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图示详解

5月前浏览10980

一、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感应加热      
     
   

利用交变电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涡流,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的方法。

感应加热分为:

1.高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50-300KHz,淬硬层深度0.5-2mm;

2.中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500-8000Hz,淬硬层深度2-10mm;

3.工频感应加热,频率为50Hz,淬硬层深度10-15mm。


   

   
       
火焰加热          
       
     

利用乙炔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的方法。成本低,但质量不易控制。




       
激光加热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表面进行加热的方法。效率高,质量好。

激光表面强化可分为激光相变强化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和激光熔覆处理等。

激光表面强化主要用于局部强化的零件,如冲裁模、曲轴、凸轮、凸轮轴、花键轴、精密仪器导轨、高速钢刀具、齿轮及内燃机缸套等。


发蓝和磷化


发蓝

钢材或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蓝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艺。也称发黑。

常用于精密仪器、光学仪器、工具、硬度块及机械行业中的标准件等。

磷化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磷化广泛应用于防蚀技术,金属冷变形加工工业。

二、化学表面热处理


         


化学表面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

渗碳、渗氮(俗称氮化)、碳氮共渗(俗称氰化和软氮化)等。渗硫、渗硼、渗铝、渗钒、渗铬等。

发蓝、磷化可以归为表面处理,不属于化学热处理。

渗碳和氮化


对比
渗碳
氮化
目的
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提高耐蚀性。
用材
含0.1-0.25%C的低碳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为含Cr、Mo、Al、Ti、V的中碳钢。
常用方法
气体渗碳法、固体渗碳法、真空渗碳法
气体氮化法、离子氮化法
温度
900~950℃
500~570℃
表面厚度
一般为0.5~2mm不超过0.6~0.7mm
优点
--
温度较低,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更高,耐蚀性更好,无需再热处理, 可避免热处理带来的变形和其他缺陷
缺点
--
工艺复杂,成本高,氮化层薄
用途
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用于耐磨性、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及耐热、耐磨及耐蚀件。如仪表的小轴、轻载齿轮及重要的曲轴等。


三、表面形变强化


         


表面形变强化


表面形变强化指使钢件在常温下发生塑性变形,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并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分布的表面强化工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提高钢件抗疲劳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工艺措施。



       
喷丸
     

喷丸强化是将大量高速运动的弹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犹如无数个小锤锤击金属表面,使零件表层和次表层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实现强化的一种技术。


应用: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在磨削、电镀等工序后进行。



       
滚压处理          
       
     

利用自由旋转的淬火钢滚子对钢件的已加工表面进行滚压,使之产生塑性变形,压平钢件表面的粗糙凸峰,形成有利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抗疲劳能力。


应用:圆柱面、锥面、平面等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



       
表面胀光(挤光或挤压)          
       
     

表面胀光是在常温下将直径稍大于孔径的钢球或其他形状的胀光工具挤过工件已加工的内孔,以获得准确,光洁和强化的表面。



四、表面覆层强化


         


表面覆层强化


表面覆层强化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表面强化工艺。

目的:提高钢件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或进行表面装饰。



       
金属喷涂技术          
       
     

将金属粉末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用高压气流使其雾化并喷射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称为热喷涂。

利用热喷涂技术可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及绝缘性等。

广泛用于包括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等尖端技术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



       
金属镀层          
       
     

在基体材料的表面覆上一层或多层金属镀层,可以显著改善其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或获得其他特殊性能。有电镀、化学镀、复合镀、渗镀、热浸镀、真空蒸镀、喷镀、离子镀、溅射等方法。



       
金属碳化物覆层~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技术是指将含有沉积元素的气相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沉积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的一种新型镀膜技术。

根据沉积过程的原理不同,气相沉积技术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两大类。

物理气相沉积(PVD)

物理气相沉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汽化成原子、分子或电离成离子,并通过气相过程,在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的技术。

物理沉积技术主要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离子镀三种基本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具有适用的基体材料和膜层材料广泛;工艺简单、省材料、无污染;获得的膜层膜基附着力强、膜层厚度均匀、致密、针孔少等优点。

