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颈椎椎间孔螺钉、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强度有限元分析

5月前浏览6825

摘    要:

目的 运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椎椎间孔螺钉(PVFS)、侧块螺钉(LMS)和椎弓根螺钉(PS)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 采集1名2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颈椎C2~T1 CT数据,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下颈椎(C3~7)完整模型(对照组)以及C5/C6节段PVFS(PVFS组)、LMS(LMS组)和PS(PS组)内固定重建模型。在C3上分别施加头颅载荷75 N,力矩为1 N/m,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运动,计算各组C5/C6节段活动度(ROM)、螺钉应力及螺钉-骨界面应力。结果 实验建立了健康人下颈椎(C3~7)有限元模型,共获得654 982个单元,869 841个节点,通过网格加密方法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PVF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639 846个单元,850 923个节点;LM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2 648 732个单元,859 105个节点;P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650 953个单元,861 843个节点。与对照组相比,6种工况下PVFS、LMS及PS组C5/C6节段ROM均降低:前屈(-66.9%,-56.2%,-72.8%),后伸(-53.3%,-49.4%,-63.9%),左侧曲(-60.2%,-55.3%,-64.9%),右侧曲(-61.7%,-57.3%,-65.8%),左旋(-38.8%,-35.4%,-49.1%),右旋(-41.7%,-37.9%,-51.4%)。在6种工况下PS组螺钉和螺钉-骨界面应力最小,PVFS组次之,LMS组最大。结论 与传统颈椎后路内固定方式相比,PVFS能够提供良好稳定性,可以作为后路内固定方式的一种补充。

关键词:颈椎;骨钉;生物力学;

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已广泛运用于颈椎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感染及畸形等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运用最多是椎弓根螺钉(PS)和侧块螺钉(LMS)内固定。PS较长且通过骨质最硬的椎弓根,具有较强的把持力,能够提供最佳的初始稳定性[1,2];但因技术难度高,且可能发生椎动脉、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或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LMS内固定技术较PS难度相对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但初始稳定性弱,对于需要坚固固定及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LMS不能提供充分的稳定性,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4,5]。

2014年,Aramomi等[6]提出了新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椎间孔螺钉(PVFS)内固定,该技术选择侧块中垂线内移1 mm与相邻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交点作为进钉点,钉道方向为上内倾20°~25°,矢状面上与终板平行。Kim等[7]在针对颈椎PVFS置钉的解剖学参数研究中发现,除C7外,C3~6横突孔均位于椎体后缘之前,基于此解剖结构的特点,椎体后缘常作为PVFS置钉的安全线。在临床实际置钉过程中,术中通过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来监测螺钉尖深度,避免螺钉尖越过椎体后缘,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椎动脉损伤,保证手术安全性。另外,PVFS能够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体外拔出力实验[8]显示其平均直接拔出力234 N,优于LMS的158 N。

为进一步研究PV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PS、LMS的生物力学差异,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PVFS、LMS及PS内固定模型,并分析比较3种模型的活动度(ROM)及螺钉、螺钉-骨界面最大应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1名2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无颈椎病史,摄颈椎正侧位、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排除颈椎病变。采用飞利浦brillionce 64排螺旋CT系统(GE公司,美国)获取数据,扫描参数:120 kV,125 mA,层厚0.625 mm,范围C2~T1;所采集数据以标准dicom格式保存,共获得260张图像。软件:Windows 7 X 64 Professional Edition(MicroSoft公司,美国);Mimics 16.0(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Geomagic 12.0(3D Systems公司,美国);Pro/E5.0(PTC公司,美国);ABAQUS 6.14(达索公司,法国)。

1.2 模型建立

完整下颈椎骨性模型(对照组):将CT扫描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立C3~7模型,保存为二进制stl格式,导入Geomagic 12.0软件进行曲面构建并分离皮质骨和松质骨,拟合空间封闭的非均匀有理化样条曲面(nurbs),均以iges格式导出。在Pro/Engineer 5.0软件中完成各个椎体的实体化。参考CT原始数据,构建椎间盘、髓核的三维模型。

