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浅谈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流程

10月前浏览9254
失效分析一直伴随着整个芯片产业链,复杂的产业链中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带来芯片的失效问题。芯片从工艺到应用都会面临各种失效风险,笔者平时也会参与到失效分析中,这一期就对失效分析进行系统的讲解,笔者能力有限,且失效分析复杂繁琐,只能尽力的总结一些知识体系,肯定会有很多不足与缺漏。

一.失效的定义:

造成失效的原因不一而足,失效的表现也纷扰复杂,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需要确定什么是失效?

1.性能异常: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芯片的功能正常,但是某些性能未达标。面对这种情况更多的是从设计端入手,结合测试数据与设计指标去定位原因,无论是版图还是电路设计问题,亦或是其他原因,失效分析时都要需要很精细的去排查问题。

2.功能异常:

芯片某些功能失常,甚至芯片无法启动。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2.1 电路设计:

芯片完全满足电路设计要求,但是问题出在电路设计上,电路有缺陷从而导致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很多失效分析手段都无能为力,因为问题出在设计端,所有的芯片都面临同一问题,无法提供参照指标,没有基线也就无法判定“好”与“坏”。只能通过FIB对各个模块进行切割/连接,利用Nano-Probe对各个模块进行电学性能测量,从而慢慢推断出问题,过程会伴随着巨大的工作量。

2.2 芯片可靠性设计:

芯片本身的电路设计没有问题,但是芯片在物理可靠性设计上有所欠缺,从而造成芯片存在可靠性缺陷芯片在面对EOS、ESD、EMI、应力、温度等外界刺 激时发生了损伤,从而造成了功能失常。可靠性的强弱也直接决定了芯片量产后的良率。

2.3 工艺:

这种情况在先进工艺上比较明显,Fab的工艺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芯片失效。现在很多先进制程下的芯片最后的良率只能达到50%~60%很大因素是因为工艺上的问题(笔者的分析主要是针对已经固化的成熟工艺)。

电路功能失效的显著特征就是普遍性,同一批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无一幸免。而大多数因物理可靠性造成的失效都具备一定随机性,要么失效程度不一,要么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因为物理可靠性的缺陷而造成某一性能发生异常的可能性也有,所以失效分析还是要基于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也见过很严重的物理可靠性缺陷而导致同批芯片全部失效)

二.失效层次:

导体器件的失效可以根据失效发生的阶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芯片(裸片)层次:芯片层次的失效是目前出现概率最高的阶段,因为现在芯片工艺与设计的复杂性,工艺偏差,设计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都会造成芯片在制造、运输等过程中发生失效。

封装层次:封装过程中键合失效,打线过重,粘连失效,空洞过多等因素都会造成封装层次上的失效,随着现在封装技术愈发先进,封装过程中出现失效的风险也在上升。

应用层次:下游客户在芯片应用端造成的失效。诸如PCB板设计不合理、超出极限的应用场景等,这种情况就不表了。

三.失效分析流程:

记录失效表现,将芯片失效的“症状”记录下来,诸如短路、开路、漏电、性能异常、功能异常、时好时坏等。很多失效原因其表现出的“症状”是相似的,例如漏电,物理损坏能造成漏电,隔离不到位也能造成漏电,Latch-up问题也会造成漏电。

定位失效层次,在交付后的应用端发生失效,还是封装后失效,亦或是裸片自身就有问题。三种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失效分析思路。

失效触发条件,正常功能测试中出现失效;高低温测试出现失效;ATE出现失效;ESD失效,封装造成失效。(如果测试工程师能严格遵守静电防护要求进行测试和设计测试板,芯片在测试过程中面临ESD/EOS的风险很低)

统计失效概率,是随机性的出现单颗失效还是按一定比例出现多个失效,亦或是全部芯片都出现失效。

复现失效条件要对失效问题进行复现或追查,确认芯片失效原因,从而帮助推测失效原因。

确定失效类型对失效类型做出推断,从而确定失效分析的方向。如果无法通过失效结果推断出失效类型,那么只能根据后续的测试结果进行推断。

规划实验计划,对失效原因有大致推断后就需要进行实验去寻找数据支撑,如果推断比较清晰的话实验就比较好去定位。

总结改善措施,得出失效原因的结论后就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并记录在册每一次的失效结论都是拿钱砸出来的经验教训,也是产品公司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图一.失效分析流程示意图。

