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界面断裂与软物质力学的前沿研究分享

1月前浏览5639

文一:

 

仿生叶脉启发的透气抗冲击可穿戴电子产品——具有健康监测、电磁干扰屏蔽和热管理功能

摘要:

透气且可拉伸的导电材料是医疗保健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理想选择。然而,电子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范围与简单功能电子学带来的挑战之间的权衡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在这里,受仿生叶脉导电路径的启发,将组装在非织造布(NWF)上的银纳米线(AgNWs)-Ti3C2Tx(MXene)杂化结构很好地夹在多孔聚硼硅氧烷弹性体(PBSE)之间,构建了具有高抗冲击性能和良好传感性能的多功能透气可穿戴电子产品。得益于高导电性的AgNWs-MXene杂化结构,NWF/AgNWs-MXene/PBSE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灵敏度(GF=1158.1)、宽监测范围(57%)、可控的热管理性能和优异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SET=41.46dB)。此外,由于PBSE具有良好的剪切硬化作用,NWF/AgNWs MXene/PBSE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性能。结合深度学习,这种可呼吸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无线传感手套和多功能医疗带,这将推动电子皮肤、人机交互和个性化医疗监测应用的发展。

 

图:透气、柔性和保形多孔导电NWF/AgNWs 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A) 多孔导电NWF/AgNWs-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示意图。(B) NWF/AgNWs MXene/PBSE的SEM图像(横截面)。(C) NWF/AgNWs MXene/PBSE的光学图像(俯视图)。(D) PBSE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E)不同样品的水蒸气透过率(WVTR)的比较图。(F) 穿过可透气NWF/AgNWs MXene/PBSE的热水蒸汽的光学图像。(G)粘合剂和保形NWF/AgNW MXene/PBS的光学图像。

 

图:仿生叶脉MXene/AgNWs交替组装导电路径改性非织造布。

 

图:NWF/AgNWs-MXene/PBSE 复合材料的传感性能。

 

图:基于深度学习的BLE传感手套,用于抓握动作识别。(A) 抓握动作识别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数据流。(B) 感应手套采集的不同抓握动作的光学图像和相应的阻力信号。(C) 信号分类模型的结构。(D) 深度学习后根据四个抓取动作嵌入t-SNE的聚类图像。(E) 信号分类模型的混淆矩阵。

 

图:多孔导电NWF/AgNWs MXene/PBSE夹层复合材料的EMI屏蔽能力。

 

图:基于BLE的多功能皮带,具有传感、抗冲击和热管理功能。(A) 具有精确热管理和BLE抗冲击传感功能的三层多功能皮带示意图。(B) 志愿者佩戴的腰带背面焦耳加热区域的光学图像。(C) 志愿者佩戴的皮带的正面照片,该皮带有一个前口袋用于存放电池,外部有一个数字电压调节器模块,用于在多个水平上调节温度。(D) 人体背部穴位图。(E) 通过可调电压模块(2-4 V)控制不同温升的皮带红外成像。(F) 红外成像带的固定加热区域由多分支和开关控制设计。(G) 通过内置电源和可控电路实现便携式运动皮带的红外成像。(H) BLE感应带的光学图像,具有脉冲电阻信号监测和过度用力报警功能。

文二:

 

水凝胶中动态键引起的断裂容限

摘要:

在软材料中,具有动态键的水凝胶可以被一系列刺 激激活,包括温度、pH、红外或紫外光,构成了一类特殊的材料,具有不寻常的性能,如自修复、致动和可控降解。在这里,我们以具有可重构二硫键交联的水凝胶为例,研究其力学行为。我们证明,当二硫化物交联被紫外线照射激活时,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断裂和疲劳性能。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本构模型,描述了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图:动态粘合和应力消除。(a) 动态键重配置和应力释放的说明。(b) 以AAm为单体,BAC为交联剂合成了水凝胶。(c) 紫外线照射形成的自由基攻击二硫键,破坏和重整交联。(d) 应力-时间曲线显示了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应力松弛。(e) 使用偏振光显示应力轮廓的拉伸试样的双折射图像。

 

图:紫外线照射下水凝胶内新交联的破坏和形成。

 

图:拉伸实验。

 

图:在紫外线照射下进行的各种施加标称应力值的单轴蠕变实验。

 

