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聚焦ℱ关于丰田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及碳纤维高压储氢罐

2月前浏览1486

丰田汽车的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日文“未来”之意)。

“Mirai”是丰田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如其名,Mirai被丰田汽车视为“未来之车”。

Mirai在行驶过程中不加油、不充电、不排放尾气,唯一排放的废物是纯净水!

Mirai代表着未来,一个真正节能而环保的汽车时代。

那么这一切都是如何实现的呢?

Mirai的工作原理,通过电解水制氢,再把氢气加入车内发生化学反应驱动电机为车提供动力。

技术将梦想变成现实

“燃料电池”这四个字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因为这是全世界科学家研究了数十年的技术,始终没有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至少是没有谁能够拿得出成本适合消费级市场的成熟技术。

而在四年以前,丰田就已放出豪言说已经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可以使车用燃料电池的成本从100万美元降到5万美元,降幅高达95%!不到一年,丰田便用Mirai兑现了豪言。这是首次投放市场的量产燃料电池车。

宇宙黑科技的由来

丰田Mirai的结构与传统的汽油车或者纯电动车都不一样,如果硬要找出一个类似的结构,可能丰田最畅销的普锐斯跟Mirai会有着一点点相似的结构吧。

Mirai的动力系统被称作TFSC(Toyota FC Stack),即丰田燃料电池堆栈,是以燃料电池堆栈为核心组件的混合动力系统。TFSC没有传统的汽油发动机,也没有变速器,发动机舱内部是电动机和电动机的控制单元。

在驾驶舱底部布置着的燃料电池堆栈是整套系统的核心,本文也将着重点笔墨来对其做出解析。在车身后桥部分放置着一个镍氢动力电池组和前后两个高压储氢罐,没错,没有油箱和大面积的锂离子电池,Mirai唯一需要消耗的“燃料”就是氢气,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加满5公斤氢气就可以连续跑上650公里!

而为什么要在题目中说燃料电池是“宇宙黑科技”呢?那是因为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成分,氢元素在地球上储量也是最丰富的,而氢气在燃料电池中跟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排出的唯一“废物”是纯净水!所以氢燃料电池一直被认为是“外星科技”,是最适合宇宙空间站或者宇宙探测器使用的备用能源之一。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虽然燃料电池名字里面有“燃料”字样,同时氢气也能够跟氧气在一起剧烈燃烧,但在燃料电池却不是利用燃烧来获取能量,而是利用氢气跟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来形成电流的,这一过程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电解质薄膜”将氢气拆分,整个过程可以理解成蚊子无法穿过纱窗,但是更小的灰尘却可以……电解质薄膜也是燃料电池领域最难被攻克的技术壁垒。

因为氢分子体积小,可以透过薄膜的微小孔洞游离到对面去,但是在穿越孔洞的过程中,电子被从分子上剥离,只留下带正电的氢质子通过,氢质子被吸引到薄膜另一侧的电极与氧分子结合。电解质薄膜两侧的电极板将氢气拆分成氢离子(正电)和电子、将氧气拆分成氧离子(负电)和电子,电子在电极板之间形成电流,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结合成为纯水,是反应的废物。所以本质来讲,整个运行过程就是发电过程。因此Mirai是纯电动车,燃料电池堆栈代替的就是厚重且充电效率低下的锂离子电池组。

丰田Mirai搭载的燃料电池堆栈是由370片薄片燃料电池组成的,因此被称为“堆栈”,一共可以输出114千瓦的发电功率。此前我们也分析了大众集团的燃料电池技术,结构基本类似。丰田的燃料电池堆栈经历了十几年的技术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结构,比如3D立体微流道技术,通过更好地排出副产物水,让更多空气流入,有效改善了发电效率。所以整个堆栈的发电效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达到了3.1千瓦/升,比2008年丰田的技术整整提升了2.2倍。

由于燃料电池堆栈中每片电池发电的电压大约在0.6V-0.8V之间,整体也不会超过300V电压,所以为了更好驱动电动机,还需要安装一个升压器,将电压提升到650V。