四.失效分析手段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专业的团队在做失效分析和测试,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仪器设备,还会有专业人员对失效分析进行技术支持。但是笔者认为IC设计公司还是得具备一定的失效分析能力,因为整个芯片各个模块的设计与电路指标都是设计公司确立的,版图/后端也是设计公司做的,设计公司对整个芯片更加清楚。第三方公司能辅助定位失效点和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其对芯片的熟悉程度远不如设计公司,设计公司应该主导失效分析。这里对几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手段进行简介:

4.1.非破坏性分析:

4.1.1. OM(Optica Microscope):

利用高倍数显微镜对芯片或者封装表面进行视觉检测如图二所示为OM结果,其中暗场技术能观察到表面划痕与污染,Nomarski技术能观察到裂缝与刻蚀坑。

图二.OM观测结果。

4.1.2. SAT/SAM (Scanning AcousticTomography/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y) :

SAT/SAM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系数,得出封装内部的结构图。该技术能用于检查样品中的空隙、裂纹和分层。而SAM的精度与分辨率是强于SAT的。

图三.SAT/SAM观测结果。

4.1.3.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X-Ray:

利用X光和CT对芯片进行拍照从而得出内部结构图。如果需要得到更详细的内部结构,可以将样品进行360°拍照,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出芯片的3D结构图。

图四.3D X-Ray 结果。

4.1.4. Decapsulation:

大部分封装所造成失效都能通过上述手段检测出来,但是如果需要对芯片进行检测就得去封装(开盖目前Decapsulation的手段有两种:1. 化学法:利用硫酸和硝酸去腐蚀开盖。2. 激光法:利用激光将封装熔解。

图五.Decapsulation结果示意图。

4.2. EFA Electrical Failture Analysis ):

4.2.1. Electrical Testing

利用探针台+半导体分析仪+电学测试设备,利用探针对芯片内部进行采样和施加激励,对电路模块进行电学特性分析。这是最普遍的电学失效分析手段,不过探针的扎针落有很多限制,有时得配合FIB和金属去层才能对指定的模块进行电学性能测量

图六.电学特性分析。

4.2.2. Photo Emission Microscope (EMMI InGaAs OBIRCH)

其中关于EMMI之前已经介绍过,传统EMMI的探头为CCD,而InGaAs是EMMI的一种探头,两者的接收波段有区别,且InGaAs更加快速与灵敏。

图七.EMMI、InGaAs、Thermal波段范围。

OBIRCH是利用红外激光照射局部位置引起热梯度造成局部电阻变化,从而观察到电流变化。阻抗异常其电流变化会与其它地方不同,从而定位失效点。EMMI InGaAs OBIRCH是三种应用非常广泛的FA手段,其结果不如SEM, X-Ray等技术直观,且依赖偏置条件,但是能快速定位失效点,其应用场景远比SEM等广泛,是主流的失效分析手段之一。日后笔者会总结EMMI的分析心得,进行EMMI前最好先对失效点及失效原因有个推断,然后给予适当的偏置条件。

4.3. PFA (Physical Failure Analysis)

物理失效分析就需要对芯片进行一些物理处理,其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一个是纵刨,一个是金属去层纵刨的样品制备包括清洗、安装然后将样品放入聚酯或环氧树脂中。

图八.纵刨SEM图像。

去层工艺使用化学溶液/气体蚀刻和机械抛光来缓慢、精确地去除芯片上的每一层金属。

图九.金属去层示意图。

4.3.1. FIB (Focus Ion Beam):

FIB是IC设计公司最常用的失效分析手段之一,这里就不赘述了。

4.3.2.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也是常用手段之一,因为其放大倍数很大,所以利用其他手段确认失效点后便可利用SEM进行直观观察,从而确认失效原因。SEM可以对表面进行观察,也可配合纵刨技术对截面进行观察

4.3.3 SCM(Scannin Capacitance Microscope):

扫描电容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主要是利用探针对半导体器件施加信号,然后测量C-V曲线,从而确定半导体器件的掺杂类型。

而类似AFM、TEMEDXXPSXRD等微观物相测量手段,一般是Fab进行更深层次的失效分析时才会用到,Design House一般不需要介入如此深的物相表征。


因为失效分析比较例化,很难总结出一套通用的细则,且能产生芯片失效的可能性不胜枚举笔者认为失效分析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只有见多识广后才能总结出失效的规律与普遍特征,笔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家多多交流,毕竟一个人的见识总归是有限的。

原作者:番茄ESD小栈


来源:工程师看海
化学电源电路半导体通用更多行业芯片裂纹ElectricMultisi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2-26
最近编辑:10月前
工程师看海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25粉丝 38文章 250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