在Pro/Engineer 5.0软件中建立C5/C6节段PVFS、LMS和PS内固定重建模型:PVFS组包括4枚长12.0 mm、直径4.5 mm的螺钉及2根连接杆;LMS组包括4枚长14.0 mm、直径3.5 mm的螺钉及2根连接杆;PS组包括4枚长24.0 mm、直径3.5 mm的螺钉及2根连接杆。单元及材质赋予:皮质骨、松质骨、椎弓根采用高阶四面体单元C3D4,关节突关节、终板、髓核采用高阶四面体单元C3D8;纤维环及各韧带(前纵、后纵、棘间、棘上、关节囊、黄、横突间韧带)采用TRUSST3D2单元模拟,并设置其属性为只承受张力;内固定器(螺钉及连接杆)采用C3D4单元。各组织参照文献[9]赋予材质属性(表1)。

1.3 有限元建模及数据测量

对照组模型所有小关节处设置为接触,摩擦系数为0;椎间盘、髓核、终板相互之间为绑定关系,并通过网格加密方式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针对模型网格,采用4万、8万、16万、32万和64万等级的网格加密分析椎骨应力,结果表明,达到64万个网格数量等级后,结果变化误差在5%以内,兼顾计算效率,椎骨采用50~70万个网格等级。在模型验证通过后,在对照组模型上模拟手术操作,在Pro/E软件中模拟C5,6椎板切除减压,螺钉置入,建立PVFS组、LMS组和PS组三维模型(图1)。导入ABAQUS后,除了前述设置外,螺钉与椎骨、螺钉与连接棒、螺钉与螺帽之间设置为绑定接触。约束C7下终板所有自由度,在C3上终板加载头颅载荷75 N,力矩为1 N/m,以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运动。然后进行计算,提取数据并计算各组C5/C6节段ROM、螺钉及螺钉-骨界面应力。

2 结果

实验建立了正常人下颈椎(C3~7)有限元模型,共获得654 982个单元,869 841个节点,通过网格加密方法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PVF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639 846个单元,850 923个节点;LM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2 648 732个单元,859 105个节点;PS组有限元模型获得650 953个单元,861 843个节点。与对照组相比,6种工况下PVFS、LMS及PS组C5/C6节段ROM均降低:前屈(-66.9%,-56.2%,-72.8%),后伸(-53.3%,-49.4%,-63.9%),左侧曲(-60.2%,-55.3%,-64.9%),右侧曲(-61.7%,-57.3%,-65.8%),左旋(-38.8%,-35.4%,-49.1%),右旋(-41.7%,-37.9%,-51.4%)。3组模型中,PS组ROM最小,PVFS组次之(图2)。3组螺钉应力均主要集中在根部,且在后伸时应力最大;3组螺钉应力相比,PS组最小,PVFS组次之,LMS组最大(图3)。PS组螺钉-骨界面应力最小,PVFS组次之,LMS组最大(图4)。3组螺钉、螺钉-骨界面应力云图见图5~10。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颈椎PVFS、LMS和PS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手术节段ROM、螺钉应力及螺钉-骨界面应力方面,PS最小,PVFS组次之,LMS组最大。选用“粗短”螺钉的椎间孔内固定技术的术后稳定性优于LMS内固定,螺钉松动及内固定失败风险低于LMS内固定,力学优越性仅次于PS内固定。

3.1 稳定性比较

颈椎内固定手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本研究中,3种螺钉内固定手术节段的ROM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3.7%、-48.6%和-61.3%,手术节段ROM的下降提示3种螺钉均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且PVFS的固定强度强于LMS,稍弱于PS。既往研究中,在尸体上测量螺钉轴向拔出力是生物力学工程中标准化实验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螺钉的固定强度[10]。Maki等[8]测得PVFS的拔出力为(234±144) N、LMS为(158±81) N;陈希等[11]在老年骨质疏松标本测得PVFS的拔出力为(327±18) N,LMS为(305±11) N。上述研究都证实PVFS的力学强度高于LMS,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颈椎不同解剖位置的骨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椎弓根平均骨密度比侧块和椎板高15%[12]。有研究[13,14]证实,螺钉固定轨迹局部的骨密度与螺钉拔出力有关。PVFS内固定技术,类似短的PS内固定,螺钉把持了部分椎弓根骨质,解释了PVFS较LMS具有更强把持力及更高稳定性的原因。Schreiber等[13]报道钉道轨迹CT值可能与骨密度相关,局部更高的CT值代表更高的局部骨密度,局部钉道骨密度越高,螺钉获得的把持力更大。Tsuda等[15]测量了PVFS、LMS和PS的钉道轨迹CT值,结果提示,PVFS钉道轨迹的CT值均高于LMS,在C5/C6节段甚至高于PS。