700个大气压下储存氢气

了解氢气物理特性的人都清楚,氢气跟汽油不同,常温下氢气是气体,密度非常低并且非常难液化,常温下更是无法液化,所以氢气要安全储藏和运输并不容易。所以氢气无法像汽油那样直接注入普通油箱里。丰田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储氢罐,通过高压的方式尽可能多充入一些氢气。以目前的主流储存技术,丰田选用了700Mpa也就是700个大气压的高压储气罐,类似我们常见的“煤气罐”,只不过罐体更厚重。两个储氢罐一共的容量是122.4升,采用700个大气压储存,也只能容纳约5公斤的氢气。所以实际上燃料的重量并不大,反而储氢罐特别笨重。

为了在承受700个大气压的前提下仍旧保持行驶安全性,我们可都不希望坐在两个炸弹上面开车吧?所以储氢罐被设计成四层结构,铝合金的罐体内部衬有塑料内胆,外面包裹一层碳纤维强化塑料的保护层,保护层外侧再增加一层玻璃纤维材料的减震保护层,并且每一层的纤维纹路都根据所处罐身位置不同而做了额外的优化,使纤维顺着压力分布的方向,提升保护层的效果。

燃料电池堆栈+镍氢电池混合动力

直接驱动Mirai车轮的电动机功率是113千瓦,峰值扭矩335牛米,基本相当于一辆2.0升自然吸气家轿的动力水平。除了燃料电池堆栈发电之外,Mirai后轴上方布置的1.6千瓦时的镍氢电池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这个电池组基本上跟凯美瑞混动的电池完全一样,在整车负载低的时候可以单独用它供电带动车辆前进,与此同时燃料电池堆栈发出来的电可以给电池充电,用镍氢电池充当一个“缓存”;

当车辆有更大的动力需求的时候,镍氢电池组很快就会耗光,所以这时候燃料电池堆栈就直接向电动机输电,跟镍氢电池组实现双重供电来满足需求;当车辆减速行驶的时候,电动机转化为发电机来回收动能,电量直接输送到镍氢电池组内储存起来。

小结:

纵观氢燃料电池整个运行过程中,除了消耗氢气和空气之外,没有其他的能源消耗,没有加油也没有充电。相比纯电动车而言,目前充电最快的特斯拉Model S的超级充电站也需要1.25小时才能充满电量。氢气加注的速度则更快,仅需3分钟即可充满两个储氢罐,并且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甚至比普通汽油车更优越。

虽然现在加氢站还是极度罕见,但是普通加油站改造成加氢站的成本要远低于改造成快速充电站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预计,如果燃料电池车能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实际上市场空间会比纯电动车更大。

