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关注ℱ吉林化纤不断攻克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

3月前浏览133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吉林化纤成功攻克48k大丝束碳纤维碳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有望拓展碳纤维应用市场。大丝束碳纤维技术难点多,但市场需求旺盛,预计年均增速超16%。吉林化纤正朝“低成本、大丝束、通用化、高品质”方向努力,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实保障。





































         

对于日本、美国这样的碳纤维强国来说,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是其碳纤维行业实现低成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大丝束也是碳纤维在工业领域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技术路径。中国碳纤维产业接下来要想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大丝束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因此,大丝束近几年成为我国市场上各方关注的热点。但是,因为制备技术难度大,大丝束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令不少国内的碳纤维企业望而生畏。不过,这一情况正在被龙头企业一步步突破。            


近期,从吉林化纤集团(以下简称“吉林化纤”)传出消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顺利通过碳化并持续批量生产,且碳化效果远超预期,各项指标均超过了日本东丽T300级产品的水平,成为继24k碳纤维成功市场化后的又一碳纤维新产品。


    

那么,吉林化纤在大丝束方面有了哪些新突破?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的难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日前,《中国纺织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攻下48k碳纤维碳化技术  


碳纤维生产中所说的1k,是指一根碳纤维原丝中含有1000根单丝。按照业内的标准,每束碳纤维中的单丝根数小于24k的碳纤维,比如1k、3k的碳纤维都属于小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中的单丝根数大于或等于24k的碳纤维属于大丝束碳纤维。

    

相比小丝束,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效率更高,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铺层效率也更高,生产成本却能降低约30%以上。从国际市场看,大丝束碳纤维目前主要用于风电叶片、能源建筑等工业市场。


    

吉林化纤此次成功通过碳化的48k碳纤维原丝,是指原丝中含有48000根单丝,属于大丝束。48k大丝束碳纤维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的单线产能,实现生产的低成本化,有助于打破碳纤维因价格较高带来的应用局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拓展应用市场奠定基础。

    

吉林化纤从2017年7月开始研究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借鉴24k碳纤维原丝生产经验,对原液流程实施再造,对关键装备技术进行升级。今年7月,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48k碳纤维原丝的聚合、纺丝工艺技术,形成了千吨级PAN基48k碳纤维原丝技术工艺包,批量试生产出48k碳纤维原丝。从产品面世到质量稳定,吉林化纤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线密度控制难、水洗效果不均匀、原丝强度不稳定等难题。

    

事实上,去年年底,吉林化纤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一期2000吨生产线已试车成功,随后实现了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为此次成功实现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碳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整体的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年末完成。

    

吉林化纤生产出48k原丝后,第一时间到2000吨/年的碳化生产线进行氧化、碳化试验,上下游联合攻关,从小试、中试到批量碳化,反复调整、验证,最终实现了100束48k碳纤维原丝的顺利碳化。据测试,48k大丝束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层间剪切强度等指标均能满足应用需要。至此,吉林化纤在真正意义上生产出了国内首批48k大丝束碳纤维。

    

实现48k大丝束碳纤维的批量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业内人士指出,只有不断攻克碳纤维制备技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高我国碳纤维的产业化水平,并持续推进低成本化,才能使我国碳纤维更广泛地应用于风电叶片、油田、常压及高压容器、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从而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提供坚实保障。


大丝束技术难点呈系统性  


有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大丝束碳纤维的年均需求增速将超过16%,预计到2020年,全球市场对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中国市场对其的需求量将达到7.7万吨。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德武介绍,此前几十年,国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主要由日本东丽等碳纤维领头企业,以及波音、空客这样的航空航天领域的下游应用企业合力推进,航空航天领域也一直是碳纤维最主要的应用市场。在这个技术体系下,碳纤维制备技术主要走的是小丝束、高强度路线。中国碳纤维产业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朝前走。但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小丝束碳纤维应用市场的增幅趋缓,因此,吉林化纤在保持小丝束碳纤维原丝生产的既有产业基础上,这几年向着“低成本、大丝束、通用化、高品质”的方向努力。


    

但是,大丝束技术就像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企业并不是轻松松松就能啃得动。据了解,目前我国能生产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企业仍是少数,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原丝工艺分为湿法二步法工艺和DMSO(干喷湿法)工艺,吉林化纤使用的是湿法二步法。那么,大丝束碳纤维的制备技术究竟难在哪些方面?

