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计算力学前沿 | 计算颗粒材料力学:从连续、离散体到多尺度途径

6月前浏览12315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计算颗粒材料力学》由李锡夔、楚锡华合著,探究颗粒材料力学的计算方法。书中涵盖连续体、离散体系及多尺度途径,讨论颗粒材料的力学行为,包括建模、理论和算法,并模拟材料破坏行为。此书为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作者感谢科学家和科研项目支持。


     

     

     

计算颗粒材料力学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离散颗粒力学和多尺度力学的理论,利用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解决颗粒材料中力学及与其耦合的多物理过程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颗粒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地质、石油、岩土、生物、能源、化工、增材制造等诸多工程领域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物理等诸多科学领域。在力学和工程界,颗粒材料被视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可变形非均质材料。在物理学界,习惯于称颗粒材料为颗粒物质,并普遍认为颗粒物质是地球上除水之外最普遍存在的物质。实际上颗粒材料为紧致地粘连在一起并具有一定形状和质量的离散颗粒集 合体,它仅为颗粒物质中的一部分。化工和颗粒状物料输运等过程中的快速颗粒流为颗粒物质,但不能被称为颗粒材料。

 

颗粒材料是由大量离散固体颗粒汇聚、包含了其间孔隙形成的离散颗粒集 合体。颗粒材料的孔隙中常存在液、气等流体。颗粒间隙充满液体或部分充填液体(也可分别理解为颗粒间隙被液体或非混溶液气两相流体充填)的颗粒材料分别被称为饱和与非饱和颗粒材料。非饱和颗粒材料也可拓展到颗粒间隙为三相(例如按“干湿度” 排列的水、油、气三相)或多于三相非混溶流体充填的情况,但这不在本书(《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从连续、离散体到多尺度途径》. 李锡夔, 楚锡华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的研究范围之内。

 

▲ 颗粒材料中间隙液体的不同状态

(a) 摆动状态;(b) 链索状态;(c) 毛细状态;(d) 浸渍状态

 

忽略颗粒材料中的间隙流体、考虑液体完全充填颗粒材料间隙或湿相流体(例如液体)与干相流体(例如气体)以非混两相流体形式充填颗粒材料间隙分别构成了本书所关注的干颗粒材料、饱和颗粒材料和非饱和颗粒材料。注意到颗粒材料是高度非均质多孔多相介质,具有多尺度材料结构层次的特征。它在介观尺度上可分别模型化为干、饱和、非饱和离散颗粒集 合体,在宏观尺度则分别模型化为等价的干多孔连续体、饱和与非饱和多孔连续体。颗粒材料在介、宏观中可统称为多孔多相介质。多孔连续体模型假定颗粒材料中固相、液相、气相等每个相的物质均同时充满多孔多相介质全域,即在时域的每一瞬间、在多孔连续体中尺度趋于无限小的每个材料点处各相均同时存在。

 

颗粒物理力学的研究表明,把单个颗粒模型化为一个固相整体的颗粒材料介观尺度研究尚不足以理解和解释颗粒材料中的某些物理力学现象,还需从更小的微观尺度、即基于单个颗粒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对颗粒材料进行包含微观–介观–宏观的多尺度结构层次研究。但对颗粒材料的微观尺度研究不在本书范围内。

 

工程与科学领域的干颗粒材料和含液颗粒材料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分别普遍存在力学响应和水力–力学(hydro-mechanical)响应;同时,也常存在与此响应耦合的传质–传热等多物理耦合过程。由离散颗粒间耗散性相对摩擦运动、颗粒间接触丧失和再生以及单个颗粒破碎等介观力学行为导致的颗粒材料局部损伤、愈合、塑性等过程决定了颗粒材料中力学响应的高度非线性。颗粒材料的高度非均质性、多尺度结构特征、颗粒材料中力学–水力–传质–传热多物理耦合响应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等因素以及计算机所提供的与日俱增的计算能力推动了“计算颗粒材料力学”(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在国内外的发展,使之成为“计算力学” 中一个蓬勃发展的分支学科。“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离散颗粒力学和多尺度力学中的理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解决颗粒材料中力学及与其耦合的多物理过程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经历了连续体途径、离散颗粒体途径以及结合了离散体和连续体模型的多尺度途径的发展历程。


