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贾云甲:特斯拉电池设计电化学体系和反常设计逻辑分析讲解

精品
作者优秀平台推荐
详细信息
文章亮点
作者优秀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平台推荐
内容稀缺
11月前浏览3228



导读:大家好,我是贾云甲,仿真秀专栏作者,10+年锂电仿真经历,具有扎实的电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仿真实践经验。曾就职于国外全球TOP锂电池厂,带领团队从头搭建锂电池机理建模仿真部门,主导开发系统完整的工程仿真技术以及机理建模技术,为电芯研发项目提供数字化仿真支持(在全球知名整车厂量产项目落地应用),先后为来自国内外知名锂电企业(涵盖行业前20的所有企业)和高校的学员提供系统的锂电池仿真培训指导。
自2023年起,我将在仿真秀开通自己COMSOL锂电仿真专栏,分享自己的原创视频教程、培训和锂电咨询等服务。以下是笔者仿真秀专栏内容,希望对comsol锂电设计仿真从业者和学习者有些帮助,也欢迎大家通过仿真秀平台联系我进一步技术交流,以下是正文:
特斯拉是最为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尤其是Model 3车型,可以说是特斯拉多年电动技术积淀的集大成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拆解分析一下特斯拉的电池系统设计亮点。
一、Model3P配置参数解析
从整车配电量设计上2022款Model 3提供了60 kWh和78.4 kWh两个选项。跟今天的新能源车型对比来看,这个级别的配电量算不上大电池包设计,但对于特斯拉的一体化极简车身来说,实际上特斯拉走的是大电池包高能量设计路线。高能量设计的优点是可以给电池提供更加温和的运行工况,降低对电池功率密度的需求,同时可以提升电池的服役寿命表现

电化学体系上,特斯拉电池也非常有特色。跟国内的NCM三元不同,特斯拉电池使用了NCA三元材料,这种材料比NCM三元材料的比容量更高。负极上特斯拉引入了硅基材料,大大提升了负极的克容量表现。所以从电化学体系匹配上,这个设计的初衷是追求高能量密度,跟电池包高配电量的设计逻辑是一致的。特斯拉使用硅基产品要比国内电池早一代,所以在理解上可能也更加深入,设计上引入一些反常设计思路。
国内电池企业,早期设计很少使用硅基材料,当然也跟早期国产硅基材料性能较差有关。目前国内企业一般在超高比能产品上使用硅基材料,比如ED>300Wh/kg的产品。由于硅基材料天然引入的低首效问题,一般国内设计使用硅基材料的话都会使用补锂技术,但是补锂技术的工艺成本极高,所以真正量产产品上很少有落地应用的。而特斯拉的设计上虽然用来硅基材料,但是却没有使用补锂技术,按照常规的思路可能这样就无法发挥出电池的能量密度优势。但其实特斯拉在这里是做了非常体系化的设计考量。
二、特斯拉电池电化学体系解析
首先,一味地追求高比能设计往往会带来一些其他的弊端,比如,能量型电池往往功率能力受限,而这对于快速补能需求强烈的电动车来说又是非常难以妥协的;其次,特斯拉圆柱形封装和加硅设计都是不利于电池的寿命这也跟我们追求的长寿命电池背道而驰。所以从参角度来看的话特斯拉电池每一个方面的性能都没有挖掘到极致,但其实特斯拉的电池设计里面是把能量、功率、寿命体系匹配甚至制造效率多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的体系整合最优化设计。
负极虽然加硅了,但是量非常少,所以复合负极整体的首效降低可以接受,而正极使用了高克容量的NCA三元材料可以在保证容量比较大的前提下为负极提供一部分初始消耗锂源,这样体系的能量密度潜力虽然没完全发挥出来(也已经是一个单项高指标设计)但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功率性能。通过仿真模拟定性对比可以看到,相对于普通石墨体系高比能设计,特斯拉电池设计的充电能力提升了15%以上, 这也间接会提升电池的寿命行为。
提到体系设计对寿命影响,这里也顺便补充说明一下,传统的电池设计方法往往都是凭经验来设计,这样在面对一些新的体系/材料的时候就无法在设计阶段将寿命影响纳入考量。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发钠电池的时候,就会发现两款硬碳材料明明克容量没有差别,但是循环性能却相差很多。但其实材料特性对寿命的影响,是可以通过材料级别的电化学表征+系统地电化学模拟分析来识别出一些关键老化机行为上的差异,不过机理上要复杂一下,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三、特斯拉电池的封装设计

以上是笔者关于特斯拉电化学体系设计分析,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一下特斯拉电池的封装设计。单纯从封装形式上来看,对于石墨负极体系电池来说,圆柱形电池是一个低寿命设计元素(同样的电化学体系,圆柱形封装会比软包和方形电池寿命要差),但是对于加硅体系来说,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硅基的另一个天然特点是膨胀效应非常显著,而圆柱形封装如果设计合理就可以有效的把极片膨胀限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升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率先把硅基引入到圆柱形电池,反而可以把两个“短板”设计元素组合提升一些。

