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的创新课:为什么只讲常识?

10月前浏览1825

我讲了20年创新课,都是我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的结果。每次讲完都会反思一下:我到底讲了些什么?有次意识到:我讲的不是什么巧妙的方法,仅仅是一点常识。  

为什么会讲常识?因为我见很多人直接或者间接地会犯常识性错误,包括许多大名鼎鼎的专家、院士、大学校长级的人物。  

人们为什么会犯常识性错误?因为他们认定方向正确就去做了,没有仔细去想想做法对不对。对某些学阀来说:反正他们也不做具体的事情。

人们为什么确认方向是正确的?因为领导说是正确的、专家说是正确的、世界上都认为是正确的、国家也在支持、有名又有利,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方向正确,为什么会犯常识性错误?因为方向正确与目标、方法合理是两码事;正确的方向,照样也会失败;而理想主义,几乎注定失败。中国科技界的人太喜欢跟风,人虽从明却不习惯于自己深入思考、迷信权威和领导、喜欢趋炎附势。和当年的王明之流是一样的。  

需要强调的常识是什么?要明确具体的需求、了解具体的约束和条件、才能制定出具体的线路。总之,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决策。  

人们犯的常识性错误是什么?具体需求、条件和约束都不清楚,就盲目朝着一个方向走。有了大量具体的案例,才会有通用技术。有些专家,连一个具体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去做所谓的“通用核心技术”,以博取名利。这纯粹扯淡。但遗憾的是:这种扯淡的人很多、甚至可以说比例很大。  

犯错的危害性有多大?在我国,多数创新项目因为缺乏常识而失败,许多专家院士在从事技术创新时缺乏常识。  

如何在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同时,又能迈向理想的方向?搞清楚具体需求、条件和约束的基础上,首先做选择:知难而退、知难而变、还是知难而上。  

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并不是每个想法都值得做:事实上是,大多数新想法不值得做,必须大量淘汰不合适的想法。需求不强烈、条件不理想时,这样的项目就可以不做。避免做那些做不成、不值得做的事情,才有机会去做值得做、能做成的事情。这就是知难而退。  

在创新的过程中,理想需求实现不了、现实条件不理想是一种常态。这时,我们往往需要调整目标或者把重点工作转向创造条件、使目标具备现实可行性。而不是直接去做那些理想的目标。把做不成的事情转化成做得成的事情,才有机会成功。这就是知难而变。  

确定可行性之后,仍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你确实想明白了,知道你的思路是对的、可行的,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坚持下去,克服这些困难。反之,如果没有想明白,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甚至放弃。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坚持,就是知难而进。  

要理性地对待创新,要学会从具体问题出发,才能有更大成功率。这就是我说的常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2-20
最近编辑:10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