     

     


根据颗粒材料的多尺度结构特征,“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的研究途径可大致分为三类,即:


  •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多孔连续体(porous continuum)模型结合以有限元法为代表的数值方法的连续体途径

  • 基于离散力学(discrete mechanics)理论的离散颗粒集 合体模型结合以离散元法为代表的数值方法的离散体系途径

  • 结合在宏观尺度采用连续体途径和在介观尺度采用离散体系途径的多尺度途径


需要说明,在物理学中颗粒物质尚不具备完备的理论框架,因此用以描述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离散力学理论远没有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成熟;但这不影响本书中对所讨论具体问题在离散体系下的研究。

 

颗粒材料力学的研究始于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岩土材料在经典土力学中被视为连续体。

 

自1925 年Terzaghi 出版《理论土力学》以来基于连续体的颗粒材料相关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1941 年Biot 建立了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控制饱和多孔连续体动力与静力过程中流固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公式。1989 年本书第一作者把Biot 理论拓展到了非饱和多孔连续体。Biot 理论是含液颗粒材料“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连续体途径的坚实基础。颗粒材料的宏观尺度多孔连续体模型结合以有限元法、无网格法等为代表的数值方法的计算颗粒材料力学连续体途径已经并还正在显示它在求解从工程实践中归结出来的多孔连续体中力学及多物理场耦合响应的初–边值问题的有效性。然而考虑到颗粒材料的内在(介观尺度)离散特性,计算颗粒材料力学的连续体途径存在它的局限性。连续体途径要求为饱和或非饱和多孔介质提供假设的唯象本构关系和材料破坏模型与相当数量且往往缺乏物理意义和难以确定的材料参数。此外,在多孔连续体、特别是含液多孔连续体中由颗粒材料非均质性、离散及耗散本质导致的力学及多物理耦合响应的高度非线性和发生在孔隙尺度的流–固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各向异性使得连续体途径对发生在颗粒材料中水力–力学响应的正确模拟更为困难。

 

事实上,以含液颗粒材料为背景的多孔连续体局部材料点处的复杂非线性本构行为的内在机制隐藏于宏观局部材料点处一小簇含液离散颗粒构成的集 合体,并与介观水力–力学响应过程相伴随的介观结构演变密切关联。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快速大幅提升和并行计算、GPU 等计算方法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量需求比连续体途径大得多、但可深入到颗粒尺度的基于离散颗粒集 合体模型和利用以离散元法为代表的数值方法的离散体系途径在近半个世纪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如果采用基于“高保真度” 离散元法和直接数值模拟(DNS, Direst Numerical Simulation)方案求解工程实际中颗粒材料结构的力学或水力–力学耦合过程边–初值问题,计算颗粒材料力学的离散体系途径将遭遇难以承受的巨大计算工作量。依靠计算颗粒材料力学多尺度途径,结合在宏观尺度采用连续体途径和在介观尺度采用离散体系途径的计算多尺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连续体途径和离散体系途径的优点,避免它们的各自缺点。


                                         

← 左右滑动查看 目录

 

《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从连续、离散体到多尺度途径》(李锡夔, 楚锡华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反映了作者与合作者在计算颗粒材料力学三个途径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关注以材料软化和变形局部化为特征的颗粒材料破坏行为模拟。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共20 章。

 

▋第一部分:连续体途径,包含8 章(第1∼8 章),从提出非饱和多孔连续体广义Biot 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开始,介绍干、饱和与非饱和颗粒材料在连续体途径下力学和多物理过程的非线性问题建模、理论与算法。

 

▲ 不同时刻混凝土柱的等效塑性应变分布

 

▋第二部分:离散体系途径,包含6 章(第9∼14 章),从提出计及接触颗粒间滚动摩擦效应的离散颗粒模型及数值方法开始,介绍饱和与非饱和颗粒材料的含液离散颗粒体系模型及数值方法、颗粒破碎和颗粒集 合体中波传播分析的数值方法。