来源:电动知家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燃烧化学燃料电池汽车电子电机材料储能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02
最近编辑:2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4文章 37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专题』美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发展近况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新型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和民用领域。全球碳纤维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欧洲,其中日本企业在小丝束碳纤维生产规模和技术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则注重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特别是在大丝束碳纤维技术上领先。近年来,美国在低成本碳纤维生产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在民用市场打破日本企业的市场地位,同时保持对高端碳纤维产品的持续研发投入。行业技术现状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高化学稳定性、抗疲劳、耐磨擦等优异的基本物理及化学性能,并有高振动衰减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以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武器装备、工程机械、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风力能源、体育用品等领域。世界碳纤维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等少数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路线按照原料来分主要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三大类。其中以PAN基碳纤维为主流,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在生产技术路线上,可以分为小丝束(<24K)碳纤维和大丝束(48K-50K)碳纤维。目前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在PAN基小丝束碳纤维生产规模和技术上具有绝对优势,产品性能较为高端,然而成本也相对较高。美国是继日本之后掌握碳纤维生产技术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一,作为碳纤维材料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大国,美国在碳纤维生产方面更加注重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是PAN基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主导国家。PAN基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特点为对前驱体要求较低,产品成本低,适用于民用产品系列的开发。该技术最早由美国FORTAFIL公司和ZOLTEK公司商品化,在分别被日本东邦(帝人集团)以及日本东丽集团并购之前,这两家公司连同美国ALDILA公司和美国AKZO公司(先后也都被收购)为世界主要大丝束碳纤维产品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赫氏(HEXCEL)公司和氰特(CYTEC)公司这两家碳纤维供应商提供的是小丝束碳纤维,其产量虽然不及日本企业,但是性能和生产技术不相上下,其中赫氏公司为美国航空军用碳纤维的主要供应商。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制备能力具有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意义,美国在关注低成本碳纤维在民用层面市场推广的同时,对高性能碳纤维的制造技术也一直密切关注,保证自给自足。典型企业研究1美国卓尔泰克ZOLTEK(2014年被日本东丽集团收购) 美国卓尔泰克公司(ZOLTEK)1975年成立,最早是一个工业设备和服务公司,1988年通过收购进入碳纤维生产领域,通过上世纪90年代的不断扩大生产,到2000年后成为世界主要PAN基大丝束碳纤维供应商之一,碳纤维年产能在万吨以上。ZOLTEK在2004年之后的近十年间发展迅速,直到2013年经历恶性收购事件,最终在2014年被日本东丽集团并入,目前作为其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持续运作。ZOLTEK在1995年收购了一家在欧洲市场供应腈纶等化纤产品的公司,保证了原丝生产技术和供应,因公司拥有工业设备产业基础,为其碳纤维生产线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纺丝、预氧化、碳化等步骤上,均有自主技术,也提供碳纤维产品的加工成形设备和技术支持。ZOLTEK公司还承接了美国能源局的“低成本新型碳纤维研发和商业化”项目(2013年6月-2015年6月)。 图1 ZOLTEK碳纤维纺丝生产中试线(低成本碳纤维商业推广项目) 图2 ZOLTEK碳纤维生产预氧化步骤:PAN纤维通过氧化炉 图3 ZOLTEK碳纤维氧化中试线(低成本碳纤维商业推广项目)ZOLTEK的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性能在成本相对低廉的前提下,性能十分优异,其性能比所谓“航空级”也不差许多,其主要产品包括ZOLTEK PX35、ZOLTEK PX30碳纤维系列产品,以及ZOLTEK OX系列预氧丝产品。其典型产品性能列表如下: 图4 ZOLTEK PX35(50K)长丝产品图2美国阿尔笛拉ALDILA(2013年被日本三菱收购) 美国阿尔笛拉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生产商业化碳纤维高尔夫球杆的公司,被认为是高尔夫球杆这一领域的先驱者和领头羊。在1972—1889年的17a间,全部高尔夫球杆都在美国国内生产。为了降低成本,从1990年开始到1996年,该公司把碳纤维高尔夫球杆的生产转移到有廉价劳动力的墨西哥和中国珠海生产。