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搞笑诺贝尔奖:小鸭子为什么在妈妈身后编队游泳?水波动力学中的乘波和破浪行为

6月前浏览1537

2022年,第32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揭晓,两篇关于鸭子划水排排站的研究论文分享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奖成果是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学者们发表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第928卷的文章《雏鸭编队游泳中的乘波与传波》Wave-riding and wave-passing by ducklings in formation swimming)探讨的物理问题。学者们建立了数值模型,探索鸭群“一”字队形中的阻力关系,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流体力学规律。          
SIMPOP

摘 要    

我们在开放水域经常能看到小鸭子和小鹅以非常有规则的队形跟随它们的妈妈。问题来了:  
  • 它们为什么在游泳的时候要保持整齐的编队?
  • 最佳的游泳队形是啥样的?
  • 小鸭子们采用编队游泳的方式,每个个体能节省多少能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数学和数值模型,并计算了一群小鸭子采用编队方式进行游泳所受的波浪阻力。观察到两个有趣的新发现:小鸭子们乘波游泳和破波游泳。小鸭子们通过乘着母鸭产生的波浪,尾随的小鸭子可以获得显著降低波阻。当小鸭始终保持位于母亲身后“甜蜜点”位置游泳时,会发生减阻的波浪干扰现象,此时小鸭的波浪阻力变为正值,推动小鸭前进。  
更有趣的是,这种乘波游泳的好处是可以由排成一列纵队的全部小鸭子集体来维持。从队列中的第三个个体开始,个体的波阻逐渐趋于零,并达到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每只小鸭子都像一个传浪者,将波的能量传递给后面的一只小鸭子,而没有任何能量损失。乘波和破浪可能是小鸭子游泳队形演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小鸭子编队运动可以节省个体能量消耗的原因。我们的计算为编队游泳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绪 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假说,很多飞行和游泳的动物可以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旅行来节省能量并提高个体在运动能力上的表现(Lissaman & Shollenberger 1970;Weihs 1973;Fish 1995;Weimerskirch等2001;Liao等2003a,b;Usherwood等2011;Portugal等2014)。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动物在单一介质中运动,空气或水。在这些研究中,尾流中的涡流被认为是群体运动节能的主要原因(Liao,2007)。但是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观察到小鸭子们在自由水面上呈一个整齐的编队游泳(如图1a所示),区别于单一介质中飞行或潜水的鸟类和鱼类,小鸭子们游泳的区域属于空气和水之间的自由界面。Fish(1994,1995)进行的能量测量证实,在领头鸭的尾流中游泳时,小鸭子可以节省高达62.8 %的代谢能量。这启发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小鸭的编队游泳——自由水面上独特的波浪干扰现象。  

图1.(a)一只加拿大鹅和小鹅排成一列纵队游泳,英国牛津郡彻韦尔河;(b)、(c)和(d)显示了自由水面上的二维小鸭的草图:(b)静止在平静的水中;(c,d)在波长相同但相位不同的波浪中游泳。绿色曲线表示水面。蓝色曲线表示小鸭子浸入身体表面的压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图1(b–d)展示了不同条件下自由水面上一只小鸭子的简化二维力学模型。在图1(b)所示的平静水面条件下,小鸭受到没有水平分量的静水压力。在图1(c)中,小鸭子坐在波浪上,胸部在波峰上,腹部在波谷上。由于波高反映了水面上的压力分布,由于小鸭浸入身体表面的压力积分,预计会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额外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波浪相互作用的影响是不利于小鸭子向前游泳的,与在平静的水中游泳相比,小鸭子需要为运动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图1(d)中,小鸭恰好与图1(c)中所示的波浪呈180°相位差。由于胸部在波谷上,腹部在波峰上,小鸭将被波浪推动,从而减少其移动力。应该注意的是,只有当小鸭与波浪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时,从波浪获得的益处才能持续。它要求小鸭的前进速度必须等于波浪的群速度。在编队游泳中,只要后面的小鸭子保持在她们前面游泳的妈妈相同的速度,就可以很容易地满足乘波的条件,因为从固定在前体上的坐标系观察时,前体产生的稳定波不会改变相位。

