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静电放电(ESD)的基本模型

6月前浏览3599
  
第2164期

静电放电产生的失效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热击穿,一种是电击穿。产生热击穿的根本原因是ESD脉冲产生了瞬间大电流,这时因为半导体组件的热传导特性都不是很好,由ESD电流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得温度上升,而由于ESD现象所发生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很难被泄放。产生电击穿的根本原因是大电场所引起的介质击穿,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MOSFET的栅氧处。知道了产生ESD损害的原因,我们在ESD防护设计中就需要处理大电流和高电压的问题。因此,片上ESD防护的原则有以下两条:一是通过低阻通道安全泄放ESD电流,二是将电压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静电放电模型

    ESD事件依据静电放电产生原因及其对集成电路放电方式的不同可分成以下四类模型:

    (1)人体放电模型(HBM, Human-Body Model)

    (2)机器放电模型(MM, Machine Model)

    (3)器件充电模型(CDM, Charged-Device Model)

    (4)电场感应模型(FIM, Field-Induced Model)

    以最为人熟知也最常用的人体放电模型(HBM)为例来介绍下ESD模型的概念。HBM模型是指通过接触芯片,人体上由于摩擦或其他因素所积累的静电从芯片内流过泄放至地,放电时间只有几百纳秒,而瞬间的放电电流可达到数安培,从而足以将芯片内部的组件烧毁。对于一般商用芯片标准2KV 静电防护电压而言,其对应的瞬间放电电流最大值可达到1.33A。


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电路电磁兼容半导体芯片UM电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7
最近编辑:6月前
电磁兼容之家
了解更多电磁兼容相关知识和资讯...
获赞 20粉丝 123文章 200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EMC设计整改3大手法,接地大法您掌握了么?

第2165期EMC整改万接地大 法,您掌握了么? EMC设计整改三大手法分别是: 屏蔽、接地、滤波 接地是3种手法最省钱的EMC整改设计手段 常见的接地方法主要有3种单点接地单点接地,顾名思义,就是把电路中所有回路都接到一个单一的,相同的参考电位点上。单点接地可以分为“串联接地”和“并联接地”两种方式。串联单点接地的方式简单,但是存在共同地线的原因,导致存在公共地线阻抗,如果此时串联在一起的是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那么互相干扰就非常严重。并联单点接地的方式可以避免公共地线耦合的因素,但是每部分电路都需要引地线到接地点上,需要的地线就过多,不实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单点接地方式。在画PCB板时,把互相不易干扰的电路放一层,把互相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不同层,再把不同层的地并联接地。2. 多点接地当电路工作频率较高时,想象一下高频信号在沿着地线传播时,所到之处影响周边电路会有多么严重,因此所有电路就要就近接到地上,地线要求最短,多点接地就产生了。多点接地,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地线的阻抗,在高频电路中,要降低阻抗,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减小地线电阻,二是减小地线感抗。a.减小地线导体电阻,从电阻与横截面的关系公式中我们知道,要增加地线导通的横截面积。但是在高频环境中,存在一种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也叫集肤效应),高频电流会在导体表面通过,所以单纯增大地线导体的横截面积往往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在导体表面镀银,因为银的导电性较其他导电物质优秀,故而会降低导体电阻。b.减小地线的感抗,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大地线的面积。在实际应用时,地线短,地面积大,抗干扰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最长地线不超过波长的二十分之一,可以单点接地,否则多点接地。3. 混合接地假定工作在低频电路中,容抗在低频环境下很大,而高频环境下很小。那么地线在低频时是断开的,在受到高频干扰时接近导通。如此接法可以有效避开地线环路的干扰影响。 假定工作在高频电路中,感抗在低频环境下很小,而高频环境下很大。那么地线在低频时是类似导通的,在受到高频干扰时是断开。如此接法可以有效避开地环路电流的影响。 综述,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根据工作环境采用合适的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避开干扰信号,达到电路的最优效果,混合接地会是个好选择!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