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仿真笔记——ANSYS瞬态动力学解读及实例(附完整APDL代码)

7月前浏览11825


瞬态动力学定义        

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载荷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结构在稳态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下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变、应力及力。载荷和时间的相关性使得惯性力和阻尼作用比较重要,如果惯性力和阻尼作用不重要,就可以用静力学分析代替瞬态分析。


       
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        

瞬态动力学分析可采用三种方法:完全 (Full) 法、缩减 (Reduced) 法及模态叠加法。


完全法        

         

         

       

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没有矩阵缩减)。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

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完全法是三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的优点:

  • 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型;


  • 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


  • 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


  • 在一次分析中就能得到所有的位移和应力;


  • 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节点力、外加的(非零)位移(不建议采用)和单元载荷(压力和温度),还允许通过TABLE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


  • 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的载荷。


完全法的缺点

  • 它比其它方法开销大。


模态叠加法      

       

       

     

模态叠加法通过对模态分析得到的振型(特征值)乘上因子并求和来计算结构的响应,此法是ANSYS/Professional程序中唯一可用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法。


模态叠加法的优点:

  • 对于许多问题,它比缩减法或完全法更快、开销更小;


  • 只要模态分析不采用PowerDynamics方法,通过LVSCALE命令将模态分析中施加的单元载荷引入到瞬态分析中;


  • 允许考虑模态阻尼(阻尼比作为振型号的函数)。


模态叠加法的缺点:

  • 整个瞬态分析过程中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采用自动时间步长;


  • 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 不能施加强制位移(非零)位移。


缩减法      

       

       

     

缩减法通过采用主自由度及缩减矩阵压缩问题规模,在主自由度处的位移被计算出来后,ANSYS可将解扩展到原有的完整自由度集上。

缩减法的优点:

  • 比完全法快,且开销小。

缩减法的缺点:

  • 初始解只计算主自由度的位移,第二步进行扩展计算,得到完整空间上的位移、应力和力;


  • 不能施加单元载荷(压力,温度等),但允许施加加速度;


  • 所有载荷必须加在用户定义的主自由度上(限制在实体模型上施加载荷);


  • 整个瞬态分析过程中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用自动时间步长;


  • 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步长选取准则        

瞬态分析的关键技术,就是积分步长的选择,瞬态积分的精度取决于时间步长dt 的大小。时间步长越小,精度越高,但如果太小就会浪费计算资源;太大的时间步长会引起高阶模态响应误差,影响整体的响应。因此,选取合适的步长就十分重要了。如果能够求出整体结构有贡献最高的模态频率f,则时间步长可以为1/20f


载荷突变时要有足够小的时间步长,能够捕捉到载荷的突变。在接触问题,时间步长应能够捕捉两个接触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对于新手来说,建议选用自动时间步长。


       
实例分析        

用beam188梁单元做瞬态动力学分析,将梁的低端固定,在顶端施加沿X方向的载荷,分析0.5s钟的响应,APDL代码如下:

APDL代码:


     

     

FINISH

/CLEAR

/PREP7

!建立单元beam188

ET,1,BEAM188

 

!设置beam的section

SECTYPE, 1, BEAM, CTUBE, BEAM1, 0

SECOFFSET, CENT

SECDATA,0.01,0.015,0,0,0,0,0,0,0,0,0,0

 

!材料1 钢

MPTEMP,,,,,,,,

MPTEMP,1,0

MPDATA,EX,1,,2.1E11

MPDATA,PRXY,1,,0.269

MPDATA,DENS,1,,7850

 

!建立点

FLST,3,3,8

FITEM,3,0,0,0

FITEM,3,0,1,0

FITEM,3,0,2,0

K, ,P51X

!建立两条直线

LSTR, 1, 2

LSTR, 2, 3

!设置直线划分网格属性

LATT,1, ,1, , , ,1

!画网格

FLST,5,2,4,ORDE,2

FITEM,5,1 !选择直线

FITEM,5,-2

CM,_Y,LINE

LSEL, , , ,P51X

CM,_Y1,LINE

CMSEL,,_Y

LESIZE,_Y1, , ,10, , , , ,1 !设置10等分

!*

FLST,2,2,4,ORDE,2

FITEM,2,1 FITEM,2,-2

LMESH,P51X

/UI,MESH,OFF

 

