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实验力学先进测量方法、技术与应用前沿进展分享

5月前浏览8097

文一:

 

机械变形制备自支撑干燥稳定的纳米多孔聚合物薄膜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接方法来制备具有明确平均孔径的纳米多孔聚合物膜。该方法基于高度纠缠的聚合物膜在高温下的快速机械变形和随后远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淬火。该过程首先通过模拟进行总体设计,然后以聚苯乙烯膜为例进行验证。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化学处理、支撑衬底或自组装过程,仅基于聚合物固有的纠缠效应。孔径为10个聚合物报告管直径的数量级。所得膜在环境条件下稳定数月,并显示出显著的弹性特性。

 

图:多孔薄膜制造。

 

图:多孔膜形态。

 

图:膨胀平面内结构系数。

 

图:纳米多孔PS薄膜的热弹性。

文二:

 

纳米压痕下纳米晶铜室温应力降低后的蠕变行为

摘要: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纳米晶(NC)Cu在室温下进行应力降低试验后的蠕变行为。基于等应变假设的复合模型已被用于揭示正/负蠕变行为(塑性恢复)背后的机制。我们的分析表明,NC Cu中不同的蠕变行为是竞争变形机制的结果,包括位错向前或向后滑动、位错在晶界处湮灭(GBs)和GB活动,如GB滑动和迁移。

 

图:NC(a)和CG(b)Cu的荷载-位移(P-h)曲线

 

图:(a)中最左边的是应力减小前的应力分布,其中σ表示初始施加的应力;区域I、区域II和区域III是小应力、中等应力和大应力降低后的应力分布;在位错滑移(εS,dis)和位错湮没于 GBs (εH,dis)和 GB 活度(εGB)时,区域 I-III (b)的总蠕变应变(εtotal)与时间曲线。

文三:

 

多层高温超导线材内部损伤形态的研究

摘要:

第二代高温超导线材在电气工程中的许多超导元件制造之后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是,在机械和极端环境下,这种多层结构金属丝的损伤是如何发生的,这也决定了它的质量。本文采用实时磁光成像与低温单轴拉伸加载系统相结合的宏观技术,研究了随磁通演化而产生的损伤行为。在低速拉伸应变条件下,局部磁通逐渐移动形成间歇性的多层纺锤体穿透,这对应于从基体开始的沿带宽和带厚方向延伸的裂纹,在裂纹尖端还观察到非晶相。研究结果揭示了金属丝损伤形成的机理,为提高金属丝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潜在的方向。

 

图:高温超导磁铁、第二代高温超导带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在不同拉伸应变下测量的通量模式。

 

图:局部磁通图及其磁场差异的分布。

 

图:在64mT 和40K 的零场冷却条件下应变样品的局域磁通随加载时间的变化。

 

图:通量穿透长度与加载时间的特征曲线。

 

图:具有拉伸损伤和人工裂纹样品的磁场响应比较。

 

图:拉伸应变过程中的损伤形成过程示意图。

文四:

 

二维超声表面光整加工提高铝合金耐磨性的机理研究

摘要:

梯度纳米结构是通过二维超声表面抛光过程(2D-USBP)在铝(AL)合金上加工的。研究了梯度纳米结构为何增强耐磨性的机制。梯度纳米结构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结构表征是通过操作纳米Indente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反向散射衍射(EBSD)来执行的。加工前后对样品进行干磨损测试,以评估耐磨性和机制。通过开发晶体可塑性(CP)有限元和分子动力学(MD)模型来探索梯度纳米结构对耐磨性的影响。表征的结果表明,2D-USBP样品在铝表面制备了约600μm厚的梯度结构,将表面硬度从1.13增加到1.71 GPA,并将弹性模量从78.84降低到70.14 GPA。表面微观结构的优化和机械性能的增加有效地增强了样品的耐磨性,41.20%,39.07%和54.58%的磨损疤痕面积用于2D-USBP处理的样品到原始样品以下5岁以下的样品,10和15 N负载。梯度纳米结构在磨损过程中阻碍样品内部的位错滑动,并降低塑性变形的大小和范围。同时,改善了对样品表面的变形,粘附和裂纹引发的抗性,从而提高了耐磨性。

 

图:纳米压痕点的分布。

 

图:用于磨损过程模拟的 MD 模型: (a)单颗粒 MD 模型和(b)梯度颗粒 MD 模型。

 

图:用于磨损过程模拟的 ABAQUS-DAMASK 网格: (a)单晶 CP 模型和(b)梯度晶 CP 模型。

 

图:2D-USBP处理样品的横截面微观结构:(a)EBSD结果,(b)TEM图像(DT、DDW和MB分别是位错缠结、致密位错壁和微带的缩写),(c)层错(SF)和Ginnier–Preston II(GPII)区的HRTEM图像,(d)LAGB的HRTEM图,以及(e)Lomer–Cottrell锁定的(d)的放大结果。

