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常用的14种产品表面处理工艺

6月前浏览8735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CMF是工业设计中关于颜色、材料和表面处理的综合技术。IMD、OMD、喷涂、PVD、电镀、NCVM、印刷、镭雕、咬花等多种工艺被用于提升产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PPVD退镀、电泳、蚀刻等也是常用技术。这些工艺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以增强产品外观和功能性。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

CMF是Color-Material-Finishing 的缩写,也就是颜色、材料、表面处理的概括。即Color、Material 、Finish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工业设计中将色彩、材质和工艺作为设计元素的一种方法。 我们 常用的产品表面处理工艺有: IMD、OMD、喷涂、 PVD、电镀、NCVM 、印刷 、镭雕、咬花、 PPVD退镀 电泳  蚀刻、 喷砂  轧光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产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或其他特殊功能要求。    
1、表面处理工艺——IMD    
IMD即In-Mold Decoration (模内装饰技术),亦称免涂装技术,是将已印刷好图案的膜片放入金属模具内,将成形用的树脂注入金属模内与膜片接合,使印刷有图案的膜片与树脂形成一体而固化成成品的一种成形方法。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间印刷图案层,背面注塑层,油墨中间,可使产品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褪色。    
工艺特点:IMD技术能简化生产步骤和减少拆装部件。 IMD产品具有表面耐腐蚀、耐磨、不脱落、色彩鲜艳、颜色图案可随时更换、表面装饰效果极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是一种极有效又节省成本的加工工艺。    
2、表面处理工艺——OMD    
OMD即Out-Mold Decoration (模外装饰工艺),是IMD的延伸。是一种结合印刷、纹理结构及金属化特性之3D 表面装饰技术。外观可实现仿金属拉丝、仿原生木纹、皮革、喷涂、石纹等效果。可完成立体、高度较大的3D曲面产品形态。    
工艺特点: 基材材质不受限制,可以是金属或者塑料,可实现3D造型,可实现包裹内部结构(倒拔模)较小产品一次性多个加工 。但是,设备投资较高,不能实现复杂 3D造型。    
3、表面处理工艺——喷涂    
喷涂:利用喷枪等喷射工具把涂料雾化后,喷射在被涂工件上的涂装方法。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    
   

   
   

   
4、表面处理工艺——PVD    
PVD :即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电弧放电技术。利用气体放电使靶材蒸发并使被蒸发物质与气体都发生电离,利用电场的加速作用,使被蒸发物质及其反应产物沉积在工件上。    
5、表面处理工艺——电镀    
电镀:使塑料以较高成品率及较低成本获得金属效果表面。与PVD相似, PVD是物理原理,电镀是化学镀,主要分为真空电镀和水电镀。    
   
6、表面处理工艺——NCVM    
NCVM(Non-Conductive vacuum Metalize ):又称不连续镀膜技术或不导电电镀技术,是采用镀出金属及绝缘化合物等薄膜,利用各不连续之特性,得到最终外观既有金属质感且不影响到无线通讯传输之效果。    
工艺特点: 所制产品不导电,可以通过高压电表几万伏特的高压测试,不导通或不被击穿  所制产品表面具有金属质感的同时可实现半透明化控制。    
7、表面处理工艺——印刷    
印刷:是通过移印、网印、转印等方法将所需图案印制在塑胶件表面的一种工艺。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采用钢(或者铜、热塑性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往需要的对象表面压一下就能够印出文字、图案等。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如仪器、电气零件、玩具等)。    
丝网印刷:孔版印刷术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印版呈网状,印刷时印版上的油墨在刮墨板的挤压下,从版面通孔部分漏印至承印物上。通常丝网由尼龙、聚醋、丝绸或金属网制作而成。    
