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肛管直肠环肌群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6月前浏览5039

摘    要:

目的:从力学角度应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对肛管直肠环进行有效预测评估与量化评判。方法:提取直肠癌术后组织标本获得肛管直肠环样本,进行静态拉伸试验,获得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将使用MR扫描得到的盆底肛提肌、肛 门扩约肌复合体转换为可导入仿真软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再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模拟肛管直肠环肌群在不同排便条件下所承受的应力情况。结果:采用不同直径的圆柱作用于肛管直肠环,可以有效地模仿人静息状态、强忍状态,力排初状态以及增大腹压的各种活动状态如喷嚏、咳嗽、负重活动。结论:肛管直肠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有效地模拟肛 门不同手术方式导致的肛 门控便功能障碍研究提供了有效真实的平台。


关键词:肛管直肠环肌群;肛瘘;应力;仿真;试验;

肛管直肠环肌作为盆底重要肌群[1,2,3],在排控便中具有重要作用[4,5,6],本课题组前期成功进行了人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力学特性研究[7,8],并建立基于核磁共振(MRI)人肛管直肠环三维有限元模型[9],本研究拟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三维有限元转入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肛管直肠环肌群在不同排便条件下所承受的应力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标本取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例直肠癌(低分化腺癌)患者(男,48岁,CT2N0M0,肿瘤位于右后位、齿线处,约1cm×1 cm,位置固定),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后的完整肿瘤标本。本研究采用模型的肌肉各项参数基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具体参见文献“人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力学特性实验研究”[8]。


1.2 方法

1.2.1 基于ABAQUS的肛管直肠环肌群

由于MIMICS软件处理的模型还没法满足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分析要求[10,11,12],还需要将三维模型导入逆向工程三维检测软件Geomagic Studio中,对模型进行修正优化,进行修补、降噪及曲面化等处理,同时进行剪裁只研究肛 门括约肌部分,最终生成的三维几何模型如图1。

应用Pro/ENGINEER软件测量模型中间圆孔直径大约为12 mm,新建一个如图2中白色部件所示的解析刚体,将解析刚体的圆柱部分的直径从12 mm开始逐渐增大,模拟该刚体穿过圆孔时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应力状态,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该应力状态可理解为人体排便过程中腹压的应力状态,从而进行不同直径的解析体对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压力大小分析[13]。

将构建完成的模型转化成.igs格式的文件,导入到ABAQUS中;对肛管直肠环肌群赋予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0.95 k Pa,泊松比为0.45,密度为1.12×10-9 kg/mm3,并将实验得到的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应力-应变关系输入材料力学属性中。创建如图3所示的解析刚体,装配部件将刚体和肛管直肠环肌群移动到如图4所示位置。刚体与肛管直肠环肌群的接触类型选择“Surface-to-surface contact (Explicit)”,选择解析刚体为主接触面,肛管直肠环肌群为负接触面[14,15,16]。

1.2.2 网格划分

解析刚体不需要划分网格,可只对肛管直肠环肌群划分[17]。“Approximate global size”设为“5”;网格属性定义为四面体“Tet”自由化网格;单元类型定义为显式非线性,“Geometric Order”选择“Quadratic”,“Family”选择“3D Stress”。


1.2.3 载荷及边界条件定义

如图5所示在“Initial”分析步中将肛管直肠环肌群两侧面的6个自由度全部约束;对刚体约束全部6个自由度;然后在“Step-1”中将“U3”改为“-20”,即使解析刚体沿z轴向下移20 mm穿过圆孔[18]。

按上述方法设置完成后,提交作业进行分析,可得到不同刚体直径条件下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应力状态[19]。


2 结果

刚体直径为12、13、14、15 mm时仿真的应力云图见图6~9。

在肛管直肠环肌群圆孔部位创建一条节点路径Path1,输出路径Path1上的应力曲线和应力值见图10中红色曲线。

不同刚体直径条件下,Path1路径上的应力曲线见图11~14。

根据ABAQUS仿真得出的不同直径刚体的应力结果可以得出:刚体直径为12 mm时最大应力值为104.201 k Pa,最小应力值为12.299 5 k Pa,平均应力值为32.496 k Pa;刚体直径为13 mm时最大应力值为227.335 k Pa,最小应力值为39.608 k Pa,平均应力值为89.179 k Pa;刚体直径为14 mm时最大应力值为282.524 k Pa,最小应力值为75.125 k Pa,平均应力值为146.967 k Pa;刚体直径为15 mm时最大应力值为443.390 k Pa,最小应力值为122.027 k Pa,平均应力值为244.132 k Pa。刚体直径从12 mm增大到15 mm时的应力平均值变化见图15。从肛管直肠环肌群应力平均值随刚体直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刚体直径的增大,肛管直肠环肌群所承受的平均应力也增大。