让我们把定义为一只鸭子或者很多小鸭子在平静的水中单独游泳时的波阻。当它们编队游动时,波阻记为。减阻系数可定义为。

减阻系数 可用于量化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强度。 >0表示由于水动力的作用,小鸭子游动的波阻减小,而 <0表示波阻增加。在 =0时没有发现相互作用,波阻与独立游泳的波阻相同。当 >100%时,此时波阻转化为小鸭子游泳的推进力。显然,小鸭子们都希望获得尽可能大的

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  

为了量化分析小鸭子编队游泳中的阻力变化效果,我们做了以下假设:
  • 穿过自由液面运动的物体的总阻力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波阻和粘性阻力。当速度高于   时(为弗劳德数,可表示为   ,其中U为移动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L为特征长度),波阻占主导地位(Schultz 2007)。对于人类游泳运动员来说,在水面游泳时,波浪阻力可能占总阻力的60%(文内尔、皮斯和威尔逊,2006年)。对于小鸭子来说,考虑到其较小的体长,弗劳德数通常高于0.25。它们的疏水羽毛可以进一步减少粘性阻力。因此,我们假设波浪阻力是小鸭总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 假设编队游泳的小鸭和以相同速度独立游泳的同一只小鸭之间的粘性阻力差异很小。粘性阻力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游泳速度、浸没体表面的形状和面积。对于以相同速度游泳的同一只小鸭子来说,无论是独立游泳还是编队游泳,这三个因素都可以视为相同。因此,总阻力的差异主要由波阻分量引起。假设波浪阻力减小可用于评估流体动力相互作用的强度。这里不试图分析由流体粘度引起的阻力分量。这一假设与造船工程师在双体船设计中采用的理论一致(Söding 1997;Tuck & Lazauskas 1998)。
  • 假设小鸭子是坚硬光滑的身体。疏水性羽毛和划水足的局部运动将影响总阻力。据推测,这种效应在独立游泳和编队游泳中是一致的。因此,鸭子的几何形状由简单的椭球来模拟。
  • 小鸭子以恒定速度在水面上移动,且小鸭子的俯仰角为零。在我们的计算中既不考虑下沉也不考虑纵倾,因为它们对阻力的影响在低弗劳德数时非常小。
  • 假设水鸟可以本能地找到并停留在阻力最小的位置,而不考虑其他群体成员的运动表现。
基于这些假设,我们可以使用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速度势函数来描述流体域,Yuan等(2015)使用的三维边界元法可用于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和计算波阻。

结果和讨论  

 

3.1 母鸭后面跟着一只小鸭子(M+1D)

让我们首先调查一下只有一只小鸭跟着母鸭的情况。图2(a)显示了母鸭以0.48m/s的速度移动时产生的波形。波型有两个主要特征:在鸭头和鸭尾部分的每一侧的发散波,以及与鸭子后面的中心线相交的弯曲波峰的横向波。这种波浪模式保持不变,并随着母鸭的身体移动。这个波浪系统的能量是通过做功克服波浪阻力来维持的。图2(a)还显示,大部分波浪能量集中在母鸭尾部波浪系统后面的楔形区域内。

图2.(a)母鸭以U=0.48m/s(Fr=0.244)的速度游泳时的波形。图上的椭圆M代表母鸭(长L=0.4米,宽W=0.15米,深H=0.05米)。云图颜色表示通过其主体长度无量纲化的波高ζ。图中的X和Y横纵坐标是相对于母鸭的坐标,其原点在母鸭的中心。阴影代表母鸭波能量集中的一半区域。PQ线是母鸭后面的中线;

(b)当小鸭子(长l=0.1米,宽w=0.05米,深h=0.017米)在图(a)中两个黑色虚线框之间的区域以相同的速度跟随母鸭游动时,其阻力减小系数的分布。阴影代表主要流体动力相互作用发生的一半区域。


