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深层卤水高效开采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上)

8月前浏览4631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浅层卤水开采已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深层卤水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全面分析深层卤水开采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进深层卤水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针对深层卤水储层渗透性低、富水性弱、连续性差、矿化度高且粘度大等问题。基于文献调研,系统分析了深层卤水目前在地质勘查、开采工艺、钻完井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并就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高质量的地质勘探是高效开采的首要前提,开展针对性的深层卤水成矿地质模式的理论研究,创新以区域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结合的深层卤水高效勘探方法,是支撑圈定有利目标区的关键前提。(2)科学高效的洗井工艺、适当的储层渗透性改造、合理的增大过水面积和抽水降深等,都是有望提升卤水抽采效率的方法。(3)针对性的深层卤水抽采井井壁稳定控制技术、钻井液及固井水泥浆技术、弱胶结塑性地层完井技术、深部卤水储层防腐钻完井器具及防结垢工艺的研究,能够为深部卤水开采提供技术保障。【结论】随着未来高效吸附或膜分离等技术与回灌技术的发展,不建盐田的前提下通过深层卤水开采-吸附-回灌一体化技术以及深层卤水与浅部可溶盐共采协同CO2封存技术有望成为更加高效、绿色、低碳的深层卤水开采方式。


一、引 言


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致使国家能源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邹才能等,2020);另一方面,煤炭资源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压舱石,其大规模开发利用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王双明等,2023)。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以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有望助力我国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有效降低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缓解能源安全问题(韩佳欢等,2021,王卓等,2023,郑绵平,2020)。在此背景下,被誉为“白色石油”的锂资源作为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快速上升(邢凯等,2023)。

目前,盐湖卤水型、伟晶岩型锂矿和沉积盆地或黏土岩型是锂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类型(王登红等,2022),其中盐湖卤水型锂矿占全球锂资源探明储量的64%(王卓等,2023)。我国盐湖卤水资源约占世界盐湖卤水锂资源的1/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其中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型锂资源约占我国卤水锂资源总量的80%(刘成林等,2021)。盐湖卤水锂资源赋存形式通常分为晶间卤水、孔隙-裂隙卤水以及地表卤水,三类卤水资源的开采难度依次降低(王秋舒等,2015,童阳春and周源,2009,韩积斌等,2015)。由于卤水富集区域的限制,大量盐湖卤水位于生态脆弱区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区,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随着满足开发利用条件的浅层卤水资源高强度开采,现已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应的深层卤水资源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潘彤等,2022,刘万平等,2021)。

我国深层卤水在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吉泰盆地、黄河三角洲等均有分布,在沉积类型方面,分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两大类,地质时代方面,从古生代到新生代也均有发育,水化学类型主要有氯化钠亚型、氯化钙型(韩佳欢等,2023,李博昀等,2019)。总体而言,与浅部盐湖卤水相比,深层卤水存在补、径、排条件复杂,储层渗透性低、富水性弱、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地层泥质含量高、成岩程度低、给水度低且粘度大等问题,相应的给卤水开采带来极大难度(刘万平等,2021,张振国,2016,谢学光等,2010,李文学等,2021,李文学等,2018,李文鹏和王黎栋,2014,江梅,2006,韩积斌等,2015)。

具体难点在于:1)深层卤水成因机理尚不明确,地质勘探缺乏理论指导,深层富水区预测难度大、精度差(郑绵平等,2016,王秋舒等,2015,潘彤等,2022,刘成林等,2021);2)深层卤水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渗流机理和流体动力机制研究不足,深部卤水缺少针对性的高效开采方法(赵艳军等,2021,袁小龙等,2018a,焦鹏程等,2003,黄涛,杨立中,1996,Gasda and Aavatsmark,2019);3)深层卤水温度、压力高且腐蚀性强,缺乏专门针对深层卤水开采钻井工艺和器具,造成深层卤水钻完井施工周期长、使用寿命短。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直接造成了深层卤水开采靶区质量差、深层卤水开采效率低、深层卤水抽采井工程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创新深层卤水勘探地质理论,查明深层卤水渗流机理与动力学机制,优化深层卤水钻完井关键技术装备,是破解当前我国深层卤水开采难题的必然选择。