3 讨论

目前治疗肛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而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处理病灶及保存肛管内外括约肌的功能[20,21]。损伤部分肛 门内括约肌病并不会引起肛 门完全失禁。在手术过程中,切除外部括约肌的皮下部分不会影响肛 门括约肌的功能,同时切断浅部、深部可导致肛 门控便功能失调。但是,术中同时损伤肛管外括约肌浅部、肛管直肠管可引起完全性肛 门失禁[1,2,3]。因而术前的评估和诊断对于肛瘘挂线疗法及预防术后肛 门失禁具有重要意义。有限元技术多集中于盆底肌,对于肛提肌有了一定的研究[22,23,24],因此本研究采用有项元技术,基于获得的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标本,进行二次采集肛管直肠环肌群下缘的肛管直肠环标本肌肉力学行为分析,获得应力应变关系。


近年来在肛瘘手术术式改良中,对于肛管直肠环的保护,在术后肛 门功能保护上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对其力学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越发受到重视,通过有限元法解析手法的力学作用机制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前期临床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解析肛管直肠环的力学机制。


本实验采用不同直径的圆柱作用于肛管直肠环,模仿人静息状态、强忍状态,力排初状态、以及增大腹压的各种活动状态如喷嚏、咳嗽、负重活动。当载荷从0增大到20 N的过程中,肛管直肠环肌群样本的位移基本上呈线性增大;而当载荷达到20 N后,即使载荷逐渐减小,而位移却急剧增大。当应力从0逐渐增大到350 m Pa时,肛管直肠环肌群样本的应变基本上呈直接增大;而当应力达到350 m Pa后,即使应力逐渐减小,应变仍急剧增大。从仿真结果来看,当刚体直径从12 mm逐渐增大到15 mm时,肛管直肠环肌群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以及平均应力均逐渐增大。


通过肛管直肠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可以解析挂线和手术切割等的力学机制。因有限元分析的局限性,其所建立的模型也只能是接近肛管直肠环解剖结构,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的生物组织特性,因此本研究也只是从运动轨迹这一个角度阐述了肛管直肠环的作用机制。在标本方面,标本取材于早期癌患者,肿瘤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没有影响到肌群功能。这个研究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在研究肛瘘挂线对肛 门功能的影响后,才发现建模对研究其它肛 门疾病的益处。关于肛管直肠环的其他生物学作用机制,有待实验和临床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期为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该模型建立可以有效地对肛 门控便进行评估研究;其次,该模型的深入研究对于其他肛肠疾病研究,如出口梗阻便秘、肛 门良性肿物、盆底下降等疾病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权隆芳,李宇飞,孙杰等.肛管直肠环肌群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28(04):538-542.

免责说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人体模拟及其器械仿真解决方案
ACTAbaqus非线性材料试验曲面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7
最近编辑:6月前
Class叶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粉丝 14文章 14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突入膀胱不同形态的前列腺增生的有限元分析