到如今该公司只有3%的碳纤维高尔夫球杆在美国国内生产,63%在中国珠海生产,34%在墨西哥生产。为确保碳纤维高尔夫球杆的生产。该公司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鲍威(Poway,CA)专业生产公司需要的全部碳纤维预浸料,并在怀欧明州爱文斯东(Evanston,WY)生产制备高尔夫球杆需求59%的大丝束碳纤维。 3美国赫氏HEXCEL 美国赫氏公司拥有40年的碳纤维制造经验,有大量的航空航天数据资料,并在美国和欧洲拥有多个制造厂。赫氏公司是一个中模量碳纤维技术(小丝束)的领导者,能够自主生产供应聚丙烯腈(PAN),并专注于原丝和碳纤维的研发。赫氏的产品在 EN9100 和 ISO14001质量体系下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支持。 HexTow ®碳纤维可应用于世界先进产品和领域,其中包括:空客A350XWB、JSF、F18 E/F、A380、欧洲台风战斗机、环球快车、A400M、V22鱼鹰、波音787、GEnx发动机等。美国航空军用碳纤维主要使用HEXCEL公司的IM系列产品,以IM7(12K)为主。赫氏HexTow®碳纤维的生产分两步完成,步骤包括1、PAN前体体由丙烯腈加工而成,随后纺丝丙烯酸类纤维;2:前驱体经历氧化和碳化通过加热和拉伸进行后续表面处理和分级。其长丝产品典型值列表如下: 4美国氰特CYTEC(2015年被比利时索尔维集团收购) 美国氰特公司CYTEC是美国著名的化学材料生产企业,其总部设立在美国新泽西州,属于特种化学品和原材料生产,是美国军用航空材料的供应商之一。CYTEC公司的生产技术是PAN小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也生产沥青基碳纤维,提供一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产品具有卓越的结构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摩擦性能,适合各种独特的应用,包括刹车、防御系统和商用飞机等。 CYTEC典型产品性能列表如下: 重点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项目1美国能源部 美国能源部(DOE)对外宣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为加强美国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力,正加快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的开发。为推进以农业残留物、木本生物质等可再生非食物基原料生产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再生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将对两个项目进行1130万美元资助。这两个项目分别由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南部研究所(SRI)以及科罗拉多州哥顿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进行研究。其中,SRI将获得590万美元,用于创新一个针对非食用生物质糖类转化为丙烯腈的多步骤催化过程;NREL将获得530万美元,用于研究和优化多通路生产生物质衍生的丙烯腈。此项目将研究开发新的生物质转换技术,以使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原料丙烯腈成本降至1美元/磅以下。而美国能源部计划在2020年以前,将生物质可再生碳纤维的生产成本降至5美元/磅以下。美国能源部正帮助制造商利用碳纤维相关材料减少车重,从而改善燃油效率。研究表明,当车重减少10%后,燃油经济就能提高6%~8%。碳纤维相关材料可以对清洁能源技术组件进行优化,其中包括风力涡轮机叶片、加压燃料电池储氢容器以及节能建筑保温材料等。DOE方面表示,碳纤维材料在成本节约、性能提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应用广泛。该种车用塑料不但能够减轻车重,实现轻量化设计,还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此前,为鼓励生产企业用聚烯烃代替传统的聚丙烯腈为原料生产碳纤维,DOE还向陶氏化学公司、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以及福特汽车公司长期提供研究经费援助。2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DOE)与田纳西大学拜特尔有限责任公司(UT-Battelle LLC,后文简称“UT-B”)签署基本合同,委托后者管理和运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目前,UT-B正在寻求商业合作伙伴,并授权其对一种新型碳纤生产方法的使用。这是一种以市售的廉价的纺织级丙烯酸纤维前驱体材料为原材料,生产工业级结构碳纤维和阻燃碳纤维的工艺。ORNL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对参与申请公司的遴选和执照的颁发工作。ORNL对新型碳纤维生产方式和已经公开的传统碳纤生产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查了九大主要的生产工序,从开始的前驱体和预处理,以及最后的表面处理、定型、卷曲、检查和运输等。这份分析结果显示,新的生工艺在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方面都有明显的降低,整体降幅可高达50%。详细的分析报告将会和将来的合伙人共享。由ORNL生产的这种低成本碳纤的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突破了400ksi、40Msi和1%。这些性能很好地满足了汽车生产商用于某些耐高压部件所使用的高强度材料的标准。还有相当多的能源技术也能从中受益,包括风力涡轮机部件和气体压缩罐等。这种碳纤的生产工艺在ORNL碳纤维技术设备中心(CFTF)发展而来。CFTF由DOE的先进制造和车辆技术中心提供资金支持,未来持有执照的合伙人将能与ORNL的研究人员一起在CFTF合作研究。2016年初,美国橡树岭实验室(ORNL)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找到可削减50%成本的新型碳纤维制造工艺,现正寻求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并颁发授权执照。