!建立载荷表格5行1列,并填写载荷表

*DIM,P(T),TABLE,5,1,1,time, ,

!*

*SET,P(1,0,1) , 0

*SET,P(2,0,1) , 0.01

*SET,P(2,1,1) , 1000

*SET,P(3,0,1) , 0.02

*SET,P(3,1,1) , 1200

*SET,P(4,0,1) , 0.03

*SET,P(4,1,1) , 1400

*SET,P(5,0,1) , 0.04

*SET,P(5,1,1) , 1600

 

!设置载荷

FLST,2,1,1,ORDE,1

FITEM,2,12

/GO

F,P51X,FX, %P%

/REPLOT,RESIZE

 

!添加约束

FLST,2,1,1,ORDE,1

FITEM,2,1

/GO

D,P51X, , , , , ,ALL, , , , ,

 

!设置分析类型,瞬态分析4,完全法

FINISH

/SOL ANTYPE,4

TRNOPT,FULL

LUMPM,0

 

!积分步长设置

NSUBST,50,0.05,0.01!50步,最大间隔0.05,最小间隔0.01,

OUTRES,ERASE

OUTRES,ALL,ALL

AUTOTS,1 !自动步长

TIME,0.5 !时间

 

!求解

FINISH

/SOL

/STATUS,SOLU

SOLVE


来源:CAE仿真学社
静力学瞬态动力学非线性建筑UM材料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1
最近编辑:7月前
CAE仿真学社
硕士 | CAE仿真工程师 万物皆可仿,关注CAE仿真学社
获赞 151粉丝 291文章 2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仿真笔记——有限元几何非线性问题详解,及ANSYS处理技巧