PVFS钉道轨迹无论是骨密度还是CT值均高于LMS,再次说明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Tsuda等[15]还在PVFS钉道横断面发现高密度区域,而LMS、PS钉道未发现。高密度区域的出现可能与颈椎退行性骨质增生有关,而颈椎退行性骨质增生最先发生在关节突关节。PVFS内固定技术进钉点靠近关节突关节,导致PVFS能够把持相对坚硬的骨质,从而获得更强的力学稳定性。从进钉点位置、钉道轨迹来看,PVFS充分把持了坚硬骨质,其力学稳定性可能与PS相当,这还需要进一步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

3.2 螺钉应力比较

螺钉的高应力可能会削弱内固定系统的抗疲劳性和长期稳定性,增加不融合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PVFS和PS在侧曲和旋转时所受应力相近,均小于LMS;在前屈后伸时,PS组最小,PVFS组次之,LMS组最大。长期高应力容易致使螺钉疲劳性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Shimizu等[16]报道,在PVFS的临床应用中发生3枚螺钉松动断裂,均发生在固定节段的两端,中间节段没有出现松动、断裂,故中间节段固定时建议使用PVFS固定。

3.3 骨-螺钉界面应力比较

骨-螺钉界面松动是颈椎内固定失败的常见原因,临床上LMS松动发生率更高[17]。从本研究应力云图(图5~10)上可观察到3种螺钉骨-螺钉界面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头部的骨质。长期高应力作用导致骨质被破坏,螺钉松动应先发生在头部。Weiser等[18]对疲劳测试后的椎体进行CT检查发现,螺钉头部周围出现骨质缺损,说明螺钉松动是螺钉周围骨质逐步破坏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PS螺钉-骨界面平均应力最小,PVFS次之,LMS最大,螺钉松动的概率也依次增大。但螺钉松动还与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相关[19],螺钉直径对拔出力强度和维持螺钉周围骨质的存续具有积极的作用,使用粗螺钉可把持更多的骨质,若要破坏骨质需承受更大应力;在螺钉头部骨质破坏后松动开始,增加螺钉置入深度能够避免螺钉脱出。本研究中PVFS组采用直径为4.5 mm的粗螺钉,PS组螺钉(24.0 mm)较PVFS和LMS长,对维持术后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3.4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对单节段内固定进行了比较,多节段内固定实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Shimizu等[16]的PVFS临床研究发现,固定节段两端采用PVFS更容易发生断裂、松动,多节段PVFS内固定是否会出现固定节段两端螺钉-骨界面应力比中间节段更大,这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骨质疏松或需要坚强内固定的颈椎病患者,往往需要后路内固定来增强颈椎稳定性。本研究的有限元模型是基于具有良好骨质的年轻志愿者建立的,模型的骨皮质、骨松质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设置也是参考既往常规模型设置。有研究[20,21]通过降低骨皮质、骨松质的弹性模量,结合老年患者CT数据来建立“骨质疏松”的颈椎有限元模型。杨九杰等[21]通过上述方法建立“骨质疏松”颈椎内固定重建模型,与正常骨质内固定重建模型相比,固定节段ROM明显增加,需要通过增加钢板厚度来获得相同的稳定性,但其并未对螺钉和螺钉-骨界面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因此,PVFS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力学性能还需进一步建立更加逼真的“骨质疏松”模型来加以分析。

综上,与传统颈椎后路内固定方式相比,PVFS能够提供良好稳定性,可以作为后路内固定方式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陈建清,叶春平,赵刘军等.颈椎椎间孔螺钉、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强度有限元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23,21(06):396-402.

免责说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人体模拟及其器械仿真解决方案
SystemAbaqus疲劳断裂LMS材料曲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1-13
最近编辑:5月前
Class叶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粉丝 10文章 13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