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omsol离子泳微**穿皮肤过程模拟

26天前浏览2461

摘要

本文探讨了微针技术与离子泳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通过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离子泳微针穿透皮肤的过程。微针技术通过穿透角质层实现药物递送,离子泳利用电场作用促进药物传输。建立微针和皮肤模型,设置相关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展示了微针与离子泳结合在药物递送中的潜力。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微针设计和离子泳条件,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关键词:

微针技术;离子泳;电驱动;多孔介质传递;有限元;数值计算

1. 微针式离子泳器件

1.1 微针技术

微针(Microneedles,MN)是一种新型的物理促透技术,由多个微米级的细小针尖以阵列的方式连接在基座上组成,针体一般高10~2000微米、宽10~50微米。微针的长度、大小和形状可根据治疗的需求进行个体化设计。微针能定向穿过角质层,产生微米尺寸的机械通道,将药物直接置于表皮或上部真皮层,不用通过角质层即可参与微循环,发挥药理反应。

微针递送药物时将活性成分装载于微针阵列中,药物与皮下组织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形成驱动力,致使药物缓慢释放进入体内,除了具有经皮递送系统的优势外,还有如下优势:

(1)透皮吸收速率稳定;

(2)控制微针长度可避免触及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降低或消除疼痛感;

(3)给药方式便捷,可自行使用。

图1. 微针模型

1.2 离子泳

离子泳又称电泳,是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如不处于等电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可用于氨基酸、肽、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分离和制备。电泳分类:① 自由界面电泳;② 区带电泳。

第一,滤纸电泳和薄膜电泳(如碏酸纤维薄膜电泳和聚酰胺薄膜电泳);

第二,粉末电泳,支持介质是淀粉、纤维素粉或硅胶粉等,粉末与适当的溶剂调和,铺设成平板;

第三,细丝电泳,如尼龙丝和其他人造丝电泳,这是一类微量电泳;

第四,凝胶电泳,最常用的支持介质有聚丙烯酰胺凝胶(适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和琼脂糖凝胶(适于分离核酸)。

图2. 根据离子泳原理制成的电源

2. 物理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选择直接在Comsol自带的建模软件模块绘制微针和人体皮肤模型,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中各部分结构材料均可在材料库中直接添加使用。仿真计算还需设置材料的扩散系数、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参数,为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上参数均从相关资料以及现有实验数据中获得,如图4所示。

图3. 计算模型

图4. 材料参数设置

3.物理场边界条件

离子泳微针 刺穿皮肤的模拟过程选择ACDC的电流模块和多孔介质稀物质传递模块进行计算,通过给皮肤表面的微针施加电压激励以及药物浓度的扩散,可以得到离子泳微针 刺穿皮肤过程中药物的浓度变化,详细物理场边界条件设置如图5所示。

图5. 物理场边界条件

网格剖分质量是影响计算过程收敛性和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网格剖分质量越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越高,但过于精细的剖分单元对计算机的要求越苛刻,网格剖分如图6所示。

图6.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图

4. 结果展示

计算模型采用瞬态求解器进行求解,计算总时长为30min,时间间隔选取1min。通过计算得到微针和皮肤的电势、电场及药物浓度如下所示。

图7. 电势分布

图8. 电场分布

图9. 电流密度流线分布

图10. 浓度分布

图11. 浓度流线分布

编辑:电子F430

文案:   小苏     

审核:  赵佳乐  

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Comsol多孔介质电源电子电场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1
最近编辑:26天前
comsol学习课堂
硕士 | 控制工程师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获赞 46粉丝 127文章 6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