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发展ℱ2019年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需要开拓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市场

1月前浏览550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汽车等领域。全球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但国产碳纤维技术与国际水平有差距,需解决制造装备优化、工艺参数准确等问题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一、碳纤维行业概述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

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碳纤维通过与其他介质一起组成具有不同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船舶、汽车、休闲电子、电缆导线、建筑建材、储气瓶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碳纤维行业现状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材料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风电叶片、汽车、船舶、压力容器、建筑、电缆芯等不同行业。2017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达到8.42万吨,预计2020年全球总需求将达到11.21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碳纤维按拉伸模量可以分为标准模量(230-265GPA)、中等模量(270-315GPA)、高等模量(超过315GPA),其中2017年标模大丝束、标模小丝束需求分别为3.49万吨(41.45%)、3.28万吨(38.95%),中模量需求达1.54万吨(18.29%)、高模量需求为1100吨,约占1.3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8.42万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风电叶片1.98万吨(23.52%)、航空航天1.92万吨(22.80%)、休闲体育1.32万吨(15.68%),除此之外,汽车、混配模成型、压力容器等行业需求较大。根据碳纤维应用端其价值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全球碳纤维总价值23.44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含国防)的价值为11.52亿美元,占比达49.14%,体现了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应用的高附加值属性,其次在风电叶片、汽车等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碳纤维需求达2.35万吨,同比增长达20.06%,整体上延续了近期年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7400吨是由国产碳纤维企业生产商提供,进口碳纤维总量(1.61万吨)仍然明显高于国产量,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未来随着国内碳纤维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将达3.30万吨,复合增长率超过11%;同时,随着国产碳纤维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国产碳纤维市场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按行业划分来看,体育器材需求量1.20万吨(含中国台湾,总计占比51.10%)占据半壁江山,风电叶片需求3060吨(13.03%),建筑补强领域需求1800吨(7.66%),航空航天需求量900吨(3.83%),汽车领域需求600吨(2.55%),电缆芯需求量400吨(1.7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碳纤维来源除了中国大陆的7400吨外,分别来自日韩、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其中日本6100吨(25.97%),中国台湾4203吨(17.90%),韩国2055吨(8.75%)等,其中从韩国进口部分主要来自于东丽(韩国)公司的产品,属日系产品,墨西哥、匈牙利及美国的一部分,因东丽收购了卓尔泰克,也属于日系产品,总计,日系依然有9085吨的销售量,依然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供应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毋庸讳言,技术的落后是国产碳纤维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就目前而言,生产碳纤维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可接受性,释放产能,实现稳产量产。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主要有:

1.如何从制造装备的优化保证产品的质量。

从非标生产线向标准生产线的过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工艺参数的调试需要制造设备来实现,将工艺参数输入在控制器上,一个牵引机上好几个辊,速度都要调节好,关键是微振动,几乎测不到的震动都会影响产品性能。干喷湿纺工艺,喷丝头与液面的距离是非常严格的,液面波动将会影响凝固效果。

2.如何从工艺参数的准确保证产品的质量。

工艺参数是国产碳纤维的命根,需要真正定下心来去研究这些参数的每一项,一个参数造成的缺陷不算多,可是很多参数没有优化,最后的碳纤维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还有就是我们如果要优化这许多的参数,需要一个庞大的试验计划,有谁能有资金支持这些实验呢。为了尽早做出产品,都在不断妥协妥协,结果却造不出好产品。

3.如何从稳定均匀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

我们很多企业能够做出号称T300水平、T700、T800、T1000水平碳纤维,只是不是太均匀。一根纤维应该是均匀直径,均匀物相,每一段纤维都与整根纤维一样,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在一根纤维上不同地方截取一段纤维,如果它们的强度比较均匀则是好纤维。这是临门一脚,我们的功夫就差在这里。

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碳纤维产业化发展技术突破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难题。不但国外封锁,国内、省内各碳纤维企业的技术也各自摸索、各自封锁。各企业因为技术和工艺问题,既交出了沉重的学费,也花费了漫长的时间,量产稳产和产业化进程为此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尽管一些碳纤维企业已初步掌握了T300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基本掌握了T700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但是因为碳纤维生产线布点动辄几百米,极其复杂,温度、湿度、速度、力度等多方面的参数都可以影响到碳纤维原丝和碳丝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上仍有不小的差距,高端产品的产业化技术仍为空白。为加快碳纤维国产化进程,缩短碳纤维企业哺乳期,建议国家或者省级发改委、科技部门联合有关大学,成立技术协同攻关小组,对制约碳纤维企业的重点技术难题进行突破性攻关,每一家重点碳纤维企业领衔主攻其中的一项难题,攻克之后,受益分享。

四、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1、碳纤维研制和产业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

经过四十多年的研发和约十年的产业化建设,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碳纤维技术体系和较完整的碳纤维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碳纤维研发与生产平台,建立了针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应用评价、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体系。中国碳纤维制造已开始逐步打破了日、美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局面。未来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及国内碳纤维规模化发展推动下,中国碳纤维的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进一步打破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

2、碳纤维产业将加速进口替代

总体来看,国内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体育休闲等领域部分替代进口。但是国内碳纤维行业对外依存度依然非常高,进口产品占整个市场销量的80%以上,高端产品市场甚至达到95%。国内政策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政策鼓励进口替代的意图非常明确,随着国内碳纤维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国内碳纤维必将速度进口替代进程。

