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专业ℱ纤维材料的热力学三态

3月前浏览641

研究纺织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其合理加工和正确使用有重要意义。纤维性质在温度转变点前后表现有明显不同,用不同的温度转变点来表征。从研究的内容看主要有热力学性质、热定形、热破坏等。

热力学性质,是指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随之变化的特性。绝大多数纤维材料的内部结构呈两相结构,即晶相(结晶区)和非晶相(无定形区)共存。对于晶相的结晶区,在热的作用下其热力学状态有两种:一种是熔融后的结晶态,其力学特征表现为刚性体,且具有强力高、伸长小、模量大的特性;另一种是熔融后的熔融态,其力学特征表现为黏性流动体。两者可以用熔点来区分。对于非晶相的无定形区,在热的作用下其热力学状态有脆折态、 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分别按变形能力的大小采用脆折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黏流转变温度来划分。

纤维材料的热力学三态

对于线型高聚物,材料非晶相的黏流转变温度和结晶的熔点常互相重合,很难区分,所以测量纤维的热力学性质时首先表现出来的变化是非晶相的变化,其典型曲线发图1所示。

图1   纤维材料的典型热力学曲线

图1是在恒应力条件下纤维的变形能力(实线)和拉伸模量(虚线)随温度变化的过程,其转折点分别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和黏流转变温Tf, 且转变温度都有一个区段,这是非晶态高聚物所物有的力学三态特征。其中,多数合成纤维的力学三态特征比较明显,而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在某些升温速率下(高温时)不呈现比较明显和黏流态特征,而直接分解、炭化。 

1、玻璃态

在低温状态时,纤维内部大分子热运动的能量经较低,运动单元中有基、链节、短支链等短小单元,链段处于被“冻结”状态,运动方式主要为局部振动矣键长、键角的变化。因此,纤维的拉绅模量很高,强力高,变形能力很小,且外力除后,变形很快消失,纤维硬脆,表现出类似玻璃的力学性质,故称琉璃态(或硬玻璃态)。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运动单元尺寸增加,纤维大分子链段有了一定的回转能力,纤维表现出一定的柔曲性,坚韧性,作用力大的情况下可见塑性变形,这个状态常被称为软玻璃态(或称为强迫高弹态),绝大多数纤维在室温条件下处于此状态。

当链节、链段、主链旋转及侧基均被冻结时称为脆折态。

纺织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都高于室温,所以在室温条件下,衣服能保持一定抗拉伸能力和硬挺度,如氨纶的玻璃温度在-40°C以下(聚醚型为-70°C~-50°C)在常温环境下具有优良的弹性。

2、高弹态

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某一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后,纤维的拉伸模量突然下降,纤维受较小力的作用就发生很大变形,而且当外力解除后,变形快速恢复。在“温度-变形”或“温度-模量”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区,这个区间的力学行为类似于橡胶的力学特征,纤维的这种力学状态就称为高弹态或称橡胶态。从分子运动机理看,在此温度下纤维内部的大分子链段已经“解冻”,链段可以绕主链轴作旋转运动,使大分子卷缩、伸直变形比较容易,且产生的变形也易于通过链段的热运动恢复原来的形态。这是高聚物特有的力学状态,高弹形变的实质是链段运动使大分子发生伸展一卷曲运动的宏观表现。

3、黏流态

当温度再继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黏流转变温度Tf)后,大分子的热运动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运动单元从链段扩展至大分子链,大分子这间可以出现相对滑移,变形能力显著增大且不可逆。纺织纤维呈现出一种具有黏滞性、可流动的液体状态,纤维的这种力学状态就称为黏流态。当大分子的聚合度极高,分子间用用力极大,大分子间的缠结严重时,分子间的相对滑移极困难,不会出现黏流态。

上述从分子运动学观点描述了热力学三态,从相态角度看,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均属非结晶相,即大分子间的排列状态呈无规(无序、非晶)状态。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振动材料纺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23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8粉丝 37文章 37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轻量化ℱ汽车轻量化材料、工艺、成本、水平、技术路线汇总

