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PCB板时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2月前浏览2184

第2144期

摘要:为了研究PCB集成电路板中时钟引起的电磁兼容问题,采用了仿真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时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时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在PCB集成电路板设计时的时钟选择原则,以及时钟电路电磁兼容设计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通过优化时钟设计的布局和布线来达到提高了PCB板电磁兼容设计。最后提出了可以有效切断PCB板上时钟干扰传播途径的几种措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种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PCB板;时钟信号;电磁兼容设计;仿真数值计算

0 、引言


众所周知,电磁兼容的3要素是电磁干扰源、被 干扰对象和传播电磁干扰的途径。PCB板上安装的时钟信号是一种引起PCB板电磁兼容问题的常见而又非常重要的辐射源。尽管时钟信号与其他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一般都是一样的,翻转速率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大多数总线数据率与时钟信号翻转速率之比是1:1或者1:2),但由于时钟信号之所以更容易接近或者超过辐射发射的限值,主要原因是时钟信号是比较严格的周期信号,其在频域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某些频点上,而数据信号是非周期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也是比较分散的。因此,
良好的时钟电路设计是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的关键

1 、时钟信号的频谱


根据傅里叶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幅度为A,周期为T,脉冲宽度为t0,上升下降时间为tr的梯形时钟波形,其在n次谐波处的谐波分量为:


式中C(n)为n次谐波处的谐波分量,单位:V或dBμV。


从上面梯形时钟波形的傅里叶级数可以看出,影响时钟信号辐射强度的因素有时钟波形的幅度A、占空比(t0+tr)/T、时钟周期T(或者时钟频率f)、以及时钟波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其中时钟信号的幅度与其产生的干扰直接线性相关,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对时钟高次谐波的影响至关重要。



2 、时钟频谱的影响因素


2.1 时钟上升时间对辐射的影响
假设有2个时钟信号,幅度都为1 V,频率都为50 MHz,上升时间分别为2 ns和4ns。根据上面的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2个时钟信号的频谱分布,如图1所示。


2.2 时钟频率对辐射的影响
假设有2个时钟信号,幅度都为1 V,上升时间都为3.33 ns,重复频率为30 MHz和90 MHz,根据上面的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2个时钟信号的频谱分布,如图2和图3所示。


2.3 时钟频谱的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时钟谐波干扰尤其是高次谐波干扰的强度会随着上升和下降时间的降低而大大加强,2 ns上升时问的时钟的高次谐波比4 ns上升时间的对应谐波高出1~2倍。
当上升下降时间相同时,周期T(或者基频f)的高低对时钟产生的高次谐波干扰的影响非常大,图2和图3分别是重复频率30MHz和90MHz,上升时间都为3.33 ns,幅度为1 V的梯形时钟波谐波干扰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种时钟在270 MHz的谐波干扰,90 MHz时钟在270 MHz(3次谐波)的谐波干扰比30MHz时钟在270 MHz(9次谐波)的谐波干扰高出15 dB左右;再比较90 MHz时钟在810MHz(9次谐波)的谐波干扰比30MHz时钟在810 MHz(27次谐波)的谐波干扰高出12 dB左右。


因此在进行时钟系统设计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较低的时钟频率,比如在设计以太网的PHY芯片时既有采用125 MHz外部时钟的也有采用25 MHz外部时钟的,如果在其他技术条件允许应优先选用外部时钟为25 MHz的芯片,而且在各方面技术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上升和下降时间比较长的时钟或者时钟驱动电路。

3 、时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在PCB板上实现时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主要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考虑:时钟晶振及其驱动器的电源处理;在PCB板上晶振及其驱动器的下面做局部的覆铜处理;时钟信号线的布线;时钟信号的端接和滤波等。


3.1 电源设计
当时钟电路的输出同时发生状态变换时,会对电源系统产生较大的瞬态电流,或灌电流,为了避免时钟芯片对单板电源系统的冲击,抑制单板电源的电磁干扰,就需要对时钟电源部分进行滤波和隔离设计。其设计原理图如图4所示。


3.2 铺铜及布线设计
晶体振荡器内部的电路会产生射频电流,如果晶体是金属外壳封装的,直流电源脚是直流电压参考和晶体内部射频电流回路参考的依据。不同的晶体(CMOS,TTL,ECL等)内部产生的射频电流对金属外壳的辐射大小不同,如果晶体金属外壳不与大的地平面连接,则不能将晶体金属外壳上大的瞬态电流泻放到地平面上。
在晶振和时钟电路下面的局部地平面可以为晶振及相关电路内部产生的共模RF电流提供通路,从而使RF发射最小。为了承受流到局部地平面的共模RF电流,需要将局部地平面与系统中的其他地平面多点相连。即表层的局部地平面与系统内部地平面相连的过孔提供了到地的低阻抗。同时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晶振底下地平面的完整性。使用完整地平面的信号的回流和信号本身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能够很好的互相抵消,可以保证其良好的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特性。但是,如果地平面不完整,回流路径中的电流与信号本身的电流不能相互抵消时(尽管这种电流不平衡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部分共模电流。产生的共模电压就会激励连接的外围结构,造成较大的辐射。
如果布线从晶振下面穿过,特别是传输到连接器的布线,不仅破坏局部地平面的作用,而且还会将晶振产生的噪声通过容性耦合的方式耦合到穿过它下面的信号线,使这些信号线带有共模电压噪声,如果这些信号线通过连接器又延伸出PCB,就会将噪声带出。这是一种典型的共模辐射问题,原理如图5所示。