广泛用于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光学和轻工业等领域制备耐磨、耐蚀、耐热、导电、绝缘、光学、磁性、压电、滑润、超导等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CVD)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与基体表面相互作用而在基体表面形成金属或化合物薄膜的方法。

由于化学气相沉积膜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及电学、光学等特殊性能,已被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煤化工等工业领域。


五、表面洁化及装饰


         


抛光


抛光是对零件表面进行修饰的一种光整加工方法,一般只能得到光滑表面,不能提高甚至不能保持原有的加工精度,随预加工状况不同,抛光后的Ra值可达1.6~0.008 mm。


       
机械抛光          
       
     

包括轮式抛光、滚筒抛光和振动抛光。


   

化学抛光

将金属零件浸入特制的化学溶液中,利用金属表面凸起部位比凹洼部位溶解速度快的现象实现零件表面的抛光。

电化学抛光

电化学抛光与化学抛光类似,不同点是还要通以直流电,工件接阳报,产生阳极溶解,也是利用金属表面凸起部位比凹洼部位溶解速度快的现象进行抛光的。


涂装



       
涂装工艺          
       
     

常见涂装工艺有:刷涂、自动浸涂、手工喷涂(含高压无气喷涂)、淋涂、幕帘淋涂、流化床涂覆、辊涂、静电喷涂等。

来源于材易通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振动疲劳化学光学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材料光学仪器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0
最近编辑:5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73粉丝 48文章 115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社友提问:“为什么有的承重结构会中间打孔呢?”

在机械设计领域,承重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承重结构不仅关乎到整个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承重结构在设计中 特意在中间部位打孔。这种做法似乎与我们常规的设计理念相悖,因为打孔会削弱结构的整体强度。那么,为什么有些承重结构会中间打孔呢?一、中间打孔的原因分析减轻重量在一些需要减轻整体重量的场合,如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承重结构的中间打孔是一种有效的减重措施。通过合理的孔位设计和孔径选择,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显著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整体性能。优化应力分布承重结构在承受载荷时,应力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某些情况下,结构的某些部位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这可能导致结构过早失效。通过在中间部位打孔,可以改变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安装和维修便利性在一些需要经常进行安装、拆卸或维修的承重结构中,中间打孔可以方便地进行螺栓连接、焊接等操作,提高安装和维修的便利性。同时,这些孔还可以作为检查孔,方便对结构内部进行检查和维护。热膨胀和冷缩的考虑在一些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的承重结构,由于材料的热膨胀和冷缩效应,可能会导致结构变形或产生应力。通过在中间部位打孔,可以为结构提供一定的伸缩空间,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和变形。二、中间打孔的利弊分析(一)利处结构优化中间打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过合理的孔位和孔径设计,可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高强度化和高可靠性。便于安装维修打孔设计可以方便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操作,提高机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使用效率。同时,检查孔的设置也便于对结构内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中间打孔的设计可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如高温、低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承重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弊处降低整体强度打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承重结构的整体强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孔的数量和大小,确保结构在承受载荷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增加制造成本中间打孔的设计会增加制造过程中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需要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孔位定位和孔径控制,以确保结构的精度和性能。可能产生应力集中不合理的孔位和孔径设计可能导致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力学分析和计算,确保孔的设计合理可靠。三、设计建议与注意事项合理确定孔的数量和大小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承载需求、工作环境和制造工艺等因素,合理确定孔的数量和大小。避免过多的打孔导致结构强度降低,也要确保孔的大小满足安装维修等需求。优化孔位布局孔的布局应尽可能均匀分布,避免在结构的关键部位或应力集中区域打孔。同时,还需要考虑孔的排列方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加强孔边处理为了降低打孔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可以在孔边进行倒角、圆角等处理,以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此外,还可以采用加强筋、加强板等结构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充分考虑制造工艺性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制造工艺性,避免设计过于复杂或难以实现的孔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和精度要求,确保实际制造出的结构符合设计要求。综上所述,承重结构中间打孔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利弊。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确保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提高机械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承重结构中间打孔的设计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共同推动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