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2024年6月28日起实施的《NB/T 11475-2023 瓶式压力容器》

1月前浏览2361

一、引言

瓶式压力容器是 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定义的压力容器,是近十几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压力容器形式。TSG 21-2016 中也给出了相应的专项基本安全要求,但是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支撑瓶式容器的建造。造方法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完善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规范瓶式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使瓶式压力容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瓶式容器及瓶式容器组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标志标识、涂敷、储存、包装、运输、出厂文件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按分析设计方法设计的瓶式容器设计单位应持有SAD级压力容器设计资质。瓶式容器及瓶式容器组制造单位应持有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资质。 瓶式容器及瓶式容器组设计和制造必须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
详细按标准中条款

二、术语定义

1)瓶式容器cylindertype pressure vessels
由无缝钢管经热旋压后形成近似半球形的端部,且两端开口,可重复充装压缩气体的压力容器,也称单层旋压无缝容器。
2)瓶式容器组 cylinder type pressure vessels group
由瓶式容器安装在框架上组成的气体储存装置,包括瓶式容器、端塞、支撑装置、管路系统等。
3)批量batch
采用同一设计条件,具有相同的公称外径、设计厚度,用同一炉罐号钢、同一制造工艺,按同-热处理规程进行连续热处理的瓶式容器限定的数量。

三、标准修订变化情况

规定了固定使用的瓶式压力容器(简称“瓶式容器”)和瓶式容器组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标志标识、涂、储存、包装、运输、出厂文件等技术要求。
设计、制造的瓶式容器(组)适用于充装的介质:天然气、氢气、氮气、空气、氧气以及氩气、氦气、氖气等惰性(稀有)气体。天然气应符合GB17820-2018中一、二类气体的要求;氢气应符合GB/T3634.1或GBT3634.2的规定,对于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氢气,应符合GB/T 34872 的规定;其他介质应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适用于如下技术参数的瓶式容器:
a)设计压力不大于50MPa,其中充装氢气时设计压力不大于41MPa,充装氧气时设计压力不大于 20 MPa。
b)设计温度:—40 ℃至85 ℃。
c)几何尺寸公称外径406 mm~720 mm,单个容器几何容积 450L~4 500L。

四、瓶式容器结构、组成

瓶式容器结构由筒体和端部(含肩部和颈部)组成。瓶式容器组由瓶式容器、端塞、管路系统和支撑装置组成,管路系统一般由管道、阀门、仪表和超压泄放装置等组成。

五、瓶式容器的型号由5部分组成

六、瓶式容器成型要点

瓶式容器的制造应按批组织生产,标准提出了组批的要求,同一批数量不超过 50 只。
瓶式容器用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折叠、分层和结疤等缺陷。对钢管按炉号进行化学成分复验,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对钢管的厚度、直线度和尺寸公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文中规定。旋压成形时, 旋压前应进行旋压工艺评定。 端部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采用旋压工艺进行收口成形,成形时应控制成形温度,不得采用焊接方法进行缺陷修补。 端部成形时,应保证瓶体端部的形状,且端部与筒体应圆滑过渡。端部成形后,应用专用样板检测瓶体两端部的外形,外形尺寸应与设计图样吻合。 成形时应提高表面光洁度,对瓶式容器端部的成形内、外表面进行检查,不允许有褶皱裂纹和沟痕的存在,对发现的缺陷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清除。

七、瓶式容器材料一般要求

1)瓶式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用材料应符合本文件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2)瓶式容器用材料应考虑瓶式容器的使用条件、材料的性能和制造工艺
3)瓶式容器用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应按炉罐号进行各项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4)充装气的瓶式容器用材料应与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详细要求按标准中条款

八、瓶式容器热处理及热处理后壳体力学的性能

瓶式容器应进行整体调质(淬火+回火)热处理,热处理应按评定合格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瓶式容器经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且满足设计图样或技术条件的要求。


