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解析ℱ史上最全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介绍

2月前浏览773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均源于1956年,前者专注民用航天,如神舟、嫦娥等;后者侧重国防军事工业,如防空导弹。两者规模庞大,各有多个下属研究院和专业公司,业务广泛覆盖航天、电子、通讯、房地产等领域。在军民融合背景下,航天科工也涉足民用产品。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均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拆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刚拆分时称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改现名)。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民用航天产业,即通常意义上的航天工程,包括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军用方面包括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我们所熟知的神舟飞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空间站、北斗导航卫星等都是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主要从事国防军事工业,我国各类型的防空导弹和飞航导弹大都出自航天科工。 

       关于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网上有这么个精辟的段子:

科技是把人送上蓝天,科工是把人送上西天

科技的对象是自己人,科工的目标是敌人

科技那么小气,打出去了还要!

科工那么大方,打出去就算了!

科技干的是光明正大显威扬名的活,科工干的是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活

科技发的是钱,科工发的是火

科技高兴的是又成功了,科工高兴的是没掉下来

打仗还是要靠科工底,打仗真要靠科工就完了底

科技中的成功人士能在报纸上看到,科工的优秀代表只能将来在历史书上找

科技成功了国家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科工成功了,国家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科技的成功对外说叫宣传,科工的成功对外说叫泄密。

科技是为了和平事业往天上飞,科工是为了战争事业往天上扔。

科技飞过留名,科工飞过留声。

科技钱途美好,科工前途无光。

科技搞的型号地球人都知道了,科工的型号即使是在局域网上也叫 X-X

科技向上面要钱打着和平的旗号,科工要钱打着战争的旗号

科技飞向蓝蓝的太空,科工飞向敌人的舰船

科技的成就感是安全往返,科工的成就感是一去不返。

科技是是搞卫星的,科工是搞卫生的

科技史英雄,科工是凶手

        当然,段子终归是段子,航天科技也做各型战略和战术导弹,航天科工也做卫星等各类航天产品,特别是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航天科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应用、医疗器械和建筑等民用产品。航天系统的这两家单位规模都是极其庞大的,航天科技现有职工约16.6万,航天科工则越有职工约15万,本汪在查阅这两家单位信息的时候,说真的也被他们的规模惊到了,原来只知其大,未料竟如此之大。要想好好认识这两个单位,还得细细捋一捋。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都由多个下属的研究院和专业公司组成,特别是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采用数字编号的研究院,名称相似。

       一院

       航天科技一院即名声显赫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也被誉为中国航天的发祥地,长征系列火箭大多出自该院。火箭院现有从业人员约3.16万人,现有院士7位,2015年时院资产总额1016.8亿元,现有13个中央在编事业单位(含院本级),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6个院属非法人实体单位,3个院级全资公司,4个院级控股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真是庞大!)



       航天科工一院全称叫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军民信息系统的研究及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生产,从事电子对抗、空间有效荷载、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及信息技术、装备测试与综合保障信息化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及产业化工作。除院本级外,还下属南京八五一一研究所、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广州航天海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华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临近空间飞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子单位。在北斗导航、卫星通信、智能检测、智能交通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均有产品。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院一般是指航天科技一院

       二院

       由原二院为主体组建,属于航天科工,全称为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空天防御导弹研制生产单位,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我国第一个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固体陆基机动战略导弹等型号。下属机构有201所(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仿真中心、23所、25所、203所、206所、207所、706所、210所和801所。

       三院

       由原三院为主体组建,属于航天科工,全称叫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号称要建立国际一流的飞航技术研究院。三院有下属单位33家,包括31所、33所、35所、303所、304所、306所、310所、8357所、8358所、8359所、111厂、159厂、239厂、254厂等单位。

       四院

       航天科技四院也叫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或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久、水平最高、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主要承担着我国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下属单位有:41所(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42所(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43所(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44所(陕西电器研究所)、47所(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401所(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701所(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707所(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工四院也叫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或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由原科工四院和科工九院合并重组而成,是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抓总单位,快舟系列快速响应固体火箭即是出自科工四院。下属第四总体设计部(四部)、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四○一所)、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十七所)、导弹总装测试厂(南京三○七厂)、航天晨光股份公司、南京晨光投资公司等单位。


