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双相钢2205与S31803的区别

7月前浏览10197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压力容器常用双相钢 2205 与 S31803 的区别。2000 年以前 2205 的化学成分要求和 S31803 完全一样,2000 版 ASTM 标准将 2205 的化学成分规定在 UNS S32205 的成分范围内,提高了 N 含量的下限值。由于 N 是控制相平衡的关键元素,增加 N 含量可使奥氏体在更高温度下在铁素体晶内形核,从而转变成更多奥氏体。此外,N 主要固溶在奥氏体中,若母材中 N 含量低于 0.14%,会导致热影响区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下降。因此,在选用双相钢牌号时应优先选择 S32205。


      压力容器常用的双相钢牌号就是2205与S31803,他们的化学成分非常相近,强度、延伸率、硬度指标也基本一样,有时候我们就在他们之间相互代用。那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到底哪个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好一些?

      其实在2000年以前,2205的化学成分要求和S31803完全一样,后来美国材料协会发现这个化学成分有一定的问题,于是在2000版的ASTM标准1.03卷的ASTM A240/A240M-99a把2205的化学成分规定在UNS S32205的成分范围内。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合金的中N的质量分数由0.08~0.20%改为了0.14~0.20%,提高了N含量的下限值。

      那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呢?我们知道双相钢的室温理想组织是铁素体和奥氏体各占50%,其在升温时期的高温阶段(大于1100℃)奥氏体是逐渐向铁素体转变的,当高于铁素体固溶线温度(一般在1250~1350℃范围内)时就会全部转变成铁素体,然后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铁素体再部分转变为奥氏体,但是这个转变量的多少跟材料的成分和冷却速度有密切关系。双相钢热影响区的各阶段反应如图1所示。

                          图1 双相钢热影响区的各阶段组织变化

双相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离熔合线越近,铁素体含量越高,在欧标EN13445-4 7.3条款b中就对双相钢热影响区的规定:在离熔合线两个晶粒尺寸宽的范围内铁素体含量不能超过85%。焊接热影响区在冷却时,全靠奥氏体化元素(NiCNMn)的扩散使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由于NiMn原子半径大,是置换型合金元素,在快速冷却时其扩散速率很低;相反CN是小的间隙型元素,在1040℃到铁素体固溶线温度这个区间都有很快的扩散速度,而C由于对耐腐性的负面影响一般含量都非常低,这样N就成了在焊接冷却条件下控制相平衡的关键元素。当N的质量分数由0.12%增加到0.18%,奥氏体就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在铁素体晶内形核,从而转变成更多奥氏体。

另外在双相钢中N主要固溶在奥氏体中, 经试验测得奥氏体中N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25~0.60%,铁素体中N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00~0.05%。图2显示N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对比两条曲线,奥氏体相中N的固溶度要高的多。所以如果母材中N的质量分数低于0.14%,那么焊接热影响区中的铁素体在冷却时就不能更快、更多的转变为奥氏体,就会造成N含量超过铁素体中的固溶极限,此时会发生强烈的氮化物析出反应,主要是Cr2N,结果就会造成热影响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下降。因此我们在选用双相钢牌号时应优先选择S32205,而不是选择已经过时的S31803

 

                                  图2 氮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固溶度

  本人长期在压力容器厂从事焊接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材料、标准都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同行的你在工作中有不确定的问题,欢迎找我交流,我们共同提高


 

来源:压力容器焊接
化学焊接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09
最近编辑:7月前
张鹏V
签名征集中
获赞 4粉丝 0文章 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