摘 要: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索不同形态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对排尿过程的影响。方法 基于1例前列腺中叶和双侧叶突入膀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MRI图像,重建其下尿路有限元模型(模型3)。通过图像修改突出部分,构建双侧叶突出模型(模型1)和中叶突出模型(模型2)。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仿真分析,比较3种模型的前列腺尿道形变和流体动力学参数。结果 排尿过程中,模型3前列腺尿道角减小的程度最大,其次是模型2。模型3中的液体压强损失最严重。在每种膀胱内压下,模型1的流体速度大于其他模型,模型3的最大流率低于其他模型。在相同的膀胱出口截面积,模型3的最大流率低于其他模型,且增加膀胱出口截面积会进一步扩大这一差距。结论 与具有相同IPP长度但只有中叶突出或只有双侧叶突出的患者相比,中叶和双侧叶均突出的患者具有更大的尿道阻力和更小的最大尿流率。评估IPP不仅要测量其长度,还要注意IPP形态。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前列腺突出;有限元分析;流固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和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该病在男性50岁时的发病率为50%,80岁达83%[1]。尿流动力学检查被视为诊断BOO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具有侵入性,可能造成血尿和尿路感染等,临床应用受限。尿流率测定和超声膀胱容积残余测量是评估下尿路功能状态的非侵入性方法,但其不能区分BOO和逼尿肌收缩力降低。膀胱内前列腺增生(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是BPH形态学变化的结果。IPP多是中叶或/和侧叶增生,呈现不同的形状[2]。IPP的这种形态学差异与膀胱出口梗阻之间关系的机制尚不清楚。在观察性研究中,很难控制由前列腺体积和尿道角等因素变化引起的混杂效应,而这些因素都与BOO有关。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出现为下尿路非侵入式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是当前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尿流模式理解的有用辅助手段。然而,以往研究中的刚性壁边界假设排除了尿流和尿道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前列腺尿道壁[3,4],本研究基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核磁图像重建下尿路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探讨不同形态的IPP对排尿过程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建模数据来源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到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信息,在前列腺中叶和双侧叶增生且均突入膀胱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名患者纳入研究。该患者68岁,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而携带导尿管,其核磁图像清晰完整。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自由尿流率测定结果分别为4.33μg/L、30分、6 mL/s。本研究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8NO22KY)。1.2 研究方法1.2.1 有限元模型基于患者的T2W MRI图像,绘制每个切片的器官轮廓,在MIMICS19.0(Materialize,Leuven Belgium)软件中重建包括膀胱、前列腺和尿道在内的泌尿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图1a~c)。所有模型以二进制STL格式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4.0(Materialize,Leuven Belgium)进行光顺等处理,再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8.0(ANSYS Inc.,Canonsburg,USA)对模型进行材质属性定义及赋值、约束条件设定等处理。对于尿道模型,在Geomagic Studio 14.0软件中确定最接近尿道走形的拟合样条曲线,以保留尿道的走形特征。然后将尿道建模为沿走形线延伸的管状结构,给予相应的直径。尿道模型分为3部分,中间部分是前列腺尿道和前尿道之间长10 mm的过渡区。设置前尿道直径为5mm,尿道出口直径为4 mm,前列腺尿道直径为2.4mm,膀胱壁厚5 mm,膀胱容量为200 mL[5,6,7]。漏斗形部分是从膀胱出口到尿道内口的过渡区。为模拟BPH患者的膀胱颈压迫程度,将膀胱出口的截面积设定为40 mm2和45 mm2。1.2.2 材料属性根据文献设定流体的性质[3]。前列腺模型设定为线性弹性材料(泊松比0.4,杨氏模量21 kPa)[5]。同样的假设适用于膀胱模型(泊松比0.4,杨氏模量2.4 MPa)和尿道模型(泊松比0.4,杨氏模数5 MPa)[8,9]。1.2.3 边界条件流固耦合分析在ANSYS 18.0软件中进行。边界条件:(1)膀胱是尿流动力来源,通过向膀胱壁施加垂直力模拟膀胱内压力。(2)尿道出口设为出口,出口压力设为0。(3)固-液接触界面区域包括膀胱壁和尿道壁。假设壁面上速度为0,称为无滑移假设,该假设广泛用于流体动力学。(4)为实现模型数据的实时交换,将固-液界面接触设置为双向流固耦合。1.2.4 模拟方案中叶和双侧叶增生突入膀胱的患者模型标记为模型3(图1f),通过调整该模型每张MRI影像中IPP的蒙版(Mask),创建仅双侧叶突出和仅中叶突出的模型,分别标记为模型1和2(图1d~e)。调整方法如下:擦拭去除模型3中IPP蒙版的中叶突出部分,保留双侧叶突出部分,在此基础上向前增加双侧叶突出部分的蒙版面积以增加双侧叶突入膀胱的体积,创建仅双侧叶突出模型。同理创建仅中叶突出模型时,仅保留中叶突出部分的蒙版,并向后增加中叶突出部分。在调整IPP形态过程中,模型1和模型2的IPP长度、IPP体积、膀胱容量、前列腺体积、膀胱出口截面积、尿道直径和尿道的走形特征与模型3保持一致。本研究3种模型的IPP长度、IPP体积、前列腺体积分别为14 mm、12 cm3、105 cm3。