现在,把一只小鸭子放入图2(a)所示的靠近母鸭的内部和远离母鸭的外部之间的区域,让它以与母鸭相同的速度游泳。我们计算了该区域1290个位置(半个计算域)的波阻,并获得了一个减阻轮廓,如图2(b)所示。可以观察到母鸭的波形和小鸭的轮廓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图2(b)中有三个主要的密集区域,对应于图2(a)中的三个波能量集中区域。最强烈的水动力相互作用发生在波能集中的尾部楔形区域。最大和最小(位置A和B)出现在母鸭后面的中心线上。假设小鸭已经对阻力产生了本能的感觉,它将保持在位置A以获得最小的阻力。此外,当小鸭在母鸭后面游泳时,没有横向力和偏航力矩作用在小鸭上,因为小鸭遇到的水流关于中心线对称。因此,只要小鸭子保持与母鸭相同的速度,它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达到稳定的乘波状态,从而节约其能量消耗。

小鸭子的另一个选择是在母鸭前面游泳(在母鸭的fore波上)。从图2(a)可以看出,该区域有一个波峰,该波峰在上游迅速消失。因此,当小鸭在该区域游泳时,它将持续乘波,并且该区域的水波作用力始终为动力而非阻力(如图2b所示)。这表明母鸭可以推动小鸭子游到她前面。当小鸭在母鸭前面的中心线游泳时,也没有横向力和偏航力矩作用在小鸭上。然而,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考虑社会行为(例如抵御捕食者),潜在利用的波浪能相对较小。当小鸭子非常靠近妈妈的前胸时,它只会受益于一个小的“推力”。随着小鸭向更上游的地方移动,这种好处很快就消失了。因此,如果一个编队中有不止一只小鸭,其他成员很难获得任何帮助它们移动的好处。

当小鸭在母鸭前发散波的两侧游泳时,也观察到了水动力相互作用。然而,这些区域对小鸭的吸引力较小,因为相互作用力较小。此外,母鸭产生的波浪会破坏小鸭流场的双边对称性,因此产生横向力和偏航力矩。为了跟随母亲,小鸭子不得不花更多的力气来保持它的路线和航向角。

从图2可以得出结论,小鸭子最有可能在妈妈身后的中线游泳。现在,将小鸭放在中心线上,并逐渐将其位置从P改为Q(如图2a所示)。图3显示了小鸭子和母鸭的波浪阻力减小情况以及波浪模式。从图3的结果中有三个主要发现。

根据与母鸭的相对位置,尾随小鸭跟随母鸭尾流经历阻力增加(<0)和阻力减小(>0)的概率相等,如图3(a)中的蓝色实线所示。小鸭的曲线呈现周期性,在一个中性值附近波动。随着小鸭向下游游得更远,摆动幅度逐渐减弱。衰减率与传播到下游远场的波的衰减率非常匹配。曲线上两个连续波峰之间的距离(d)与波长(λ)完全相同。由于移动物体后中心线上的波长与速度有关  ,只要小鸭保持与母亲相同的速度,它就总能以较小的游泳力将自己调整到一系列位置。我们将虚拟小鸭放置在对应于曲线每个波峰的位置。可以观察到这些都是乘波的位置(小鸭的胸部在波谷上,腹部在波峰上),这与图1(d)所示的简化二维模型的预测一致。在曲线的第一个波峰处发现最大 波阻降低158%,这表明小鸭在位置A处的总波阻为正(100%用于克服其自身的波阻,而其余58%转化为推力,驱动小鸭前进)。在多艘船的水箱试验中也观察到了正阻力(指向移动方向的阻力)(Vantorre、Verzhbitskaya和Laforce,2002年)。铁人三项游泳的实验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Bassett等 1991;Janssen, Wilson & Toussaint 2009)认为,跟随者越接近领导者,其获得的辅助减阻效果就越好。随着鸭妈妈到小鸭距离的增加,曲线的幅度会减小。在第5个波峰时,小鸭子距离妈妈2.4L(母鸭划水加速的水流可能会分散),小鸭子仍然可以获得高达87%的波浪减阻效果。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阻力增加的区域。特别是,在位置B处观察到减阻系数变为了-187%,此时小鸭非常接近地跟随其母亲。这与图1(c)所示的简化二维模型推断的坐浪位置相似。这种阻力增加的现象是通过对人类游泳者被动阻力的实验测量观察到的(让桑等人,2009年)。然而,在Fish对小鸭的实验中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Fish 1994)。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小鸭子凭本能决定它们的位置,确保它们只在阻力减小的区域游泳。

