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国水泥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储能系统已全面建成,正式投入使用。
这座43.2MW/107.3MWh的储能系统,由台泥集团投建于其广东英德水泥厂区内,通过搭配厂区建设的7.813MW光伏发电系统,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充电,白天用电量高峰时段放电,降低尖峰时段厂区对电网电力的使用。通过调节峰谷用电,这套储能系统预计每年将为英德水泥厂区节省2130万元的电费支出,同时还可额外获得广东省政府给予的270万元/年的储能项目投资专项补贴。
据了解,前不久台泥集团投建的另一座5.6MW/33.54MWh储能电站也已经投用使用,每年可储存电能约1100万度,通过调节电力需求,预计一年也能节省500万元人民币的电费支出!
01
用电大户,电费支出压力大
对于高耗能企业而言,电价是生产成本的“大头”。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吨水泥综合电耗约在90度电左右(含熟料电耗和水泥粉磨电耗),结合水泥行业都已配备余热发电系统可替代1/3的用电量,因此生产每吨水泥外购电在60度左右。粗略测算,每吨水泥电力生产成本为为0.65*60=39元。也就是说,一家100万吨产能的水泥厂,一年电费就达到了4000万元左右。
02
受地区限电影响大
除了高昂的电费支出外,水泥行业受季节性区域性限电影响也比较大。据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分析,2021年“能耗双控”下蔓延的全国范围内限电限产,影响直接传达到了水泥价格行情上,一度导致水泥价格持续暴涨;2022年由于极端炎热天气,四川、重庆、浙江等地发生区域性限电,当地水泥厂生产也受到了波及。
今年,四川地区同样受连续高温影响,再次出现大规模缺电的情况。全省工业电力用户经历了近一周的生产全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当地水泥企业反馈,受缺电影响,所涉区域内所有水泥企业回转窑和磨机全部停产。
01
节省电费支出:
水泥厂区配建储能系统,可以在低电价时充电,在高电价时释放储存的电能用于生产,从而降低电费支出成本。
02
作为备用电源和应急供电:
储能系统可以作为水泥厂区的后备电源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断或故障时,储能系统能够迅速切换为应急供电模式,保障水泥厂重要设备供电,以免因突然断电造成设备损坏。在短时间缺电困境下,还能支撑厂区生产线的正常运行,避免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
损失。
03
与可再生能源整合:
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与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提高厂区绿色电力的利用率,促进厂区低碳生产。
04
补贴丰厚,加快回本:
2022年以来,用户侧储能补贴政策频繁出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执行的用户侧储能补贴政策共30余项,补贴方式主要以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补贴的加持将进一步缩短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回本周期。
在“双碳”目标指引和多重利好促进下,用电大户水泥企业的储能布局日益火热。 2022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头部水泥企业都有动作。
01
葛洲坝水泥
8月15日,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与湖南赢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储能电站能源管理合同,将利用宜城市板桥店镇园区建设13.6MW/27.52MWh的储能电站,其中一期投入规模为5.1MW/10.32MWh,二期投入为8.5MW/17.2MWh。建成后将基于湖北电网分时电价政策,通过峰谷套利节约电费的模式实现项目收益。
就在今年4月,葛洲坝水泥公司旗下首个储能电站——石门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也已正式并网成功。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零成本分享收益净额。采用“两充两放”充放电策略,日均最大放电量可达16000千瓦每小时。 预计每年将平稳供应400万度电,1年省下200万元的高峰电费,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也有助于电网稳定运行。
02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在储能布局这块也走在前列。据了解,截至目前,海螺新能源公司已建成90多个光伏电站和储能项目,实现了水泥工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全覆盖,累计光伏及储能装机容量接近500MW,2022年累计发放电量近3亿度。
其中,张家港储能电站项目是目前国内大型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也是2020年国家能源局8个储能示范项目之一,枞阳海螺6MW/36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是海螺集团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也是目前行业内规模大型全钒液流电池用户侧储能电站,对国内用户侧储能电站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引导示范效应。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电池集装箱)
03
上峰水泥
04
塔牌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