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环保3D打印材料:科学家成功改良纳米纤维素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提升机械性能助力可持续制造!

10月前浏览11658

一、【科学背景】

3D打印技术在迅速塑造复杂结构方面具有优势,并在工业4.0时代崛起为一项颠覆性创新。由于其简单的成形原理,熔融沉积建模(FDM)技术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3D打印技术之一。在医疗行业中,FDM技术可用于制造个性化药物、复杂的生物医学设备、假肢、器官和外科工具。因此,研究现有的FDM打印材料体系是必要的,以开发满足这些领域性能需求的合适材料。聚乳酸(PLA)是3D打印中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具有环保、可再生、生物相容和可生物降解的优点。这些特性与医疗和其他行业的要求相符,展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PLA材料或结构在机械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限制。

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木材、竹子和其他生物质材料中,是生物质中最丰富和可再生的天然有机聚合物。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结晶度和低密度。由于其与PLA环保、可再生和生物相容特性的兼容性,CNF通常被用作PLA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然而,由于CNFs易于聚集且由于其表面上的羟基团较多而与疏水性的PLA亲和力较差,因此CNFs往往难以分散。因此,通常采用硅化、脲化、酰胺化和醋化等各种修改方法来增强CNFs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并提高CNFs的分散性。在制备复合材料时,氯仿通常用于溶剂铸造。然而,上述的修改和制备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一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并且还存在其他诸如长时间制备周期等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

为解决该难题,同济大学学者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了CNFs,同时采用低温粉碎法获得微米级PLA粉末,其研究发现,布里甘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水平超过了具有单向微纤维排列的复合材料。此外,采用KH-550PEG 400在水溶液中对CNFs进行了改性,以进一步提高CNFsPLA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中两个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最后,将这种得到的悬浮液与PLA粉末在水溶液中混合,经过过滤和干燥制得混合粉末。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制备了用于3D打印的复合丝材。使用FDM打印机验证了材料体系的可打印性。这些制备细节对材料微观结构设计,其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国防等领域的工程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前景。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二、【科学贡献】

在这项研究中,采用了一种环保的方法来制备CNF/PLA复合材料。通过将CNF水悬浮液与微米级PLA粉末混合,然后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了CNF/PLA复合物。这种方法显著减少了对化学试剂的使用,并缩短了加工时间。为了增强CNFsPLA中的分散性以及CNFsPL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采用了表面改性剂,包括KH550PEG 400。流变性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改性的CNF有效提高了流动性,有利于复合材料的3D打印。此外,与纯PLA相比,3D打印的CNF-g/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增加了7%45%,这是由于改性CNFs的分散性和界面粘结得到了增强。            1.png

1. 3D打印的CNF/PLA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示意图:(a) CNFs的高压均质处理,(b) 通过低温粉碎法制备PLA粉末,(c) CNFs的表面改性机理,(d) 改性CNF/PLA复合粉末的制备,以及(e) CNF/PLA丝材的制造和3D打印。

2展示了纤维素纤维的形态学,说明通过高压均质处理从微米纤维素中成功生产了直径约为50纳米的纳米纤维素纤维(简称CNFs)。并通过表面改性的方式将粉体在CNF/PLA悬浮液干燥处理后,成功地在微米级PLA粉末表面沉积和包裹了一层薄的CNF网络。如图2(kl)所示,经过硅烷和PEG 400表面处理后,CNF纳米晶须的大小和分散性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主要归因于PEG 400引起的交联作用,有助于减缓CNFs的氢键相互作用并防止CNF在干燥过程中的纤维角化。此外,硅烷处理极大地改善了CNFPLA之间的界面粘结,这与未经修改的CNF/PLA复合材料有明显不同。

2.png

2. 表面形貌图:(a) MCFs(b) CNFs(c) PLA颗粒,(d) PLA粉末,以及(e, f) CNF-g包覆的PLA。截面形貌图:(g, h) PLA(i, j) 1% CNF/PLA丝材,以及(k, l) 1% CNF-g/PLA丝材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像。

PLACNF/PLA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质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添加未经改性的CNFs显著增加了PLA的黏度,这主要是由于未经改性的CNFs形成大的聚集体并产生增稠效应。然而,硅烷和PEG 400的表面改性显著降低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黏度。当添加少量的CNFs0.25 wt%)时,黏度甚至低于纯PLA。当CNFs的含量增加到1 wt%时,黏度略有增加。这主要归因于CNFs的增稠效应和PEG提供的润滑作用。当CNF含量较低时,表面改性剂PEG的润滑效果占主导地位,而当CNF含量较高时,CNFs的增稠效应更加显著。因此,添加润滑剂(例如PEG 400)可以提高CNF/PLA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使其更有利于FDM 3D打印。

3.png

3. PLACNF/PLA丝材的流变性测试曲线。

4(a)展示了3D打印的PLACN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显然,添加0.25 wt%未经改性的CNFs会使PLA的拉伸强度略微增加。然而,随着CNF含量的增加,CN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这可以归因于两个主要因素:CNFsPLA之间界面粘结不佳以及在更高含量下CNF聚集问题更为显著。图2(ij)显示了存在大量聚集的CNF纳米晶须。此外,在CNF聚集和PLA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层,证实了在缺乏表面改性的情况下界面粘结不足。