  • 尾随小鸭在领头鸭的尾流中游泳时受到强烈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并不奇怪。然而,母鸭是否会因为尾随小鸭的存在而受到阻力的减小,从而在编队游泳中实现互利?关于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实验研究(Blocken等,2013)证实了这种跟随运动方面的互利性,但从未有关于鸭子的报告。我们的计算提供了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即紧跟在领头鸭后面游泳的尾随小鸭也会帮助领头鸭。从图3(a)中的蓝色虚线曲线可以看出,当小鸭直接在母鸭身后游泳时,母鸭的波阻可以减少35%。由于小鸭的前浪,分布在母鸭后部的压力增加了。结果,母鸭乘着小鸭子的船头浪而受益。然而,在这个位置上,小鸭是失败者。它的波浪阻力减少了116%,这表明与独自游泳时相比,小鸭必须花费两倍以上的努力来克服波浪阻力。当小鸭在位置A游泳时,观察到双赢的情况,母鸭节省了5%,小鸭节省了158%的波浪阻力。随着分离的增加,小鸭子给母鸭的艏波减阻的利好迅速减少。对母鸭几乎没有交互影响,因为间隔变得比小鸭的体长还大。

  • 我们还发现小鸭在A位置游泳时节省能量,而在b位置消耗更多能量。图3(b)和3(c)中的波形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小鸭在位置A乘波时,观察到减阻的波浪干扰现象,如图3(b)所示。波浪抵消主要发生在母鸭的尾部楔形区域,这与图2(b)所示的波浪阻力减小一致。尾随小鸭产生的波的相位与母鸭产生的波的相位不同。通过叠加,下游波被部分抵消。把母鸭和小鸭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M+1D),它需要系统做更少的工作来维持合成波能。由于波浪被限制在开尔文楔形区的下游,母鸭只能从波浪抵消中获得非常有限的好处。尾随小鸭得到的主要好处是减少了其运动的阻力。比较图3(b)和2(a)中的波浪模式,我们还可以发现M+1D产生的波浪甚至不如单只母鸭产生的波浪强烈。它解释了为什么当小鸭在位置A游泳时,作用在小鸭上的波浪阻力变为推力(>100%)。相反,当小鸭在位置B的波浪上游泳时,观察到增阻的波浪干扰。由于开尔文波的下游传播特性,放大 波携带的额外能量主要从小鸭的能量消耗中提取。如图3(a)所示,这与阻力在位置B增加的事实相吻合。


     

图3.(a)波浪阻力减小随小鸭子和鸭妈妈之间距离的变化。蓝色实线上的点A和B对应于图2(B)中的相同点,代表最大和最小波浪减阻位置。这里d是曲线上两个连续峰值之间的距离。红色实线是母鸭后中心线上的波浪轮廓,λ是波长。图(b)和(c)中的椭圆D代表小鸭。

(b)当小鸭在位置a游泳时的波形图;

