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制图的公差与配合及其标注方法

8月前浏览1992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公差与配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确保零件互换性和装配质量的关键。公差限制零件尺寸误差,包括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偏差等概念。国家标准规定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配合则是孔和轴公差带间的关系。设计时需根据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和公差等级。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基孔制是优先选用的基准制,选择适当的公差和配合对确保零件性能和减少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一)零件的互换性

在成批生产进行机器装配时,要求一批相配合的零件只要按零件 图要求加工出来,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任取一对装配起来,就能达到设计的工作性能要求,零件间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可给机器装配、修理带来方便,也为机器的现代化大生产提供了可性。

(二)公差的有关术语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足球机床精度、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的影响,不可能把零件的尺寸加工得绝对准确。为了保证互换性,必须将零件尺寸的加工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例,说明公差的有关术语(轴,类同)。

1、基本尺寸

根据零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设计时确定的尺寸。其数值应优先用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

2、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3、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界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尺寸偏差有: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上、下偏差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因为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亦即上偏差总是大于下偏差,所以尺寸公差一定为正值。

如图1a所示的孔径:

基本尺寸=Ø30

最大极限尺寸=Ø30.010

最小极限尺寸= Ø29.990

上偏差ES=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30.010-30=+0。010

下偏差EI=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29.990-30=-0.010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3。010-29.990=0.020

=ES-EI=+0.010-(-0.010)=0.020

如果实际尺寸在Ø30.010与Ø29.990这间,即为合格。

6、零线、公关带和公差带图

如图1b所示,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用以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线,即零偏差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在零线左端标上“0”“+”、“—”号,零线上方偏差为正;零线下方偏差为负。公差带是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公差带的区域宽度和位置是构成公差带的两个要素。为了简便地说明上述术语及其相互关系,在实用中一般以公差带图表示。公差带图是以放大图形式画出方框的,注出零线,方框宽度表示公差公差值大小,方框的左右长度可根据需要任意确定。为区别轴和孔的公差带,一般用斜线表示孔的公差带;用加点表示轴的公差。

7、标准公差与标准公差等级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所列的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标准公差分20个等级,即IT01、IT0、IT1、IT—18,表示标准公差,阿 拉 伯数字表示标准公差等级,其中IT01级最高,等级依次降低,IT18级最低。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标准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程度愈高。国家标准将500mm以内的基本尺寸范围分成13段,按不同的标准公差等级列出了各段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值,见表

8、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2所示,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根据实际需要,国家标准分别对孔和轴各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如图3所示。孔、轴的基本偏差数值可从有关表中查出。从图3中可知:

(1)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的基本偏差代号,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由于图中用基本偏差只表示公差带大小,故公差带一端画成开口。

(2)本偏差从A—H为下偏差,J—ZC为上偏差,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3)轴的基本偏差从a—h为上偏差,j—zc为下偏差,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T和—IT/2。孔和轴的另一偏差可由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算出。

9、轴的公差代号与标准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并且要用同一号字书写。

例如:Ø60H8,表示基本尺寸为Ø60,基本偏差为H,标准公差等级为8级的孔的公差带。又如:Ø60f7,表示基本尺寸为Ø60,基本偏差为f,标准公差等级为7级的轴扔公差带。

(三)配合的有关术语

在机器装配中,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不同,装配后可以产生“间隙”或“过盈”。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正值时是间隙,为负值时是过盈。

1. 配合的种类

配合按其出现间隙或过盈的不同,分为三类:

(1)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关带之上,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都成为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如图4a所示。

(2)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都为为具有过盈(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如图4b所示。

(3)过度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可能是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如图4c所示。

2、配合的基准制

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如图4所示。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5a所示。也就是在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中将孔的公差带位置固定,通过变换轴的公差带位置得到不同的配合。

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国家标准中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H”为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5b所示。也就是在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中将轴的公差带位置固定,通过变换的孔的公差带位置得到不同的配合。

基轴心制的孔称为基准轴套,国家标准中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h”为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3)中可以看出:

在基孔制中,基准孔H与轴配合,a~h(共11种)用于间隙配合;j~n(共5种)主要用于过度配合;(n、p、r可能为过度配合或过盈配合);p~zc(共12种)主要用于过盈配合。

在基轴制中,基准轴h与孔配合,A~H(共11种)用于间隙配合;J~N(共5种)主要用于过度配合;(N、P、R可能为过度配合或过盈配合);P~ZC(共12种)主要用于过盈配合。