水转印:是利用水压将带彩色图案的转印纸/塑料膜进行高分子水解的一种印刷。工艺流程包括水转印花纸的制作、花纸浸泡、图案转贴、干燥、成品。    
热转印:其原理是将数位图案透过印表机以特制转印墨水印在转印专用纸上,再以专用转印机,高温高压地将图案精准的转印到商品表面,完成商品印制。广泛应用于电器、日用品、建材装饰等。    
烫印:又称烫金,是热转印的一种特殊扩展应用。将金属印版加热,锡箔置于印刷品上压印出金色文字或图案。是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将电化铝中的铝层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以形成特殊的金属效果。烫金与常规热转印的最大区别就是烫金箔,烫金箔比转印膜多了一道电化铝(镀铝)工艺,因此烫金产品的外观有强烈的金属质感。烫金的应用极其广泛,包装、纸品、化妆品、文具及玩具行业等都能见其身影。    
8、表面处理工艺——镭雕    
镭雕:也叫激光雕刻或者激光打标,是一种用光学原理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利用镭射(laser)光束在物质表面或是透明物质内部雕刻出永久的印记。镭雕技术与传统的机械雕刻、化学腐蚀、丝网印刷、油墨打印等方式相比,具有运行成本低、灵活性高、控制精确、操作简便、标记永久等突出特点。    
9、表面处理工艺——咬花    
咬花:是通过化学渗透作用,在金属制品表面造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条纹、图像、木纹、皮纹及绸缎等,还包括喷沙程序,就是直接将玻璃砂喷射到金属制品的表面。    
10、表面处理工艺——PPVD退镀    
真空蒸发镀膜后采用菲林曝光的方式来保护需保留的镀层部分,然后用退镀液将部分镀层去掉,保留的镀层会形成不同的镀层图案。该工艺一般用于大平面电池盖。    
11、表面处理工艺——电泳    
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其典型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12、表面处理工艺——蚀刻    
蚀刻:是将材料使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撞击作用而移除的技术。通常蚀刻也称光化学蚀刻,指通过曝光制版、显影后,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    
13、表面处理工艺——喷砂    
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    
   
14、表面处理工艺——轧光    
轧光:又称压光。重革整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利用纤维在混热条件下的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或轧出平行的细密斜线,以增进织物光泽的整理过程。材料被送入之后,加热并熔化,然后成形为片或膜,然后冷却并卷起。最常用压延材料是聚氯乙烯。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疲劳化学光学汽车电子消费电子UM电场材料控制MET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20
最近编辑:6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74粉丝 52文章 119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准则,机械设计的这些“套路”你都掌握了吗!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本文概述了机械设计中的关键准则,包括标准件、薄板件、防腐蚀、公差、焊接件、可靠性、力学原理、切削加工、热应力和运动部件设计。各准则旨在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强调标准化、形状简单、避免腐蚀、明确公差要求、关注焊接细节、增强冗余和零流设计、优化力学原理应用、便于切削加工、明确热应力问题和优化运动部件设计。第一章 标准件设计准则 1.1 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现代化大生产是以技术和生产高度社会化为特征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协调越来越广泛和密切。标准化是企业间联系与协作协调的工具与手段。