(c)当小鸭在位置b游泳时的波形图。


3.2 一只母鸭后面跟着一群小鸭子(M+nD)
图2和图3中的结果展示了为什么小鸭子会跟着母鸭,以及小鸭子最有可能呆在哪里。如图3(a)所示,在母鸭后面确定了一系列具有统一间隔的节能位置,等于一个波长。第一只小鸭子(D1)完全可以选择这些最佳位置。假设D1停留在具有最大 波浪阻力减少的位置(位置A),让我们把第二只小鸭(D2)放在M+1D之后。显然,母鸭产生的波浪能已被D1部分提取。图3(b)中的后楔形区可能无法为D2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实现与D1相同的减阻效果。这就引出了其他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一只以上的小鸭跟随母鸭:
  • 它们会在每个   波峰处定位,以便形成图3(a)所示的单行吗?
  • 编队中的每个个体可以节省多少波阻?
为了回答M+nD上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重复上述M+D1过程来执行大量计算,以便我们可以按从D1到Dn的顺序找到每个个体的最佳位置,并最终可以获得最佳编队。
图4显示了M+nD系统的最佳游泳队形(n从1到6不等),这与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队形一致(如图1a所示),相邻小鸭子之间的间隔几乎是均匀的。然而,这个最佳编队不同于图3(a)中M+1D的预测。从图4的结果中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波传递现象。领头的鸭子在尾流中产生波浪,留下潜在的能量供尾随的小鸭子提取。由于D1正游在母鸭的正后方,其波浪阻力减少最为明显( =158%)。M+D1系统后面的剩余波浪能仍然足以使D2获得推进力( =132%,其中100%用于克服其波浪阻力,剩余的32%转化为推进力)。D3利用的波浪能进一步减少。最终,D3后面的小鸭子实现了波浪阻力减小的稳定状态。波阻降低保持在大约100%,这表明D3后面的所有小鸭子都获得了相同量的辅助来平衡它们的波阻。由于Dn(n>3)上的波浪阻力为零,这些小鸭获得了自由航行的环境,并且没有做任何工作来产生额外的波浪能。这些小鸭子的作用是维持海浪并将它们传递给后面的小鸭子。我们称这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为波传递。在图4(a)所示的波型以及图4(b)所示的波形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波传递现象。D3后面的波经过D4,然后相同的波保持在D4后面。重复这个过程,从母鸭发出的波能量最终将到达第n只小鸭,而不管是否分离。将M+nD作为一个整体系统,M+3D的总波阻最小。随着拖尾小鸭数量的增加,总波浪阻力将保持在这一最低水平。应该注意的是,波的传播是在固定于物体上的运动坐标系下建立的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只有当个体保持与母鸭相同的速度,并按顺序停留在母鸭后面中心线上的正确位置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任何不遵守秩序的个体都将破坏复杂的平衡。
图4.母鸭(M)跟随一窝小鸭(s)的最佳游泳队形    
(a)最佳编队中M+6D的波型。这里Dn代表编队中的第n只小鸭;    
(b)每个个体的波阻减小(蓝色虚线和列)。红色实线是母鸭后面中心线上的波浪轮廓。这里 是两个相邻个体之间的间隔,其中下标n=0表示母鸭。虚拟小鸭子被放在波阻最小的位置。图(b)中的误差条显示了数值离散化引起的误差。图片(c)和(d)显示了波型和波形的分解。
(c)背景轮廓代表波形。上半部分:一只小鸭子在D6独自游泳时产生的波浪。下半部分:由M+5D产生的波浪。曲线是小鸭子后面中线处的波浪轮廓。红色实线曲线:最佳M+5D编队中第5只小鸭后面的波浪轮廓。蓝色实线曲线:在D6独自游泳的一只小鸭子背后的波浪轮廓。黑色虚线曲线:红色和蓝色实线曲线的叠加。实心黑色曲线:最佳M+6D队形中第6只小鸭后面的波浪轮廓。    
(d)轮廓的下半部分和红色实线曲线与面板(a)中定义的相同。轮廓的上半部分是向上游移动 的M+6D的波形。将图(c)中的黑色实线向上游移动 ,我们可以获得图(d)中的黑色曲线。


波浪通过解释了为什么在鸭子和人类在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经常能观察到单列队形,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波传递的最基本原理。在这里,我们选择D6作为典型的波浪传递者,它遇到来自D5的波浪,然后向下游传递相同的波浪。分解波形和波形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先假设D6不存在,则其是一个最优的M+5D结构,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波形图(如图4c的下半部分轮廓所示),以及D5后面的波形轮廓(如图4c中的红色实线所示)。现在,让一只小鸭子在D6的位置独立游泳。图4(c)的上半部分轮廓和蓝色实线分别显示了其波形和轮廓。根据对M+1D编队的讨论,出现了波浪抵消,并且由M+5D和D6产生的波浪被部分抵消,从而导致阻力减小。然而,图4(c)中的结果表明这两个波系统不是异相的。它们之间的相位角非常微妙,以至于在D6之后可以获得与M+5D振幅几乎相同的合成波形。让我们将M+5D的波剖面向上游移动的相位,这是d5和D6之间的无量纲分离。如图4(d)所示,我们可以看到M+5D和M+6D后面的波形轮廓非常一致,这表明D6成功地维持并越过了波浪。