事实上,从早期的车主数据来看,也能够证实我们的分析(Model 3的实际数据较少,这里参考了更早的车型数据,电化学体系是一样的)。从早期的用户电池衰减数据可以发现特斯拉电池的循环性能并不突出,模型预测全周期循环寿命低于1000cycle@80%SOH,这比目前国内企业的长寿命电池要差了一大截,但是大电量设计降低了循环寿命的要求,实际的用户体验上并没有折扣感。

    来自荷兰车主和比利时的大样本数据统计同样支持这一结论,但是在特斯拉的体系化设计能力加持下,电池包的循环寿命劣势并没有影响实际的用户体验。

电池日上特斯拉也公开了一些先进技术元素,我们这里也简单解析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集流结构的优化。圆柱封装电池本身不是什么新的技术,早期的3C领域已经很成熟。但是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厂商并不看好圆柱形封装。主要原因是圆柱形电池如果做大容量的话,过流极化、热管理、制造各方面都会遇到问题。类似地,软包电池也会遇到封装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内电池厂主要以方形产品为主。

特斯拉钟情圆柱电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 产品路线的历史沿袭:早期做电动车的时候没得选,市场上成熟的电池产品只有3C电池;

  • 圆柱封装的单体及成组降本空间都优于方形和软包:圆柱电池的生产效率远高于方形和软包电池,单体自支撑性好,对于高成组效率Pack设计兼容性佳。

所以基于这些考虑特斯拉优化了圆柱电池的结构设计,引入全极耳卷心,大大缓解了传统圆柱形电池的弊端。可能直观上大家认为全极耳设计的目的是降低载流极化,但其实这种设计的另一个实质性优点是提供了畅通的内部传热路径。因为电池卷心带来的结构各向异性使得圆柱电池轴向传热能力远大于轴向传热能力,仿真分析表明全极耳设计在轴向上打通了卷心跟端面的直接传热路径,从而大大优化了电池的内部热环境。

电池日上的另一项技术是干电极技术这个技术把特斯拉"全都要"的野心暴露无遗以往的电池设计已经没有太多创新,就是单纯在卷指标,活性物质不断涂的更厚,集流体不断减薄(或者替换成复合集流体),已经触及设计天花板,不转换设计逻辑的话,已经没法带来质的变化。干电极是电池创新里面非常独特的技术元素,不像其他的设计元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属性,干电极为“全都要”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干电极技术会是锂电技术创新的下一个增长点。

特斯拉布局干电极技术的核心诉求是极致降本!干法生产工艺在物料、工序、厂房等多个方面做了”减法“操作,因此降本潜力极大。另一方面,干电极在做完”减法操作“之后,电化学性能和衰退特性还能实现大幅提升!这里面的机理比较复杂,核心的差异在于干电极整个电极的形态跟湿法电极差别很大,间接导致极片层级的关键电化学特性得到改善。把干电极的特殊极片特性描述引入电化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表明,干电极的Rate性能、循环性能等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过第一代干电极目前工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迟迟未能大规模量产。比如自支撑膜片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断带导致生产速度和良率提升不上去。

据悉,目前特斯拉正在开发第二代干电极技术,为了提升工艺制造性和同时进一步提升电化学性能,二代干电极可能会引入一些仿生和纺织技术元素。

四、特斯拉电池设计归纳总结

最后,简单做一下归纳总结,特斯拉电池设计中存在很多反常设计逻辑,这恰恰体现了其强大的体系化设计能力,其运用的设计元素每一个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设计元素来看待,而是需要综合体系化的进行分析:

  • 圆柱封装形态选择上,考虑的是单体的结构自支撑更有利于Pack上使用大模组或者CTP路线,提高Pack成组效率,为高配电比提供方便,同时圆柱封装跟硅基设计元素自洽性高,实现技术元素互补;圆柱另一个设计意图是,高制造效率,为极致降本铺垫;

  • 电化学体系上加硅但是不补锂,正极搭配了NCA,但进行了降阶使用(克容量只发挥了192mAh/g),是为了在能量、功率和成本上综合权衡;

  • 电芯层级的寿命劣势(加硅、不补锂、圆柱形态),在整车层级上巧妙的化解,没有一味追求极端单指标,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没有欠设计,也没有过设计;

  • 新型集流设计同时解决了极化和热管理需求,使得大圆柱设计成为新的产品趋势;

  • 干电极作为一个”全都要“的创新元素,开辟了新的技术高地,意图同样是极致降本+性能提升。

综上,特斯拉的设计逻辑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其体系化设计思考跟传统企业单纯卷指标式Roadmap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特斯拉发布4680电池以来圆柱电池风头一时无两,很多企业都跟风布局圆柱电池,但是或多或少有些盲目效仿的成分在里面。