图:具有动态键的水凝胶断裂。

 

图:动态水凝胶的疲劳。

文三:

 

抑制锂离子电池电极分层的捕捉设计

摘要:

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LIBs)中,预锂化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优化LIBs的预硫化程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仍然是一个挑战。基于一个关注电极界面分层的分析模型,揭示和讨论了预硫对抑制LIBs降解的积极作用,除了直接追求文献中广泛报道的高第一库仑效率外。对于全充放电循环,与没有预锂化的情况相比,精心设计的预锂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层并将脱粘尺寸减小约25%。对于将部分充放电循环和预锂化相结合的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预锂化,可以显著提高约100%的无脱粘的最大可逆容量。这项工作有望提供一种预锂化设计原理,并进一步提高LIB电极的机械稳定性。

 

图:浓度依赖性轴对称电极分层的图解。

 

图:充放电全循环预充电设计图。

文四:

 

动态共价键水凝胶的缺陷敏感性

摘要:

动态共价键赋予聚合物独特的力学性能,如可调的粘弹性响应和自修复能力。关于动态聚合物断裂的研究最近开始了。然而,动态共价键如何影响动态聚合物的缺陷敏感性仍然难以捉摸。在此,我们制备了具有动态二硫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模型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动态键交换反应有效地释放了集中在裂纹尖端的应力,使水凝胶对缺陷的敏感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动态水凝胶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断裂拉伸和断裂应力都远高于对照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光引发剂浓度和动态键含量对动态水凝胶缺陷敏感性的影响。光引发剂浓度或动态键含量的增加增强了动态键交换反应,导致水凝胶的应力松弛和缺陷敏感性的提高。此外,我们利用这种缺陷不敏感性来调整具有双边裂纹的动态水凝胶中的裂纹传播路径。裂纹在未辐照区域扩展,但在辐照区域延迟,表现出不对称断裂模式。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为具有动态共价键的聚合物的设计提供新的见解。

 

图:具有动态共价键的水凝胶的缺陷敏感性。(a) PAAm链的化学结构,以及具有二硫键的交联剂BACA。(b) 二硫键交换反应示意图。在紫外线照射下,二硫键会随机断裂和重建。(c) 当预切割的水凝胶被拉伸时,应力集中在裂纹尖端附近。在紫外线照射下,应力链在裂纹尖端附近重新排列,应力松弛。(d) 预切割的动态水凝胶在紫外线照射下比没有紫外线照射下可以拉伸得更多。

 

图:有或没有紫外线照射的动态水凝胶的破裂。

 

图:通过选择性紫外线照射调节动态水凝胶的裂纹扩展。

文五:

 

通过大规模桥接实现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非均匀粘合

摘要:

可拉伸粘合对于软材料的实施至关重要,但由于断裂过程区的体积有限,目前可拉伸粘合剂的抗剥离性较低。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编程结构不均匀性调用大规模桥接来实现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粘合。我们在软基质中布置具有高弯曲刚度的刚性段,使得软段起到可拉伸桥的作用以提供整体拉伸性,而刚性段起到刚性岛的作用以引发大规模桥接机制。我们通过使用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作为软段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硬段来制备非均相粘合剂来验证这一原理。我们通过将刚性段的长度调节到桥接区的饱和尺寸来优化抗脱粘性,并与全软粘合剂相比获得了13倍的增强。作为概念验证,我们展示了一种可拉伸的灯带和一种用于缺口修复的可拉伸绷带。工程结构的不均匀性为设计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粘合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图:具有高抗脱粘性的可拉伸非均质粘合剂的原理。(a) 显示一维/二维可拉伸粘合剂变形的示意图。(b) 以90为准◦ 剥离时,由于较小的局部断裂过程区,软段的抗剥离性较低,而由于较大的弯曲刚度和较大的桥接区,硬段的抗脱粘性显著增强。(c) 非均质粘合剂的典型力/宽度与位移的关系曲线。

 

图:原理验证。

 

图:片段长度的影响。(a) 刚性段长度的影响。(c) 软线段长度的影响。(d) 随着硬段长度的增加和软段长度的恒定,非均质粘合剂的力/宽度与位移的曲线。(e) 脱粘阻力是刚性段长度的函数。

 