它能使企业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能让各企业看到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它能对各企业有无偏见的、规范的、权威的约束;它能给各企业带来成功,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标准件一般是指螺钉螺帽、垫圈、弹簧、轴承等等,从广义来说电视机、电机、减速机、电器机柜、电脑、自行车、摩托车等也是标准件产品。标准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标准件和标准化体系实现的。1.2 选用标准件的意义 选用标准件可以节省大量设计时间;选用标准件可以节省大量原材料;选用标准件可以节省大量生产工时;选用标准件方便装配和出厂维修;专业化厂家大批量生产的标准件质量更胜一筹。 总之,选用的标准件比例越多节约的资金越多,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产品的功能和品质上。1.3 标准件的分类1. 从标准件使用材料分:a.黑金属 - 碳钢合金钢不锈钢 b.有色金属 - 铜合金铝合金鎂合金钛合金 c. 非金属 - 塑料尼龙橡胶岩棉陶瓷2.从标准件使用功能分:a.各种螺钉、螺帽、垫圈、销钉、铆钉、键 b.各种弹簧及弹性元件c.各种密封圈及密封元件d.各种轴承、丝杠丝母、直线导轨、五金件 e.各种操作件、润滑件 f.各种型材、法兰、管接头 g.各种电脑、减速机、减速器 h.各种刀量卡模具及各种工艺装备1.4 优选器件准则 建立《优选器件清单》,制定清单中增加物料的控制流程,通过流程控制物料种类和规格。1.5 标准件种类最少准则 标准件种类不超过__5_种单一种类中规格不超过_3__种1.6 非标件慎用准则自行设计和非标螺钉慎用;若不可避免,考虑系列产品公用的设计1.7 相同装配相同标准件准则相同装配要求用相同的标准件。1.8 腐蚀环境材料同质准则在腐蚀性环境下工作的设备,标准件材料与构件材质须相同,如不同,标准件加套管等隔离防护措施,避免腐蚀。1.9 外部螺钉特征一致准则外部螺钉型号、颜色一致1.10 防呆准则用到的标准件,要么有明显差异,要么完全相同。有明显差异是为了防止装错,完全相同是为了维修过程的互换性。检查:维修过程重装时,应没有螺钉装错依然能够装上的情况,并分析螺钉装错不会造成事故。2第二章:薄板件设计准则2.1 薄板翻边准则薄板(≤0.8mm)的零件,安装螺钉的孔位应有折边。大的薄板件四周都有折边,如汽车覆盖件、设备外观件、金属门板。2.2 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薄板(≤0.8mm)的零件禁止翻边攻丝,可采用压铆螺母或拉铆螺母。2.3 薄板件判定标准确认是否有薄板件,判定标准:板厚和其长度相比小得多的钢板,特点是横向抗弯能力差。包括三个加工工艺:1、下料包括剪切和冲裁。 2、成形包括弯曲、折叠、卷边和深拉。 3、连接包括焊接和粘接。 2.4 形状简单准则 用直线、圆形等简单形状,便于加工 2.5 节省材料准则明确了解所选用材料的原材料形状。形状设计考虑加工时的排样,减少下脚料,尤其是批量大时。解决方法: 1、下料排列方法优化; 2、下脚料再利用。 2.6 足够强度刚度准则 1、尖角刚度不足,用钝角代替。 2、两孔间距不宜太近,避免切割冲孔时的裂纹。 3、细长板条剪裁会产生裂纹,应避免。 2.7 避免粘刀准则 需要冲裁切割部分作如下处理:1留有一定坡度;2切割面连通。2.8 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切割后的薄板如果需要进行弯曲,弯曲棱需垂直于切割面;不能保证时,应在切割面和弯曲棱边交汇处设计一个r>2倍板厚的圆角。否则会有裂纹的危险。2.9 平缓弯曲准则对板材进行弯折时,弯曲半径不宜太小,外侧会出现裂纹,内侧会出现褶皱。 2.10 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r>1.5倍的板厚; 不要完全的卷形。 加强刚度,避免棱边划伤。 2.11 槽孔边不弯曲准则弯曲棱边与槽孔的棱边的距离大于弯曲半径+2倍壁厚的距离;或者让槽孔横跨整个弯曲棱边 2.12 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 将超过二(三)道工序的结构件的结构进行分解,分解成只由圆形、直线等组成的简单结构,然后焊接在一起。 2.13 避免直线贯通准则1、薄板横向弯曲刚度较差,用加压槽的设计避免。 2、并且无压槽区域禁止直线贯通,贯通的低刚度无压槽窄带区域易成为板面弯曲失稳的惯性轴。 3、不规则排列是消除直线贯通的较好方法。 2.14 压槽连通 排列准则 压槽终点是薄弱点,通过连通消除终点为佳 2.15 空间压槽准则 非单一平面的薄板结构,棱边附近是失稳的薄弱环节,设计压槽不能只在一个平面上设计,需要设计成空间的。 2.16 局部松弛准则 薄板局部变形受阻碍时,会出现皱折,在皱折附近设几个小的压槽,减少变形阻碍。 3第三章:防腐蚀设计准则3.1 避免大面积叠焊准则是否存在大面积的叠焊、缝隙中的残留物可能导致零件生锈。确认腐蚀环境条件:两个不同电化学位势的电极分别是什么?两个电极通过何方式实现电接触?浸泡两电极的电解质是什么?如何形成的?确定是面腐蚀还是点腐蚀如果是面腐蚀,选择增加板的厚度,按照预期设计寿命留出板厚余量。选择其中一种防护层工艺方法:电镀、喷涂、浸渍上漆、渗透、滚压、化学转换等。