通过对以上3种IPP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膀胱出口截面积,共重建6组模型。相同的边界条件和模型假设适用于所有模型。对于每个模型,在9800 Pa和13720 Pa的膀胱内压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10,11]。2 结果2.1 泌尿系统有限元模型验证本实验依据患者MRI影像成功建立中叶和双侧叶突出的泌尿系统有限元模型(模型3),并在该模型基础上构建仅双侧叶突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1和仅中叶突出的模型2。赋予模型适宜的材料属性和模拟假设。在9800 Pa和13720 Pa的膀胱内压下,对模型1进行排尿过程模拟实验,其最大尿流率结果与该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结果(Qmax=6 mL/s)趋势基本一致(表1)。因此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可进一步实验研究。2.2 尿道形变排尿过程中,由于下尿路和尿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膀胱颈和前列腺尿道发生形变。膀胱颈和近端前列腺尿道沿前列腺尿道纵轴向下移动,而远端前列腺尿道向后移动。近端和远端的相对运动导致前列腺尿道角减小。模型3的形变大于其他两组模型的形变(图2a~b)。前列腺尿道角(prostatic urethra angle,PUA)定义为前列腺近端和远端尿道形成的顶角。在相同的膀胱内压下,模型3中PUA减小的程度最大,其次是模型2,模型1改变最小(图2c~e)。2.3 液体压强变化当尿液从膀胱流向尿道,由于尿道阻力,流体压强降低。本研究中,这种压强损失在模型3最为突出,其次是模型2,模型1改变最小(图3a~d)。所有模型的压强损失多发生于膀胱颈和前列腺近端尿道,尤其是前列腺尿道近端。2.4 涡度涡度,定义为速度场的旋度:w=Velocity u.Gradient Y-Velocity v.Gradient X,用于研究流动能量耗散模式。与液体压力损失的模式一致,3种模型的涡度最大值出现在前列腺尿道近端(图3e~g)。膀胱颈附近也出现了涡度激增。2.5 尿液流动情况当尿液流经前列腺尿道时,流速达到峰值。比较模型之间矢状面流速分布直方图(图4a~c),在每种膀胱内压下,模型1的大部分流体流速高于其他两组模型,模型3尿道出口的最大流率均低于其他模型;随着膀胱内压的增加,3种模型的最大尿流率均增大,但增加的速率不同,模型1的最大流率增量大于其他模型(图4d~e)。在相同的膀胱出口截面积下,模型3的最大流率小于其他两种模型,且增加膀胱出口截面积会进一步扩大这一差距(图4f)。3 讨论根据文献,结合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MRI影像能完整显示前列腺各带区的结构特点[12]。本研究根据前列腺增生患者的3个位面MRI图像重建其下尿路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仿真计算。IPP长度、尿道角度、前列腺体积和膀胱内压的混杂效应使临床观察性研究难以分析IPP形状在排尿过程中的作用。尿流动力学研究(如压力流率研究)是诊断BOO的金标准。然而,其侵袭性和潜在并发症限制了常规临床应用。包括CFD在内的有限元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的模拟结果再次证明该技术在理解流体生理流动方面具有巨大前景。Zheng等人[5]报道,由于前列腺形变,前列腺尿道直径在排尿过程中会减小。本研究发现,由于前列腺尿道的运动,排尿期间PUA会减小。PUA减小会导致能量损失。PUA越小,能量损耗越严重[13]。3种模型中,模型3的PUA减少程度大于其他两种模型。IPP与尿道阻力增加相关。本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中叶和双侧叶均突出是产生尿道阻力最大的IPP形态,这与压力损失和流率的分布一致。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区域是移行区,有时中央区也会发生增生。增生的移行区成为了“侧叶”,而增生的中央区则成为了“中叶”。IPP因为中叶或/和侧叶突入膀胱而呈现不同的形状[2]。有少数涉及IPP形态的文献并未研究IPP形态学,未予区分侧叶和中叶突出。有学者认为中叶突出会破坏正常膀胱颈的漏斗效应,从而在膀胱颈处造成严重的“球-瓣”样梗阻[14]。本研究发现,与具有相同IPP长度的仅双侧叶突出的模型相比,中叶突出的模型具有更大的尿道阻力和更小的最大尿流率。此外,本研究的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中叶和双侧叶突出模型的最大尿流率低于仅中叶突出的模型,即侧叶突出会在膀胱颈处造成显著的梗阻,并且这种阻塞效应不受中叶突出“球-瓣”效应的影响,这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5]。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体积相比,IPP具有更高的BOO预测效能[1]。对于缺乏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层医院,IPP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前,IPP分析是重要的评估工具。除了先前关于IPP长度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IPP形态也会对尿液运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在评估IPP时,不仅要测量其长度,还要注意其形态。本研究可作为现有IPP相关文献的补充。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过程中,未添加相关肌、韧带等周围结构,未考虑其牵张作用。其次,有限元方法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构造三维模型进行的一种模拟实验,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未来的工作包括开发更真实的模型,在更大量的临床数据中实现计算机检测和临床实验的并行设计验证。这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PP形态对排尿过程的作用。参考文献:[1]洪丽婷,孟庆国,吴建辉等.突入膀胱不同形态的前列腺增生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3,41(04):459-464.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4.15.免责说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来源:人体模拟及其器械仿真解决方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