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闻·国产200吨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

1月前浏览324

国产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外壳,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却是国产导弹技术一个飞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200吨推力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相关资料来看,国产200吨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为2.65米,装药71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吨,它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当今一流水平。

国产JL-2导弹,海外资料认为它采用的是有机纤维壳体

在国产200吨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多项先进技术这中有一项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是大直径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技术,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公开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技术,众所周知,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也是导弹壳体,它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包括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高温、高速飞行产生的气流冲击、温度聚然变化、对方反导拦截武器攻击等等,因此要求发动机壳体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抗冲击等方面性能。

早期导弹发动机多采用金属壳体,例如超高强度钢、钛合金等,但是金属材料重量大,影响导弹射程和载荷,因此导弹发动机壳体发展趋势就是采用高强度非金属材料,起初主要采用玻璃纤维、芳纶、石墨等,在相同尺寸下,发动机壳体质量可以减少50%左右,战略导弹投掷重量可以提高1倍以上,可以说效果非常明显,不过这类材料在强度、刚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上世纪80年代之后,碳纤维开始在固体发动机壳体上面得到运用。碳纤维与芳纶相比,刚度和强度可以提高80%和30%,壳体重量再一次下降30%,另外碳纤维壳体热膨胀系数小,发动机工作期间尺寸稳定,可以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碳纤维还具备一定雷达吸波能力,可以提高导弹隐身性能,有助于增强导弹突防能力。

三叉戟-2导弹采用碳纤维壳体,作战能力得到有力增强


法国M51导弹正在生产,可以看到它的壳体也是由碳纤维缠绕而成

正是因为碳纤维缠绕壳体具备以上优点 ,所以现代导弹都倾向采用这种技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研制三叉戟-2(UGM-133A)潜射弹道导弹就采用这个技术,导弹性能迅速提高,至今还是美国主力潜射弹道导弹,法国M-51潜射弹道导弹也采用了碳纤维壳体,从而在导弹增加威力的情况射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法国新世纪战略威慑力量的基石。

从海外资料来看,国产DF-31、JL-2等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采用的是第二代有机纤维,例如芳纶等,它的重量明显高于三叉戟-2、M51导弹,这样就影响了导弹载荷和射程,或者实现同样投掷重量,国产导弹体积和重量更大,因此中国将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技术作为一个重点领域进行攻关,此前制约国产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碳纤维壳体主要问题就是国产碳纤维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导弹使用要求,进入新世纪,国产碳纤维水平突飞猛进,T800级碳纤维已经实现1000吨级生产能力,T1000也达到100吨级,M60J级碳纤维也研制成功,这表明国产碳纤维在三个重要方向(高强高模量、高强度、高模量)都实现了突破,从而为碳纤维在国产导弹和运载火箭上面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国产导弹重量更轻,射程更远

从航天科工透露信息来看,国产200吨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直径达到2.65米,起飞推力200吨,这些指标都超过了三叉载-2和M-51导弹,三叉戟-2导弹直径大约在2米左右,起飞重量60吨,因此中国可以利用这个技术研制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它的体积和重量更小,射程更远、投掷重量更大,进一步增强中国战略威慑能力。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隐身航天UG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3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5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研究·聚丙烯腈/纳米微晶纤维素前驱体制备碳纤维

碳纤维在研制初期主要是以粘胶纤维等木质素纤维为原料,但其碳收率低,且制备得到的碳纤维拉伸强度较低。与之相比,聚丙烯腈(PAN)纤维具有较高的碳收率,并具备优异的拉伸性能与压缩性能,因而成为碳纤维最为常用的前驱体。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纤维素、木质素等可再生资源经常用于碳纤维的前驱体研究,但纤维素基碳纤维、木质素基碳纤维力学性能始终远低于PAN基碳纤维。近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科研人员以含量高达40%纳米微晶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CNC)的PAN纤维为原料,经过预氧化、碳化处理制备得到PAN/CNC基碳纤维,纤维拉伸强度1.8-2.3GPa,拉伸模量220-265GPa,综合性能与PAN基碳纤维相接近。为了制备CNC含量高达40%的PAN/CNC溶液,研究人员将一定量CNC加入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体积比75:25)混合溶液中,并使用DMF将干态PAN粉末溶解,然后将CNC/DMF/H2O混合溶液加入PAN/DMF溶液中,多余溶剂进行蒸馏蒸发,形成固含量为15g/100ml的溶液,进一步使用甲醇为凝固浴,经过溶液纺丝,在总牵伸倍率为23×工艺下制备得到PAN/CNC前驱体纤维。该前驱体经过预氧化、碳化处理后制备得到PAN/CNC基碳纤维。PAN/CNC前驱体纤维的预氧化和碳化处理是在管式炉中进行,预氧化阶段以3℃/min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65℃,并在265℃条件下处理170min,然后升至305℃停留10min;在碳化处理阶段,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1400℃,停留10min。科研人员针对PAN/CNC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PAN/CNC前驱体纤维空气气氛中的热失重曲线发现,PAN/CNC前驱体纤维随着CNC含量提升,纤维热失重总量也逐渐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空气气氛中CNC的透氧性要显著高于PAN。PAN/CNC前驱体纤维DSC曲线分别以PAN纤维、PAN/CNC纤维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碳纤维,针对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AN/CNC基碳纤维线密度、直径以及力学性能均略低于PAN基碳纤维,但偏差不大,尤其是在CNC含量高达40%情况下,PAN/CNC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与PAN基碳纤维性能并未出现显著差异;此外,PAN/CNC基碳纤维在伸长上具有一定优势。PAN基碳纤维与PAN/CNC基碳纤维力学性能利用XRD对PAN、PAN/CNC纤维在预氧化、碳化等阶段的微晶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300℃碳化处理后,PAN/CNC基碳纤维在微晶尺寸、微晶取向均要高于PAN基碳纤维。纤维不同阶段的XRD衍射图(a)PAN(b)PAN/CNC-40:CNC含量40%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在PAN/CNC的预氧化纤维中观察到由PAN基质包围的CNC区域。碳化纤维则显示出两个不同的稳定碳化区域。 该研究对于两相结构碳纤维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PAN/CNC-20(CNC含量20%)阶段样品TEM图(a-c)预氧化纤维(d-f)碳化纤维来源:carbon,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微 信公众 号编译编辑:碳纤维生产技术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