本文摘要:(由ai生成)选择伺服或步进电机系统需考虑负载特性、转矩、惯量、转速、精度、加减速及控制要求等。步进电机成本低,但在低速可能震动大,高速力矩下降快;伺服电机则体积小、响应快、控制复杂。电机启动运行问题可能由力矩不足、电流小、启动频率高或电机未固定好等原因导致。乘用车白车身包括下部车身、上部车身骨架、车门、发动机罩盖、行李箱盖、翼子板等部件,是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排气系统、电气系统及内饰件的安装基础,并通过其相应的结构设计满足成员的安全性要求。车身轻量化的目的在于保证车身结构抗撞性、刚度、强度以及NVH性能前提下,减轻身上骨架质量,同时不提高汽车车身制造成本来增强整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轻质材料 车身上应用的不断扩大的高强、轻质材料主要为高强度钢与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以及符合材料等。 高强度钢高强度钢主要应用于前防撞梁,A、B、C柱加强件,门槛梁,车门防撞梁和车顶横梁等关键部位,并且因公比例逐渐扩大。欧美部分车身车身高强度钢应用比例已超过60%,如奥迪A3、宝马3系、凯迪拉克ATS、福特蒙迪欧等;日系车型高强度钢占比也超过50%,如英菲尼迪Q50、本田思域等; 铝合金铝合金已由发动机罩向翼子板、行李厢盖及车门上逐渐延伸,部分高端车已实现全部铝合金车身; 镁合金镁合金已经从方向盘骨架、座椅骨架向转向支撑、传动系壳体零件上发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开始应用于前段模块、后尾门、进气歧管等零部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由跑车、豪华车向中高端车和电动车应用扩展。如图某轿车带四门两盖的车身结构。结构优化设计 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车型开发前期,对车身结构做出更合理的设计规划更为重要。目前多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正在向着搭建参数化设计平台(如图),应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形貌优化、多目标优化以及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方向发展。一、材料应用1、高强度钢 高强度钢主要应用在车上内外板以及车上结构件,同时高强度钢可以有效提升车身被动安全性。先进刚度刚在汽车超轻钢车身、先进概念车上应用,在减重、节能、提高安全性、降低排放发面应用前景良好。虽然在成型中面临回弹等问题挑战,但相比于其他替代材料,高强度钢还是性价比最好、最具吸引力的材料。 2、铝合金 铝合金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奥迪汽车推推出的全铝空间框架车身为代表。提出了奥迪全铝车身框架概念(ASF),推出相应车身Audi100、第一代Audi A8、A2.除奥迪其他公司也推出了全铝车身,如捷豹XJ、新路虎揽胜、奔驰S级车等如图所示。 变形铝合金在车身零件级结构件的应用方面发展比较快,如应用日益广发的铝合金行李箱盖、发动机舱罩盖、后背门、保险杠横梁等,随着凝固铝合金、粉末冶金铝合金、超塑性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和泡沫铝材等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未来铝合金在汽车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铸件、型材、板材并举的局面,预计未来铝将成为仅次于钢的第二大汽车用材料。奥迪A8全铝车身3、镁合金 目前镁合金在车身上主要集中在方向盘骨架。仪表盘骨架、座椅骨架等零部件上,在白车身结构件上还没有量产应用。目前仅有克莱斯勒某车型上做过尝试,如图。由于镁合金耐腐性和成型方面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4、复合材料汽车工业复合材料技术首先应用于保险杠,而后用与生产变截面弹簧钢板以代替钢板,之后又用与生产四门两盖。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90年福特、克莱斯勒相继开发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许多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密度低、比强高、比模高;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制品结构设计自由度大,易实现集成化、模块化设计;抗腐蚀性好、耐久性能好,隔声降噪;可采用多种成型工艺,模具成本低;A级表面,可免喷涂等工序;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目前,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迫切,从成本性能发展综合考虑,可用于车身结构件的复合材料以树脂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首选。可以应用于发动机舱罩盖、翼子板、车顶、行李箱、门板、底盘灯结构件中。随着车用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现已广发的应用在跑车、豪华车上,于铝合金构件比,复合材料可以减重50%左右,目前车上碳纤维已从单向丝、双向编制物,发展到多轴中空的碳纤维预制体,可获得多种形状结构的汽车部件,如图宝马I3电动汽车复合材料应用。