3.2 避免间隙腐蚀准则 金属浓度不同,间隙内腐蚀产物经水解化作用酸化,氧气扩散困难,发生间隙腐蚀的可能性大得多,例如支承结构、钢架结构、点焊、单侧焊、容器衬板中。1、避免间隙结构出现。 2、将间隙密封,使腐蚀性物质无法进入。 3、将狭窄空间设计成较大空间,不停的对流使电解质平衡。 3.3 避免局部微观腐蚀环境准则1、不同金属是否有电接触? 2、通过加绝缘措施使不同金属没有电接触。 3、有电接触的不同金属,哪是贱金属,哪是贵金属?如有螺栓、螺钉连接的结构。 4、确定贱金属是不是要保护的防腐蚀部件(贱金属充当阳极被腐蚀),如果是则采取系列措施,如果不是,则贵金属是被保护部件,牺牲贱金属(阳极)被腐蚀,保护贵金属(阴极),则不必作技术处理。 5、金属是否被电解质包围。3.4 防止流体通道淤积原则 结构上保证停车期间,管道中的介质能空干,否则温度下降,残留介质在器壁上浓缩结壳,再启动后壁受热,粘结在器壁上的结壳成为应力裂纹腐蚀源。3.5 避免大温度和浓度梯度差准则1、防止大的温度和浓度梯度,否则会引起沉淀物、冷凝物、局部势差。 2、高温度、高浓度也会加速腐蚀过程。 3、局部高温引起结壳,结壳反过来加剧局部过热。 4、局部低温会导致冷凝。 3.6 防止高速流体准则 常出现在高湍流区;确认结构系统里是否存在高湍流区? 1、结构改进,增大弯管弯曲半径。 2、过滤和离心分离流体,消除固体粒子和气泡。 3、阴极保护或加防腐剂。 4、在危险壁面电镀或加涂层。 5、选择具有坚硬保护层不易腐蚀的材料。 3.7 腐蚀裕度准则 对腐蚀速率较慢、均匀的面腐蚀适用。腐蚀速率和设备的设计寿命确定壁厚。3.8 最小比表面积准则在容积相等的前提下,使受腐蚀的表面最小,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六面体>正方体>圆柱体>椭圆体>球体3.9 便利后继措施准则 不能通过结构措施消除的腐蚀损坏,可设计上为后续更换腐蚀部件或加防护措施提供便利。1、易于观察腐蚀损坏。2、易于更换腐蚀严重的构件。3、易于上涂层,易于电镀。3.10 良好力学状态准则1、类似于焊接件里的强度要求设计规范,让焊缝处于较好的受力状态。 2、拉应力会加剧腐蚀。 3、裂纹应力同时存在时,可能产生应力裂纹腐蚀。 4第四章:公差设计准则4.1 关键配合尺寸的加工要求明确准则关键配合尺寸的加工是否有。粗糙度或形位公差的要求。4.2 同一道工序准则1、对有平行、同轴、对中等要求的加工面,设计上尽量使这些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元素在同一道工序中加工。2、平行、同轴、对中等要求的加工面,只用一道工序解决。4.3 减少刚体转动位移准则1、消除刚体 位移。 2、减小配合面到传动中心的距离,有转动倾向的配合、减小配合面到转动点的距离。 4.4 避免双重配合准则4.5最小公称尺寸准则1、同样加工精度,构件公称尺寸越小,越容易加工;即构件尺寸越小,加工精度越容易提高。 2、使较高配合精度要求的工作面的面积和配合距离尽可能小。 4.6 避免累积误差准则 要尽量避免串联尺寸链上的标注方法,非功能性的尺寸可以不标。4.7 形状简单准则 1.配合面的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 2.圆柱面代替圆锥面。 3.平行、垂直面代替倾斜面。 4.8 最小尺寸数量准则 配合性能和多个尺寸相关时,误差累积会致配合精度难提高,应尽量使配合面和较少的尺寸相关。 导轨、螺纹、绞联、插接有间隙会降低配合精度,过盈摩擦力太大会咬死,这种配合状态用选择公差的方法难实现,用柔度大的弹性体消除间隙。 4.10 采用调节元件准则螺母或弹性垫片实现。5第五章:焊接件设计准则5.1 几何连续性原则几何连续性原则,避免在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这里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则要通过设计过渡结构来解决。焊缝连接的两侧,板厚不一致,不能保证几何形状的连续性,则需要设计过渡结构。封口是曲率突变区5.2 避免焊缝重叠1.避免焊缝重叠,多条焊缝交汇处刚性大,结构翘曲严重,会加大焊缝内应力。 2.结构多次过热,材料性能下降,应该避免。 3.措施有三个: a.加辅助结构。 b.切除部分。 c.焊缝错开。 5.3 焊缝根部优先受压焊缝根部优先受压,焊缝根部有裂纹,易产生缺口作用。承受拉载荷能力 < 承受压载荷能力5.4 避免铆接式结构焊接式结构通常用衬板搭接形式,焊缝多,费材料,造价高,且导致力流转折,提高了焊缝处的应力水平。5.5 避免尖角避免尖角(锐角),焊接处尖角定位困难,且尖角热容体太小,尖角易被熔化。如下图所示。5.6 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操作和检测准则结构的设计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焊接的操作和品质检测。 1、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2、焊接时易于定位,易于操作,电极不会和周围的板粘结。 3、焊接后便于检查。 