二、深层卤水地质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探


1、深层卤水地质成矿模式


就基础成矿理论体系而言,盐湖卤水成矿是构造、气候、物源等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Munk,2016,王秋舒等,2015,刘成林等,2021)。全球盐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安地斯高原和北美西部高原,板块俯冲与大陆碰撞之后形成的高原地貌,导致高原内部来自大洋的水循环被破坏,使区域上形成干旱气候是形成盐湖的必要条件(刘成林等,2021,Bradley,2013)。在此前提下,随着大洋地壳俯冲至上地幔,在高温作用下发生脱水和部分熔融,进而钾、锂等轻质组分会随着岩浆进入浅部地壳;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热液活动会进一步将地壳中的锂等物质在水–岩反应过程中释放,最终汇集在湖盆内,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时期的蒸发浓缩,从而富集形成卤水矿藏(图1(Bradley,2013)


图1 封闭盆地盐湖卤水型锂矿床成矿模式图(据Bradley 等,2013)


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深层卤水的成矿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柴达木盆地一里坪—西台吉乃尔地区深层卤水为氯化钙型水体,含水层以中新世油砂山组湖相沉积为主,水化学及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盐溶滤作用和封闭条件下的变质作用是深层卤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卢鋆等,2021)。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潜江凹陷深层卤水包括氯化物型、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等,高温水岩反应产生的富锂热液补给基础上,经过干旱条件下的蒸发浓缩和埋藏,后期富锂卤水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裂隙及孔隙内保存并聚集过程中,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锂资源的富集(余小灿等,2022)。四川盆地东部三叠系海相同生沉积卤水为氯化钠型卤水,主要同高温高压且封闭还原条件下的脱硫酸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有关(曹琴等,2015)。


2、深层卤水勘查技术方法


高效率、高精度的地质勘探成果是资源高效开发的基本前提,进而影响了深层卤水可利用资源量的计算和今后开发利用价值的评估。在构造、沉积、水文等基础地质理论指导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层卤水勘查最主要的方法,遥感解释和地球化学勘查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而最终的勘查结果都需要通过钻探验证其准确性(王登红等,2022,赖中伟,2020,李洪普等,2022a,刘成林等,2010a,张华等,2021)


深层卤水储层在成岩程度、矿化度、富水性等在包括地震、电法、重力、测井等方面均存在特定的异常反应(何胜等,2021a,何胜等,2021b,杨修猛等,2018,侯献华等,2021,王彬玮等,2021,侯献华等,2022)。地震与广域电磁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识别区域构造形态的同时厘清含水层分布情况,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区域储层的构造裂隙发育情况,初步推断卤水主要产出层位并指导勘探钻孔的布置。该方法充分发挥了地震勘探深度大且分辨率高的优点,也通过利用广域电磁法规避了地震方法对卤水储层分辨能力差的缺点(孟军海等,2022)


基础地质成矿理论与综合物探技术相结合的勘查方法,是实现卤水资源高质量地质勘探的有效模式。张性断裂对深层卤水的富集至关重要,在“含水墙”成矿模式(刘成林等,2010b)和“陡倾集水廊道储卤模式”(焦鹏程等,2016)等理论指导下,(刘万平等,2021)刘万平等(2021)在柴达木盆地别勒滩地区应用遥感解释查明区内张性断裂,结合重力方法探测容矿空间,综合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EH4)厘定了含水层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氡气地球化学方法,在成矿断裂带准确定位卤水富集区(图2)。(侯献华等,2022)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联合反演技术的深层卤水储层识别技术,该方法将测井、地震等相关参数深度融合,实现了深层卤水储层三维感应数据体的精确反映,在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深层卤水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图3)。


图2 柴达木盆地别勒滩地区富水断裂带定位和验证孔分布图(据刘万平等, 2021)


图3 神经网络联合反演南翼山富钾锂卤水储层 1 组分布图 (据侯献华等, 2022)


