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威复材首席科学家李书乡表示,公司作为“民参军”企业之一,正在循序渐进地推进军民融合任务。公司在碳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并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碳纤维行业正在向多品种发展,但产业化发展仍需突破关键技术。公司正加速研发新型号产品,保障供货,同时扩大民品市场和供货量。在军民融合方面,公司将适应军品管理办法,并抓住机遇发展。此外,国内碳纤维工业应用相对滞后,但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公司正积极布局风电、汽车轻量化等领域。
正文
光威复材首席科学家李书乡11月25日在“2017天府金融论坛”上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作为“民参军”企业之一,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深入贯彻军民融合任务和工作,落实军民企共同发展。我国碳纤维工业应用相对滞后,产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碳纤维的研究成果?
李书乡:光威复材目前已攻克高强中模、高强高模工程化关键技术,掌握高强型碳纤维工程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产业线制造。公司高强中模和高强高模都已有工程化生产线。
中国证券报:此前,高强型碳纤维工程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被国外垄断,公司研发该技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李书乡:截至目前,我们通过一系列科研和生产工作,已形成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研发团队主要以公司自己培养的团队为主,以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团队为辅,形成一个联合团队。
中国证券报:如何解决碳纤维产业化发展的成本问题?
李书乡:影响碳纤维成本的因素包括人员费用、材料、效率、能耗等。其中,效率对成本影响较为关键,相关技术成熟度是直接反映在效率上的。如技术成熟、效率提高,成本就会相应下降。能源消耗对成本影响也较为明显。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在研究如何降低能耗,或寻求价格更为低廉的能源。
中国证券报: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李书乡:从碳纤维本身来说,碳纤维正在向多品种发展,产品品种加速完善。在产业化发展方面,由于产品产业化还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突破,所以产业化发展还需一定时间。
从国际市场看,碳纤维生产厂家和应用厂家联合进行资本运作正在成为趋势,比如通过互相持股方式进行深入合作,实现上下游企业加速融合;从国内市场看,近年来,各地正在加速投资、建设碳纤维产业园,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军民融合方面进展如何?
李书乡:公司作为“民参军”企业之一,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深入贯彻军民融合的任务和工作,落实军民企共同发展。从公司角度,一方面,加速研发新型号产品;另一方面,保障现有产品供货。还要扩大民品市场和民品供货量,综合平衡公司整体业绩。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民用航空领域有何布局?
李书乡:作为国产碳纤维及碳纤维机织物制造商,公司与下游复合材料制造商一起按照中国商飞复合材料适航的管理规范进行PCD审核,目前碳纤维及机织物已完成审核并通过预批准,开始小批量供货,供下游制造商进一步完成完整的复合材料验证工作,以期有机会参与实现国产化替代。
中国证券报:公司布局军民融合中遇到的问题?
李书乡:碳纤维是军民通用的产品,但是在生产、科研过程中,军品和民品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公司作为民营企业,要适应军品的管理办法和体系。
中国证券报: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公司有何机会?
李书乡:公司作为已经“参军”的民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的贯彻实施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多的利好。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军民融合更加重视,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在保障现有品种的生产、供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于品种研发的投入,研制出军工所需的更新、更高级的产品。
中国证券报:T800H碳纤维何时可实现量产?
李书乡:在相关项目上,作为材料环节,T800H碳纤维已锁定工艺,完全具备量产技术和工艺能力。目前,项目整体上还处于后续工程化应用验证阶段,何时能完成验证工作尚不确定。
中国证券报:国内碳纤维市场和国外碳纤维市场有何区别?
李书乡:国外碳纤维80%用于工业,20%用于体育休闲。国内恰好相反,80%用于体育休闲,20%用于工业。主要原因是,我国碳纤维应用可能主要还是发起于鱼竿、户外体育用品等领域,工业应用相对滞后,工业应用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不过,这正说明我国碳纤维应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公司有哪些布局?
李书乡:公司目前在与维斯塔斯合作供应风电碳梁,在国内风电市场,公司主要给国内风电客户供货经编织物。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公司一直在跟踪汽车领域应用碳纤维的机会,与一些汽车厂商和一些科研院所合作尝试一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部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