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好书推荐 |《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程序设计》

1月前浏览3834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书讨论了高速铁路发展背景、科技研究和轨道工程重要性。中国高铁领先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轨道工程是关键,面临技术创新挑战。雷晓燕教授专研高铁轨道动力学,提出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程序,强调模型合理性、算法精确性和工程实用性。该书为轨道交通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背景    

高速铁路以其迅速、高效、安全、全天候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已经成为航空、水运、公路和铁路这四种主要交通方式中,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环保的运输选择,它也是解决我国交通需求矛盾的优先发展目标。自21世纪开始,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惊人,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仅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还带动了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领域的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制造业、建筑业、农业、能源工业、旅游业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速铁路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轨道工程是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磁悬浮铁路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轨道-路基系统、轨道-桥梁系统和轨道-隧道系统的结构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技术。高速铁路的轨道工程是国家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正在从大规模的设计和建造逐渐转向检测维护、运营安全保障和运营品质提升。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引领国际轨道交通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系统地总结我国高铁轨道工程的技术经验,解决建设和运营中的许多科技难题和挑战,明确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把握前沿发展方向,规划布局并推进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创新,以更好地支持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研究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加快、列车数量的密集度增加以及运输负荷的持续上升,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随之增强,这导致了轨道结构的病害频繁发生。为了适应这种铁路发展的变化,全球各国都在加强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科学管理方法于轨道交通中,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轨道结构型式和特殊用途的特殊轨道,例如德国的博客板轨道、双块式轨道,中国的 CRST III型轨道、75kg 重型轨道,以及用于减振降噪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和嵌入式轨道等。


轨道动力学是轨道结构设计和制造的基础,在轨道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高速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机车车辆与轨道结构通过轮轨关系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态耦合系统。在研究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时,不能简单地将线路视为外部干扰。同样,线路也不存在独立于列车的激扰特性。因此,在分析列车和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时,必须将车辆和轨道结构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中,主要使用商业软件和自编软件。商业软件,如 ANSYS、ABAQUS、UM 等,尽管功能十分强大,前后处理能力出色,但是只能处理一般的、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对行驶于随机不平顺轨道上的列车引起的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则无法处理。因此,深入研究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更多地需要依靠自编软件。


       

本书特色

       


作者将部分编制的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程序加以整理、补充和完善,增加程序模块说明和注释,并给出源程序和计算实例,在构建各种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算法及程序设计时,特别注重模型的合理与简易、算法的精确与高效、软件的易读与可移植,以及程序的工程实用性。


       
目    录        
       


           
           
           
           
           

← 左右滑动查看本书目录 →


       
精彩样章        
       
       


           
           
           
           
           
           
           
           
           
           

←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样章 →


       
购买链接        
       
       



       
作者介绍        
       
       


   


雷晓燕


雷晓燕,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年美国Kentucky大学高级研究员。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招标、教育部、铁路总公司、江西省科技发展计划及企事业委托合作项目等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2018年)、铁道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铁道科学技术特等奖(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授权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工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Abaqus振动航空轨道交通建筑农业UM理论自动驾驶材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9
最近编辑:1月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17粉丝 18文章 19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计算力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面向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

