功能来看,软件支持对计算域热源项进行定义,支持共轭传热问题的计算;

5. 从边界条件层面来讲,软件支持压力、流量、速度等多种载荷类型,支持多种壁面边界条件以及流体交界面的定义;

6. 从后处理层面来看,软件可以查看计算的速度、压力等结果云图,也支持查看特定截面的云图展示,同时支持通过积分计算对某些流动变量进行提取等功能。

本例仅能展示PERA SIM Fluid流体分析软件的部分功能,还有很多功能有待感兴趣的工程师进一步地尝试开发。

            
来源:安世亚太
Mechanical静力学显式动力学复合材料非线性湍流通用汽车建筑新能源声学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6
最近编辑:10天前
安世亚太
精益研发助推中国智造
获赞 576粉丝 7127文章 399课程 8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