二、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公差配合的选用包括基准制、配合类别和公差等级三项内容。

(一)基准制

基准制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优先选用基孔制,因为一般地说加工孔比加工轴难,采用基孔帛可以限制和减少加工也所需用的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数量,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基轴制通常仅用于结构设计要求不适宜采用基孔制,或采用基轴制具有明显经济效果的场合。例如,同一轴与几个具有不同公差带的孔配合(如图6)或冷拉制成不再进行切削加工的轴在与孔配合时,采用基轴制。

在零件与标准配合时,应按标准件所选用的基准制来确定,如滚动轴承的轴圈与轴的配合则为基孔制;而座圈与机体孔的配合则有为基轴的制。

(二)配合的选择

国家标准规定了优先选用、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孔、轴公差带。应根据配合特性和使用功能,尽量选用优先和常用配合。当零件之间具有相对转动或移动时,必须选择间隙配合;当零件之间无键、销等紧固件,只依靠结合面之间的过盈来实现传动时,必须选择过盈配合当零件之间不要求有相对运动,同轴度要求较高,且不是依靠该配合传递动力时,通常选择过度配合。

(三) 准公关等级的选择

在保证零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比较低的标准公差等级,即标准公差等级数较大,公差值较大,以减少零件的制造成本。由于加工孔比较难,故当标准公差等级高于IT8时,在基本尺寸至500mm的配合中,应选择孔的标准公差等级比轴低一级(如孔为8级,轴为7级)来加工孔。因为公差等级愈高,加工愈困难。标准公差等级低时,轴、孔的配合可选相同的标准公关等级。

通常IT01~IT14用于块规和量规;IT5~IT12用于配合尺寸;IT12~IT18用于非配合尺寸。

三、公差与配合的注法及查表

(一)配合在装配图中的注法

配合代号由相配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用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用斜分数线时,用斜分数线应与分子、分母中的代号高度平齐)。

由上述分析中可知,在配合代号中,如果分子含有H的,则为基孔制配合;如果分配含有h的,则为基轴制配合。如果分配含有H,同时分配也含有h时,则是基孔与基准轴相配合即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一般视为基孔制配合,也可以视为基轴制配合。

配合在装配图中的注法,有以下三种形式:

(1) 标注孔、轴的配合代号,如图7a所示。这种注法应用最多。

(2) 零件与标准件或外购件配合时,装配图中可仅标注该零件的公差带代号。如图7b中轴颈与滚动轴承圈的配合,只注出轴颈φ30K6;机座孔与滚动轴承座圈的配合,只注出机座孔φ62J7。

(3)标注孔、轴的极限偏差,如图8所示。这种注法主要用于非标准配合。

(二) 公差在零件图中的注法

公差在零件图中的注法,有以下三种形式:

1、标注公差带代号

如9a所示,这种注法常用下地大批量生产中,由于与采用专用量具检验零件统一起来,因此不需要注出偏差值。

2、标注偏差数值

如图9b所示,这种注法常用于小批量或单件生产中,以便加工检验时对照。村注偏差数值时应注意;

(1)上、下偏差数值不相同时,上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注在右下方并与基本尺寸注在同一底线上。偏差数字应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小数点前的整数位对齐,后边的小数位应相同,如图中ф30 。

(2)如果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应简写为“0”,前面不注“+”、“—”号,后边不注小数点;另一偏差按原来的位置注写,其个位“0”对齐,如图ф30。

(3)如果上、下偏差煤数值绝对值相同,则在基本尺寸后加注“±”号,只填写一个偏差数值,其数字大小与基本尺寸数字大小相同,如ф80±0.017。

3、同时村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

如图9c所示,偏差数值应该用圆括号括起来。这种标注形式集中了前两种标注形式的优点,常用于产品转产较频繁的生产中。

国家标准规定,同一张零件图上其公差只能选用一种标注形式。

(三)极限偏差数值的查表

当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基本偏差代号和标准公差等级确定后,可由极限偏差表中直接查得孔或轴的上、下偏差;对于基准件(基准孔和基准轴)直接从标准公差表中查得。