文一: 骨重建过程评估在牙种植体生物力学有限元稳定性评估中的作用摘要:背景和目的:虽然准确评估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于义齿计划和相关治疗保证至关重要,但在使用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研究中,骨重建过程往往被忽视。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分析有限元分析中评估骨重塑过程对评估种植牙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意义。我们将考虑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结果与使用常用条件模拟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而没有考虑骨重构过程。方法:使用Komarova等人提出的数学模型计算离散位点的细胞群动力学和骨密度变化。该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用UMAT子程序实现。为两种类型的骨骼(III和IV)和三种植入物直径值(4.0、4.5和5.0mm)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150天的骨重建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施加50N的平均咬合力。然后,在30°倾斜方向上施加200 N的最大咬合力,以评估植入物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为了了解骨重建对由此产生的力学反应的影响,我们基于两个参数对种植体周围松质骨进行了研究:表观密度变化和微应变分布。植入后骨密度平均下降5.3%,第6天最低。种植体周围松质骨的平均密度在150天内分别增加了264.4 kg/m3(III型骨)和220.0 kg/m3。对于骨稳定性分析,使用种植体周围骨的最大主应变来评估骨稳定性。如果忽略骨重塑过程,那么微应变疲劳失效范围内的骨体积与考虑骨重塑过程时的骨体积显著不同,即,与考虑骨重构过程时相比,III型骨体积高60%,IV型骨体积低33.4%。结论:不考虑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结果可以被认为是III型骨的一个保守标准。然而,在IV型骨中,不考虑骨重建过程的有限元素结果往往低估了风险。骨重建过程受初始骨质量的影响大于植入物直径的影响。 图:牙科植入系统中基本多细胞单元(BMU)内的骨重塑过程示意图。 图:三维有限元模型;(a) 完整的种植体模型和种植体周围骨骼附近的骨骼圆柱形部分;(b) 三种情况下种植体和骨圆柱部分的尺寸;每个系统使用长度为L、直径为D的植入物;(c) 具有体积网格的有限元模型。 图:网格分辨率超应变范围内体积(> 3000με) ; 网格收敛试验结果。 图:根据阶跃过程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a) 无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分析;(b) 骨重建过程的有限元分析;(c) 螺钉预加载、骨重建步骤的平均咬合力、咀嚼步骤的最大咬合力以及下颌骨块段中远中平面的边界条件。 图:(a) 平均密度变化;(b) 松质骨的平均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骨重建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结果;(a) 松质骨III型和骨IV型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平均密度分布和密度变化;(b) 种植体颈部、中部和顶端位置的平均骨密度;(c) 骨重塑过程后的杨氏模量分布。 图:有限元结果有和没有骨重建过程。(a)微应变分布; (b)疲劳失效范围内的骨体积。文二: 基于图像的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模型摘要:有限元建模是研究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的宝贵工具。发展解剖学上精确的、最先进的有限元模型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医学成像。事实上,生成有限元模型的工作流程包括需要感兴趣对象的医学图像可用性的步骤:分割,即将图像的每个体素分配给特定材料,如骨骼和软骨,从而允许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网格划分,这是对描述问题物理性质的方程进行近似所需的计算网格的创建;将材料特性分配给模型的各个部分,例如可以通过骨组织的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软组织的其他技术(弹性成像、T1rho和磁共振成像的T2映射)来估计。本文简要概述了用于图像分割、网格划分和评估生物组织力学性能的技术,重点介绍了肌肉骨骼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介绍了综合方法和最近的进展,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图:根据医学图像(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开发和使用有限元模型的工作流程:分割、三维重建、通过滤波(平滑)、网格划分、载荷/边界条件的分配和材料特性来提高重建表面的质量。 图:通过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或采用神经网络和可变形模型的新方法自动确定的由操作员手动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扫描的膝关节分割示例。 图:基于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架构(deep Net)和更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方法的工具的性能比较,用于分割健康和病理脊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突出了深度网络的改进性能,尤其是在病理病例中。 