二、制造工艺1、热成形 精度高、成形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生产高强度汽车保险杠,车门防撞杆,A、B、C柱加强件,车顶框架,中通道等安全件和结构件。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大众等在用该项技术制造高强度冲压件。中国一汽红旗H7车身下部也规模化使用热成形技术,如图: 2、激光拼焊 1985年奥迪成功采用全球第一块激光拼焊板。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本各大汽车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激光拼焊技术。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全球新型钢制车身设计和制造商应用广泛。如图中国一汽H7车身使用激光焊接的典型结构件。利用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减少汽车零部件数量、减轻车身重量、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结构功能、增加产品设计灵活性。3、差厚板 差厚板是在激光焊接之后,为解决激光拼焊板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生产过程如图差厚板可以代替激光拼焊板,从而更好的实现轻量化。但不完全代替激光拼焊板,因为激光拼焊除了焊接不同厚度板料还可以焊接不同材料、强度的板焊接在一起,差厚板不能实现这一功能。三、成本估计高强度钢与其他轻质材料比,价格低、经济性好,广泛的应用可提高车是安全性。高强度钢可以减薄材料,所以与普通钢板相比可以做大成本不大幅增加,约为普通钢板的1.5倍。铝合金密度2.68g/cm³,仅为钢板的1/3。考虑到使用铝材需要增加厚度及截面,可以减重30%~50%,与钢板相比,一般铝板件成本将增加2-5倍。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1.5 g/cm³,不及钢的1/5。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车门、发动机舱罩盖、行李箱盖能够减重50%以上,其材料成本相对钢板增加5倍以上。四、轻量化水平国内汽车轻量化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链不够完整,与国外差距较大。国际主流车型高强度钢车身占比60%以上,强度级别780MPa、980MPa的钢在车身构件上已相当普遍。高强度钢可以在不降低安全性与舒适性前提下,零件减重20~30%。国外或者国内合资高端车型部分零部件应用轻质材料,工程塑料零部件相对钢制部件可以减重30%~35%,铝合金零部件相对钢制零部件也减重30%~50%,镁合金零部件相对钢制零部件可以减重40%~55%,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相对钢制零部件可减重40%~60%。五、车身轻量化技术路径国外车身轻量化路径如下图所示:借鉴国外技术可以探索我国车身轻量化技术发展路线1、 短期 目标:加大刚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应用比例,合理减薄钢板厚度,广泛应用先进成形技术和链接技术,达到预计的轻量化目标。途径:采用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工程塑料,适量应用镁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进行车身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欧皇钢板厚度断面形状、尺寸,广泛应用激光焊接、热成形工艺及先进连接技术。2、 中期 目标:掌握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特性及连接技术,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轻量化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所需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路径:扩大铝镁合金、复合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比例、零部件数量,根据材料性能优化设计铝镁合金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结构,充分发挥材料本身性能优势。3、 长期 目标:逐渐掌握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零部件设计方法、高效制造工艺、性能控制方法和连接技术,逐渐赶超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轻量化技术水平。途径:熟练应用钢铝混合车身设计、制造与连接技术,逐渐掌握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结构设计。高效制造、性能调控和连接技术,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以下是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路线图:汽车工艺师整理、资料来源:快资讯、东风邹恒琪在第六届中国汽车先进技术与制造高峰论坛上的演讲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