 

图:不同深度的统计结果:(a)晶粒等效半径的加权平均值,(b)晶界长度,和(c)DC边界长度。

 

图:2D-USBP 处理试样截面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a)硬度和(b)弹性模量。

 

图:COF–不同载荷下的时间曲线:(a)5 N,(b)10 N和(c)15 N。

 

图:磨损疤痕的三维形态: (a1-a3)在5,10和15N 下的原始样品,(b1-b3)在5,10和15N 下的2D-USBP 处理的样品和(c1-c3)在5,10和15N 下的磨损区域。

 

图:磨损过程示意图。(a)原始和(b)2D-USBP 处理样品。

 

图:磨损过程中的瞬时微观缺陷分布: (a)单颗粒 MD 模型和(b)梯度颗粒 MD 模型。

 

图:磨损过程中的 Von-Mises 应力分布: (a)单颗粒 MD 模型和(b)梯度颗粒 MD 模型。

 

图:磨损过程中可动位错和不可动位错的密度分布。

文五:

 

基于压电驱动谐振器1:1:2内部谐振的同步质量检测

摘要:

基于分岔的质量传感器可以利用多个稳态之间的幅度跳变来实现质量定量检测和质量报警。与传统的基于附加质量引起的频移的检测方法相比,幅度的突变使得检测一个非常小的质量成为可能。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单一分析物的质量检测,但对双分析物的检测研究较少。本研究首次提出基于1:1:2内共振诱导分岔的双分析物同步质量检测的概念,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设计了一种具有1:1:2内谐振势的压电驱动三自由度(3-DOF)磁耦合谐振结构。通过驱动高频共振梁,实现了两个低频共振梁的参数振动,引起了三个频段的模态耦合振动现象。从理论上推导了多模态耦合振动的物理条件。通常,通过测量上下临界分岔频率的位移,双分析物的定量质量检测可以同时进行。此外,本文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分析物的多质量预警概念方案。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吸附质量的增加,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共振振幅明显变化,并伴随着分叉现象。研究结果为基于多模耦合振动的共振质量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图:(a)压电驱动三自由度磁耦合谐振器的结构; (b)三自由度集总参数谐振器模型; (c)三个谐振梁之间磁耦合力的结构图。

 

图:通过正向扫描(a)和反向扫描(b)获得的幅频响应曲线。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加或减少,模态耦合振动以三个频率间隔出现。不同模态耦合间隔的时间历程如(c)所示。当驱动频率为24Hz和26.1Hz时,谐振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当驱动频率为25.3Hz时,谐振梁1和谐振梁3的振动强度交替变化,并且出现跳动现象。

 

图:(a) 不同驱动频率下模态耦合振动的临界驱动力。当驱动力相对较小(例如0.05mN)时,谐振系统不具有模态耦合振动。当驱动力足够大(例如0.5mN)时,谐振系统具有三个频率间隔,产生模态耦合振动。(b) 以及(c)示出了吸附在谐振梁1、3上的附加质量与临界驱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图:谐振器在吸附来自正向扫描(a)和反向扫描(b)的分析物之前和之后的响应幅度曲线。随着吸附在共振梁3上的质量的增加,较低的临界分叉频率减小(a)。类似地,随着吸附在谐振梁1上的质量的增加,上临界分叉频率减小(b)。同时,较小的吸附质量mt和mp不能分别影响谐振系统的下临界频率和上临界频率。

 

图:(a) 压电驱动谐振质量传感器实验装置图;(b) 钕磁铁用于吸附钕磁铁的质量块;(c) 实验测试装置的原理图;(d) 当V=10V时实验测量的幅频响应曲线。实验测量11.1Hz的第一固有频率和12.1Hz的第二固有频率。当驱动频率接近第三固有频率时,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模态耦合现象。

 

图:共振束1上吸附的分析物的质量警告图。随着吸附在共振束1上的质量逐渐增加,共振束1的振幅在(a)中的琐碎溶液附近具有三个显著变化,对应于三个质量警告(102mg、120mg和174mg)。共振梁1在每次质量警报前后的时间历程响应如(b)所示,其中振动振幅在警报前后显著变化。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Abaqus振动化学电子裂纹理论自动驾驶分子动力学数字孪生试验人工智能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1
最近编辑:5月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46粉丝 41文章 30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计算力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面向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