图:规则域(左)上的结构化网格、不规则域(中)上的结构网格和不规则域上的非结构化网格的示例(右)。 图:腰椎模型的网格示例:结构化网格,突出了用于模拟椎间盘胶原纤维增强特性的特殊技术;b非结构化网格。 图:一名31岁男性患者,左跟腱健康。纵轴上的B型超声图像显示了跟腱近端三分之一的正常厚度和回声结构。b纵向实时应变声弹性成像显示跟腱近端三分之一的正常外观为蓝色,代表僵硬组织。肌腱上的皮下脂肪组织呈现黄色到绿色,表示软组织。c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正常肌腱坚硬(红色)且均匀,肌腱上方和下方的软组织易于区分。(d) 方框是计算肌腱弹性的感兴趣区域。 图:一名42岁女性患者骶髂关节的磁共振成像。两个骶髂关节的斜轴T1加权涡轮旋转回波图像(a);详细地说是左侧骶髂关节(c)。相应的斜轴T2图(b,d)显示了在左侧骶髂关节间隙的骶髂关节侧手动绘制的ROI。文三: 腹壁力学的数值模拟:肌肉收缩和腹内压力的作用摘要:腹壁的生物力学取决于肌肉激活、组织力学行为和腹内压力(IAP)。在这项工作中,基于医学图像中的腹壁几何形状,提出了一个人类腹部的数值模型。特定的组成式描述了组织的力学行为。结缔组织被建模为超弹性纤维增强材料,而肌肉组织则通过三元Hill模型进行描述。腹腔由与腹壁相互作用的体积区域表示。数值分析是通过应用肌肉收缩,引起腹腔容积减少和IAP同时增加来进行的。将对应于腹部紧缩的IAP处腹部位移的数值结果与通过对健康受试者的3D激光扫描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数值和实验结果是相互一致的,并表明肌肉激活诱导腹壁侧的白线附近区域沿前后方向升高和沿腹壁侧外侧-内侧方向降低。这项工作中开发的数值模型可以连贯地表示腹壁力学。 图:腹壁实体模型:腹腔、白线(LA)、腹直肌(RA)、筋膜(A)、外斜肌(EO)、内斜肌(IO)和腹横肌(TA),具有肌纤维方向。 图:在数值模型中,在对应于坐(a)、站(b)和腹部紧缩(c)的IAP增加时,在两个横截面S1–S1和S2–S2上评估前后方向的位移U(mm)。对于每种情况,都会报告未变形(黑线)和变形(轮廓)的配置。 图: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腹壁从3D扫描仪沿着相对于松弛腹部表面的局部法线方向的位移U(mm)。 图:肌肉收缩引起的腹部形状变化,在RA肌肉中间沿矢状面的纵向截面上进行评估(截面S3–S3)。文四: PauwelsⅢ型骨折五种固定技术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摘要:背景和目的:Pauwels-III型骨折有多种固定方法,最常见的植入物有锁定钢板(LP)、动力髋螺钉(DHS)、多角螺钉(MLS)和混合固定器(DHS+MLS)植入物,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半关节置换术(HA)。然而,这些固定物的生物力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有限元建模比较这五种植入物的力学性能,并确定最适合Pauwels-III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我们首先从*.dicom格式的CT扫描中收集了20组股骨图像,然后使用逆向工程软件程序进行处理,如Mimics、Geomagic Studio、UG-8、Pro Engineer和HyperMesh。最后,我们用AnSys对LP、DHS、MLS、DHS+LS和HA五种夹具模型进行了组装和分析。结果:这些Pauwels III骨折的数值模型,包括固定器和模拟HA,通过先前的研究和尸体试验得到了验证。我们的分析结果包括:所有夹具的位移在0.3801和1.0834 mm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得到的应力平均峰值为e(Ha)=43.859≤d(LP)=60.435≤b(MLS)=68.678<c(LS+DHS)=98.478<a(DHS)=248.595(Mpa),表明DHS和DHS+LS的应力大于LP、Ha和MLS的应力,而后三个模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为了优化PauwelsⅢ型骨折的临床治疗,应提出HA和LP。 图:夹具和HA模型组装。 图:为5个型号指定的材料。 图:股骨干应力图(MPa)。文五: 滑移中鞋-液-地板相互作用过程的生物力学模拟摘要:滑倒是公共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确保鞋与地面的接触面有足够的附着力,可以降低打滑的风险。鞋的外底设计是在存在诸如水或油之类的湿滑污染物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鞋地面附着力的关键因素。虽然地板和污染物对鞋类附着力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有限的工作已经研究了鞋外底几何形状和踏面花纹对鞋地板附着力的作用。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开发一种新的基于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框架,在有水污染的普通地板上测试了八种鞋外底设计及其牵引性能。量化了外底图案中的诱导流体压力、质量流速和接触面积,并研究了它们对鞋摩擦的影响。通过机械滑移试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具有水平踏面或足跟未经处理区域的外底可以显著降低鞋类摩擦。此外,在评估鞋类在水污染地板上的牵引性能时,仅接触面积被量化为一个糟糕的选择。迄今为止,此类新的研究结果尚未报道,预计将为鞋类制造商评估和优化鞋类踏面参数提供重要指导,这将有助于降低滑倒风险。 图:所选鞋类的3D CAD模型。 图:用于制造外底模型的方法。 图:计算建模步骤。(A) 外底弯曲17˚至50 mm,以及(B)静态载荷的边界条件。 图:CFD流场表征的边界条件。 图:生物芯片滑动测试装置。 图:在水作为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模拟而引起的压力。 图:在水作为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模拟而产生的质量流速。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