3、深层卤水勘探理论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砂砾孔隙型卤水、构造裂隙孔隙卤水地质成因模式莫衷一是(胡舒娅等,2022,李洪普等,2022b,李洪普等,2022a,侯献华等,2021,李建森等,2022),针对不同矿区开展针对性的成矿理论模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适用性强的勘探技术方法,是提升深层卤水勘查效率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有关深层卤水勘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具体要针对深层卤水储层差异性大、地质结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特征不明晰,导致勘查精度低、有利区圈定难度大等问题展开。首先以深层卤水资源成矿机理研究为重点,开展基于储层沉积相、地震相、测井相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富水性等关键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深层卤水地质特征与聚集规律,基于水化学特征结合氢、氧、锂、镁等元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信息,回归区域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和水、岩地球化学特征背景分析,进而查明深层卤水补--排条件及元素迁移规律,揭示深层卤水聚集成矿机理,最终落脚在“构造控盆-盆控沉积-沉积控相控水”的基本理论(牟传龙和许效松,2010),建立深层卤水成矿模式。
在深层卤水勘探技术方面,存在有效储层判断方法单一、精度低,评价不甚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一要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测井、录井仪器,提高钻孔测、录井精度,为沉积岩相、地层岩性的识别及储层判断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二要探索物性测定仪器及方法,尝试模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准确测出钻孔固体样在原始状态下的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三要开展沉积构造演化、水文地质、综合物探等多技术手段的研究工作,分析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密度等深层卤水储层富水性关键参数与相关地质特征的相关性,建立多技术手段相融合的资源勘查与评价体系,为深层卤水资源有利区的精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深层卤水渗流动力机制与高效开采技术


1、深层卤水渗流动力机制研究

深层卤水储层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砾孔隙型卤水储层、构造裂隙孔隙卤水储层、溶蚀孔洞-裂隙型卤水储层(李洪普等,2022a,b,李博昀等,2019)。因此,从深层卤水储层类型特征入手,结合卤水流体性质特征,分析水-岩力学关系,回归区域水文地质及沉积构造演化,揭示卤水流体动力机制,构建深层卤水渗流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不同类型的深层卤水渗流机理,是当前深层卤水开采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Huqetal.,2015,常政,2022,陈祥胜等,2019)。水分子与储层岩石矿物界面之间的作用力以及水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给卤水渗流带来了一定阻力(HosseinandReza,2020,Leietal.,2020),同时导致卤水在储层孔隙内各处的渗流速度不均一,也是卤水渗流形成层流的原因所在,通常可以用Darcy定律来描述卤水渗流过程(焦鹏程等,2003,王恩志等,2022)。卤水的静水压力、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地层超压、卤水内部存在的浓度差等都可以成为其渗流的主要动力(李顺才等,2010,张勇等,1999)。深部卤水在储层内流动主要受到储层孔隙、渗透系数、地层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余小灿等,2022,赵艳军等,2021)。

储层孔隙方面,其结构和类型等都会对卤水渗流产生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微观结构特征,包括孔隙度、孔径分布、孔体积、比表面积、渗透率等特征都会对卤水的渗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矿物表面与卤水之间的界面润湿性存在差异,相应的反应在水-岩界面张力上面并影响卤水渗流过程(梁星原等,2021,林梅钦等,2018,赵明国等,2020)。通常黏土矿物润湿性好,与卤水之间界面张力较强,同时黏土矿物发育大量的微观孔隙,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具有较强的吸水膨胀效应,遇水后其渗流通道会进一步缩小,因此,储层当中以泥质沉积为主的情况下,卤水渗流难度较大(刘雪玲等,2019);而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不仅其水-岩界面作用力更弱,并且其内部孔隙主要以微裂隙或溶蚀孔为主,比表面积较小而孔体积较大,所以储层以砂、粗粉砂为主时,卤水渗流能力好。

渗透系数受到储层的孔隙、矿物成分、成岩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流体的粘滞性及其密度等有关。储层方面,其孔隙发育程度越好、连通性越强、矿物成分的水-岩界面作用力越弱、成岩粒度越均一、成岩程度越好,则渗透系数越高(胡舒娅等,2022)。而在流体性质方面,由于流体的粘滞性受到矿化度及其离子组成、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也就更为复杂(袁小龙等,2018b)。卤水矿化度越高,密度随之增大,其粘滞性也会相应的增大,并且随着卤水渗流过程中的储层温度变化,卤水离子可能发生结晶作用,进而改变储层孔隙,进一步改变渗透系数(袁小龙等,2018a)。