一、前言什么是非线性借助胡克定律可以理解线性问题,如一个弹簧单元遵守如下的方程:F=K×u线性结构结构的变形与受力始终是线性关系,结构的刚度在整个计算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但是在非线性问题中,结构的刚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一些原因发生改变,如下图所示,其中Kt称为切向刚度。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的原因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结构产生非线性呢,有如下几点:1.几何结构发生大变形,从而导致刚度不再符合线性关系,这种情况属于几何非线性;2.当材料的应变超过了弹性极限,即应力-应变曲线不再服从线性分布,这种情况属于材料的非线性;3.结构的状态变化导致的非线性,这种情况属于接触非线性;由此可见,有限元分析中的非线性问题可以分为3类,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与状态/接触非线性,本文主要对几何非线性问题进行详细描述。二、几何非线性在介绍几何非线性之前,先了解一下线性问题中的小变形假设,这是弹性力学以及线弹性有限元分析的前提条件。在弹性力学中,小变形假设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其本身几何尺寸相比很小,可以不考虑因变形而引起的尺寸变化。这样就可以用变形以前的几何尺寸来建立各种方程,同时应变的二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仅为线性表达式。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很多情况都不符合这种小变形假设,此时应该用变形后的几何尺寸来建立方程,几何关系中包含了多次项,这就出现了非线性问题。几何非线性是指结构或部件在发生偏转时,由于几何形状变化而产生的非线性,即刚度K是位移u的函数。刚度变化是由于形状变化或材料旋转,主要表现为大应变,大位移,应力刚化和旋转软化。1.大应变:一个结构的总刚度依赖于单元的方向和刚度,如果一个单元的形状发生变化则它的刚度也发生变化,如果这个单元的方向改变,则局部刚度到全局刚度的转换关系也会发生改变。小变形假定这种刚度的改变无足轻重,相反,大应变分析要考虑单元的形状和方向改变导致的刚度变化。这种效应可通过打开“大变形”进行激活,相应的工程案例有橡胶,海绵的受力变形,金属的塑性成形等。单元的变形大位移:也可以称为“大旋转”或“小应变”,在大位移分析中假定单元的转动可以任意大,但应变是小的,没有大的形状改变。在所有梁单元和大多数壳单元中,这个特性是可用的,也是通过打开“大变形”进行激活,相应的工程案例有承受压力的薄壁容器,鱼竿等细长的悬臂梁结构端部承受竖直向下的载荷等。应力刚化:内应力和横向刚度之间的联系通称为应力刚化。应力刚化是指构件在无应力状态和有应力状态下的刚度变化,在有应力状态下,构件某方向的刚度显著增大。比如悬索桥主缆或斜拉桥的拉索在未加轴向拉力时,其横向刚度几乎为零;但是在受到很大拉力作用的时候,其横向刚度显著变大,这就是应力刚化效应。在“大变形”中也包含了应力刚化效应,相应的工程案例有悬索,吉他等弦状结构等弦状物体的分析。应力刚化旋转软化:动态质量效应调整软化旋转物体的刚度矩阵,在小位移分析中,这种调整近似于由于大的环形运动而导致几何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但是要注意,旋转软化不和其他的非线性效应一起使用,只有在进行指定转速的预应力模态分析时,旋转软化才可被激活,相应的工程案例有陀螺的模态分析等。三、工程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在工程中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失稳。那么在有限元分析中,要如何应对几何非线性问题,以及该类分析与线性分析在哪方面存在不同呢?在AnsysWorkbench中,相比于线性分析,对于几何非线性问题需要做如下处理:1.前处理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处,需要确定本次分析使用的积分方式(完全积分或缩减积分),一般默认即可。将单元控制改为"手动",点击模型树中的零件,可选择积分方式。网格属性若预感网格会出现大应变,在分析复杂模型时可选择"非线性机械",划分出的网格质量会高于默认;网格质量检查可选择"强力机械",使网格检查更为严格,提高网格质量;注:网格设置在几何非线性分析中不是必须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积分单元与单元阶数:在线性分析中,积分点的应力、应变结果是由节点解外推得到的;在非线性分析中,积分的的结果是由节点解复制得到的;使用完全积分可解决大多数问题,但也会导致剪切自锁和体积自锁;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引入缩减积分,但缩减积分也会出现沙漏效应;为避免沙漏,可以采用高阶单元或加密的低阶单元(厚度至少3层)。当厚度方向上只有一层单元时,使用完全积分单元有利于提高精度。关于积分方式和自锁及沙漏等问题的详细描述,可阅读博客内的另一篇文章。材料属性在不考虑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与线性问题的设置保持一致即可。求解设置Ansys使用线性求解器进行非线性求解,将载荷分为一系列增量形式并逐渐施加载荷,同时在每一载荷增量结束时调整刚度矩阵—牛顿法。因此,需要设置载荷增量(即载荷子步),求解控制与收敛准则。步控制:开启自动时步,分别设置初始子步,最大子步和最小子步例:初始20,最小10,最大100,则第一步施加总载荷的1/20,之后每一步施加总载荷的1/10~1/100,当施加了全部载荷并收敛时,完成计算;求解器控制:与线性分析相比,需要设置的参数如下:1)求解器类型:直接法和迭代法,直接法即稀疏矩阵求解器,稳定性更好,建议用于非线性更强和具有非连续性单元(壳单元和梁单元)的模型。迭代法(PCG)求解器效率更高,建议用于以线弹性为主的大体积实体模型。求解非线性问题时,可选用直接法,或程序控制;2)大变形:非线性分析中必须要开启大变形,大变形是一种算法,它考虑了结构变形后的刚度矩阵重建。一般情况下,对于普通精度要求的问题,变形超过5%或转角超过10°时,建议打开大变形开关;非线性控制:需要设置计算方法以及收敛准则1)牛顿法:用于指定求解过程中刚度矩阵的更新频率,完全法即每次迭代都更新刚度矩阵,非对称法与完全法一样每次更新刚度矩阵,不同的是它还生成非对称矩阵,适用于非线性很强的情况,比如摩擦系数>0.15。非对称也将比完全法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如果使用完全法收敛困难,可以修改为非对称将更有利于收敛。2)收敛准则:主要使用力收敛准则(指残余力收敛),位移收敛用于相对检测,当模型存在转动时,需要力矩和旋转收敛。因此分析实体或2D单元时,使用力+位移收敛,分析梁或壳单元时,使用力+位移+力矩收敛。一般情况下,均使用程序控制即可,当计算难以收敛时,可仅保留力收敛,关闭其他;3)线搜索:4)稳定性:用于处理屈曲问题和局部屈服;重启动控制:中断求解,修改已有参数的设置,从保存点继续开始求解;2.后处理求解方案信息通过求解器输出信息可以查看整个求解过程;通过力的收敛信息可以查看加载与迭代过程;残余力的查看如下所示,Newton-Raphson残余设为5,计算完成后可查看最后5次迭代是的残余力计算结果,若计算结果未收敛,可通过残余力的云图找到出现问题的位置,进行相应修改。附1:牛顿迭代法在AnsysWorkbench中,牛顿法的计算原理如下图所示,第一次迭代,施加总载荷Fa。得到位移结果x1。根据位移,算出内力F1。如果Fa≠F1,系统不平衡。因此,根据当前的条件,计算新的刚度矩阵(虚线的斜率)。Fa-F1的值称为不平衡力或残余力。残余力达到足够小时,求解收敛。因此,需要在1个载荷步内设置若干子步,逐级子步加载最终达到收敛。本文来源CSDN博主「YORUNOKUNI」来源:CAE仿真学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