很多企业在涉足圆柱电池后又回归到单纯卷指标研发思路上,比如单纯把封装尺寸进一步加大,或者硅含量加更多等,这些缺乏体系化设计考量的单点设计路线,往往会适得其反。比如,单纯提高硅含量意图卷能量密度,很容易造成电池跳水,或者循环后期遇到裂片的问题(虽然圆柱封装结构对膨胀的约束能力极强,但是不合理的设计往往使得卷心受力过大)。当然,国内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布局数字化设计能力,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展更加体系化的设计评估,大大提高新品研发的设计命中率,所以相信一些优秀的国内企业同样可以做出综合性能更优的先进产品。

我们今天就先解析到这里,后半部分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进行解析。最后做一个预告,之前经常有学员会咨询一些电池相关的理论、仿真及工程知识,比如,为什么使用DCR模拟产热总是感觉偏差大?P2D到底能不能够用来描述工程三维电池实体?后续会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个系列专题《锂电池知识乱序300问》放到我的仿真秀专栏,欢迎关注。

五、我的零基础入门锂&钠电池仿真技术
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数字化研发经验,在仿真秀原创独家整理了一套系统的电池仿真建模课程,里面不仅包含了锂电池研发过程中非常有工程实用价值的模型技术,还引入了钠电池这种新兴电池体系的相关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了解,交流学习。

COMSOL Multiphysics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系列专题

COMSOL Multiphysics具有强大的多物理场全耦合仿真分析功能、高效的计算性能,可以保证数值仿真的高度精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水系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发展方兴未艾。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过程。利用COMSOL分析电池的相关科学、工程问题,逐渐变成电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本课程是以往多期直播课程的迭代升级版,相对于往期课程,本课程根据学员反馈和最新行业动态,增加了大量实际工程模型,课程设置更加细致,更有利于初学者快速入门。课程从理论知识、软件知识、工程知识三个角度系统介绍COMSOL软件的功能和流程化建模方法,以及锂/钠电池的典型仿真建模技术。课程中根据老师自身的项目实战经验分享行业大量原创模型案例,通过实际案例Step by Step式的实操演示COMSOL建模仿真分析流程,并分享一些学习软件的经验和模型优化技巧。以下是课程大纲:

       

你将得到

1. 系统学习COMSOL仿真技术;

2. 学习锂/钠电池电化学体系相关的基础知识;

3. 学习经典电化学模型框架原理及实现方法;

4. 学习电化学 多物理耦合建模仿真技术;

5. 解决学员在应对锂/钠电池仿真入门难、无头绪的问题;

6. 解决学员在COMSOL学习过程中资料陈旧、难以与实际工程/科研工作联系的痛点;

7.主讲人曾就职于国外全球TOP锂电池厂,提供相关模型资料供学员练习巩固提高,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并提供VIP群用户交流,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加餐内容。

       

培训讲师

锂离子电池讲师

贾老师,仿真秀优秀讲师 10+年锂电仿真经历,具有扎实的电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仿真实践经验。曾就职于国外全球TOP锂电池厂,带领团队从头搭建锂电池机理建模仿真部门,主导开发系统完整的工程仿真技术以及机理建模技术,为电芯研发项目提供数字化仿真支持(在全球知名整车厂量产项目落地应用),先后为来自国内外知名锂电企业(涵盖行业前20的所有企业)和高校的学员提供系统的锂电池仿真培训指导。

       

课程介绍

       

往期案例展示

单颗粒分析

电池热分析

电解质浓度演变

电池膨胀分析

电极电流密度

电极颗粒分析

卷芯升温

锂沉积

方壳风冷

盐雾分析

三维效应

电极缺陷

圆柱电池膨胀

储能电池温升

集流体发热

       

报名详情

01

报名费用

(含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

COMSOL锂离子电池仿真应用学习:


扫码试看

费用提供正规机打发票及盖有公章的纸质通知文件;

对公转账          

公司名称:北京赋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仿真秀)          

开户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直门支行          

账号:110942242410201

银行联行号:308100005631


如需开具会议费的单位请联系招生老师要会议邀请函;购买前请联系文章末尾微 信二维码,咨询和索要优惠券等。


02

增值服务

1、凡报名学员将获得本次培训电子教材提前预习及随堂电子模型资料;

2、价格优惠:

优惠一:2023年12月31日前咨询客服领200元优惠(仅限前10名);

优惠二:同一人同时报名两个专题课程可享受额外100元优惠;

03

联系方式

扫码咨询领券


(完)



来源:仿真秀App
Comsol化学汽车电子新能源理论化机材料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1-30
最近编辑:11月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9996粉丝 21443文章 3502课程 218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