来源:压力容器工程师
化学燃料电池汽车焊接裂纹材料控制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9
最近编辑:1月前
君雔
本科 | 高级工程师 压力容器工程师
获赞 34粉丝 9文章 13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内、外颁布首部:NB/T 10938-2022《绕管式热交换器》简介

NB/T 10938-2022《绕管式热交换器》 一、引言绕管式热交换器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热应力补偿性能优良且冷热端差小,通常应用于空气分离、低温甲醇洗等场合,近年来在天然气处理炼化加氢、重整、芳烃等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应用。绕管式热交换器属于管壳式热交换器范畴,术语与定义部分仅对有别于GB/T151-2014、GB/T 150.1~150.4-2011的特征参数和元件进行了定义。常用于多股介质传热场合,对单股流和多股流等流动特征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管程流动特征和管板结构特点,定义了3种典型产品结构。1)整体管板热交换器integrated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管程为单股流,换热管管孔集中分布在整个管板上2)分区布管的整体管板热交换器integrated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ent tube layout areas管程为多股流,各股介质换热管管孔集中分布在整块管板的不同区域3)分体管板热交换器separatedtubesheetheatexchanger管程各股介质换热管管孔集中分布在不同管板上NB/T 10938-2022《绕管式热交换器》是国内外发布的首部绕管式热交换器产品标准二、绕管式热交换器绕管式热交换器coil一 w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螺旋缠绕在中心筒上,一 股或多股管程介质在螺旋式缠绕的换热管内流动,通过换热管与壳程介质进行间壁换热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总称 。三、主要术语与定义1)中心筒 mandrel换热管缠绕的芯轴及其支承组成的部件2)芯体 core由中心筒、换热管、定位元件及包扎筒等组成的部件3)定位元件 spacer平垫条、异型垫条、管箍等用于固定换热管位置的零部件通称41)包扎筒bundles shell管束最外层包扎的一层薄壁圆筒5)管束bundle由管板和芯体组成的结构。6)单股流 single-flow管程仅布置一股介质的流程7)多股流multi-flow管程布置两股及以上介质的流程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设计压力不高于10MPa的热交换器。适用的设计温度不应超过GB/T150.2-2011列人奥氏体不锈钢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不适用于介质易结垢、结焦、沉淀,存在堵塞风险;存在晶间腐蚀风险的场合。界定范围:a)热交换器本体及其外部管道连接1)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2)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3)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4)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b)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c)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d)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垫板等e)直接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五、型号表示型号由结构型式、公称直径、设备总高(卧式设备为总长,型号中总长前加“L”)管程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管程流股数的数字表示。六、制造的一般要求影响管束组装的壳体内壁焊缝余高均应修磨至与母材表面齐平。管板的加工及公差应按GB/T151-2014的规定执行,且应符合图样要求。换热管宜定尺采购。换热管在绕制时应无压扁、划伤等缺陷。垫条组装前应校平直,拼接焊缝应磨平。异型垫条应严格控制圆弧槽的圆弧半径,偏差不应大于+0.2 mm。垫条、管箍应去除棱角毛刺。热交换器在制造、周转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伤、划伤,并避免铁离子污染。七、换热管绕制换热管的绕制应在专用设备上进行。换热管应采用整根绕制,绕制过程中换热管应圆滑过渡,不应强力组装。每根换热管应紧密绕制,层间隙应均匀一致。管箍与垫条焊接时,不应损伤换热管。除与管板的焊接接头外,任何零件均不应与换热管相焊。多股流热交换器不同管程的换热管应合理地引导至对应的管板区,端部换热管折弯要圆滑过渡,不应强行穿管。换热管每层绕制完成后应测量管束外径,其直径偏差不应大于本层直径允许偏差值的0.9倍,且不宜大于 20 mm。每层换热管绕制完成后,应按图样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换热管绕制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绕制成形的换热管表面不应出现凹瘪及划伤,进出管板部位的换热管不应有棱角。来源:压力容器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