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工业互联网大赛看技术的进步

11月前浏览2734

今天,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的决赛结束了。作为连续五届的评委,我感觉每年的项目都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今年看到的进步和变化有两类:第一类是不少工业互联网项目与一些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与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第二类是有些参赛团队开始思考方法 论了。这两类项目的得分不一定高,但却是值得关注的动向:在我看来,这是科技水平上升的表现。  

项目团队为什么要有方法 论?我的感觉是: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发展:他们的项目长期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平台或技术能够在不同的企业(甚至行业)推广?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他们从项目型企业向产品型企业转变,能够通过复用和持续改进促进企业的发展。过去国内企业很少考虑这些问题。所以,这种变化是可喜的进步。  

当然,还有些项目让我感到有点惋惜:项目本身很好,却没有做好。听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恨不得上前教给他们怎么做。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好的项目?他们认为:用了时髦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的项目就是好项目。比如,用了大模型、用了深度学习就是有水平的项目。我的看法却不一样:用的新名词、新概念、新方法越多,往往说明项目负责人的思想越肤浅。因为他们看不到技术发展的方向,就用这些概念或名词装点门面。  

什么好的技术呢?在我看来,稳定性好、适用面广、适应性强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比如,很多算法开始的时候能用,过些日子就不能用了;有些场景好用,换了场景就不好用了;在一台设备上能用,换台设备就不能用了。这些都是技术不成熟的表现。当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很多,一个算法不可能适用于太多的具体情况。这个时候,难免需要人类调试和维护、甚至重新开发技术。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如何减少调试和维护、如何更简单地调试和维护、如何自动地维护?这种事看起来简单,其实难度很大,意义也非常大。其本质是要增强技术的适应性和可复用性。要抓住技术本质的共性才能做到这一点。从长的时间周期看,企业和技术的成败,很可能就决定于这些工作的成效。  

另外,参赛团队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有“肉眼可见”的进步。但作为评委,压力也会增大、自己也要不断进步:如果评委的实战水平远低于参赛团队,就难免要闹笑话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2-22
最近编辑:11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