 

▲ 饱和多孔连续体的二维饱和Voronoi胞元模型示意图

 

▋第三部分:计算多尺度途径,包含6 章(第15∼20 章),从论证基于颗粒材料介观信息的等效多孔连续体为Cosserat 连续体开始,重点介绍颗粒材料二阶协同计算均匀化方法及相应数值方法、基于介观结构和响应演变和热动力学框架的损伤-愈合-塑性表征方法。

 

▲ 颗粒材料的介–宏观均匀化:

离散颗粒集 合体–Cosserat 连续体模拟 

 

本书可供在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以及与颗粒材料相关的土木、水利、机械、化工、能源、生物骨料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作为参考教材。

 

在本书完稿之际,本书第一作者首先要感恩已故我国计算力学创始人钱令希院士。他在1983 年把本书第一作者推荐给国际计算力学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Zienkiewicz OC 教授,让作者有机会在较高起点开启计算多孔多相介质力学的学习和研究。感谢钟万勰院士。作为钟万勰院士的早期科研助手,本书第一作者在计算力学基本功的编程、调试和建模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磨炼。钟老师潜心做学问和科学探索精神使作者受益终身。感谢程耿东院士在本书第一作者申请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和科研工作等各方面曾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作者感恩已故Zienkiewicz OC 教授,他鼓励作者独立承担了英国石油公司委托的海底石油二次开发过程数值模拟研究项目,使得作者有机会在国内外首先把饱和多孔连续体的Biot 理论拓展到了非饱和多孔多相连续体,对非饱和多孔多相连续体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相数学模型、广义Biot 理论和相应数值方法(详见下列文献)。这一工作也进一步促进了作者在计算颗粒材料力学领域的后续研究工作。

 

  • Li X K, Ding D P, Chan A H C, Zienkiewicz O C, 1989a.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soil pore fluid interaction problems with immiscible two-phase fluid flow.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Lausanne.

  • Li X K, Willson S M, Zienkiewicz O C, 1989b. Nonlinear coupled analysis for stress,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in oil formation during steam injection. Internal report of Institute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Swansea, UK. Report Number: CR/637/89.

  • Li X K, 1990. Finite-element analysis for immiscible two-phase fluid flow in deforming porous media and an unconditionally stable staggered solution. Communications in Applied Numerical Methods, 6: 125–135.

  • Li X K, Zienkiewicz O C, Xie Y M, 1990. A numerical model for immiscible two-phase fluid flow in a porous medium and its time domain solution. Int. J.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 30: 1195–1212.

 

本书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的支持,包括:重点基金研究项目(19832010, 含有液体的多孔介质在强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面上基金研究项目(11772237, 11372066, 11072046, 90715011, 10672033, 50278012,10272027, 59878009, 19472016, 59478014); 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973 项目(2010CB731502, 地质体渐进破坏过程的演化机理及计算模型)的支持,国家科技部攀登A 研究计划(1997.1—2000.12)“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方法和理论”的研究项目“耦合问题中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和攀登B 研究计划(1995.1—2000.2)“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的研究项目“高层建筑深基坑安全性分析”的支持;得到欧共体国际科学合作署国际合作研究项目(CI1*-CT94-0014)(Modelling of miscible pollutant transport by underground water in nonsaturated zones)的资助。


 

本文摘编自《计算颗粒材料力学: 从连续、离散体到多尺度途径》(李锡夔, 楚锡华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ACTMechanicalDeform非线性多孔介质二次开发建筑电子农业增材岩土UM离散元理论材料多尺度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1
最近编辑:6月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47粉丝 43文章 30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界面断裂与软物质力学的前沿研究分享

