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港股锂电双雄的十大对决!

7月前浏览8958


摘要

港股锂电池巨头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上市,募资额分别为101.02亿港元和20.13亿港元。中创新航获金坛区支持,瑞浦兰钧有青山集团为控股股东。两者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列,并有宏大的产能规划。中创新航在财务上领先,但瑞浦兰钧在国际化发展上更突出。锂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战和洗牌导致部分厂商亏损。未来,具备技术突破、先进产能、全球化及财务健康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正文


在港股,声势最猛,影响力最大的锂电池企业当属中创新航(3931.HK)和瑞浦兰钧(0666.HK)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12月,并于2022年10月登陆港交所;瑞浦兰钧则成立于2017年10月,于2023年12月在港股上市,两者分别募集资金101.02亿港元和20.13亿港元。


港股锂电双雄背后的股东也都颇具实力,中创新航控股股东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政府旗下的金坛控股,瑞浦兰钧控股股东则是世界500强的青山集团。


根据SNE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出货量为33.4GWh,位列全球第6,国内第3;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4GWh,位列全球第4。


展望未来,两者还有更大的产业野心与规划。根据市场报道,截至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设计电池年产能为35.2GWh,并计划于2023年底将产能增至69GWh,其长期战略规划是 “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150GWh以上的电池产能。”


而根据机构预测,中创新航2023年末电池产能约为157.5GWh,其规划了到2025年公司产能超过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的战略目标。


“公司的目标之一是一定要进入全球前3。” 在2023年11月20日中创新航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如是说。


而几个月前,笔者在瑞浦兰钧总部参观时,发现在展馆最显著位置赫然写着 “2027年千亿产值” 的战略目标。


目前港股锂电双雄均已发布2023年财报,24潮产业研究院分别从市值、创收、国际化、盈利、研发、资本、负债、造血、员工与效率、运营能力等十个维度进行了数据对比,企业竞争实力与压力一目了然。


比如在创收与盈利方面,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中创新航均全面领先瑞浦兰钧;尤其是代表增长潜力的客户预收款(一般在财报中体现为 “合同负债” )方面,截止2023年末中创新航与瑞浦兰钧分别为6.17亿元和1.2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增幅为25.77%和-30.98%。


此外,在员工与效率方面,中创新航员工人均创收约为184.46万元/年,较瑞浦兰钧高出了40.61%。


不过,瑞浦兰钧则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正在实现更快速增长。2023年瑞浦兰钧海外收入为10.51亿元,同比增长了526.65%,远高于中创新航68.91%的增幅。最近市场消息,瑞浦兰钧还计划加大海外投资布局:近日有报道称,瑞浦兰钧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其首家海外电池工厂,预计最快将于明年投产。瑞浦兰钧美国总经理Jason Hong接受采访表示,许多电池制造商都在欧洲和北美建厂并扩大产能,“但我们预计他们要到2026年左右或之后才会投产,希望通过在印尼的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为未来的全球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该海外工厂将与青山集团的韦达湾工厂毗邻而建,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将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在几个月前,即2023年8月,瑞浦兰钧曾与新加坡韦能能源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正式达成8GWh大型储能项目独家供货协议。


不仅如此,瑞浦兰钧目前的资本实力也远高于中创新航,据24潮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2023年12月末,瑞浦兰钧资金净值为63.53亿元,同比增长42.67%,而反观中创新航资金净值为-2.81亿元,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且同比下降了103.33%。


不同的核心数据维度,往往展现企业不同层面的战略优势、潜在风险与压力,对于企业综合实力强弱,相信读者心中自有评判,我们不再一一赘述,详见下表。

 

当然,商业层面,乃至产业的竞争几乎没有止境,企业一时的风光或衰落都不足以论成败。或许,当我们以更长的周期、更多的维度来观察一家企业,或许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及答案。未来,我们也将持续跟踪龙头企业核心经营策略与关键数据变化,也欢迎读者朋友交流。


纵观产业最新趋势变化,动力与储能电池制造领域几乎已经成为锂电产业链上产能过剩的重灾区。据东吴证券预测,2024年、2025年锂电池全行业有效供给预计分别为1883GWh、2362GWh,过剩产能分别达646GWh、722GWh。而这近乎已经是较为乐观的市场预测,未来产业竞争的惨烈程度可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EVTank数据显示,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纳入统计范围内的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规划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了182.3%。从实际需求量来看,EVTank在《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 皮书(2023年)》中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而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仅20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已达6188GWh。若考虑全球范围内其他产业巨头的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很可能将超过8000GWh。


在产能过剩共识下,价格战与产业洗牌汹涌而至,甚至跌破了很多二三线厂商的成本线。


根据东吴证券分析测算,按照碳酸锂8万价格测算,龙头铁锂电芯成本预计0.32元/Wh左右(不含税),龙头三元523电芯成本预计0.45元/Wh左右(不含税);而二线厂商铁锂与三元电芯成本约分别为0.37/Wh和0.50/Wh左右。考虑到行业三线电池厂目前产能利用率预计仅有30-40%,且良品率较低,B品较多,预计铁锂电芯成本超0.4元/Wh,三元电芯成本可能超过0.6元/Wh。


同样假设8万碳酸锂价格,根据东吴证券测算,铁锂电芯二线龙头电池厂盈亏平衡点价格预计0.45-0.5元/Wh(含税,对应pack售价0.6-0.7元/Wh);三元电芯二线电池厂盈亏平衡点价格预计0.6-0.65元/Wh(含税,对应pack为0.8-0.9元/Wh)


而据鑫椤锂电数据统计,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11.3万元/吨,最低价为11.15万元/吨,高于东吴证券预测值;另一方面目前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均价为0.375元/Wh,最低价降至0.32元/Wh;方形动力电芯(三元)均价为0.465元/Wh,最低价降至0.43元/Wh;方形储能电芯(磷酸铁锂)均价为0.405元/Wh,最低价0.35元/Wh。


综上分析,目前大部分二三线厂商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此轮洗牌周期。


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曾公开表示,电池到了4毛多的时候,全行业基本上都不赚钱。“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我觉得90%的电池集成商都会倒下。电池厂倒下两三家的概率也很高。年底时(2022年底)我的预测就相对保守了,已经感觉到了 ‘超级过剩’ 时代要来了, 能保住30%-40%的增长就相当不错。很多冲进来的公司最后一定是灰头土脸地出去,对电池的复杂性要有敬畏。”


摩根士丹利也分析认为,中国市场的 “价格战” 或将加速二线电池厂商进入产能整合与优胜劣汰的阶段。


如今,“十四五” 棋过中盘,中国乃至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资本的疯狂涌入,以及一体化与全球化竞争的全面展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围绕全球新能源的主导权与定价权,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的较量与博弈可能还会进一步升级,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大战将起,剩者为王!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与变化,未来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企业必将围绕新技术、新产能、新资本等多个维度进行新一轮较量,竞争成败必将对未来产业格局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分析认为,未来拥有 “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发展,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实力” 等四大能力的锂电企业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续发展壮大的基因与实力。(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锂电那些事




新能源储能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1
最近编辑:7月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0粉丝 175文章 2091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