文一: 骨重建过程评估在牙种植体生物力学有限元稳定性评估中的作用摘要:背景和目的:虽然准确评估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于义齿计划和相关治疗保证至关重要,但在使用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研究中,骨重建过程往往被忽视。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分析有限元分析中评估骨重塑过程对评估种植牙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意义。我们将考虑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结果与使用常用条件模拟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而没有考虑骨重构过程。方法:使用Komarova等人提出的数学模型计算离散位点的细胞群动力学和骨密度变化。该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用UMAT子程序实现。为两种类型的骨骼(III和IV)和三种植入物直径值(4.0、4.5和5.0mm)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150天的骨重建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施加50N的平均咬合力。然后,在30°倾斜方向上施加200 N的最大咬合力,以评估植入物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为了了解骨重建对由此产生的力学反应的影响,我们基于两个参数对种植体周围松质骨进行了研究:表观密度变化和微应变分布。植入后骨密度平均下降5.3%,第6天最低。种植体周围松质骨的平均密度在150天内分别增加了264.4 kg/m3(III型骨)和220.0 kg/m3。对于骨稳定性分析,使用种植体周围骨的最大主应变来评估骨稳定性。如果忽略骨重塑过程,那么微应变疲劳失效范围内的骨体积与考虑骨重塑过程时的骨体积显著不同,即,与考虑骨重构过程时相比,III型骨体积高60%,IV型骨体积低33.4%。结论:不考虑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结果可以被认为是III型骨的一个保守标准。然而,在IV型骨中,不考虑骨重建过程的有限元素结果往往低估了风险。骨重建过程受初始骨质量的影响大于植入物直径的影响。 图:牙科植入系统中基本多细胞单元(BMU)内的骨重塑过程示意图。 图:三维有限元模型;(a) 完整的种植体模型和种植体周围骨骼附近的骨骼圆柱形部分;(b) 三种情况下种植体和骨圆柱部分的尺寸;每个系统使用长度为L、直径为D的植入物;(c) 具有体积网格的有限元模型。 图:网格分辨率超应变范围内体积(> 3000με) ; 网格收敛试验结果。 图:根据阶跃过程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a) 无骨重塑过程的有限元分析;(b) 骨重建过程的有限元分析;(c) 螺钉预加载、骨重建步骤的平均咬合力、咀嚼步骤的最大咬合力以及下颌骨块段中远中平面的边界条件。 图:(a) 平均密度变化;(b) 松质骨的平均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骨重建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结果;(a) 松质骨III型和骨IV型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平均密度分布和密度变化;(b) 种植体颈部、中部和顶端位置的平均骨密度;(c) 骨重塑过程后的杨氏模量分布。 图:有限元结果有和没有骨重建过程。(a)微应变分布; (b)疲劳失效范围内的骨体积。文二: 基于图像的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模型摘要:有限元建模是研究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的宝贵工具。发展解剖学上精确的、最先进的有限元模型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医学成像。事实上,生成有限元模型的工作流程包括需要感兴趣对象的医学图像可用性的步骤:分割,即将图像的每个体素分配给特定材料,如骨骼和软骨,从而允许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网格划分,这是对描述问题物理性质的方程进行近似所需的计算网格的创建;将材料特性分配给模型的各个部分,例如可以通过骨组织的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软组织的其他技术(弹性成像、T1rho和磁共振成像的T2映射)来估计。本文简要概述了用于图像分割、网格划分和评估生物组织力学性能的技术,重点介绍了肌肉骨骼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介绍了综合方法和最近的进展,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图:根据医学图像(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开发和使用有限元模型的工作流程:分割、三维重建、通过滤波(平滑)、网格划分、载荷/边界条件的分配和材料特性来提高重建表面的质量。 图:通过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或采用神经网络和可变形模型的新方法自动确定的由操作员手动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扫描的膝关节分割示例。 图:基于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架构(deep Net)和更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方法的工具的性能比较,用于分割健康和病理脊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突出了深度网络的改进性能,尤其是在病理病例中。 