3.3 端接设计
时钟驱动芯片不用的输出管脚,比如:空载(开路),由于管脚开路全反射可能会引起时钟高次谐波的电磁干扰问题。在单板上加备用端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案,但是备用端接采用电阻还是电容或者其他的端接方式时主要看空载所引起的电磁干扰的频点。如果采用电阻端接,就要考虑由此带来的功耗和驱动器的驱动电流;如果采用电容端接,可能会增加某些其他频点的电磁干扰,因此电容的大小时要优化电容值;如果不用管脚没有端接,但是已经通过试验证明了电磁干扰有足够的裕度,就没必要对未用管脚进行额外的备用端接处理。
下面以3807数字时钟芯片为例,用仿真试验的结果来解释备用端接的作用。图6~图8表示了芯片不用的输出管脚时在开路、接50 Ω对地电阻、接75 Ω对地电阻、接20pF对地电容等方式时,驱动脚的电流、频谱分布及驱动电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
(1)开路时的驱动电流最小,但有明显的窄脉宽振铃。就说明如果驱动器不用管脚空载(开路),驱动器的功耗最小。但是由此会带来一个不利的方面,那就是驱动电流的频谱中高频分量会变大,有可能导致高频的电磁干扰问题。这一点通过图7和图8中的开路驱动电流的频谱和电磁干扰曲线(蓝色曲线)也可以得到验证。


(2)如果驱动器不用管脚用电阻端接,驱动电流会变大,但是驱动电流中的振铃现象明显减弱。采用小电阻端接,可以改善驱动电流的振铃,但是会增加驱动电流,功耗变大;如果采用大电阻端接,可以减小驱动电流,但是会使得驱动电流出现振铃现象(开路是电阻端接的一个极限)。通过仿真结果看,选择75欧姆端接电阻一方面可以使得驱动电流不会很大,另一方面驱动电流的振铃也不是很明显。
(3)如果驱动器不用管脚采用电容端接,驱动电流的峰值变大,同时驱动电流脉冲的宽度也变大。这就表示驱动电流中的低频分量会明显变大,这就要注意低频段谐波的电磁干扰问题。图7和图8中对应电容端接的驱动电流的频谱曲线和电磁干扰曲线的低频分量明显变大也验证了这个问题。



4、 结语


本文主要就对如何降低时钟(干扰源)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如何切断时钟干扰的传播途径的结论。一是将时钟电路的基波和谐波能量最大程度的约束到指定的范围之内(这些能量传输需要的电路包围的面积越小越好);其二是有效建立时钟电路区域与输入输出接口线路的隔离。由此可以在时钟电路设计时可以通过布局和布线来达到优化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

【文章整理】电磁兼容之家

【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电源电路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芯片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4-20
最近编辑:2月前
电磁兼容之家
了解更多电磁兼容相关知识和资讯...
获赞 14粉丝 88文章 185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世界上最大的微波暗室在哪里?