基于上述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阐明波通过的原理。M+5D波以发散和横波系统的形式传播到远场,波高减小。来自M+5D的波能主要集中在尾部楔形区。这些波浪中的一部分是D6在最佳位置游泳时遇到的,它有自己的波型。波浪干扰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下游的波高,还改变了波能分布。D6后面的波浪增强,较少的波浪能量向侧面耗散。因此,D6在最佳位置的存在为下游的波浪能提供了自由补充,而不会增加净能量。它充当波能编译器,将化解波能汇聚到其尾部楔形区域,使更多的能量潜在地可供尾随个体使用。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当达到动态平衡时,M+nD的总波阻保持恒定值。第n只小鸭产生的波浪动力由这个恒定的总波浪阻力维持。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小鸭应用乘波和破浪原理来减少波浪阻力,从而改善它们的运动性能。它们最有可能排成一列纵队游泳,这样每个小鸭子都能得到总体最大化的助力。波浪通过伴随着动态平衡,在这种平衡下,无论群体大小如何,群体的总波阻都保持不变。这些原则有可能应用于设计现代货运船,以在不增加燃料成本的情况下运输更多货物。

在水面上编队移动时获得的利好也可能影响小鸭子的原始本能,驱使小鸭子下意识地跟随它们在岸上一段时间内看到的任何移动物体,因为它们对印迹更敏感。虽然印迹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被理解,但这项研究揭示了流体力学对动物行为和潜在进化的重要性。


本文引用自Yuan Z-M, Chen M, Jia L, Ji C, Incecik A. Wave-riding and wave-passing by ducklings in formation swimming.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21;928:R2. doi:10.1017/jfm.2021.820


