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ℱ采用凝胶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超细纤维

6月前浏览38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制备超细纤维的工艺,这些纤维的直径以纳米计量,只有十亿分之一米,但非常强韧。

这些既便宜又易于生产的纤维,可以成为许多应用的选择材料,如防护装甲和纳米复合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Gregory Rutledge和博士后Jay Park在一篇论文中对这种被称作“凝胶静电纺丝”的新工艺作了介绍。这篇论文可在线阅读,并将发表在《材料科学》杂志2月刊中。

Rutledge解释说,在材料科学中有很多取舍,研究者们通常在提高材料一种性能的同时,会看到另一种性能的降低。

“强度和韧性就是这样一对矛盾体:通常,当你获得了高强度,就会在韧性上有所损失。”他解释说,“材料变得越脆,就越发丧失了吸能机制,而且易于断裂。”

但是,采用这项新工艺制成的纤维,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取舍。能够获得一种强度和韧性都极高的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项工艺是对被称作“凝胶纺丝”的传统方法的一种变异,它增加了电力,结果获得了超细的聚乙烯纤维,其性能可与一些用来生产盔甲以阻止子弹的最强大的纤维如Kevlar和Dyneema相媲美,或者还超越于它们。

“我们最开始的任务是制造拥有不同尺寸范围(即尺寸不到1µm)的纤维,因为它们能以自有的能力而具备各种有趣的功能。”Rutledge说道,“而且许多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种超细纤维,它们有时被称作‘纳米纤维’,但是,在所谓的‘高性能纤维’范围中,却没有什么。”

高性能纤维,包括芳纶纤维如Kevlar,以及像Dyneema和Spectra一样的凝胶纺丝聚乙烯,也可用于制造满足极端应用需求的绳索,以及作为增强材料而用于一些高性能的复合材料中。

“许多年来,这一领域一直没有全新的变化,因为已有一些非常出色的纤维达到了顶级的力学性能。”Rutledge介绍说,但是,这种新材料却超越了所有其他的材料。“真正让此与众不同的是我们所说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这意味着在每一单位重量的基础上它们超越了所有。”

模量是指纤维的刚性如何,或者能够被拉伸到怎样的程度。

与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碳纤维和陶瓷纤维相比,这种新的凝胶静电纺丝聚乙烯纤维拥有类似的强度,但更加坚韧并拥有更低的密度,这意味着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它们大幅超越了标准材料。

在创造这种超细材料的过程中,该团队的目标只是为了与现有的微细纤维的性能相媲美。“所以,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项不错的成就。”Rutledge说,“实际上,这种材料原来在一些重要方面是更好的。虽然测试材料所拥有的模量并不是与现有最好的纤维一样好,但却相当接近,足以形成竞争。”

重要的是,他补充道:“在比商用材料更好的两个因素中,强度是其中的一个,而且可与目前最好的学术材料相媲美,同时它们的韧性要高大约一个数量级。”

这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这似乎是我们收到的一点礼物:纤维的尺寸减小了,而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Rutledge说道。

他解释说:“虽然大多数的塑料是坚韧的,但它们的刚性和强度却不如我们所获得的。”

玻璃纤维是刚性的但不是很强,钢丝很强但不是很硬,而这种新的凝胶静电纺丝纤维却无可比拟,似乎综合了理想的强度、刚性和韧性品质。

“就我们所带来的材料而言,所采用的这种凝胶静电纺丝工艺本质上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凝胶纺丝’工艺,但由于我们采用了电力,而且采用的是单一步骤的工艺而非多个步骤的传统工艺,因此我们获得的纤维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拉伸,这些纤维直径只有几百纳米而非典型的15µm。”他介绍说。

这些研究者所采用的工艺结合使用了一种聚合物凝胶作为初始材料,如在凝胶纺丝纤维中,但拉出纤维采用的却是电力而不是机械拉力。

这些带电纤维引发了不稳定的“抽打”过程,由此而形成了它们的超细尺寸。结果,那些狭小的尺寸带来了纤维的独特性能。

这些结果可能导致防护材料的产生,它们与现有的防护材料一样强大但却不笨重, 因而更实用。

Rutledge补充说:“它们可能拥有一些我们至今还没有想到的应用,因为我们现在才知道,它们具备这样的韧性等级。”

通过美国纳提克士兵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以及士兵纳米技术研究所,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陆军的支持,同时还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的支持。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断裂复合材料化学电力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6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7文章 380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前瞻研报ℱ军机、客机市场拉动 碳纤维未来需求量将稳定增长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在1000℃以上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碳纤维呈黑色,其质轻、强度高,同时具有易于成型、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良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有1.76万吨碳纤维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其中商用飞机占70.5%、公务机占11.4%、军用飞机占比10.5%。下面来分析碳纤维在军机及客机的应用情况。军机:需求量约200吨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轻量化中无可替代的材料性能,在军用航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军用飞机从最初将复合材料用于尾翼级的部件制造到今天用于机翼、口盖、前机身、中机身、整流罩等。从1969年起,美国F14A战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仅有1%,到美国F-22和F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达到24%和36%,在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更是超过了50%,用量与日俱增。碳纤维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导致其价格较高,尤其是应用在军工领域的碳纤维材料。我国军用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上应用比例的增加、装备列装数量增加以及装备换代更新的需要,后期国防事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在航空领域,我军战斗机以二代和三代机为主,老式战机占比较高。我国约60%的军用飞机面临退役,换成以三代、四代战斗机为标志的新一代空战力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军用飞机的需求,为我国军用飞机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拉动对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根据美国三代机及以上机型数量测算,未来10年,中国新增三代及四代战机的需求预计在1000-1500架左右,歼20空机重量15吨,按照27%的碳纤维材料使用率计算,生产300架,需求将达到1215吨,歼11空机重量16吨,按照10%的复合材料使用率计算,按1200架计算,需求将达到1920吨,年均需求约313吨。考虑其他军机需求,预计年需求为400吨,同时考虑到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约50%的生透率,预计碳纤维需求量约为200吨。客机:需求量约1250吨客机领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始应用在客机上的非承力构件,在早期的A310、B757和B767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占比仅为5%-6%,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作为次承力构件和主承力构件应用在客机上,其质量占比也开始逐步提升,到A380时,复合材料占比达到23%,具体应用在客机主承力结构部件如主翼、尾翼、机体、中央翼盒、压力隔壁等,次承力结构部件如辅助翼、方向舵及客机内饰材料等,开创了先进复合材料在大型客机上大规模应用的先河。而最新的B787和A350,复合材料的用量达到了50%以上,有更多部件使用碳纤维,例如机头、尾翼、机翼蒙皮等,使用量大大提升。根据预测,2014-2033年全球将新增36770架客机,其中42%来源于已有机型的更换机型,另外58%来自于亚洲、北美和欧洲等地区的新增需求,2013-2020年间全球对民用客机的需求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7%,同时,2018年仅波音777、787及空客A380、A350这四种机型对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9200吨左右,相比2016年增加约2800吨。而在中国地区,未来20年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飞机空重42吨,按20%使用量计算,预计未来20年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为5万吨,年均需求接近2500吨,考虑到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约50%的渗透率,预计碳纤维需求量约为1250吨。来源:前瞻经济人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