第2074期美国第412电子战大队指挥官LelandDavis上校说,“BAF是我所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微波暗室。”世界上最大的微波暗室第772测试中队Krohman队长表示:“这正是BAF的价值所在。BAF是次优之选。安装型系统系统测试设施仍然尽可能地将飞机置于预定的作战环境中。而且,与直接注入激励不同,系统和天线可以通过自由空间辐射与信号环境相互作用,就像在露天靶场一样。”BAF可以容纳B-2轰炸机这样的大型飞机暗室中的所有测试活动都在测试控制室进行监控和管理,第772测试中队运营和项目开发主管EdSabat表示,暗室提供了一个实验室环境设置,可以与飞机建立更多的连线,这些连线可以穿过转台并随着转台旋转,这样就基本上可以使用所有的实验室工具。“全球鹰”无人机需要将外部指控信号送入暗室,以模拟任务控制单元。BAF中的F/A-18战斗机BAF还提供雷达目标回波和电子对抗仿真。对雷达可以单独评估,也可以与其他机载系统的操作相结合,并在射频威胁和干扰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评估。测试设施包括可编程雷达目标发生器和一个电子对抗发射系统,使用同步干扰技术可以生成合成的雷达目标回波,雷达系统可以检测和观察到这些目标。BAF中的B-1B轰炸机为了说明数据收集效率的差异,Krohman列举了最近在BAF进行的沙特阿拉伯F-15战斗机测试项目的例子。“波音公司的客户在这里进行了两周的测试,他们获得的数据量相当于在露天靶场进行41周飞行测试的数据。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取代飞行测试。系统仍然需要在预期的作战环境中进行测试。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这些系统更有效地走向成熟,这样你在靶场就不必浪费时间来排除问题了。”从目前军工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隐身是战机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进行隐身性能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日前,有网友曝光了一张视频截图,疑似歼-16现身在一个神秘房间内进行测试的画面,这个神秘房间是微波暗室,战机进行隐身测试都离不开这个神秘的房间。据相关专家介绍,微波暗室墙壁上犹如“钉子”一样的物体,实际就是由吸波材料做成的棱锥,可以防止测试信号反弹,还能将被测物与外界无线电信号相隔离。如果微波暗室够大,被测试物体就可以吊在空中进行各种测试,其中一项实验就是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从不同角度进行测试,这样可以确保隐身战机性能的精准性。此次网友爆料的歼-16在微波暗室进行测试,也是可以预料到的。如今,歼-16与歼-20共同编队作战,可以看出其也是作为我国空军部队的主力机型,因此进行隐身性能测试评估也是理所应当的。美国微波暗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造微波暗室的技术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目前世界上拥有可容纳全尺寸样机的大型微波暗室的国家少之又少,其中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微波暗室最为著名。从网友曝光的画面来看,我国的微波暗室也够大,说明我国也跻身这些少数国家当中。但我国国防大学教授曾点评过这款战机,称其配备了机载相控阵雷达,至少可以挂载12枚导弹,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完成很重要的使命。未来一旦具备隐身性能,将使敌方老化战机更加难以应对。歼-16低可见度涂装我国军事评论员杜文龙表示,歼-16战机是一种多用途重型战机,具有隐身性能后,在和对方战机进行各种形式的空战中,以及对地、对海攻击时,能够降低被对方战机发现的概率,甚至是压缩被发现的距离,这样歼-16的攻击能力还将会大幅度提升,和周边同型号战机相比,歼-16明显属于4++战机,优势显而易见。有分析认为,之前歼-16采用低可见度涂装只是为了掩盖雷达特征,并不意味着其要改造成为隐身战机,但此次曝光的微波暗室里的照片,则有极大可能预示着未来会朝着隐身的方向发展。还有网友爆料称,未来海军的055型驱逐舰、陆军的99A坦克都将进入微波暗室里进行隐身性能测试。中国坦克设计目前已经成为了美俄之后的又一大流派,特别是99A主战坦克凭借自己强大的防御、火力和机动性具有世界坦克排行榜的前列。而最近一张99A坦克被关在“小黑屋”中测试的照片,证明了除了坦克传统的防御、火力和机动性外,99A坦克还具有世界一流的信息化水平!而由于这种叫做“微波暗室”的测试房间一般还被作为隐身战斗机测试之用,因此不少观察家甚至认为中国开始尝试打造一款真正的“隐身坦克”!威武雄壮的99A主战坦克开进了被用于隐身战斗机测试的“微波暗室”“微波暗室”特征非常明显,就是在一间房间中布满了尖锐的椎体。它们的用途是去除不必要的电磁波,令探测工作尽可能只接收到需要的回波。根据电磁波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原理,人们建立起了“微波暗室”,使得电磁波发生共振将电磁能量转化为热能,吸收掉不需要的电磁波。在暗室内做天线、雷达等无线通讯产品和电子产品测试可以免受杂波干扰,提高被测设备的测试精度和效率。美国F-35战斗机在“微波暗室”中测试隐身性能“微波暗室”可不便宜。2011年出版的《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一书中提到,“十五”期间,孙聪任所长时,认为隐身技术是未来新机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提出建“隐身暗室”,需要几千万。当时国防科工委无计划,他自筹资金开始建造,后来国防科工委支持了部分经费。如今该实验室已建成,并开始承担型号任务,这些暗室也是中国隐身战斗机研制中的必备测试设备。中国歼-31战斗机在微波暗室中由于“微波暗室”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纯净的电磁环境。各种目标可以放进这个暗室中进行电磁评估、雷达反射截面积测试等试验。对于隐身飞机来说,可以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测量它们的雷达回波,精准地测量出雷达反射截面积,测试隐身飞机的隐身性,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微波暗室”是隐身飞机研制的必须设备。我们再来看看99A主战坦克为什么会出现在“微波暗室”中?一方面是由于99A主战坦克信息化程度较早期的主战坦克有了大幅提升,需要在“微波暗室”中进行精准的电磁兼容试验,以解决不同频段电磁辐射之间的干扰,确保坦克上的各型设备顺利工作。另一方面,确实可以通过“微波暗室”来获取99A主战坦克的雷达反射面积。波兰PL-01隐身坦克有效降低了坦克的雷达反射面积。目前坦克隐身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红外隐身(抛撒热烟雾)、激光隐身(干扰弹云)等,如何骗过战场上无处不在的战场监视雷达也是坦克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英国BAE公司研制的隐身坦克而且隐身坦克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波兰等国都已经开始了隐身坦克装甲车辆的研究。中国99A主战坦克出现在“微波暗室”中或许也证明了中国开始对隐身坦克进行的探索,说不定不需要多久我们就能够看到隐身版的99A主战坦克,成为战场上的“沉默杀手”!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