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纪要ℱ2018碳纤维会议:关于碳纤维的思考

6月前浏览242

福特复合材料公司董事总经理Lars Herbeck在CW 2018年碳纤维会议上发表演讲。

每年秋天,CompositesWorld杂志都会举办碳纤维会议,12月初,我(本文作者Jeff Sloan,下文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参加了在加利福尼亚州拉由拉市( La Jolla, CA.)举行的2018年会议。 自2006年我成为CW的主编以来,这是我参加的第11届碳纤维会议,并且像往常一样,会议上充满了信息量高、参与度高的与会者以及投资碳纤维供应链的赞助商和参展商。 

与此同时,还有以下一些亮点:

观点1

碳纤维制造商Hexcel(赫氏,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全球纤维总裁Brett Schneider的演讲为会议拉开序幕:他表示目前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每年60,000-65,000吨,全球铭牌产能为16万吨。他承认,这似乎表明碳纤维过剩,他警告说碳纤维性能的变化 - 丝束数,机械性能,尺寸,纤维形态等 - 结合生产拆卸,实际上可能限制某些类型碳纤维的可用性。

Schneider还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商品化问题 - 即上述变异性造成了太多的复杂性,使碳纤维的采用变得困难。我并不能简明扼要地总结Schneider在商品化方面的所有评论,只能说他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并从他的演讲中引出这句话来给读者思考:“你希望我们商品化哪一种纤维?,或者两种?”Schneider的另一个评论也引起了一些笑声,并在整个会议期间被其他主持人鹦鹉学舌般引用:“如果你只给别人一锭碳纤维,它(碳纤维)本身是毫无用武之地的。”意思是,应用碳纤维需要一些诀窍。

观点2

与Schneider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复合材料行业咨询公司CarbConsult GmbH(德国Hofheim am Taunus)的董事总经理Dan Pichler。他估计碳纤维需求量在85,000-90,000吨的范围内,其中60-65%在小丝束(1k-24k)段,35-40%在大丝束段。他说,65%的碳纤维进入工业终端市场,20%进入航空航天市场,15%进入体育用品市场。他说,碳纤维同比增长率为9-14%。在产能方面,Pichler认为比Schneider估计的更紧缺。 Pichler估计全球碳纤维铭牌产能为14万吨,实际产能(拆卸后)为90,000-95,000吨。 Pichler表示,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碳纤维制造商正在扩张。他提到商品化,他称之为标准化,通过对使用碳纤维的许多OEM的独家供应进行挑战,并指出“采购者需要多个供应商。在现实世界中,标准化对我们的客户是有吸引力的。“然而,他指出,正如Schneider所做的那样,材料分层使得这很困难 - 但并非不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将获得标准化。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不会。"

观点3

Spirit AeroSystems(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的研发总监Pierre Harter,展望了该航天巨头(Spirit公司)正在评估的下一代飞机应用的材料和技术。Harter强调需要“成本和性能的阶梯功能变化”,以满足航空航天OEM在制造效率和产量方面的期望,理由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在使用多功能材料,先进的预成型件,高速纤维/ 胶带铺放技术,结构粘合,增材制造,纤维转向和检测。 简而言之,Harter说:“下一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必须比我们过去看到的低。”

观点4

福伊特复合材料公司(Voith Composites,德国加兴)董事总经理拉尔斯·赫贝克(Lars Herbeck)就汽车碳纤维问题进行了探讨,该公司开发了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窄带铺放/预成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用于生产奥迪A8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后墙板。Herbeck还评估了汽车树脂固化技术的现状,发现了他感兴趣的东西,并指出,自1950年以来,环氧树脂固化时间急剧下降,从24小时下降到今天的1.5分钟。他说:“我们每天要生产将近1000个零件。”“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速度一样快。”但他最终表示,汽车复合材料部件的成本必须降低到18欧元/公斤以下。为了实现这一点,他说,为了可持续发展,碳纤维的成本必须降低到10欧元/千克以下。

来源:赛奥碳纤维技术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System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增材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3
最近编辑:6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5文章 380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科普ℱPBO纤维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本文摘要:(由ai生成)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以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高温生产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BO纤维生产技术已实现工业化,但存在生产控制难度高、光稳定性和轴向压缩性能待提升等问题。你了解过吗?其实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是有机高性能纤维中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最高的品种!它的强度、模量、耐热性、抗燃性、耐冲击性、耐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均很优异,并且质轻而柔软,是极其理想的纺织原料。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PBO细丝可吊起450千克的重量,其极限氧指数(LOI)达68%,密度为1.54-1.56g/cm3,是高强度的不燃纤维。PBO的工业化生产始于上世纪末的1998年,因其优异的性能一出现就引起极大关注,被称为“21世纪超级纤维”。 最新研发进展评述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PBO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在规模上稳定推进。但仍会面对一些问题:一是PBO纤维生产过程控制难度高,表现在聚合阶段因为HCl气体脱除引发的聚合相对不稳;二是PBO纤维光稳定性和轴向压缩性能有待提升;三是PBO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时与基体的界面粘结问题。对此,近十几年来的国内外积极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目前,国内在改善PBO纤维光稳定性、轴向压缩性能、与树脂界面结合力等方面的研究已居世界先进水平。PBO性能概述 目前PBO主要有PBO-AS(初生纤维)和PBO-HM(高模量纤维)两种规格,PBO-HM是通过对PBO-AS进行高温热处理后得到,在拉伸强度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的基础上,模量由110GPa提高至200GPa。 PBO-HM对应更高结晶程度、更少结构缺陷,更能满足航空航天承力部件等的要求。例如作为航天飞行器的机翼、固体火箭发动机机身、运动帆船的主缆、操纵杆等都需要PBO-HM作为原料;PBO-AS在消防服、压力器具、缆绳、高温过滤、铝合金和玻璃工业耐高温毡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国内对高性能PBO纤维的研究前后已历经20多年,关键基础技术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掌握了PBO聚合的工艺控制技术和液晶干喷湿纺成型高性能PBO纤维的纺丝工艺和技术。发现了提高PBO纤维光稳定性、轴向压缩性能以及其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时界面粘结性能的有效途径。在PBO纤维应用方面也开展了树脂浸胶工艺技术,压力容器缠绕成型等的研究。但工业化生产中的工程化技术包括设备和工艺控制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应用前瞻 基于PBO纤维的高强高模耐高温和阻燃特性,其应用前瞻包括如下:1航空航天PBO纤维以更高比强度、模量取代玻璃纤维甚至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在无人飞机机身、机翼制造,隐身飞机透波层材料等方面将体现优越性,实现更强更轻和在温度极端变化环境下性能保持的要求。 ©摄图网2交通运输列车上的承力及非承力构件,例如车头,车身,转向盘,座椅等。以PBO纤维复合材料代替碳纤维复合材料能进一步减重,对于高速列车运行节省电力,提高载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摄图网3高温生产PBO纤维是铝合金和玻璃加工业耐高温垫毡的优良原料,比芳纶毡使用寿命长。 ©摄图网4新能源燃料电池也是未来汽车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向,其中氢气的储存需要压力容器,PBO纤维缠绕成型可满足要求。 ©摄图网来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纺织干货、高分子科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