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刚公示的广西区正高职称评审通过名单中,上汽通用五菱过了5人,据说这次公司有9人参评,这通过率已经很高了,这几年几乎每年的通过率都超过50%,通过率是不是全区第一不好说,但至少前三吧。
正高职称很难的,有的企业可能好多年都过不了一个,除了没人愿意申报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是条件太苛刻了,论文专利还好说,那科技进步奖或者国家标准的编写者这些条件很难达到,大的企业报奖都首选领导排前面,哪怕你贡献再大,非领导岗位的能在后面挂上号就阿弥陀佛了。
小企业对于一般的技术人员来说报个省部级奖项更是不大可能的事了,所以对很多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副高就是天花板了。
中小企业副高都很难,比如我2000年拿到工程师职称,直到9年后才评上副高,而且还是加盟上通五4年后,那时副高职称的获得难度不亚于今天正高的难度,我是评了两次才过的,估计与那时企业在广西名气还不今天响亮有关吧,而今公司自己有副高的评审委员会,评完后报送一下就行,感觉每年副高就是批发了,一年过个150来个,通过比例达到70%以上,轻轻松松的。
这过得容易与你所拥有的平台有很大的关系,在一个曾经产值突破千亿有几年的企业工作,在参评资料中写创造经济效益那部分轻松就能达到。而且在大企业中分工明确,专业分工很细,让你有机会接触更加深入的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只要你肯动脑筋,善于总结,出几篇论文写两个专利非常容易。专利论文的分数最高可以达到9分。
而且有大企业背书,也容易让你在行业内打出知名度,比如每年比较重要的行业年会,研讨会等,往往会给知名企业一些免费的名额,只要你愿意,出个差旅费就能参加了,如果你还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搞个十几二十页的PPT就可以上台去吹吹牛了,行业知名度有了,发 论文什么的就容易过审了。
几个从公司辞职去学校当老师的原同事和我聊起到了学校论文难发,连过审都难,原因就在于所去的学校没什么名气,校名也和汽车相关性低,好点的期刊编辑收到投稿后看都不看就退稿了,人家以为他们论文中的数据是作假的,搞得他们郁闷得要死。都是自己前两年才干过的项目,到学校后才有时间静下心来总结,怎么又成造假了,不得已,有的时候只好找公司的原同事挂个第二作者,拉个虎皮做大旗了,这样才过审了。
还听过一个传闻,说某大公司准备降薪,降薪前做了一番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中高层职务人员对降薪不敏感,除了他们工资本来就很高,降一点对他们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已经把单位作为他们人生成功与否的平台了,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所以降他们这部分人的薪酬相对容易。
而一般的技术人员,即使只是被降个几百块,都会受不了,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都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着,那几百块就是孩子一个月的奶粉钱了,所以能不动最好不动,这些人能码肯干,是天选的打工人,如果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可能就会借机跳槽,企业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至少养家活口的工具而已,不爽了换个地方照样干得风生水起的。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平台很重要,你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开始你的职业生涯,也和你今后所能取得的成就息息相关,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建议选择一个大的平台,起点高一点,后续即使再跳槽也是向更高的单位跳。
不像我起点低,前几年不断折腾,跳了无数次才稳定下来,如果不浪费前面九年,或许我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至此吧!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在选择平台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如果你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与公司的业务不符,即使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工作,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就和满足感。因此,在选择平台时,我们应该要全面考虑自身条件和目标,找到一个既能够提供良好机会又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平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