5.7对接焊缝强度大及动载荷设计准则对接焊缝强度较大,尤其动载荷时优先采用。5.8焊接区柔性准则焊接时的热变形在冷却后不能完全消除。产生残余变形,引起热应力。解决措施:1、热处理工艺降低热应力。 2、降低焊接区周围的刚性,从根本上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5.9 最少的焊接最好的焊接是最少的焊接,减少焊缝的数量,减少焊缝的长度。焊接的强度总会低于母材焊接过程的热应力总会对材料特性有影响。5.10 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0.22%。5.11 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的进行。6第六章:可靠性设计准则6.1 冗余法则重复设置多个功能相同元件,分功能冗余和原理冗余。1、功能冗余:原理相同、功能相同的备份;功能冗余针对元件本身而非外界环境因素的失效。 2、原理冗余:相同功能,不同原理的元件互为备份。原理冗余采取不同的原理器件,比如对锅炉安全阀的监测,可以用电、光、热敏等不同原理的传感器,可避免在某一失效因素下,两个器件不会同时失效。 6.2 零流准则 在需要外部构件执行某项功能时,让它不依赖或尽量少依赖外部条件,从而减少可能阻碍其执行功能的外在因素。电磁车刹右图 通电 磁力使车刹强迫分离左图 断电 弹簧力使车刹抱紧6.3 可靠的工作原理准则1.机械优于电气、电磁、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较可靠; 2.形状联结方式比力联接方式可靠,外界因素难改变机械构件的几何形状,但容易改变其受力状态。 6.4 裕度准则 安全系数方法,通常加大构件尺寸,工程上很多因素自身并无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一个分布范围,裕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断裂破坏、热应力破坏等因材料特性引起的问题,在构件尺寸上加强裕度设计无效。6.5 安全阀准则1、设计上有意设置一个薄弱点,丢卒保帅。 2、安全阀、保险丝。 6.6 简单准则最少的数量、最简到形状、最少的工艺步骤、最简的加工装配工艺、最普通的材料、最简的工具、最简的拆卸步骤等等结合零部件特点,设定量化评估指标。7第七章:力学原理设计准则7.1 强度计算和试验准则对承受较大负载或扭矩的钣金位置,强度须经过计算,并安全合格;必要时须有试验报告和数据。 7.2 均匀受载准则通过构件设计,使受力载荷分布均匀,载荷不集中可以保证同等条件下,承受的应力成倍增加。 连续性和载荷均匀分布的设计可以实现。 7.3 力流路径最短准则力流优先走较短路径,刚度最大的路径;力线连续。为提高构建刚度,尽量使力流路径最短,越短则受力区域越小,累积变形就越小,刚度就提高。尽量保证力流线路的直线状态,这时力流路径最短。7.4 减低缺口效应准则缺口效应的原因是力流在截面突变处,被迫急剧改变原有路径,因而力流抢近道引起近道局部力线拥挤,应力急剧集中上升。解决措施:1、避免截面突变的设计,尤其是避免力流截面急剧变小; 2、降低缺口附近的材料钢度; 3、加预压力应力; 4、避免力流突然转弯 孔、槽、螺纹、台肩等缺口处易发生;判定标准是界面尺寸变化的急剧程度; 7.5 变形协调准则在力的传递中,构件会发生变形,变形不对称、接触面变形不匹配等都会引起走偏、应力集中等问题;解决措施: 在接触面处,降低构件在力流方向上的刚度,以便减少对另一构件变形的阻碍,使变形同步;如:轴承的轴固定架、天车的导轨7.6 等强度准则1、构件局部的应力和该处的材料许用值相等。省材料降能耗。 2、注意次要载荷的影响 7.7 附加力自平衡准则力传递中,出现的无用力或力矩,白白增加损耗,通过让附加力自行平衡或抵消的方法解决。解决措施:1、平衡件。 2、对称安置。 7.8 空心截面准则弯曲和扭转应力在横截面越远离中心越大,横截面中心很小,同等材料截面积情况下,空心的结构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1、空心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实现,不一定就得是圆管形。 2、空心结构的壁厚不能太薄,否则发生局部皱折而丧失承载能力。 7.9 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 受扭转作用的薄壁构件的截面避免开口形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低,扭转刚度就低。7.10 最佳着力点准则1.力矢量经过横截面扭转中心,不会产生附加扭矩; 2.多个力的作用节点尽量使力矢量交汇于一处,避免附加弯矩,降低应力水平。 7.11 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在有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加大其柔性,避免冲击,但快速响应特性会下降。柔性准则的措施:1.增加等截面杆的长度; 2.避免截面突变; 3.安装缓冲器; 4.