4.png

4. (a) 3D打印的CN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b) 拉伸模量。

4(b)描述了3D打印的CN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无论是否进行表面改性,添加CNFs都显著提高了PLA树脂的拉伸模量。对于未经改性的组别,在CNF含量为0.5 wt%时,复合材料的模量增强最为显著,约为34%。这表明,添加未经改性的CNF聚集体也会产生显著的增强效应,这是由于CNFs的优异机械性能。此外,由CNFs引起的PLA更高结晶度也是模量增加的原因。通过改性,CN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进一步提高。在CNF含量为0.25 wt%时,相对于纯PLA,由于改性CNFs的分散性和界面粘结的提高,其模量增加了45%

三、【创新点】

本研究的核心创新点在于采用环保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纤维/聚乳酸(CNF/PLA)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有效提高了CNFPLA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结,进而优化了3D打印制品的机械性能。

四、【科学启迪】

这项研究以环保的方式成功制备了纳米纤维素纤维/聚乳酸(CNF/PLA)复合材料,为改进3D打印技术的可持续性和性能提供了科学启示。通过使用高压均质处理技术制备CNFs,研究团队成功将这些纳米纤维素纤维与微米级PLA粉末混合,采用表面改性方法改善了它们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粘结性。

研究表明,未经改性的CNFs加入后,其聚集显著增加PLA的黏度,而表面改性则显著减小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黏度,这对于3D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至关重要。通过添加少量的改性CNFs,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而且在3D打印后使制品的拉伸强度得到显著提高。此外,通过改性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拉伸模量,使其更适合用于需要高强度和高刚性的应用。

研究结果强调了环保制备CNF/PLA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并证明了表面改性在增强材料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材料科学和提高3D打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启示作用。这项研究为将环保和高性能结合在一起,推动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原文详情:Zhongsen Zhang, Wenzhao Wang, Yan Li, Kunkun Fu, Xingrui Tong, Bingyan Cao, Biqiong Chen, 3D printing of cellulose nanofiber/polylactic acid composites via an efficient dispersion method,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https://doi.org/10.1016/j.coco.2023.101731

附件

100积分环保3D打印材料现身-科学家成功改良纳米纤维素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提升机械性能助力可持续制造.pdf
复合材料纺织创成式设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1-04
最近编辑:10月前
7Andy
博士 探索材料之美,模拟未来之强!
获赞 117粉丝 6文章 3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多功能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表征