    

难点一是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此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健全的体系,这给其研发增加了很大难度。相比小丝束,在原丝、聚合、预氧化、碳化等多个系统环节,大丝束碳纤维的制备技术都更难。比如,如果生产的是1k、3k的小丝束碳纤维,一个喷丝板上会有1000个、3000个孔,但如果生产的是48k大丝束碳纤维,一个喷丝板上会有48000个孔,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难点二是CV值的稳定。如果是生产3k小丝束碳纤维,要求一个喷丝板上的3000个孔里喷出来的每根丝的均匀度都一样,这相对容易;但如果是生产48k大丝束碳纤维,就要求一个喷丝板上的48000个孔里喷出来的每根丝的均匀度都一样,基数大了好几倍,难度自然相当大。

    

难点三是毛丝问题。毛丝问题通常伴随着纺丝过程一直存在,企业要做的是将毛丝的占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是生产1k的碳纤维,按照1%的毛丝占比,会出10根毛丝,这看上去并不明显;但如果是生产48k碳纤维,按照同样的毛丝占比,将会出现400多根毛丝,这会使毛丝看上去比较明显。因此,如何控制好大丝束碳纤维的毛丝占比是个大难题,目前国际上也没有这方面的标准。

    

难点四是碳化环节。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生产出来后,在碳化环节还将面临不少新挑战。比如,毛丝的问题在原丝上体现得可能并不明显,但在碳化环节有可能会凸显出来,因为在碳化环节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可能会导致纤维分子结构中的某些键断裂等现象发生。

    

而要解决这些难题,企业需要从单体的配比、工艺配方的改进、每一道生产环节的摸索完善等方方面面下功夫。可以发现,大丝束的制备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攻克这些难题,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而这通常是个难度大、投入高、见效慢的长期过程,也考验着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装备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难能可贵的是,吉林化纤这几年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一步步啃下了大丝束这块“硬骨头”,并逐步得到了市场认可。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销量为3834吨,同比增长102%, 主要原因就是24k、25k碳纤维原丝销量良好。

来源:中国纺织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断裂复合材料化学通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39文章 376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注ℱ从市场规模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收入,依然是航空航天,其中,波音、空客与美国的军用航空航天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这是个典型的高投入、高技术、高门槛、长周期、高收益的细分市场。风电行业,尽管碳纤维的用量已经超过航空航天市场,但是,复材的收入却比航空航天低很多,甚至低于体育产业的收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纤维采用低成本大丝束,成型采用最经济的拉挤工艺与单向织物层灌注工艺。拉挤工艺中,拉挤板材每公斤的成本几乎与每公斤的碳纤维成本相当,轴向把纤维的力学性能发挥到极致,这是其他工业应用需认真借鉴的。对比风电,汽车复材不仅有低成本要求,还需要高节拍、自动化的制造工艺,经济的维护要求等,其应用难度可想而知。关于树脂基复材中,热塑性与热固性材料的分配比例,在东丽收购荷兰TENCATE之后。从东丽官网的信息得知:2016年国际商用航空器采用了5000万欧元的热塑复材。2016年航空航天的树脂基复材市场是88.6亿美元。除了商用航空,使用热塑复材的还有笔记本外壳,运动鞋底,医疗器械和2020年之后的汽车。再加上短切碳纤维增强塑料及热塑连续碳纤维预浸料,我们将热固与热塑的比率调整为75%:25%。我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通过国家项目的支持,目前国内相关高校和研究单位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目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军工、航天领域,在其他民用领域的应用规模还相对有限。接下来一段时期内,陶瓷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向军 转民发展,军 转民的过程是行业发展规模迅速膨胀的阶段,市场一旦打开,陶瓷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汽车、建筑、医疗、电子、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领域。预计到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超过50亿元。一、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图表:2016-2017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二、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再者,在碳纤维领域,颁发两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体现国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重视度。2017/2018国产碳纤维产业如火如荼,从国产碳纤维实现“千吨级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突破”再到碳纤维应用于高铁、地铁、新能源汽车等大型项目初显成果,初步实现规模性产业集群。三、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发展分析近些年来我国碳纤维制备与应用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化建设高 潮,初步建立起国产碳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建设的较完整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有效缓解了国防建设重大工程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迫切需求,部分型号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自主保障问题基本解决。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