选用弹性模量小的材料。 7.12 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 对于金属构件,压应力是拉应力的多倍,但压状态下,失稳破坏会破坏强度,设计上应避免。注意检查是否有细长杆受压结构。改进措施有:1、加大截面惯性矩; 2、减小压杆长度; 3、加强支撑约束性; 4、截面形状与约束方式的最优组合; 5、合理选材 处于弹塑阶段的中小柔度杆,用高强度钢;对大柔度杆,高强度钢不能提高其稳定性,须用普通钢。7.13 热变形自由准则使机械结构因为受热的变形自由。具体措施:1、留有热变形的间隔 2、加膨胀节或将管道做成弯的。 8第八章:便于切削设计准则8.1 便于退刀准则受扭转作用的薄壁构件的截面避免开口形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低,扭转刚度就低。8.2 最小加工量准则1、选择合适毛坯,使毛坯接近构件形状。 2、分解构件,使单一复杂构件拆成多个标准毛坯形状简单构件。 3、平缓过渡。 4.减小行程。 8.3 可靠夹紧准则加工过程要有夹持面,否则会单独需要设计工装、难以加工、加工过程夹持不牢容易飞出伤人。8.4 一次夹紧成形准则一次夹紧就可以加工到位;中间更换夹持部位,加工配合精度难以保证。 削件尺寸单向变化。8.5 便利切削准则1、形状简单,比如圆柱体较容易加工。 2、内外有别,避免结构内部加工键槽和高精度配合,对内孔和外壁的倒角、棱等采取不一样的设计要求,因为加工难度不一样。 8.6 减少缺口效应准则1、不同截面间平缓过渡。 2、减低缺口周围刚度。 3、避免尖锐棱边。 8.7 避免斜面开孔准则斜面上钻孔,钻头不好定位。8.8 贯通孔优先准则贯通孔使刀臂两端平衡成为可能,盲孔只能是悬臂支撑,刀具易发生变形,产生加工误差。8.9 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 孔周边的约束条件要求基本相同。约束条件包括材料的弹性、构件的形状和支撑情况,差别大了,钻头将退让到加工抗力小的一侧,产生加工误差。9第九章:热应力设计准则9.1 问题点明确准则1.找出热胀冷缩导致功能误差的设计点。 2.温度变化大条件下,材料发生功能变化的设计点。 3.同一机构不同部件间,温度不同致热变形不同步的设计点。 举例: a.钟表的表针。 b.直管道连接温差较大,骤冷骤热导致的膨胀收缩。 9.2知识点明确准则材料热胀冷缩导致的功能性障碍。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配合问题和功能障碍。热变形受到阻碍时构件内部产生的热应力。1.累积变形量和构件的尺寸成正比。9.3 减法结构准则单一构件的热膨胀必然存在,通过组合构件,让各构件的热膨胀互相抵消。9.4 加法结构准则对相对热变形不同导致的结构配合问题,通过增加中间过渡结构,将其中一个构建分解为两个不同膨胀系数材料的构件,使组合膨胀效果与另一配合构件的膨胀效果一致。9.5 方向调节原则通过结构设计,将膨胀方向转移到非配合面上去。如轴承的固定-松弛装配方法。9.6 消除温度差准则相同材料的两构件,因为温度不同,导致膨胀程度不一样,出现热变形。解决措施:使有关构件的热传递边界条件尽量相近或相同。9.7 柔性准则 两构件热变形不能消除时,加大构件的柔性减少热应力。比如用软管、橡胶材料、将热应力的直线方向转变成曲线方向等。10第十章:运动部件设计准则10.1 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多次运转后容易脱落和卡死,须有措施:1、防脱落措施,使活动部件仅仅松脱但仍能维持运动功能; 2、即使运动部件脱落,也不会脱落或飞出 10.2 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1、装好的风扇有防护件,手指不能伸入,拆卸防护件必须使用工具 2、运动部件有防护,实际限制不能加防护措施,则须有清晰的图示警示标志。 3、磨损后的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 10.3 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分析运动部件因为长期使用磨损、长期储存腐蚀而引起的单一故障后果,并有针对性预防措施。10.4 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磨损后的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10.5 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运动部件的活动范围有严密的理论推导,活动位置已量化。如果有故障发生,有设计措施保证活动部件不会超出设计范围。10.6 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运动部件装配应有专用的工装夹具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End-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