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第十一届“宇瞳杯”光学设计大赛赛题2“视讯会议镜头”设计思路

25天前浏览22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针对特定参数要求的光学镜头设计案例。系统为ftanθ广角系统,初始选择双高斯构型但难以满足边缘视场相对照度要求,后采用反远摄构型并通过缩放、优化得到满足焦距、总长、畸变等关键参数的设计。设计过程中注重边缘视场主光线出射角度和相对照度的控制,最终通过替换玻璃、增加非球面透镜等措施满足所有要求。文章展示了优化后的设计结果,为类似光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正文

设计要求:

1)焦距:2.9mm ± 0.1mm;

2)靶面:1/2.7” (H5.376 V3.888 D6.635);最大像面:≥6.9mm;

3)FNO. : 1.8 ± 5%;

4)光学后焦:≥4.5mm(包含 Filter+CG);

5)CRA: ≤20°(φ6.635mm 范围内);

6)Filter+CG : 0.7mm(H-k9L);

7)光学总长: ≤20mm;

8)参考波长权重设置如下;

波长 (μm) 权重

0.436 1

0.546 1

0.656 1

9)光学畸变:-5%~1%;

10)Rel: ≥40%(φ6.635mm);≥35%(φ6.9mm);

11)解像标准:MTF 在 180lp/mm 时,中心视场至 0.8 视场高于 0.3(按像高φ6.9mm 计算视场);

12)进行公差分析。

13)进行鬼像分析,150°范围内的灯光,鬼像相对能量小于 1*10e-6

看到这个要求后,分析系统的参数,系统的焦距较短,像面较大,而且畸变为-5%~1%,所以这个只能是一个ftanθ系统。视场角大概在100°左右,所以这个系统为一个广角系统。

常见的广角系统构型有双高斯和反远摄构型。

双高斯构型

反远摄构型

以上两种构型都能实现大视场,短焦距的要求。但是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双高斯的边缘视场的主光线出射角较大,而反远摄的较小,其原因在于双高斯构型是对称的形式,所以主光线的出射角度和入射角度大小差不多大。因此双高斯构型的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也会较低。根据以下公式可以得出。

当出射角度增大时,边缘视场的照度相对于中心视场的照度会降低很多。因此本系统使用双高斯构型设计很难满足需求。

对于反远射构型,也是双高斯的一种变形,从双高斯发展而来。主要组成部分为前端的负光焦度元件和后端的具有正光焦度元件。对于轴外的大视场的入射光经过前端的负组发散,进入后端的入射角度变小,因此到像面的入射角也随之变小。更容易满足要求。

下面会根据要求,做一个完整的设计实例,最终的效果满足设计需求。

以上是对光学初始构型的分析,具体设计我的想法是先找个反远摄的初始结构,然后在其基础上修改参数即可。

对于视讯镜头,网上也有很多专利可以参考,如CN116184630A和CN 111708144 A等,可以参考他们的专利进行设计。

专利1

第一个专利采用的是9片玻塑混合设计,光圈F数为2.1,系统焦距4 .35mm≤f≤4.46mm,视场角为90度,总长小于31,相对照度大于40%。

第二个专利采用的是8片玻塑混合设计,光圈F数为2.4,系统焦距为1.87mm,视场角为125度,总长小于24.05mm。

根据以上两个专利分析,两个都可以作为初始结构作为起点往后设计,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后者,镜片更少一些且视场大于我们要用到视场,总长也比较接近目标长度。

在这里,我并不用以上的初始结构作为起点,而是在codev的镜头专利库中选择一个初始结构作为起点,选取的标准如下:

选取了以上专利作为初始构型

系统总共9片透镜,且都为球面透镜,且初始结构的焦距为100mm,全视场为84度。总长为385mm。这个距离我们的需求还差的很远,因此需要对此系统进行缩放处理。缩放比例选择0.03,且需要缩放系统参数。缩放后系统总长11.56。

缩放后的和缩放前的无差,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个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将半径和厚度作为变量进行初始优化。主要要控制系统的焦距和总长。经过几轮优化后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目前视场还未达到要求,而且后截距也较短,接下来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在设置上,由于视场较大,使用广角模式进行优化。

此时并没有控制畸变,视场也不满足要求,接下来控制畸变并且一点点增大视场。优化后的畸变如下。

视场还差一点满足要求,接下来增大视场,且要控制相对照度。视场增大到50度,照度和二维图如下。

照度图

目前照度还没有达到要求,造成照度不满足的原因主要有边缘视场渐晕较大,或者是边缘视场主光线出射角太大。因此需要优化一下边缘视场主光线出射角度,约束小于20度。

由于系统存在畸变,入射为90度的时候像高也只有3.2mm,因此将系统的视场设置为真实像高,并将最大视场设置为3.45mm。继续优化。

目前主要矛盾都已经解决,视场,长度,出射角,畸变等都差不多满足系统要求,接下来就是把系统原始的虚拟玻璃换成实际玻璃,并运行玻璃专家进行替换。玻璃替换后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增加非球面,选择最后一片透镜作为非球面,继续优化,误差函数也降到了3.6,如下图所示。

再进行玻璃专家替换玻璃,这次将玻璃和塑料放在一起替换。优化后将第一片透镜设置为非球面,继续优化。

这时,相对照度还不够,需要控制一下相对照度,再继续优化,结果如下,基本要求已经全部满足。

二维图

MTF

相对照度

畸变

设计到这里,大概的初始构型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可以增加非球面或者减少镜片,做进一步优化。

来源:320科技工作室
光学控制Zema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1
最近编辑:25天前
320科技工作室
硕士 | 结构工程师 lammps/ms/vasp/
获赞 214粉丝 307文章 275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