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井喷事故-----车古53井井喷事故

6月前浏览9419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车古53井井喷事故由技术素质低、缺乏井控意识和制度导致。1987年7月16日,华北油田详探井在起钻时发生井口外溢,未及时处理引发井喷着火,致1人死亡,经济损失33万元。事故原因包括无坐岗制度、地质设计不完善、井控技术差、制度不健全和设备陈旧。抢险队迅速反应,最终控制井喷。


专家点评车古53井井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井队技术素质低,无井控意识,没有井控制度,发生溢流不进行处理,发生井涌之后司钻又不及时处理而向值班干部汇报,导致2分钟发生井喷。提高队伍素质、落实岗位责任、提高井控意识,搞好班自为战的训练,是做好井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1、基本情况    

车古53井是华北油田车西凹陷南斜坡车古七井潜山高部位的一口详探井由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四公司32721钻井队承担钻井施工任务。设计井深2200m,钻探目的是了解奥陶系及下古生界含油气情况。1987年6月5日开钻,用φ444.5mm钻头钻至井深186.50mφ339.7mm表层套管下至井深185.72m。6月14日,第二次开钻,用φ311mm钻头钻至井深1830.41m,进入潜山3.41mφ244mm技术套管下至井深1829.06m。7月14日,第三次开钻,用φ215.9mm钻头钻至井深1880m,奥陶系灰岩裸眼长度50.94m。  
该井井口装置为一台φ305mmЛЛM普通防喷器,内装φ127mm芯子,两条放喷管线接至污水坑。  

2、事故发生经过    

1987年7月16日2∶35,车古53井钻至井深1880m停钻循环泥浆,准备起钻进行中途测试。循环泥浆时间为1小时25分钟,未发现油气显示和漏失等异常情况按设计要求,泥浆密度小于1.08g/cm3,实际泥浆密度保持在1.0951.08g/cm3。4∶00,开始用一挡车起钻,起出27柱,后改用二挡车起钻在井内只剩7根钻铤时,当班司钻和井口操作工发现井口外溢泥浆,但没有引起重视,又起了一立柱,泥浆由溢变涌,当班司钻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而到宿舍叫来了正在电台向分公司汇报生产情况的值班副队长9∶00,待值班副队长登上钻台时,井涌已变成井喷钻具窜出,井喷高达50m左右9∶02,因井内喷出的石块碰击井架而引起着火,火焰高度约50m,燃烧面积约1000m29∶06,烧倒井架,造成井架工死亡,柴油机司助面部轻度烧伤,大火烧毁了井架、部分设备及材料和工具等,直接经济损失33万元。  

3、抢险灭火经过    

井喷着火后,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四公司党委副书记立即组织全队职工抢拖生活区住房、材料库房等。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及国家财产损失,组织抢险队冒着油罐即将爆炸的危险,在消防车、水泥车的掩护下强拖40m3柴油罐及机油罐。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的领导十分重视这次井喷事故,当天分别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灭火。  
(1)成立了抢险灭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
①灭火抢险组;  
②现场调度组;  
③治安保卫组;  
④生活组。  
(2)制定灭火抢险方案  
①首先接水泥车两台,保护井口,再上机泵组冷却井口
②清理井口障碍,为压井和更换井口创造条件
③在离井场350m处打救援井。  
(3)抢险灭火  
7月17日,从距井场200m处接机泵组及水泥车两台冷却井口,拖外围辅助设备
18日,强拖钻杆,胜利油田连夜抢上救援井
19日,切割和抢拖井架、高压管线,救援井开钻
20日,切割和抢拖泥浆泵、联动机和柴油机,准备密度为1.45g/cm3的重泥浆40m3,作压井准备
21日,在6台消防车高压水龙头的掩护下,从后侧抢吊钻机
22日,在消防车高压水龙头的掩护下,抢吊钻台板、钻杆盒及转盘
23日,把井架底座从中间切割成两部分,从前后大门两处拖开井架底座
24日,接水泥车管线,用40m3密度为1.45g/cm3的泥浆压井,之后,换液压防喷器
25日,在消防车掩护下抢装采油树。当时救援井已钻至井深1002m,准备定向、扭方位,由于井喷得到控制,故将救援井改为直井。7月25日16∶00,车古53井正式交井试油。  

4、事故原因分析    

(1)没有坐岗制度,无人观察井口,未能及时发现溢流,这是发生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2)地质设计不够完善。在车古53井的地质设计中,地质预告奥陶系压力系数为1.0左右,要求奥陶系泥浆密度小于1.08g/cm3,并提示注意潜山防漏,但未预告防喷因为该井是详探井,胜利油田钻井公司在这个构造已经打过三口探井,均未发现油气显示。虽然华北油田分公司负责同志多次强调防喷问题,但在施工中,该队仅把泥浆密度提高到1.095g/cm3,在整个钻井过程中没有进行气测工作,缺少气测资料,进入潜山后也未见油花、气泡及气侵现象,从而警惕性不高,对该井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3)施工队伍井控技术素质差,其主要表现是首先职工队伍没有全面的控制井喷的理论知识和防喷经验,没有一个职工、干部按受过井控培训,没有一个人经历过井涌、井喷;其次是职工缺乏制止井喷的实践经验发现井涌后本应抢接方钻杆控制井口,但由于没有制止井喷的实践经验,在突然发生的井涌面前手足无措,难以应付,酿成大灾。  
(4)制度不够健全,组织不够严密,没有专人观察井口泥浆液面,也没有记录泥浆灌入量和起出钻具体积的制度,致使未能及时发现井喷预兆
(5)设备陈旧该井井控装备是一套50年代的ЛЛM型手动防喷器,性能差,操作不便,无法应付强烈井喷。



来源:现代石油人
断裂非线性燃烧化学电子油气MATLAB消防岩土UM裂纹理论爆炸材料Origi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04
最近编辑:6月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5粉丝 61文章 796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