3、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工业消费占比逐步上升

碳纤维除了用于航天航空和风电、汽车、体育用品及国防领域等主要领域外,在轨道交通、电力输送、海洋工程、建筑补强、石油开采、压力容器等领域的需求潜力同样可观。从全球碳纤维应用来看,工业领域的应用仍占主流,我国受限于产品技术水平难以满足规模生产高端碳纤维,体育休闲领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目前国内体育休闲市场已经逐渐饱和,未来几年,随着碳纤维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工业应用领域的拓展,工业领域的占比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

4、低端产品竞争加剧,行业开始走向整合

国产碳纤维整体性能、质量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又都集中于低端产品,纤维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差,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大多数碳纤维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工艺技术和设备性能,造成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且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初步统计的国内16家具备原丝和碳纤维产业链的企业中,有13家采用了DMSO纺丝工艺路线。所有的碳纤维企业都以生产高强型T300级和T700级以及高强中模型T800级碳纤维为主,产品又都集中在3K、6K、12K、24K,而24K以上的大丝束品种基本没有生产。

来源:百家号/华经情报网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振动疲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汽车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5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资讯ℱ一周碳纤维资讯

1、国家统计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新增碳纤维及石墨纤维2、三菱收购ELG Carbon Fibre 25%的股份据ELG Carbon Fibre (ECF)2018年12月14 日官网报道,三菱公司(Mitsubishi Corporation,MC)已经达成协议,从德国ELG Haniel (ELG)子公司ELG Carbon Fibre International (ECFI)收购ELG Carbon Fibre (ECF)25%的股份。3、宁波材料所在光热转化碳纤维用于多介质纯化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研究员刘富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稳定环境耐受性的碳纤维材料,用于光热转化多介质纯化。研究团队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稳定的碳层,提高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增加到0.5m2g,在波长为200-2500nm的光吸收由改性前的89%提升到97%;并且碳化改性过程中有部分极性官能团引入,改性后的碳纤维的表面极性提高,极性表面能提高到20mM/m,使得碳纤维能够依靠纤维之间的毛细力对液体(水或者有机溶剂)进行自提取,不需要附加额外的汲取材料,简化了太阳能蒸发器件的设计。编织后的碳纤维层可直接作为汲水及光热转化层进行多种介质的纯化。4、艾达索高新材料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量产项目投产仪式在芜湖隆重举行12月14日上午,艾达索高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在芜湖市三山区星辉产业园举行新厂开业庆典,庆祝国内首套短切碳纤维预浸料CMP生产线、环氧SMC片料生产线建成投产仪式。艾达索高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2009年创立于美国纽约,2010年在中国无锡成立研发中心; 2015 年迁址至芜湖,成立美国普林斯顿、英国剑桥、上海浦江和安徽芜湖运营中心并建成树脂研发、生产基地; 2018 年建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回收基地;服务于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生态新型非金属复合材料产业,服务于汽车、轨道交通、风电、航空航天等复材制品领域。提供低成本、批量化材料应用方案。 5、辽宁科诺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试验线预计2019年一季度投产12月13日,由辽宁诺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启迪之星抚顺分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与会期间,大家参观了辽宁诺科碳纤维生产线。在诺科公司总经理常旭升的介绍说,目前企业已掌握独立自主关键技术,已建成年产60吨中间相沥青合成装置、年产40吨中间相沥青原丝纺丝装置以及年产1200吨工业化生产线第一期工程20吨高模量(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石墨纤维)验证生产线,计划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正式生产。6、英国研发碳纤维轻量化技术 有望提升电动汽车性能一个新的研究项目Tucana,将在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简称“WMG”)的专家帮助下,开发车辆机构的轻量化技术。这项研究将开发全球*的可升级、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以此来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2023~2032年期间,汽车的CO2排放将减少450万吨。 通过英国先进推进中心(简称“APC”),WMG将获得1870万英镑政府拨款中的400万英镑,以推动创新型轻量化汽车和动力传动结构的开发,并奠定英国在此方面的前沿地位。 通过解决目前整个行业尚未解决的设计、材料和大批量生产层面上的结构性能问题,Tucana项目将确保真正实现电动汽车的环保认证。7、蔚来ES6量产车盛大发布 康得复材助力轻量化技术进入新时代12月15日,在2018 NIO Day现场,蔚来汽车正式发布了其第二款量产车型蔚来ES6。全面的高性能表现成为ES6最大的亮点:综合工况续航里程510km,百公里加速4.7 秒,百公里制动距离33.9 米,整车抗扭刚度高达4,930N·m/deg,这一切比肩赛车的优良性能离不开其高强度铝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车身结构。其高强度碳纤维底盘由康得复材批量供货。车辆后端多数的关键负载由碳纤维后地板承受,蔚来ES6的碳纤维后地板总成、碳纤维座椅板总成、碳纤维后地板横梁总成三大部件由康得新欧洲汽车轻量化设计中心和NIO联合设计,由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提供样件开发服务,由康得复材批量供货。蔚来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只新秀,随着ES6的量产发布,中国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市场将进入历史爆发期,康得复材凭借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和雄厚的CFRP规模化制造实力,将携手主机厂陆续推出更多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量产车型,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进入新时代。8、光威复材荣获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 碳纤维铸就强军报国梦12月20日,“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秋林等三十余位院士及政府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荣获第一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魏炳波院士、周廉院士、李元元院士等为光威复材颁奖,师昌绪夫人郭蕴宜先生、师昌绪孙子师克威在场见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周少雄教授宣读了颁奖词:光威复材是国内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 “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家供应军品碳纤维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家碳纤维装备自主保障的“民营企业”,又是第一家A股上市的碳纤维企业。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始终遵循“不忘初心、天道酬勤、牢记使命、强军报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走自主研发、军民融合道路,解决了我国军工用碳纤维的生产急需。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