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的特点是上下需得有两个隔水层。在软件中体现为,承压水的水头是高于被添加水头的对象(软件中称为目标对象)的节点位置的。
在midas GTS NX中,承压水的模拟有以下几个重点:
1)承压水上下存在隔水层,所以通常不涉及渗流问题,计算时只涉及应力计算问题;
2)基于1),承压水的设置一般只在应力计算时使用。应力-渗流-边坡分析时不能设置;
3)承压水的设置↓↓↓,用“定义网格组水位”来定义承压水。用户手册中是这么说的:
解读一下这段话,有三层意思:a)可以使用这个“定义网格组水位”来定义承压水。b)可以同时设置网格组水位和整体水位,也即可以实现潜水+承压水。c)如果同时设置了网格组水位和整体水位,网格组按它自己的水位来,其它未设置“网格组水位”的网格组,按整体水位来。
看到了啵朋友们,是可以同时在模型中设置多个水位的,前提是你掌握了关键的诀窍。
首先,开关位置↓↓↓,找到它。
进入后看到以下场景:
①:模型中的已经生成的所有网格组;
②:承压水存在的网格组或相关的网格组。也即承压水存在的地层或不透水层。
承压水可能只存在于一个地层,但这个赋水地层及上下的不透水层可能因为建模分区被分了很多块,所以存在多个网格组。把承压水存在的网格组用移动到②这里来。不透水层对应的网格组也移动过来,用于在③中设置水位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可以实现承压水,也可以实现层间无压含水层。
<由于建模需要,同一地层会被分为多个网格组>
<例如:承压水位于地层4中>
③ 水位条件
head:水头值,以Z轴或Y轴的绝对坐标为参照,比如设置二维模型中网格组水位为-16.5m,则网格组水头处于Y=-16.5m位置。当设置的水头值高于目标网格组的最大竖向坐标值(三维是Z坐标,二维是Y坐标)时,该网格组为承压含水层,当设置的水头值低于目标网格组的最大竖向坐标值时,该网格组为层间无压含水层。
<地层中存在承压水>
<地层中存在层间无压含水层>
干的(Dry):无水层~指定某个网格组为无水层。在GTS中,即使设置非常小的渗透系数(软件规则,渗透系数需要设置为大于0的数,不能=0),如果某地层为不透水地层,可设置为DRY。
当地层中仅存在层间水,不存在潜水时,也即模型中只存在网格组水位,不存在整体水位时,可以只设置某个网格组的Head值为承压水或层间无压水。当地层中既存在层间水,又存在潜水位时,需要同时设置含水层的Head值+上下不透水层为Dry才可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整体水位(潜水位)+网格组水位(层间承压水)>
<网格组水位设置>
<模型状态>
<计算结果>
所以模型中如果存在多个层间水,方法也类似。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and,以上都是我胡说的。
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