2、深层卤水强化开采技术

长期以来,浅部卤水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了井采、渠采、井渠结合、溶浸开采、气驱开采等多种开采技术(安莲英等,2008,都永生等,2021,何茂雄,2016,王兴富等,2014,付德亮等,2023)。针对罗北凹地盐湖卤水储层连通性差、层间水力联系弱等问题,(李文学等,2021)提出了大气联通法及辅助孔注入卤水法,很好的改善了卤水储层的连通性,同时含水层的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有效提升了承压卤水的开采效率。柴达木盆地大盐滩卤水矿经过长期开采,目前含矿层渗透性差,单井汇水面积有限,卤水资源自然渗透补给难以接续的问题。对此,(王永军等,2021)利用非开挖钻井技术在含矿层构建了超长距离的水平井,结合地面补水工程,极大增强了抽水井的井下汇水强度,改善了矿井抽水效率(图4)。

图4 大盐滩晶间卤水超长距离非开挖水平井强化开采方案示意图

深层盐湖卤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泥量高、渗透性低、富水性弱、连续性差、矿化度高、粘度大等等因素是造成其开采效率低的关键原因。目前,深层卤水开采技术一方面参照常规地下水开采工艺,另一方面参考油气资源抽采工艺。不同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通过增强卤水渗流动力、降低卤水渗流阻力、增加汇水面积等方式来实现深层卤水的高效开采。增强卤水渗流动力方面,得益于CO2驱替技术在油气资源开采(CO2-ECBM、CO2-EOR)(宋新民等,2023,张守仁等,202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CO2-EGS)(薛卉等,2021)中的快速发展,利用CO2地质封存机制驱替深部卤水(CO2-EWR)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彭国建等,2017,杨国栋等,2014,包一翔等,2022,房琦等,2015)。该技术利用深层卤水开采后释放的储层空间实施深部CO2封存,一方面可以补充深部地层压力,减少越流补给的风险,提升卤水开采效率,同时能够实现CO2的安全封存。(彭国建等,2017)对江陵凹陷深层卤水超临界CO2驱替的布井方式做了较为全面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三角法”布井方式具有CO2泄露风险小、卤水越流补给控制好等优势(图5)。

图5 CO2 驱替深层卤水井身结构示意图

射孔、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卤水渗流阻力,但是卤水储层通常存在含泥量高、成岩程度低、易发生塑性变形等问题,射孔或压裂后其孔隙会随着储层的变形和泥质组分的迁移而闭合。因此在储层改造基础上,增加汇水面积是极其必要的,水平井或多分枝井是增大单井汇水面积的有效技术手段(郭文祥,2022)。此外,深层卤水钻井过程中为防止井壁发生塑性变形,钻井泥浆与井壁结合程度较强,导致井壁孔隙堵塞,因此完井后的洗井作业也是重要的减阻手段(张云等,2019,王正浩等,2015);抽水过程中因储层内泥质组分迁移造成孔隙堵塞,同样需要洗井来打开渗流通道。

3、深层卤水强化开采理论技术体系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深层卤水强化开采理论技术体系研究,应当以深层卤水渗流机理研究为突破口,开展井身结构、储层改造、控制降深、注气补压、洗-抽循环等强化开采技术手段的适用性研究。通过深层卤水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的全面分析,厘清深层卤水微观渗流通道。基于卤水流体物理性质,结合储层岩石矿物组成特征,开展储层孔隙表面卤水润湿性实验,分析水-岩界面作用力关系。开展深层卤水高温高压渗流模拟实验,明确深层卤水渗流规律特征。以上述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为基础,回归研究区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流体压力分析、毛细管力、重力等力学关系,进而建立深层卤水渗流动力模型,揭示深层卤水渗流机理。

通过深入剖析深层卤水渗流机理,明确卤水流动性主控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抽采井的井身结构优化、储层压裂改造、抽采降深控制、注气补压、洗-抽一体化等多种强化开采技术的综合研究,一方面降低深层卤水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增强深层卤水流动动力,形成一套深层难采卤水多效耦合强化开采技术体系,从而实现深层卤水的高效开采技术。

本文作者:秦建强,付德亮,潘彤,韩元红,贺茂勇,郭廷峰,孟晓荣,张绍栋,贾建团,张晓冬,张丽维,刘文革。文章来源于《中国地质》,由油媒方整理发布,内容不做商用,仅用于技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欢迎业内朋友投稿交流,共同传播油气创新知识。

来源:现代石油人
断裂碰撞非线性化学汽车电子油气MATLAB新能源岩土UM裂纹理论材料控制Origi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04
最近编辑:8月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7粉丝 90文章 864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