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节能减碳共识的达成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逐年上升,由此带动其背后动力电池的火热发展。当前主流的动力电池类型有锂电池、铅酸电池、氢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固态电池、镍氢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各类技术背景下的电池考虑其成本、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安全性、环保性、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当下最市场最成熟的为锂离子电池。1991 年锂离子电池诞生,推动电动车发展,如今30年过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稳定的产业链关系,形成“荣辱与共”的发展模式,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量,较2021年增长超90%,相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2022年为302.3GWh,同比增长95.6%。2021年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元年,该年,动力电池行业触发融资事件178起,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合计融资金额直接冲破千亿大关,达到1290亿。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坚挺,254起融资事件,合计融资金额1881亿。
从融资事件占比变化趋势来看,动力电池各类型企业呈明显“取代与新生”交换关系。锂离子电池占比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而缺额由新兴的钠离子电池以及新技术催生的液流电池和正处在实验室阶段的固态电池代替。不过,事件上新兴技术初露头角,金额上,依然是主流锂离子电池占绝对“C”位。动力电池研发没有终点。随着技术发展,动力电池的材料及应用还在不断开发,新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形成,如钠离子电池,2023年4月,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将搭载奇瑞汽车新能源品牌 iCAR 首款新车,该车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另外,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同样也带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兴起,且逐渐融入并完善整个产业链。或许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现在动力电池行业的较量,可能就像十年前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启时一样。”
趋势与总结:
在资本市场,近10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领域合计触发融资事件近1200起,合计融资金额近5800亿。从轮次来看,战略投资、并购交易、新三板、IPO上市后投资占比相当高,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是个相对较为成熟的投资赛道。但我们从VC/PE的投资中发现了一些除锂离子电池外,更新的、值得一看的技术路线,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主流VC/PE们对动力电池的布局,优先投资了较为成熟的锂电池赛道,同时也会在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电池回收、固态电池等做零散的投资布局。对于产业CVC如宁德时代、小米汽车、蔚来汽车、北汽等资方来说,对动力电池的投资布局更体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终端厂商的全链条布局。如宁德时代,更偏向上下游整体布局,尤其是上游材料供应,保证其供应链安全。北汽、蔚来类的汽车制造企业,则更偏向投资造车的上游,即动力电池研发企业。通过全篇分析,我们发现动力电池领域值得关注的两大新兴市场分别为“钠离子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2023 年已经过去的 4 个月中,除珈钠能源、乐普钠电、钠创新能源外,还有钠科能源、钠壹新能源、容钠新能源获得早期融资。技术的成熟,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速。在低成本、原材料供应稳定的优势下,钠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广阔。受限于现阶段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很难代替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不过钠离子助力两轮车和 A00 级车(微型车)实现无铅化已成为行业共识。相对于二级市场的52家“动力电池回收”概念公司,一级市场该领域的投资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近两三年中,密集出现多起亿元以上的投资交易,说明VC/PE对该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