1.导读复合材料在航天、海洋、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中的应用显著增加。随着以上高端装备的不断发展及其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多功能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结构的重要趋势和热点问题。具体来说,多功能复合材料除了具有主要的机械性能外,还具有一些特定的功能,比如说,具有电磁屏蔽、吸收和传输能力。通常情况下,具有承载能力和电磁性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通常以高强度外表面和各种核心材料组成的夹层结构为设计原则。例如,泡沫多孔复合材料和蜂窝夹层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潜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三维编织网格桁架夹层结构(WLTS)因较好的可设计性和制造工艺多样性,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复合材料的表皮由拟周期性倾斜的桩纤维相互强连接交织而成,具有较高的表皮-芯抗脱粘性能。但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力学性能逐渐变差。此外,纺织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注意到WLTS通常由玻璃纤维制成,它在电磁传输方面有潜在的优势。研究者主要关注基本力学性能,对多功能性能的研究较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HualinFan、广西大学等多名研究者,为突破薄板厚度限制,提高薄板的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编织点阵夹心复合材料。利用自由空间技术系统对其电磁传输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爆炸试验研究了其抗爆炸性能。相关成果以题为“Double-layerwovenlatticetrusssandwichcompositeformultifunctionalapplication:Design,manufactureandcharacterization”发表在了复合材料顶刊《CompositesPartB》期刊。2.图文速递2.1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原理图1.单层和双层WLTS复合材料的空间特性。图2.单层WLTS板强度随厚度变化▲1-图解:图1所示,本文所采用的WLTS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是一种由玻璃纤维纱连续编织而成的三维整体夹层织物。三维纺织品的空间框架可以看作是由上表层、下表层和中核心层组成的三层网络结构。核心层参与上层和下层织物的交织,以隔离和支持皮肤。经纱通常是由多股纤维缠绕、加捻而成,易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在上下表面之间穿梭的纱线不是直的,而是弯曲和扭曲的。因此,经纱方向的芯桩为8型,纬纱方向的芯桩为1型。通常,相邻纬纱桩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经纱桩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织造工艺的原因,纬桩往往会发生倾斜。▲2-图解:图2所示,随着桩高的增加,芯桩的抗弯能力变差,复合材料容易失去稳定性。结果表明,跨度为160mm的厚板在经纱方向的抗弯强度略大,而在纬向方向的抗弯强度更小。桩身越高,桩身的抗剪能力就越弱。因为在相同的芯密度和荷载下,芯高越高,施加在芯桩根部的弯矩越大,更容易发生破坏。所以,WLTS不能做得足够厚。2.2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图3.新型编织复合材料DWLTS复合板制造工艺示意图。图4.由3D玻璃纤维织物制成的双层点阵夹芯结构。▲3-图解:采用真空输液工艺(VIP)和真空袋成型工艺(VBMP)生产DWLTS面板。与手工铺层相比,使用VIP和VBMP方法可以得到树脂分布更均匀的面板,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富树脂区。如图3所示,制造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VIP制备单层WLTS复合材料,如图3(a)所示。首先,在钢化玻璃模具上铺设模具织物、三维编织玻璃纤维织物和流动介质。然后铺设真空袋,通过真空泵将系统中的空气抽出,在模腔内形成负压(0.09MPa)。真空袋中空气通过真空泵抽出后,模具腔内3D机织物被压平,可近似为2D机织物。然后,通过真空压力将不饱和环氧树脂压入模腔,使织物浸渍。待树脂完全渗入织物后,将真空袋取出,芯桩即可立起。后脱模后,用水射流将固化后的织物切割成设计尺寸,最终制成单层WLTS复合板材(图4)。本文使用的树脂为含固化剂的混合物,树脂与固化剂的配比为3:1。具体制造工艺可参考文献。2.3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电磁传输特性研究图5.(a)测量电磁传输性能的自由空间技术系统示意图和(b)测量的DWLTS平板的电磁波传输谱。▲5-图解:采用由一对标准增益喇叭天线、微波吸收金字塔、矢量网络分析仪和一台个人计算机组成的自由空间技术系统,测量了DWLTS复合材料面板的电磁传输性能,如图5(a)所示。两根天线分别作为发射源和接收源,通过精密同轴电缆分别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1号端口和2号端口。通过测量透射散射参数S21(代表2端口增益),获得透射率,表征DWLTS复合材料面板的电磁性能。通常情况下,电磁波的传播与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有关。因此,采用低介电常数、低切线损耗、高强度、结构优化的纤维和树脂,可以进一步提高DWLTS的传输性能。编织的点阵晶格拓扑有利于波的传播,而加厚的层对波的传播有衰减作用。在本研究中,当半波长从17.6mm变化到8.3mm时,8.5~16GHz的电磁波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和衰减电磁波的传输,与20相近。6mm和7.3mm,DWLTS和WLTS的厚度。通过分析和试验,应在适当的层厚下获得层状结构的平衡。2.4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抗爆炸试验研究图6.(a)现场爆炸方案;(b)位移和应变传感器的布置。▲6-图解:通过爆炸实验,得到了DWLTS面板的抗爆炸性能,如图6所示。面板尺寸800800mm,四边用钢螺栓固定,固定宽度100mm。钢板跨度为600毫米。TNT块直接挂在盘子中央的正上方。一个自由场压力传感器放置在距离TNT2000毫米的水平距离上。面板下放置3个引伸计(U1到U3)和9个应变计(S1到S9)来测量下表皮的挠度和应变。在下面定期画边长50mm的黑线方格,观察损伤情况2.4新型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特性分析图7.不同距离爆炸下的损伤模式。图8.与比例距离相关的代表性损伤模式。▲7-图解:一般来说,结构对电磁波的传输性能主要由材料的介电特性和结构重构决定。对于前者,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是制备透明材料的两个必要条件。对于结构-施工而言,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反射和折射,这正是具有离散核心层的WLTS的优势所在。结果表明:爆炸后,上表面出现发黑现象,并发生变形,可能会影响结构的电磁波传输性能。首先,爆炸产生的高温导致上表面发黑,这很可能会改变材料的介电性能。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工作面和芯桩发生变形。其中,工作面向内凹,芯桩倾斜,增加了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不利于电磁波的传播。需要注意的是,表皮的变形很容易被表征,而核心桩由于较低的可见性而很难被表征。3小结本文采用VIP和VBMP设计制作了具有优良抗爆性能和电磁波传输性能的DWLTS复合板。实验结果表明:面板在4.58.5GHz和1617.2GHz时的电磁透射率均超过80%,在4.9GHz时的最大透射率达到98.27%。通过爆炸实验,揭示了DWLTS的临界尺度距离。直到缩放距离达到1.026m/kg1/3时,面板损伤较小。两层拓扑结构大大提高了力学性能。在强爆炸条件下,其弹性和柔韧性使其具有优良的抗爆性能。基体开裂、纤维断裂和芯桩断裂是面板的主要损伤模式。由于本研究中的面板没有破碎,因此爆炸后面板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具有优良的抗爆性能。两种复合材料面板的层间表面未见脱粘现象,说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满足抗爆破性能要求。所提出的共固化制造工艺保证了界面强度,是一种可靠、低成本的防护结构制造方法。总之,DWLTS复合板是一种结构可设计性强、制造成本低的多功能复合材料。

有附件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