来源:多相流在线
UG理论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7
最近编辑:6月前
积鼎科技
联系我们13162025768
获赞 108粉丝 109文章 30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超空泡技术:引领水下装备革新技术的稳态势流理论闭合模型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本文研究了超空泡流动的理论分析,聚焦于空泡流流体动力学,通过势流理论建模来计算空腔形状、超空泡长度、速度场和压力场等,同时探讨了影响空腔流动的主要参数。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的空腔闭合模型及计算技术,包括非线性解析、线性化分析和数值方法,如边界元法和基于EULER或NAVIER-STOKES方程的解,这些方法可跟踪空泡界面的演变,为深入理解超空泡流动提供了有效手段。超空泡流动的理论分析过程主要关注空泡流流体动力学,先不考虑粘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因为根据从势流理论建模获得的压力分布,通过对湿壁进行经典边界层计算,可以很容易地考虑粘性效应。如果超空泡的分离点未知,并且使用层流的分离标准确定空泡的分离点,则需要采用迭代程序来确定分离点与粘性影响。在本文,为简单起见,我们先假设分离点的位置是先验已知的。主要参数我们采用二维水翼作为研究对象,考虑绕二维水翼的超空泡稳定水平流动的情况。图1具有外部自由表面的水平超空泡流的情况除了确定翼片形状的几何参数、翼弦长度c、攻角和外部边界位置之外,影响空腔流动的主要参数有:·相对空腔负压(空化数):·如果我们考虑重力效应,则还需要考虑重要无量纲参数弗劳德数,我们定义弗劳德数时可以基于弦长c来定义:或者基于空腔长度1来定义:在上述关系式中,无穷为自由流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液体密度,为空腔内的绝对压力,无穷为上游无穷大处的参考压力,通常在纵坐标y=0处选择。我们根据势流理论来建模允许我们计算空腔的形状,以及超空泡的长度1和速度场和压力场等,特别是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我们可以用以下方程来确定:其中D和L分别代表单位翼展长度的阻力和升力。积分是围绕物体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势流理论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对于无旋流中的无粘性流体,速度是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速度势的梯度。速度势的边界条件如下。在固体壁上,必须满足通常的滑移条件或,其中是垂直于壁面的单位矢量。在超空泡的界面上,由于相变引起的剪切应力和质量转移被忽略。假设压力恒定、均匀且等于泡内压力(考虑为等压泡),速度为切线方向。使用上游无穷大和空腔界面上的纵坐标点之间的伯努利方程(假设速度为),我们可以得到:因此空腔上的切向速度由下式给出(是沿自由流线的曲线距离):在大超空泡的情况下,即对于小值,的最大值约为。因此,我们有近似结果:根据该方程,如果基于空腔长度的弗劳德数远大于1,则重力项可以忽略。则此时,空腔界面上的恒定压力条件会降为恒定切向速度条件:空腔闭合模型图2超空泡理想闭合模型示意图(真实情况不可能发生)众所周知,超空泡尾部的驻点不可能是上图中显示的两条自由流线的结合点的情况,因为该点处的超压(overpressure)与空泡中的恒压条件不一致。因此,学界在过去几十年里提出了几种空腔闭合模型,从不同程度上人为地实现空泡的尾部闭合。图3里亚布辛斯基模型在RIABOUCHINSKY模型(1920年)中,我们认为空泡被一个固体封闭,该固体被认为处于来自外部的流动中。根据达朗贝尔悖论,空化器、空腔和封闭体形成阻力为零的封闭体。但显然这种模型过于简单,无法解释真实工况下的超空泡流动情况。图4回射流模型回射流模型【GILBARG&amp;SERRIN1950年】,我们假设空泡闭合时会在空泡尾部形成回射流,我们认为这股回射流是稳定存在的,并在RIEMANNsheet上不断演化,这使得来自回射流的流量不断从空泡中下泄。事实上,在回射流模型中的流体中形成的驻点非常不稳定。图5吴模型在吴模型(1956年)中,假设空腔的上自由流线和下自由流线由两块实心板延续,平行于无穷远处的速度并从空腔的后部开始。在吴模型中,我们认为空泡自半径最大处无限向下游延伸,不存在空泡的闭合驻点。一般工程上对于接近零空化数的情况,对于空泡流在空化器附近的流场我们可以如此近似处理。图6图林螺旋漩涡模型最后,图林模型(1964年)假设空泡由两个螺旋涡封闭,这两个螺旋涡由叠加在空腔及其尾流上的条件产生。以上模型对于在稳态势流理论的框架内处理空泡的封闭是必要的。如果我们解除定常的条件限制,并且进行非定常计算,则不再需要使用以上的闭合模型,超空泡会自然表现出非定常的行为,回射流将会不断地循环发展。计算技术概述事实上,存在多种技术可以用来计算定常情况下的超空泡流动。非线性的解析方法主要用于几何外形受几条直线限制的物体,例如平板等,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的理论结果也是如此得到。关于这些解析方法的详细内容可以在JACOB(1959年)的书以及BIRKHOFF&amp;ZARANTONELLO(1957年)、MILNE-THOMSON(1960年)和LOGVINOVICH(1969年)的著作中找到。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对于具有连续曲率的物体周围的超空泡外形的计算必须用数值计算的积分方式,并且需要迭代过程,其收敛性不能保证。如果在这些问题中必须使用空腔分离的标准,那解决方案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目前非线性解析方法仍然是一种参考的方法,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学界已经发展了线性化的分析方法来模拟细长升力体周围的超空泡流。线性化解析方法假设与自由流速度相比,扰动速度分量始终保持较小的量级。但是在超空泡的前缘和空泡闭合区域附近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假定条件,因此在这些点上出现解析解的奇点。基于线性化理论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两个经典问题案例:1.在给定空泡界面和外部边界上压力系数的情况下计算水翼和超空泡形状的反问题(狄利克雷DIRICHLET问题)。2.在给定水翼形状和相对负压(或空腔长度)的情况下计算流场任意一点的压力系数和空泡形状和长度(或空化数)的直接问题(混合诺依曼mixedNEUMANN问题)。在ROWE和MICHEL(1975)的工作中可以找到使用线性化方法的详细例子。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使用匹配渐近展开的方法消除了前缘处的奇点,这使得我们能够在截断翼片的圆形前端附近获得一致有效的解。他们的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特别是在前缘附近不发生空化的迎角范围内。最后是纯数值方法,如边界元法,特别适用于超空泡流的建模(例如,见LEMONNIER&amp;ROWE1988)。最近,基于EULER或NAVIER-STOKES方程的解,开发了其他直接界面追踪技术,如标记技术或VOF技术(参见SCARDOVELLI&amp;ZALESKI1999)。这些数值方法本质上是非稳态的数值解,而且允许跟踪空泡界面随时间的演变过程。翻译转载自《J.P.andFranc,FundamentalsofCavitation,Haarlem,TheNetherlands:Springer,vol.76,pp.265,2005.》来源:多相流在线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