[例10-3] 查表写出ф30和ф18的轴、孔偏差数值。

1、查ф30的轴、孔偏差数值

从该配合代号中可以看出孔、轴基本尺寸为ф30,孔为基准孔,公差等级7级;相配的轴基本偏差代号为f,公差等级6级,属基孔制间隙配合。

2、 查ф30H7基准孔。在附表中由基本尺寸24~30的横行与H7的纵列相交处,查得上、下偏差为μm(即mm),所以ф30H7可写成ф30。0.021就是该基准孔的公差,因此,也可在标准公差表中查得,在基本尺寸>18~30的横行与IT7的纵列相交处找到21μm(即0.021mm),可知该基准孔的上偏差为+0.021,其下偏差为“0”。

3、查ф30f6轴。

在附表6-1中,由基本尺寸>24~30的横行与f6的纵列相交处,查得上、下偏差为μm(即mm),所以ф30f6可写成ф30。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传动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8
最近编辑:8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2粉丝 60文章 127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数控机床分类大全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数控机床分类多样,按控制轨迹分为点位、直线和轮廓控制机床,轮廓控制适用于复杂加工。伺服控制有开环、闭环和混合控制,闭环控制精度高但设计复杂。数控系统分低、中、高档,高档系统功能更全。数控机床还包括金属切削、成型、特种加工和测量绘图等类型。选择数控机床需考虑加工需求、精度和成本效益。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各具特点,适应不同加工场景,正确选择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控机床的品种规格很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根据功能和结构,按下面 4 种原则进行分类一、按机床运动的控制轨迹分类 ⑴ 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 点位控制只要求控制机床的移动部件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对于点与点之间的运动轨迹的要求并不严格,在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加工,各坐标轴之间的运动是不相关的。为了实现既快又精确的定位,两点间位移的移动一般先快速移动,然后慢速趋近定位点,以保证定位精度,如下图 所示,为点位控制的运动轨迹。 具有点位控制功能的机床主要有数控钻床、数控铣床、数控冲床等。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数控系统价格的降低,单纯用于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已不多见。 ⑵ 直线控制数控机床 直线控制数控机床也称为平行控制数控机床,其特点是除了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定位外,还要控制两相关点之间的移动速度和路线(轨迹),但其运动路线只是与机床坐标轴平行移动,也就是说同时控制的坐标轴只有一个(即数控系统内不必有插补运算功能),在移位的过程中刀具能以指定的进给速度进行切削,一般只能加工矩形、台阶形零件。 其有直线控制功能的机床主要有比较简单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这种机床的数控系统也称为直线控制数控系统。同样,单纯用于直线控制的数控机床也不多见。 ⑶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也称连续控制数控机床,其控制特点是能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坐标的位移和速度同时进行控制。 为了满足刀具沿工件轮廓的相对运动轨迹符合工件加工轮廓的要求,必须将各坐标运动的位移控制和速度控制按照规定的比例关系精确地协调起来。 因此在这类控制方式中,就要求数控装置具有插补运算功能.所谓插补就是根据程序输入的基本数据(如直线的终点坐标、圆弧的终点坐标和圆心坐标或半径),通过数控系统内插补运算器的数学处理,把直线或圆弧的形状描述出来,也就是一边计算,一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轴控制器分配脉冲,从而控制各坐标轴的联动位移量与要求的轮廓相符合在运动过程中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连续切削,可以进行各种直线、圆弧、曲线的加工.轮廓控制的加工轨迹。 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冰、加工中心等,其相应的数控装置称为轮廓控制数控系统根据它所控制的联动坐标轴数不同,又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形式 ① 二轴联动:主要用于数控车床加工旋转曲面或数控铣床加工曲线柱面。 ② 二轴半联动:主要用于三轴以上机床的控制,其中两根轴可以联动,而另外一根轴可以作周期胜进给。 ③ 三轴联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就是 X /Y/Z 三个直线坐标轴联动,比较多的用于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另一类是除了同时控制 X /Y/Z 中两个直线坐标外,还同时控制围绕其中某一直线坐标轴旋转的旋转坐标轴。 