文一: 仿生叶脉启发的透气抗冲击可穿戴电子产品——具有健康监测、电磁干扰屏蔽和热管理功能摘要:透气且可拉伸的导电材料是医疗保健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理想选择。然而,电子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范围与简单功能电子学带来的挑战之间的权衡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在这里,受仿生叶脉导电路径的启发,将组装在非织造布(NWF)上的银纳米线(AgNWs)-Ti3C2Tx(MXene)杂化结构很好地夹在多孔聚硼硅氧烷弹性体(PBSE)之间,构建了具有高抗冲击性能和良好传感性能的多功能透气可穿戴电子产品。得益于高导电性的AgNWs-MXene杂化结构,NWF/AgNWs-MXene/PBSE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灵敏度(GF=1158.1)、宽监测范围(57%)、可控的热管理性能和优异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SET=41.46dB)。此外,由于PBSE具有良好的剪切硬化作用,NWF/AgNWs MXene/PBSE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性能。结合深度学习,这种可呼吸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无线传感手套和多功能医疗带,这将推动电子皮肤、人机交互和个性化医疗监测应用的发展。 图:透气、柔性和保形多孔导电NWF/AgNWs 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A) 多孔导电NWF/AgNWs-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示意图。(B) NWF/AgNWs MXene/PBSE的SEM图像(横截面)。(C) NWF/AgNWs MXene/PBSE的光学图像(俯视图)。(D) PBSE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E)不同样品的水蒸气透过率(WVTR)的比较图。(F) 穿过可透气NWF/AgNWs MXene/PBSE的热水蒸汽的光学图像。(G)粘合剂和保形NWF/AgNW MXene/PBS的光学图像。 图:仿生叶脉MXene/AgNWs交替组装导电路径改性非织造布。 图:NWF/AgNWs-MXene/PBSE 复合材料的传感性能。 图:基于深度学习的BLE传感手套,用于抓握动作识别。(A) 抓握动作识别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数据流。(B) 感应手套采集的不同抓握动作的光学图像和相应的阻力信号。(C) 信号分类模型的结构。(D) 深度学习后根据四个抓取动作嵌入t-SNE的聚类图像。(E) 信号分类模型的混淆矩阵。 图:多孔导电NWF/AgNWs 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EMI屏蔽能力。 图:基于BLE的多功能皮带,具有传感、抗冲击和热管理功能。(A) 具有精确热管理和BLE抗冲击传感功能的三层多功能皮带示意图。(B) 志愿者佩戴的腰带背面焦耳加热区域的光学图像。(C) 志愿者佩戴的皮带的正面照片,该皮带有一个前口袋用于存放电池,外部有一个数字电压调节器模块,用于在多个水平上调节温度。(D) 人体背部穴位图。(E) 通过可调电压模块(2-4 V)控制不同温升的皮带红外成像。(F) 红外成像带的固定加热区域由多分支和开关控制设计。(G) 通过内置电源和可控电路实现便携式运动皮带的红外成像。(H) BLE感应带的光学图像,具有脉冲电阻信号监测和过度用力报警功能。文二: 水凝胶中动态键引起的断裂容限摘要:在软材料中,具有动态键的水凝胶可以被一系列刺 激激活,包括温度、pH、红外或紫外光,构成了一类特殊的材料,具有不寻常的性能,如自修复、致动和可控降解。在这里,我们以具有可重构二硫键交联的水凝胶为例,研究其力学行为。我们证明,当二硫化物交联被紫外线照射激活时,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断裂和疲劳性能。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本构模型,描述了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图:动态粘合和应力消除。(a) 动态键重配置和应力释放的说明。(b) 以AAm为单体,BAC为交联剂合成了水凝胶。(c) 紫外线照射形成的自由基攻击二硫键,破坏和重整交联。(d) 应力-时间曲线显示了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应力松弛。(e) 使用偏振光显示应力轮廓的拉伸试样的双折射图像。 图:紫外线照射下水凝胶内新交联的破坏和形成。 图:拉伸实验。 图:在紫外线照射下进行的各种施加标称应力值的单轴蠕变实验。 图:具有动态键的水凝胶断裂。 图:动态水凝胶的疲劳。