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讨论了自由表面流对堤坝稳定性的影响,以梅龙高速事件为例,分析了降雨、渗流和暗流三种水流对堤坝破坏的综合作用。文章指出,尽管采取了排水措施,如排水沟和急流槽,但混凝土面板与堤坝边坡的分离和滑落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此外,文中还总结了工程师们关于边坡监测、EPC建设模式、排水设计、路基滑坡失稳原因、监测数据和工程维护等方面的讨论。特别强调了长期监测、维护和加固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有效预警系统的必要性,以确保工程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营。
正文
自由表面流(free surface flow)是指在饱和条件下水通过堤坝多孔材料的运动,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水文和工程现象,了解和分析堤坝的自由表面流对于预测渗流行为、确保堤坝稳定性和防止潜在的溃坝至关重要。
对于梅龙高速这一事件,自由表面流主要体现在水流在坝上、坝中和坝下流动:
下面是对【梅龙高速路基边坡塌方分析 (6)---变形监测的有效性】留言的归纳和总结,感谢各位工程师的精彩评论。
(1) 边坡监测应该采用GNSS与其他物理传感器监测手段相结合。对于突发性边坡灾害,GNSS监测手段实时性不理想,其解算过程中可能边坡灾害已发生。
(2) 如今EPC建设模式也是诱发高速公路项目各种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设计施工各种降成本,打擦边球,走钢丝,能省则省,不考虑后期运营安全。各参建单位又都是一个集团公司,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
(3) 遇到山体可以考虑内侧渗水沟和涵洞直接排水。
(4) 对于一侧山体可以考虑增加涵洞排水,山体内侧边沟下几米建渗沟,这样遇到雨季长可以直接排水。
(5) 从图片看该路基下卧岩层为粗粒花岗岩,风化层破碎不稳定,也是产生滑坡的推手。
(6) 路基滑坡失稳是直观原因。因连续大暴雨是外因,路基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丰富是内因。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这类灾害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换一个角度思考,大陡坡高填方地形,尤其是半填半挖路基施工应考虑路基支撑防护和路面的整体性,应设置连续配筋的基层或下面层。建立健全有效观测报警系统。
(7) 根据2024年1月至2024年4月事故边坡的监测数据显示,4个月的最大沉降量约为15mm,年平均沉降形变速率为>54mm。这个沉降量其实已经很大了。塌方处,对应二个山坳,其中左边的山坳显得更大,汇集的雨水就更多,如无有效的排水通道,就会集中增加水压力,水压力增大就要找排水口。
(8) 中国大规模基建时期已经结束,所建工程要能正常、安全的运营,就要有长期高水平的监测、维护和加固。大基建时期修建的大型工程,比如高速公路、高铁等,它们将面临以下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长期工作;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的强度、变形等工程性质可能会发生不利变化;建造时,受当时条件所限,设计、施工可能存在不完美等,因此所建工程可靠度或安全度将随时间下降,那么如何保证工程的破坏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准,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营?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监测,对工程潜在的隐患,及时维护和加固。这就要求工程界有高水平“医生”,研制出诊断工程疾病的先进仪器,积累治疗工程疾病的有效手段。
(9) 在高速公路边坡上安装关于土体上的位移监测系统,可以判断土体的稳定状态,在存在潜在的失稳时,这是一种预警系统。我们还要关注另一种情况:这次梅大高速公路边坡失稳,路面坍塌,这一事故信息,如能迅速采集,转导到过路车辆,就能挽救多少生命!现代科技水平完全能建立这样一种报警系统。
(10) 看图片那位置就是一条河道,至少是一条季节性河道下边连着一个水池子,这种把河道直接填平做路基行为,即便不是专业人员也认为是有问题的,至少公路下边应该有涵洞,雨季时候山上下来的水能流淌下来,不然雨水吸附在回填土里不会出事真是神仙也难保!
(11) 主要是填切交接处没有做渗沟,还不做骨架护坡,很明显,前面做了骨架的没有垮,垮了的这段就是没做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