如车削加工中心,它除了纵向(Z轴)、横向(X轴)两个直线坐标轴联动外,还需同时控制围绕 Z 轴旋转的主轴(C轴)联动。 ④ 四轴联动:同时控制 X /Y/Z 三个直线坐标轴与某一旋转坐标轴联动。 ⑤ 五轴联动:除同时控制 X /Y/Z 三个育线坐标轴联动外.还同时控制围绕这这些直线坐标轴旋转的 A 、 B 、 C 坐标轴中的两个坐标轴,形成同时控制五个轴联动这时刀具可以被定在空间的任意方向. 比如控制刀具同时绕 x 轴和 Y 轴两个方向摆动,使得刀具在其切削点上始终保持与被加工的轮廓曲面成法线方向,以保证被加工曲面的光滑性,提高其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减小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二、 按伺服控制的方式分类 ⑴ 开环控制数控机床 这类机床的进给伺服驱动是开环的,即没有检测反馈装置,一般它的驱动电动机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主要特征是控制电路每变换一次指令脉冲信号,电动机就转动一个步距角,并且电动机本身就有自锁能力. 数控系统输出的进给指令信号通过脉冲分配器来控制驱动电路,它以变换脉冲的个数来控制坐标位移量,以变换脉冲的频率来控制位移速度,以变换脉冲的分配顺序来控制位移的方向。 因此这种控制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控制方便、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流是单向的,所以不存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但由于机械传动的误差不经过反馈校正,故位移精度不高。 早期的数控机床均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只是故障率比较高,目前由于驱动电路的改进,使其仍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一般经济型数控系统和旧设备的数控改造多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另外,这种控制方式可以配置单片机或单板机作为数控装置,使得整个系统的价格降低。 ⑵ 闭环控制机床 这类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驱动是按闭环反馈控制方式工作的,其驱动电动机可采用直流或交流两种伺服电机,并需要配置位置反馈和速度反馈,在加工中随时检测移动部件的实际位移量,并及时反馈给数控系统中的比较器,它与插补运算所得到的指令信号进行比较,其差值又作为伺服驱动的控制信号,进而带动位移部件以消除位移误差。 按位置反馈检测元件的安装部位和所使用的反馈装置的不同,它又分为全闭环和半闭环两种控制方式。 ① 全闭环控制 如图所示,其位置反馈装置采用直线位移检测元件(目前一般采用光栅尺),安装在机床的床鞍部位,即直接检测机床坐标的直线位移量,通过反馈可以消除从电动机到机床床鞍的整个机械传动链中的传动误差,从而得到很高的机床静态定位精度。 但是,由于在整个控制环内,许多机械传动环节的摩擦特性、刚性和间隙均为非线性,并且整个机械传动链的动态响应时间与电气响应时间相比又非常大.这为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校正带来很大困难,系统的设计和调整也都相当复杂因此,这种全闭环控制方式主要用于精度要求很高的数控坐标幢床、数控精密磨床等。 ② 半闭环控制 如图所示,其位置反馈采用转角检测元件(目前主要采用编码器等),直接安装在伺服电动机或丝杠端部。由于大部分机械传动环节未包括在系统闭环环路内,因此叫获得较稳定的控制特性。丝杠等机械传动误差不能通过反馈来随时校正,但是可采用软件定值补偿方法来适当提高其精度.目前,大部分数控机床采用半闭环控制方式 ⑶ 混合控制数控机床 将上述控制方式的特点有选择地集中,可以组成混合控制的方案。如前所述,由于开环控制方式稳定性好、成本低、精度差,而全闭环稳定性差,所以为了互为弥补,以满足某些机床的控制要求,宜采用混合控制方式。采用较多的有开环补偿型和半闭环补偿型两种方式 三、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类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通常把数控系统分为低、中、高三类。这种分类方式,在我国用的较多。低、中、高三档的界限是相对的,不同时期,划分标准也会不同。就目前的发展水平看,可以根据一些功能及指标,将各种类型的数控系统分为低、中、高档三类。其中中、高档一般称为全功能数控或标准型数控。 ⑴ 金属切削类 指采用车、铣、撞、铰、钻、磨、刨等各种切削工艺的数控机床。它又可被分为以下两类。 ①普通型数控机床 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 ②加工中心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自动换刀机构的刀具库,工件经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更换各种刀具,在同一台机床上对工件各加工面连续进行铣(车)键、铰、钻、攻螺纹等多种工序的加工,如(幢/铣类)加工中心、车削中心、钻削中心等。 ⑵ 金属成型类 指采用挤、冲、压、拉等成型工艺的数控机床,常用的有数控压力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弯管机、数控旋压机等。 ⑶ 特种加工类 主要有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激光加工机等。 ⑷ 测量、绘图类 主要有三坐标测量仪、数控对刀仪、数控绘图仪等。 -End-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