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数字化改造传统工业的基因

10月前浏览4635

我经常对人说:要搞数字化,就要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现代工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基于流程和标准的精细化分工。典型的做法是:把一件事情分解为若干步骤,每个步骤制定严格的标准,每个工序按照标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理解数字化的时候,首先要理解这种做法,再在此基础上理解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再考虑如何用数字化技术解决问题。理解这三件事才能理解数字化:就像吃三个馒头才能吃饱饭,不能只吃第三个馒头。这就是我在《知行》中强调认识工业基因的原因。  

何老曾经给我讲过一件事,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  

维修(炼铁)高炉的时候,要把旧的钢板切下来。切下来以后,需要用汽车运走。汽车要运走的时候,发现切下来的钢板太大,需要切成更小的。于是,需要进行二次切割。汽车把这些废钢运到转炉车间,作为炼钢的废钢使用。这时发现:运来的钢板还是太大,无法装入炉口。于是,需要进行三次切割。  

如果从高炉上切割钢板、运输和废钢的冶炼看成三件事,就要切割三次。但如果把它看做一件事的三个步骤,就可以进行综合优化:在把钢板从高炉切割下来的时候,就考虑到如何运输、如何装入转炉。这样,只要切割一次就够了,从而优化了流程。  

何老讲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如何推进。首先,要学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地考虑问题,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每个部门处理自己的事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知道全生命周期、整个事情的要求,而不是当前步骤的要求。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来传递信息,把后面的要求传到前面来。比如,车子多大、炉口多大等。  

有些朋友不太理解:这么小的事情需要搞信息化吗?在我看来,他讲的这件事本质上是一个“寓言”,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具体的事情就不要太当真了。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各个部门管好自己的事情。何老说,过去曾经有个说法,用来形容工业企业的管理:“孩子哭了找他妈,谁的孩子谁抱走”。每个部门、工序管好自己的事情。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就找那个部门的负责人。在缺乏信息技术支撑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有了信息技术,则可以进行综合性的优化。  

打个比方。  

把钢水铸成钢坯的工序叫做连铸。连铸过程可能会导致铸坯表面产生一些缺陷。消除缺陷的办法之一,就是把铸坯用火焰清理一下,把表面缺陷烧掉。但人们发现:有时候不清理也问题不大,因为后续的加热过程会把板坯表面缺陷烧掉。有时候,烧得不干净也关系不大,因为有些用户并不在意表面质量,这种缺陷不影响用户使用。  

对工厂来说,这类问题怎么解决呢?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部门负责制。每个工序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把问题留到后工序。按照这个思路,就要在连铸工序把缺陷清理掉。但清理的代价不小,有时要消耗2%以上的材料,还会影响生产节奏、导致板坯温度下降,不利于节能。  

理想的解决方法是:综合考虑用户和下工序的情况。如果用户要求不敏感,就不需要清理了。如果后面的加热温度很高,或者后工序稍微提升一点加热温度就可以把缺陷消除,也不需要清理了。只有缺陷比较严重、用户要求很高的时候,才进行清理。这样,企业的效益肯定就是最好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往往是全流程的视野进行优化的。这时候,做事方法与传统工业的做法已经有所不同了。而且,要推动这样优化,往往需要模型的参与(估算缺陷、计算清理多少、如何加热等)。这种模型的本质是知识与软件的结合。知识是内在的精华,软件是保证有效实施的手段,网络连接则是外在的基础。

何老曾经强调:现代工业要进行服务化转型。在我看来,所谓的服务化转型,就是要把用户的使用过程也纳入“全流程”的视角,进行综合的优化。这时候,管理方式必须基于信息化,才能进行有效的变革。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汽车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1-13
最近编辑:10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