       五院

       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全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制基地。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有关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目前已抓总研制和发射了200余个航天器。下属单位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504所)、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518所)、卫星应用系统部、北京卫星制造厂、控制与推进事业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502所)、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515所)、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503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514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总装与环境工程部,511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513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512所)、通信卫星事业部、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510所)、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08所)、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宇航元器件工程中心等。



       六院

       航天科技六院全称为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先后研制成功了近百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功能从主发动机到上面级发动机、轨姿控发动机,应用领域从运载火箭到卫星、飞船等各种用途的航天器,参加了包括中国第一代远程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在内的数百次重大航天发射。

       航天科工六院全称为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科工六院与航天科技四院均始于原航天总公司四院,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原总部位于陕西,但有一个很大的科研基地位于内蒙古,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分给了航天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分给了科工集团,科工将其重命名为科工六院。因此其业务范围与航天科技四院接近,也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下属单位包括:41所、46所、210所、359厂、389厂、601所、602所、金岗重工公司、亿久公司、西安自动化公司等。

       七院

       航天科技七院全称为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前身是国防三线建设062基地和064基地,2005年正式更名为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在四川成都挂牌成立。该院是一个以航天型号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为主,以国防装备生产、火箭弹研制、航天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发了卫士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统,业务范围包括重大装备制造、综合机械加工、精密机械加工、电子控制仪器设备、液压伺服机构、电液控制系统、火工装置、光电显示技术等。下属单位包括:第七总体设计部、长征机械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燎原无线电厂(四川航天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烽火机械厂(四川航天机电工程研究所)、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火工技术研究所、四川达宇特种车辆制造厂(四川航天特种动力研究所)、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140计量站)、成都航天通用动力机械厂、四川神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航天电液控制有限公司、四川航天建工集团、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航天医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航天科工七院全称叫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从公司官网首页也就能直接看出是搞房地产的了。主要从事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咨询设计、前期规划、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地质勘察、工程监理、建筑施工、装饰装潢、地基处理、市政工程、设备安装、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评价等业务,具有从事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安防系统设计施工、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以及电磁屏蔽、空调净化、现代温室、压力管道设计等非标准设备技术研发、研制生产的综合能力。目前下属设计分院(所)、事业部、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40多家单位。



       八院

       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全称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的航天型号产品主要涉及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五大领域,另有太阳能光伏、汽车零部件、燃气调压设备、新材料、机电产品等领域,航天服务业主要涉及进出口贸易、物业管理等民用产品。风暴一号、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一、二级)、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均出自航天八院。研制了长空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等卫星。承担了神舟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推进舱/资源舱、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主要设备、总体电路分系统设备等主要舱段和系统的研制。承担了探月工程月面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关键系统的研制。旗下现有11家总体设计、总装总测和专业研究所,20家企业以及1家上市公司。

       九院

       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全称叫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惯性导航、遥测遥控、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微电子、机电组件等领域的研究。是上市公司火箭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中兴通讯及航天动力的第二大股东。

       十院

       属于航天科工集团,全称为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领域涉及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冶金等行业,拥有电源、微特电机、伺服机构、惯性器件、继电器、电连接器、特种方舱等产品的研制生产能力。辖有18个企业(含1个上市公司)、9个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65亿元。

       十一院

       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全称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和研制了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性能预测方法;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电弧加热器和电弧风洞。彩虹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即出自该院。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还下辖有: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集团则另外下辖有: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河南公司、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汽车公司、中国航天科工培训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财务公司、中国航天科工资产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航天信息股份公司、航天通信股份公司、航天晨光股份公司、航天发展股份公司等。

来源:军鹰资讯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电源电路通用航空航天冶金汽车电机材料控制试验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01
最近编辑:2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7粉丝 34文章 37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注ℱ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纺织行业创新发展新动力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联合产业链相关方发起的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26日成立,聚焦前沿材料技术攻坚和应用,破解碳纤维中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局面。据新华社4月26日消息,碳纤维是高性能纤维的一种,作为前沿材料广泛应用于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以轨道交通为例,碳纤维不仅可以使车体轻量化,还可以降低能耗、增强安全性。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我国已具备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拥有碳纤维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然而,产业仍存在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相比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说,碳纤维复合材料既是纺织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先进制造的基础,创新意义和市场潜力巨大。此次成立联盟,旨在把政府与产业界、顶层设计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搭建终端应用牵引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李陵申说,联盟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知识产权和共建共享为特征,通过多渠道投入研发资金,在全产业链推动共性技术科研攻关和产业化,加速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寻求发展先机。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