图:可拉伸异构粘合剂在可拉伸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图:可拉伸非均质粘合剂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疲劳断裂复合材料化学电源电路电子裂纹理论自动驾驶材料储能仿生数字孪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1
最近编辑:1月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17粉丝 18文章 19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好书推荐|《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计算与STEM领域研究前沿说起碳中和,不经想起丁仲礼院士振聋发聩的一问:中国人是不是人?“如果西方承认是,那么世界碳中和发展很快;如果不是,那么世界碳中和没有发展,西方也不讲碳中和了。” 如丁院士所讲,碳排放权从开始,就是一个骗局,就是一个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工具。我们为什么要做碳中和呢?以下观点摘自知乎用户:云上轻骑兵(对原文有修改)1. 我们需要国际体系的话语权碳中和从出现讲的最多的是碳排放权,后来又发展出了各种体系,执行的最严的是欧盟,例如:出口欧盟的很多商品需要碳来源证明。想必很多出口企业都遇到过。现在欧盟可以收我们企业的钱,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够把CCER或ESG的体系推广到国外,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建设,说不定在国际环保减排体系中,我们可以提出中国的方案。2. 我们需要在新的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这些年的如火如荼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其实,在其他新能源领域中国早已经遥遥领先。不仅如此,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很多产值,解决了很多的就业问题,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展,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事实证明,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是一件为国为民,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好事。3. 对环境负责从植树造林、到节能减排、到节约用电用水,环境改善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观。 4. 能源安全即便今年,我们国家现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第一次超过了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但是用电的60%+依然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发电装机。在其他领域,我们依然大量依赖着石油与煤炭,如果能够对完成30%的替代,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都将由不容质疑的益处。最近这些年,因为和中东、俄罗斯的合作密切,能源安全形势得到了提升,但是中国的能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目标。因此,至少在未来的十年内,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中,依然将会是重要的一环。关于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入手,追本溯源,系统阐述了碳中和的问题由来及相关概念,然后以技术需求清单的方式,从技术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等方面,立体化地展现了发电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技术、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以及碳排放与碳固定核查评估技术。最后,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设立的碳中和目标及技术、行政、财税、法规等措施,提出了对我国构建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启示。作者简介丁仲礼,地质学家、气候变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理事等。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新生代地质与古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历史等。张 涛,化学家、能源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近期主要从事单原子催化、纳米催化以及生物质催化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所率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single-atom catalysis)的新概念,并首先发现纤维素一步法催化转化制乙二醇的新反应。多项技术已获工业应用。目录1 第一章 从碳排放到碳中和3 第一节 自然状态下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14 第二节 人为排放与全球增温 23 第三节 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36 第四节 全球碳排放简史及国别差异49 第五节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59 第六节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估72 第七节 碳中和为一“三端共同发力”体系80 本章参考文献81 第二章 发电端的低碳技术83 节 面向碳中和的电力供给结构预测91 第二节 电网系统与输电设施需求99 第三节 非碳/低碳能源发电技术116 第四节 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技术133 第五节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控制技术144 本章参考文献145 第三章 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技术147 节 氢能体系及技术158 第二节 工业部门的低碳技术209 第三节 交通部门的低碳技术223 第四节 建筑部门的低碳技术238 第五节 农业部门的低碳技术260 本章参考文献263 第四章 生态系统固碳及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265 节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278 第二节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299 第三节 碳捕集技术清单313 第四节 CO2生物利用技术清单321 第五节 CO2化工利用技术清单332 第六节 CO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清单351 本章参考文献353 第五章 碳排放与碳固定核查评估技术355 节 碳源/汇立体观测技术体系364 第二节 碳足迹核算概述371 第三节 企业、产品和区域的碳足迹核算386 第四节 国际贸易碳足迹转移核算391 第五节 全球、中国、美国的碳收支综合评估399 第六节 甲烷排放问题研究407 本章参考文献409 第六章 主要碳中和目标与措施概览411 节 全球碳中和进程416 第二节 美国及其主要州的碳中和目标与措施422 第三节 日本碳中和目标与措施428 第四节 德国、英国、法国碳中和目标与措施437 第五节 印度、巴西碳中和目标与措施443 第六节 主要碳中和做法的启示445 本章参考文献447 名词缩略语表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