图:规则域(左)上的结构化网格、不规则域(中)上的结构网格和不规则域上的非结构化网格的示例(右)。 图:腰椎模型的网格示例:结构化网格,突出了用于模拟椎间盘胶原纤维增强特性的特殊技术;b非结构化网格。 图:一名31岁男性患者,左跟腱健康。纵轴上的B型超声图像显示了跟腱近端三分之一的正常厚度和回声结构。b纵向实时应变声弹性成像显示跟腱近端三分之一的正常外观为蓝色,代表僵硬组织。肌腱上的皮下脂肪组织呈现黄色到绿色,表示软组织。c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正常肌腱坚硬(红色)且均匀,肌腱上方和下方的软组织易于区分。(d) 方框是计算肌腱弹性的感兴趣区域。 图:一名42岁女性患者骶髂关节的磁共振成像。两个骶髂关节的斜轴T1加权涡轮旋转回波图像(a);详细地说是左侧骶髂关节(c)。相应的斜轴T2图(b,d)显示了在左侧骶髂关节间隙的骶髂关节侧手动绘制的ROI。文三: 腹壁力学的数值模拟:肌肉收缩和腹内压力的作用摘要:腹壁的生物力学取决于肌肉激活、组织力学行为和腹内压力(IAP)。在这项工作中,基于医学图像中的腹壁几何形状,提出了一个人类腹部的数值模型。特定的组成式描述了组织的力学行为。结缔组织被建模为超弹性纤维增强材料,而肌肉组织则通过三元Hill模型进行描述。腹腔由与腹壁相互作用的体积区域表示。数值分析是通过应用肌肉收缩,引起腹腔容积减少和IAP同时增加来进行的。将对应于腹部紧缩的IAP处腹部位移的数值结果与通过对健康受试者的3D激光扫描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数值和实验结果是相互一致的,并表明肌肉激活诱导腹壁侧的白线附近区域沿前后方向升高和沿腹壁侧外侧-内侧方向降低。这项工作中开发的数值模型可以连贯地表示腹壁力学。 图:腹壁实体模型:腹腔、白线(LA)、腹直肌(RA)、筋膜(A)、外斜肌(EO)、内斜肌(IO)和腹横肌(TA),具有肌纤维方向。 图:在数值模型中,在对应于坐(a)、站(b)和腹部紧缩(c)的IAP增加时,在两个横截面S1–S1和S2–S2上评估前后方向的位移U(mm)。对于每种情况,都会报告未变形(黑线)和变形(轮廓)的配置。 图: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腹壁从3D扫描仪沿着相对于松弛腹部表面的局部法线方向的位移U(mm)。 图:肌肉收缩引起的腹部形状变化,在RA肌肉中间沿矢状面的纵向截面上进行评估(截面S3–S3)。文四: PauwelsⅢ型骨折五种固定技术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摘要:背景和目的:Pauwels-III型骨折有多种固定方法,最常见的植入物有锁定钢板(LP)、动力髋螺钉(DHS)、多角螺钉(MLS)和混合固定器(DHS+MLS)植入物,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半关节置换术(HA)。然而,这些固定物的生物力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有限元建模比较这五种植入物的力学性能,并确定最适合Pauwels-III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我们首先从*.dicom格式的CT扫描中收集了20组股骨图像,然后使用逆向工程软件程序进行处理,如Mimics、Geomagic Studio、UG-8、Pro Engineer和HyperMesh。最后,我们用AnSys对LP、DHS、MLS、DHS+LS和HA五种夹具模型进行了组装和分析。结果:这些Pauwels III骨折的数值模型,包括固定器和模拟HA,通过先前的研究和尸体试验得到了验证。我们的分析结果包括:所有夹具的位移在0.3801和1.0834 mm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得到的应力平均峰值为e(Ha)=43.859≤d(LP)=60.435≤b(MLS)=68.678<c(LS+DHS)=98.478<a(DHS)=248.595(Mpa),表明DHS和DHS+LS的应力大于LP、Ha和MLS的应力,而后三个模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为了优化PauwelsⅢ型骨折的临床治疗,应提出HA和LP。 图:夹具和HA模型组装。 图:为5个型号指定的材料。 图:股骨干应力图(MPa)。文五: 滑移中鞋-液-地板相互作用过程的生物力学模拟摘要:滑倒是公共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确保鞋与地面的接触面有足够的附着力,可以降低打滑的风险。鞋的外底设计是在存在诸如水或油之类的湿滑污染物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鞋地面附着力的关键因素。虽然地板和污染物对鞋类附着力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有限的工作已经研究了鞋外底几何形状和踏面花纹对鞋地板附着力的作用。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开发一种新的基于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框架,在有水污染的普通地板上测试了八种鞋外底设计及其牵引性能。量化了外底图案中的诱导流体压力、质量流速和接触面积,并研究了它们对鞋摩擦的影响。通过机械滑移试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具有水平踏面或足跟未经处理区域的外底可以显著降低鞋类摩擦。此外,在评估鞋类在水污染地板上的牵引性能时,仅接触面积被量化为一个糟糕的选择。迄今为止,此类新的研究结果尚未报道,预计将为鞋类制造商评估和优化鞋类踏面参数提供重要指导,这将有助于降低滑倒风险。 图:所选鞋类的3D CAD模型。 图:用于制造外底模型的方法。 图:计算建模步骤。(A) 外底弯曲17˚至50 mm,以及(B)静态载荷的边界条件。 图:CFD流场表征的边界条件。 图:生物芯片滑动测试装置。 图:在水作为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模拟而引起的压力。 图:在水作为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模拟而产生的质量流速。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