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系统工程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13天前浏览136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射频系统工程师的发展前景在知乎受热议。有人担忧芯片集成度提高会影响板级射频工程师的就业机会。然而,射频系统工程师岗位要求高,需精通多个模块及行业发展。无线连接应用广泛,从电子设备到交通工具都需射频工程师参与。万物互联趋势下,无线应用将更普及,预计射频系统工程师需求量会增加。因此,射频工程师需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发展。


乎上有一个关于射频系统工程师的讨论——射频系统工程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现在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留给板级射频的活越来越少,至少是做滤波器放大器这类调试的板级射频工程师的路越来越窄,那么板级系统工程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会受芯片集成度高的冲击吗?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射频人心中的疑问。做射频还有没有钱途?还能干多长时间?未来怎么样?
说实话,关于未来,我想没有人能够百分百保证。在现在人工智能加持下,谁知道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就像十年前的你能想象到今天的场景吗?
就像罗翔老师在书里面说的,这个世界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静止只是相对的,而变化才是永恒的。
对于我们射频人来说也是这个道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直白点就是,有活就干,没活就换呗!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射频系统工程师,其实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岗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需要精通和掌握的东西非常多,通信标准,射频收发,放大,滤波,天线,每个模块都有比较精深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对射频行业的发展有着比较深的追踪与认知。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大厂,都是香饽饽的存在。
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前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比如下面说常规的超外差架构,收发链路都非常的复杂。发射链路,从DAC出来经过滤波,然后混频到中频,合成IQ信号,然后再放大,混频到射频,然后再滤波,放大,滤波,发射。接收链路也一样,每一个模块的性能都会影响到射频系统的优劣。系统工程师需要对每一个模块的性能指标进行分解,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每个模块都能够较容易地实现。

超外差收发机架构
而随着RFIC技术的发展,现在比较火热的零中频和直接采样架构,射频链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了。
零中频架构如下图所示,信号经过DAC之后,然后一步混频直接到射频,没有中频信号处理的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了。射频系统就相对简单了很多,在下图接收链路中,信号经过天线,然后射频滤波,然后低噪放放大之后直接进入混频器,到基带信号。
零中频收发机架构
而随着AD/DA采样率的提升,射频采样架构也开始进入到射频系统中,基带信号经过采样之后,直接到射频,射频系统链路变得更为简单,连混频这一步都干掉了。如下图所示:
RF sampling 架构
这种射频系统架构的简化,进一步简化了对射频系统工程师的要求。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被RFIC来代替了。
而RFIC更多的展现给射频工程师的就是一块demo板/一份datasheet。能够读懂datasheet,能够完成demo板的测试,然后并且能够集成到整机系统里面......
但是不是就意味着射频系统工程师越来越不需要,越来越没有钱途?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这个无线时代,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要用到无线,小到一个不起眼的电子标签,大到飞机,火箭,太空站,都需要用到无线连接,也都有射频工程师的工作在里面。
我想未来,万物互联,无线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所以,钱途是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知识能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今后技术的需求。
 
版权声明: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射频学堂转述网络文章,皆著名来源和作者,不可溯源文章除外,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
电子芯片通信理论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20
最近编辑:13天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35粉丝 247文章 89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