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ℱ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性能

1月前浏览28

本文节选自贺福《碳纤维及石墨纤维》,382-389页。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燃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5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聚焦ℱ高端国产碳纤维 拐点将至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材料因优异性能被誉为“黑色黄金”,全球需求旺盛。我国碳纤维产业虽位居第三,但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成主要动力。国内外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政策扶持助发展。未来军用碳纤维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可达138.4亿元。碳纤维材料前景广阔,全球市场需求旺盛。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的优异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工业材料、汽车制造和体育休闲用品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碳纤维被称为是21世纪的“黑色黄金”。碳纤维作为战略新材料长期以来被国外所垄断,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2017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14.7万吨,其中美国产能3.86万吨占比27%,日本产能2.72万吨占比18%,两国几乎占据了碳纤维产能的半壁江山。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2.6万吨占全球的17.68%,位居第三,但是我国一直处在有产能,没产量的尴尬境地。目前中国碳纤维80%依赖国外进口,但由于碳纤维军民两用的特性,难以从国外进口高性能的碳纤维产品,进一步加剧了碳纤维的国产化需求,进口替代是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东丽(3402.T)是最早生产碳纤维的行业龙头之一,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不仅产量和销量位居第一位,而且掌握着世界高端碳纤维需求市场份额,引领行业持续发展。帝人东邦(3401.T)是全球第二大碳纤维制造企业,在全球各地布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帝人东邦自2012年实现业务重组后碳纤维板块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三菱丽阳(4188.T)是世界上唯一同时生产PAN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的企业,其碳纤维材料与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的多种产品业务板块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使碳纤维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西格里(SGL.F)是全球最大的碳石墨及相关材料供应商,拥有从碳石墨产品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其碳纤维材料在风电、军工和汽车轻量化领域需求强劲,使其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布局碳纤维全产业链生产,竞争力持续增强。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廊坊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光威复合、连云港中复神鹰、常州中简科技、山西钢科碳材料、恒神股份等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原丝、碳丝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内厂商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在军工与民用领域均有应用。同时近年国家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扶持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利好公司的发展。同时国内碳纤维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技术水平过硬,率先占据军工领域业务。康得新(002450)投资入股康德碳谷公司占股14%,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康得新大股东康德集团旗下子公司,碳纤维产品全面布局军用、交通、新能源等领域,与宝马公司开展合作,同时联合康得复材实现碳纤维原丝-碳丝-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全产业布局,未来综合竞争力强;光威复材(300699)是国内唯一独立上市的碳纤维及复材产品有限公司,碳纤维T300等级产品应用于国家歼10和歼11等军用飞机领域,其碳纤维复合材料进入维斯塔斯等国际风电龙头供应链;中国建材(3323.HK)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与神鹰集团成立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实现T800级千吨原丝量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我国T800级碳纤维产品已实现从科研到工程制造的飞跃。6月13日,国防科工局发布消息称,近日我国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首次工程应用,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一项空白。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碳纤维行业政策持续推出。自2010年起,国务院、工业信息化部持续推出多项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技术发展与产能扩张长短期计划,切实推动碳纤维产业发展。2000年起,我国碳纤维产业经历了近15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正处于产业整合阶段,现已建立起国产聚丙烯腈碳纤维技术体系,确立了主流技术方向;初步形成了从实验室研制到产业化的国产碳纤维研发生产平台。在产品层面,我国现已解决国产化“有无”问题,初步打破国际封锁;在公司层面,目前国内共有碳纤维企业25家,其中7家建设起11条千吨级生产线,名义产能达2.6万吨。假设三代及三代半战机碳纤维平均比例为10%;四代机使用比例约为20%;大型军机使用比例约为15%;直升机使用比例约为40%;教练机使用比例约为10%,未来10年,我国新增军机碳纤维总用量约为3460吨,若以4000元/kg的单价估算,我国军用碳纤维市场空间约为138.40亿元。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