2016年8月29日,由美国著名前自行车职业运动员、企业家Greg LeMond投资成立的LeMond Composites公司发布了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成立的消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碳纤维科技研究团队(CFTF)成员、现LeMond Composites公司首席执行官Connie Jackson和她团队中的几个成员加入了LeMond Composites公司,将这项技术推向产业化。橡树岭方面表示:“这种新工艺的开发表明了橡树岭的标志性价值观:基础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也反映了能源局对国家紧迫能源挑战的承诺。能源局在类似于CFTF等项目和设施的持续投入将使得多种应用变得可行,并促使美国在能源效率方面的进步以及在全球工业界的成功。”3美国国防预研局 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在2006年启动先进结构纤维项目,目的是召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发以碳纤维为主的下一代结构纤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作为参研机构之一,从原丝制备工艺入手,提高碳纤维弹性模量。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小组通过突破原丝制备工艺,在保持碳纤维高强度同时,弹性模量提升28%以上。赫氏公司的碳纤维产品30年来一直停留在中等弹性模量水平,性能难以突破。2015年7月,该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PAN基碳纤维凝胶纺丝技术,将碳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5.5-5.8GPa,拉伸弹性模量达354-375GPa。虽然拉伸强度和IM7相当,但弹性模量实现了28%-36%的大幅提升。这是目前报道的碳纤维高强度和最高模量组合。其机理是凝胶把聚合物链联结在一起,产生强劲的链内力和微晶取向的定向性,保证在高弹性模量所需的较大微晶尺寸情况下,仍具备高强度。这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第三代碳纤维产品的自主研发实力。小结碳纤维高端材料在军工方面应用的绝对优势使得其生产技术领域成为全球大国的必争之地,美国适应其自身的国情状况,对未来碳纤维材料以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设定了相应的市场策略。2016年8月,有相关行业报告(FREEDONIA)指出,美国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将以每年5.3%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20年,美国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市场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份额将达到85%,这其中主要的增幅部分在于商用和民用市场。近年来,全球碳纤维产业主要向日本集中,美国作为碳纤维需求大国,为应对其内部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低成本碳纤维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投入研究。美国在碳纤维生产技术方面起步晚于日本,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方面有所不及,从其发展历史上来看,美国碳纤维企业将其碳纤维产业研发方向的一直定位在高产能、低成本的碳纤维生产技术上,主推对于材料性能要求不太高而对产量和成本有较强要求的民用市场,希望从价格方面打破日本的行业巨头地位。虽然近年来美国多家碳纤维主要生产厂家都被资本雄厚的境外集团公司收购,但美国对碳纤维产业的总体布局方向并没有太大改变。随着碳纤维产品应用布局的民用化,其成本和产能将逐渐成为市场占有量的考量指标,美国在低成本碳纤维生产技术上的提前布局,配合着其对市场的引导,已经在行业内引起了重视。主打低成本碳纤维的技术型生产企业也在逐渐出现,比如有着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技术支持的LeMond复合材料公司在2016年8月底刚刚宣布成立,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碳纤维研究设备和基础研究的整体支持,来自于美国能源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在高性能碳纤维的产业化市场短期内比不过日本,所以想通过低成本产品在民用和商用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但并没有放弃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除了企业层面的军工订单,在研发层面也有关于高性能纤维研发的长期项目,以保证其航空军工等高端产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1.威盛新材:http://www.tanxw.com/news/hydt/1290.html2.新材料在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06/21/21918369_518386049.shtml3.《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研究》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_Ya2unS6E_5y7vvxd7prSSf6OGC-eK8NxCoc7OcUANWDWQHG_MD3w25lXTG8Lla_emTxNUIPI2fc2EZtoll7Hxi6aR2Mgg5OEYeG80DJtK4.骏怡汇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碳纤维产业发展综述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D2Qp4XAtfNlmFqFHw0Jw6vnD1ikBVYOAk-9uzRAlwybc5R7DYcw1kymTZSMZlcTHGLSGC3rJpPQM5_bJC4w8dOe44CBYEeBzyGA4KrsWCK5.《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交流材料汇编 2014年8月》6.公司内部信息资料(包括既有行业动态报告、机构基础调研等)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