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中国深层—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14天前浏览1077

研究背景

深层—超深层油气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资源,加快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发展战略。经过持续的攻关与实践,目前中国深井、超深井配套钻完井技术与装备满足9 000 m以深的特深井需求,很好地支撑了中国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青海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岩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统回顾了中国深井、超深井发展历程,梳理对比了全球及中国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指标及应用情况,指出当前中国存在的主要技术差距,明确了中国超深层安全优快钻完井面临挑战,指出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钻完井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成果聚焦

(1)“钻头不到,油气不冒”,打造安全高效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体系,支撑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勘探与效益开发,对于助力中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2)近年来,中国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以万米级自动化钻机、非常规井身结构优化拓展、钻—测—固—完全过程精细控压、以水泥环密封完整性为核心的固井成套技术、大尺寸高钢级膨胀管、高效PDC钻头、抗高温高压井筒工作液、8 000 m以深连续管作业装备与工具、超高温特高压试油完井技术等为核心的深井、超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支撑中国实现陆上8 000 m超深井常态化,钻深能力迈上9 000 m台阶,2口万米深井正在实施当中,有力支撑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3)中国深井、超深井配套钻机、控压钻井、顶驱、抗高温油基钻井液、适应复杂环境水泥浆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井身结构优化扩展、钻井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井下抗高温随钻测控系统、抗高温井下提速工具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抗高温高压、高稳定性是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差距。

(4)随着勘探的持续深入、井深增加,针对层位多、压力窗口窄、高陡构造、巨厚砾岩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和超高温、超高压、高地应力等极端井筒环境为深井、超深井打好、打快、打优带来极大挑战,建议进一步开展超深层钻井装备、井身结构优化与拓展、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仪器、超高温井筒工作液、数字化智能化钻完井装备与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升级迭代,发展多学科跨专业综合一体化技术以解决日益复杂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题,加强国内外油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交流合作,不断突破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迈上新台阶。

#作者介绍#

   

刘岩生,男,1966年10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致力于钻完井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复杂难钻井技术支持与实践,在精细控压钻井、高效PDC钻头、抗高温超高密度高性能钻井液、高效堵漏、高强韧性水泥浆及自动化固井、抗高温酸压、深层连续管作业机等高端装备、尖端工具、核心助剂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助力我国实现陆上8 000 m超深井常态化,钻深能力迈上9 000 m台阶。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油气重大专项5项,主持及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及股份公司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来源:现代石油人
断裂非线性化学电子油气MATLAB岩土UM裂纹理论材料控制曲面Origi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9
最近编辑:14天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7粉丝 11文章 697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