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布局ℱ打破技术封锁 国产碳纤维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月前浏览1681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中华大地,201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从上面这些物品中我们能够从中发现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衣着服饰到高精尖产品,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碳纤维。碳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耐湿、密度小、蠕变小、导电传热、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负载荷,也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我国碳纤维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62年,2005年,我国碳纤维行业仅有10家企业,产能之和占全球总产能的1%;2008年,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量工业企业涌入碳纤维行业,但大多数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无法突破,生产线运行及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导致“有产能,无产量”的现象出现;2010年,国内碳纤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0.4%左右,碳纤维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但在最近几年中,碳纤维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展当中,例如中复神鹰公司经过一年的研究,成功向世界推出SYM40(M40级别)碳纤维产品。

 

尽管如此,但我国在碳纤维的制备等方面突出问题还是存在,并且长期得不到解决。

美日垄断 

上图反映了2011-2015年碳纤维企业排名,可以发现,日本和美国企业一直遥遥领先,而中国企业与美日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2017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14.71万吨,其中美国碳纤维理论产能3.86万吨,日本2.72万吨,排名全球前二,两国累计占全球产能的45%。日本东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在小丝束碳纤维领域,日本东丽占据全球26%的市场份额,2017年营业收入达1302亿元。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美国赫氏公司占全球58%,产品应用在F-22、F-35、空客A350等知名航空装备。

美日等国家碳纤维主要在航空航天、国防等工业方面应用,而我国碳纤维应用领域虽然也每年增加并朝着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方面发展,但下游消费领域还是以文体休闲产品和工业应用为主,2010年我国碳纤维及制品进口量为10.966kt,体育休闲占进口量的64.5%,工业领域占进口量的20.9%,而航空航天只占进口量的0.6%,其他占进口量的14%,增幅较大的是风力发电叶片、气瓶、船艇、机械配件等。

突破技术瓶颈

日本东丽公司通过突破碳化工艺,使碳纤维强度和模量同时提升10%以上,率先达到了第三代碳纤维的技术要求。东丽利用传统的PAN溶液纺丝技术,精细控制碳化过程,在纳米尺度上改善碳纤维的微结构,对碳化后纤维中石墨微晶取向、微晶尺寸、缺陷等进行控制,从而使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小组通过突破原丝制备工艺,在保持碳纤维高强度同时,弹性模量提升28%以上。2015年7月,该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PAN基碳纤维凝胶纺丝技术,将碳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5.5~5.8GPa,拉伸弹性模量达354~375GPa。虽然拉伸强度和IM7相当,但弹性模量实现了28%~36%的大幅提升。这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第三代碳纤维产品的自主研发实力。

技术装备封锁

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敏感的关键材料,一直被以日本东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禁运和技术封锁。中国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始于1960年代,80年代开始研究高强度碳纤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被外界认为进展缓慢,加上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长期被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垄断,使得中国在这个领域遭到打压,以致于落后了几十年。

例如,在装备制造上,石墨化炉是制备高强高模碳纤维需要的设备,石墨化炉温度要求达到2800℃以上,但国内受炉体原材料限制导致高温装备性能不稳定,而且这些材料国外对我们是禁运的。

我国碳纤维发展问题

一是基础尚较薄弱,碳纤维是技术含量极高的材料分支,它的技术和工艺包括了原液聚合到纺丝到预氧化碳化等复杂工序,既要解决原理性的科学问题,又要解决难度极大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中国还没深入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在质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发和生产装备对外仍有相当依赖。

二是不同程度存在材料本身研发与应用脱节,存在不敢用和不会用的问题,其他领域的应用上喊得多、用得少。

三是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方面与碳纤维强国仍有差距等。

总结

为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真正成为军民两用材料,成为碳纤维强国,我们仍需努力。应加强对碳纤维进行战略规划,使其按市场规律有序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基础研究,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在质量上下功夫,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新技术和新的制造装备,着实拓展其应用领域,提高其性价比和国际竞争力。尽快制订碳纤维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建立重点产业基地、发挥区域合作优势、建立评价和认证机构打破技术封锁,国产碳纤维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参考文章

化工行业:全球碳纤维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戎光道,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合成纤维工业,2013,36(2):41

纪念师昌绪诞辰百年:师昌绪先生和中国的碳纤维发展

2017年中国碳纤维产能产量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碳纤维40年:国际封锁下的艰难攻关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疲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理论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3文章 374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技术ℱ宁波材料所在光热转化碳纤维用于多介质纯化方面取得进展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成为近年来能源转化利用的焦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光催化及光热转化等领域。其中利用光热转化原理进行海水淡化,是一种低成本、低维护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的光热转化材料主要有碳基材料、等离激元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等,上述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高盐雾、高温度、高湿度以及高腐蚀等极端环境下存在应用局限,比如高盐海水(10wt%)、苦咸水、强极性有机溶剂、油水乳液等多介质的分离及纯化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研究员刘富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稳定环境耐受性的碳纤维材料,用于光热转化多介质纯化。研究团队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稳定的碳层,提高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增加到0.5m2g,在波长为200-2500nm的光吸收由改性前的89%提升到97%;并且碳化改性过程中有部分极性官能团引入,改性后的碳纤维的表面极性提高,极性表面能提高到20mM/m,使得碳纤维能够依靠纤维之间的毛细力对液体(水或者有机溶剂)进行自提取,不需要附加额外的汲取材料,简化了太阳能蒸发器件的设计。编织后的碳纤维层可直接作为汲水及光热转化层进行多种介质的纯化。 实验结果表明,碳化改性后的碳纤维的光热转化效率可达到92.5%,在一个标准太阳下对海水的光热转化速率达到1.47Kgm-2h-1,在五个标准太阳下光热转化速率为~5.86Kgm-2h-1,并且对高盐海水(模拟死海海水,盐浓度10wt%)具有长期稳定的脱盐效果,碳纤维蒸馏器在室外连续运行10天,每天的产水量稳定在~7Kgm-2,并保持稳定的机械强度。由于碳纤维丰富的多级纤维结构及良好的毛细汲水能力,对于高盐海水在纤维表面的结晶具有良好的溶解及自修复能力,结晶析出在碳纤维表面的盐经过一晚上静置,会重新溶解到海水中,从而不会影响碳纤维的光热转化效果。此外,改性后的碳纤维对于水包油乳液(非挥发性硅油)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水中硅油含量可由10000ppm降低到11.9ppm;可对印染行业中含染料的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乙酰胺进行纯化,表现出良好的脱色及纯化效果,染料去除率达99.99%,蒸发速率为0.98Kgm-2h-1,并且可以长期耐受强极性有机溶剂二甲基乙酰胺(浸泡10天),其机械强度不发生变化。 上述结果表明碳化改性碳纤维材料,在多介质纯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高盐海水脱盐、有机溶剂脱色、油水乳液脱油等,大大拓展了目前碳纤维以及光热转化材料在溶剂纯化方面的应用领域。该成果以Ultra-robust carbon fibers for multi-media purification via solar-evaporation 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DOI: 10.1039/c8ta08829b)。博士生李田田和副研究员方齐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富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3209, 5161101025)、中科院青促会(2014258)、宁波市科技局(2014B81004, 2017C110034)等的支持。宁波材料所特纤事业部研究员陈友汜和博士生席先锋对该工作提供了支持。 图1 碳化改性碳纤维光热转化性能 图2 碳化改性碳纤维对水包油乳液和含染料有机溶剂的纯化性能文章来源: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