文三: 抑制锂离子电池电极分层的捕捉设计摘要: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LIBs)中,预锂化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优化LIBs的预硫化程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仍然是一个挑战。基于一个关注电极界面分层的分析模型,揭示和讨论了预硫对抑制LIBs降解的积极作用,除了直接追求文献中广泛报道的高第一库仑效率外。对于全充放电循环,与没有预锂化的情况相比,精心设计的预锂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层并将脱粘尺寸减小约25%。对于将部分充放电循环和预锂化相结合的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预锂化,可以显著提高约100%的无脱粘的最大可逆容量。这项工作有望提供一种预锂化设计原理,并进一步提高LIB电极的机械稳定性。 图:浓度依赖性轴对称电极分层的图解。 图:充放电全循环预充电设计图。文四: 动态共价键水凝胶的缺陷敏感性摘要:动态共价键赋予聚合物独特的力学性能,如可调的粘弹性响应和自修复能力。关于动态聚合物断裂的研究最近开始了。然而,动态共价键如何影响动态聚合物的缺陷敏感性仍然难以捉摸。在此,我们制备了具有动态二硫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模型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动态键交换反应有效地释放了集中在裂纹尖端的应力,使水凝胶对缺陷的敏感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动态水凝胶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断裂拉伸和断裂应力都远高于对照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光引发剂浓度和动态键含量对动态水凝胶缺陷敏感性的影响。光引发剂浓度或动态键含量的增加增强了动态键交换反应,导致水凝胶的应力松弛和缺陷敏感性的提高。此外,我们利用这种缺陷不敏感性来调整具有双边裂纹的动态水凝胶中的裂纹传播路径。裂纹在未辐照区域扩展,但在辐照区域延迟,表现出不对称断裂模式。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为具有动态共价键的聚合物的设计提供新的见解。 图:具有动态共价键的水凝胶的缺陷敏感性。(a) PAAm链的化学结构,以及具有二硫键的交联剂BACA。(b) 二硫键交换反应示意图。在紫外线照射下,二硫键会随机断裂和重建。(c) 当预切割的水凝胶被拉伸时,应力集中在裂纹尖端附近。在紫外线照射下,应力链在裂纹尖端附近重新排列,应力松弛。(d) 预切割的动态水凝胶在紫外线照射下比没有紫外线照射下可以拉伸得更多。 图:有或没有紫外线照射的动态水凝胶的破裂。 图:通过选择性紫外线照射调节动态水凝胶的裂纹扩展。文五: 通过大规模桥接实现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非均匀粘合摘要:可拉伸粘合对于软材料的实施至关重要,但由于断裂过程区的体积有限,目前可拉伸粘合剂的抗剥离性较低。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编程结构不均匀性调用大规模桥接来实现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粘合。我们在软基质中布置具有高弯曲刚度的刚性段,使得软段起到可拉伸桥的作用以提供整体拉伸性,而刚性段起到刚性岛的作用以引发大规模桥接机制。我们通过使用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作为软段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硬段来制备非均相粘合剂来验证这一原理。我们通过将刚性段的长度调节到桥接区的饱和尺寸来优化抗脱粘性,并与全软粘合剂相比获得了13倍的增强。作为概念验证,我们展示了一种可拉伸的灯带和一种用于缺口修复的可拉伸绷带。工程结构的不均匀性为设计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粘合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图: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非均质粘合剂的原理。(a) 显示一维/二维可拉伸粘合剂变形的示意图。(b) 以90为准◦ 剥离时,由于较小的局部断裂过程区,软段的抗剥离性较低,而由于较大的弯曲刚度和较大的桥接区,硬段的抗脱粘性显著增强。(c) 非均质粘合剂的典型力/宽度与位移的关系曲线。 图:原理验证。 图:片段长度的影响。(a) 刚性段长度的影响。(c) 软线段长度的影响。(d) 随着硬段长度的增加和软段长度的恒定,非均质粘合剂的力/宽度与位移的曲线。(e) 脱粘阻力是刚性段长度的函数。 图:可拉伸异构粘合剂在可拉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图:可拉伸非均质粘合剂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