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大企业如何推进AI

8月前浏览2048

前天国资委召开会议推动AI,朋友圈里一片欢腾。但我却有点隐忧。  

我在大企业工作多年,经常发现一种悖论:要做成一件大事,需要领导重视。但对创新项目来说,领导越是重视,技术就越容易误入歧途、做成花架子、形象工程。前几年推进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时就有这种现象。这会导致资源浪费、贻误时机,甚至会导致科技风气败坏、形式 主义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方向和具体操作之间往往存在偏差。

这种悖论是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创新过程总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往往就需要变通、就会与当初的想法有差异。所以,创新过程就像江河,总是在迂回中前进。创新总是和多数人的想象不一样,领导也很难想清楚。这时,如果领导强势介入、管得太细往往是有害的。打个比方:领导让你从上海到北京,大方向是朝北。但你首先要迈出办公室,而办公室的门是朝南的!要推动人工智能,应该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答案是:要推动AI技术却不能为技术而技术、领导不要过于强调AI,而是要坚持价值驱动的原则、坚持做实用的技术、做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推动技术的发展。领导给出了AI的战略方向,我又希望价值驱动,二者什么关系呢?可以打一个比方:长江朝着东边流入大海,但现实中却只遵循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不论经过多少次的曲折,都可以实现东流入海的目标。发展AI的战略,就像“流向东方”的大方向;“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则对应价值驱动。  

为此,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作为切入点。为了便于价值驱动,项目必须明确的业务或价值目标。比如把现场工人减少50%、缩短30%的研发时间等,而不是如何应用AI。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AI技术自然就进步了。  

应该如何选择项目和方向呢?我主张选那些意义重大,容易做成、但不容易做好的项目。意义重大意味着值得长期做,不容易做好意味着需要长期做,容易做成则意味着容易创造价值、避免把项目搞虚了。  

我觉得两类项目特别值得关注,它们分别针对蓝领和白领的工作。  

1、把远程化项目为切入点。  

主要服务于体力劳动者。全面实现自动化人类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这种项目即便短期价值低,也会有长期的意义。过去,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往往受制于机器的识别能力(视觉、嗅觉、味觉、声音)。所以,AI带动了许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很多,但发展潜力却仍然很大,值得研究几十年。目前的困难主要是场景复杂多变的情况,所以还需要人类的介入。  

对自动化来说,一个变通的方法是“远程化”。远程化的一个主要技术瓶颈是信息传输。而5G通信技术的进展给最终突破这个问题带来了曙光,我国又有特殊的优势。只要通信给力,“远程化”技术是可以闭环的、是容易做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容易做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远程化有可能成为许多行业标准的工作方式。对于那些从事危险、遥远、肮脏、细致、微小的各种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在推动远程化的过程中推动AI,是间接的推动,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比如,可以通过AI技术的应用,扩大远程工作的内涵:从远程监视发展到远程操作、远程设备维修等。再如,在AI的参与下,可以逐渐减少人的干预,从而让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直到非必要不介入,近似实现自动化;再如,通过AI技术实现远程的多方协同等等。这些都是AI技术发展的潜力空间。终极目标是通过远程化实现全面的自动化。这一点,不容易做好。  

2、工具化的AI  

有人说:未来人类不会被AI打败,却能被掌握AI工具的人打败。这句话非常有哲理,就是去发展AI的专用工具,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工作。  

AI技术是有短板的。例如:获取信息的方式不灵活,决策的可靠度低等。所以,AI的推荐结果未必能直接用于重要的决策,重要的决策最终是由人做出。AI的定位是一种辅助决策、辅助思考的工具。  

工具的改变是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方式,而人类与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善于发明工具。工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AI工具主要给从事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白领以及维修维护等灰领人员使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白领和灰领占劳动力的比例越来越高,故而技术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这类技术也是容易做成不容易做好的。所谓“不容易做好”,指的是容易做成“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花架子。推进的办法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把每个问题做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不怕场景小,就怕没有真正的用途。在解决问题上积少成多,AI技术就逐步发展起来了。

大企业推进AI的好处,是可以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因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这样的能力、才有足够多的场景。但是,在考核管理上,战术性的项目和战略驱动是有差别的。战术性的项目主要看短期、直价值;而战略驱动主要是看长期、间接、潜在价值和社会价值。许多央企在考核制度上往往没有区分这两类项目,从而在现实中抑制战略性项目。

推动AI要借用市场的力量。当市场足够大时,能把“项目型技术”做成“产品”,进而实现知识的复用、促进技术的持续改进。否则,各单位做的工作就会低水平重复、难以持续改进、难以变成真正的高科技。在国资委的会上,我感觉国家有意推动场景的共享。这一点,我非常高兴。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信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3-03
最近编辑:8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