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聚焦·方大系步步紧逼 吉林国资出手捍卫吉林化纤控制权

4月前浏览1522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吉林化纤间接控股股东吉发集团受让1.72亿股股份,增强吉林市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大系近期增持吉林化纤股份,持股比例超过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但两者差距不大。吉林市政府和国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捍卫控制权,因碳纤维产业前景广阔,吉林化纤成为争夺焦点。

吉林化纤(000420)6月3日晚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吉发集团与深圳东升峥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灏颂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创亿宏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郁金香天玑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通过协议方式受让吉林化纤1.72亿股股份,占吉林化纤总股本的8.72%。

本次权益变动后,吉发集团通过下属企业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间接持有吉林化纤5.75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20%。

国资增强控制权

吉林化纤方面表示,本次增持计划的实施将会增强吉林市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次增持不会对公司持续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化纤间接控股股东吉发集团本次受让吉林化纤股份,与资本市场中赫赫有名的方大系在近期大举增持吉林化纤股份有着密切关系。

方大系旗下上市公司方大炭素在5月29日晚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方大通过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公开竞拍受让了三家公司持有的吉林化纤股票1.88亿股,竞拍价格为5亿元。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东海基金(代表“东海基金-鑫龙14号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吉林化纤股票9902.23万股,协议转让价格为3.17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方大炭素子公司上海方大和方大炭素实际控制人方威合计持有吉林化纤股票3.85亿股,占吉林化纤总股本的19.55%。

需要指出的是,化纤集团直接持有吉林化纤3.18亿股股份,通过吉林化纤福润德纺织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吉林化纤6355.68万股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19.37%。这意味着,方大系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吉林化纤的控股股东方面。

吉林化纤5月30日午间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未来12 个月,上海方大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不排除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或司法竞拍等方式继续增持吉林化纤股份。

在这样的背景下,化纤集团与九富资产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明确化纤集团与九富资产构成一致行动人,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20.48%股份。

虽然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吉林化纤股份比例已经超过方大系,但是两者差距并不明显。为此,吉林化纤间接控股股东才会从深圳东升峥嵘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吉林化纤股东手中受让股份,进一步捍卫对吉林化纤的控制权。

拒绝“野蛮人”敲门

“方大系的一系列增持举措,显然是奔着吉林化纤的控制权而来。之前方大系取得一些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获得了相关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府部门的支持。而此番方大系却似乎是要扮演‘野蛮人’的角色,强行取得吉林化纤控制权。”6月3日,有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据这位知情人士介绍,在方大系大举增持吉林化纤之后,地方政府和国资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实际上,不论是化纤集团与九富资产在此前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还是如今吉发集团与深圳东升峥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都是获得了地方政府和国资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吉林化纤所在的吉林市是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聚集了一大批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上下游企业,是国内主要碳纤维产业聚集区。

近年来,吉林化纤控股股东已经在碳纤维领域进行布局,预计化纤集团的碳纤维原丝产能在2020年将达到4.6万吨。而吉林化纤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同样也是碳纤维,未来碳纤维产品在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当中的占比将会逐步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碳纤维被誉为是“黑色黄金”,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工业智能化、核能利用、海洋工程、军事工业、医疗器材等方面,市场前景广阔,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

“或许正是因为看好碳纤维未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基于对吉林化纤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以方大系才会试图拿下吉林化纤控制权。”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不过现在吉林地方政府、国资部门已经向方大系释放了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坚决捍卫吉林化纤的控制权,拒绝“野蛮人”敲门。

来源:证券时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核能汽车海洋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3
最近编辑:4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8粉丝 36文章 37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处理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具有高导热、导电、耐高温等特性,是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其废弃物回收价值高,可缓解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碳纤维废弃物处理以机械再循环和能量回收为主,避免掩埋和直接焚烧的低效污染方法。回收再利用碳纤维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循环经济理念。概 述: 碳纤维(Carbon Fiber,CF)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黑色特种无机高分子纤维,其分子结构界于石墨与金刚石之间,含碳量≥90%。它具有一般碳素材料导热、导电、耐高温、耐摩擦、耐腐蚀等特性,同时,还具有极好的纤度、良好的织物编织性、显著的各向异性、极高的轴向强度和模量等。其主要用途是增强树脂、金属、陶瓷、水泥等基体材料后制成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出现,是继木材、金属之后,世界材料史上的又一次革命,近来更被称为“21世纪的黑色革命者”。 碳纤维废弃物回收价值与意义 正如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一样,碳纤维在具有上述其它增强材料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异特性同时,也具有其相应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3方面:一是脆性大、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且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近似直线,进而导致设计时其轴向强度浪费较大。二是在强酸作用下易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将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等。三是生产技术难度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相关体现为生产过于集中、价格高(为E-玻纤的20~200倍)、易形成垄断。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多用于强度、刚度均有较高要求的结构场合或特殊场合,其使用寿命有严格要求。据预测全球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至2010年可达2万吨,其中含碳纤维1万吨以上,按平均价格700元/kg计算,约合人民币70亿元以上;自2007年起,随着全球每年约3万吨碳纤维投入使用,其后期废弃物商业价值将越来越高,对此欧美等国更通过颁布法令等措施予以促进其回收再利用。 碳纤维、玻璃纤维生产时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与环境影响数据见表1。由表1可知,碳纤维生产能耗约为玻璃纤维的12倍,环境影响60倍多,可见回收再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此外,构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碳纤维、基体树脂等主体材料,其制造原材料皆为不可再生资源,鉴于我国人均资源少、日益匮乏等严峻局面,更应加以充分循环再利用,这既与我国可持续发展国策相适应,又与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会议“利用科技,倡导低碳循环经济,以减轻碳排放”的主旨一脉相承。 处理方案选择 至今为止,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理可行方法有:掩埋、重复使用、机械材料再循环(又称物理粉碎法)、焚烧、材料再循环与能量回收法(又称物理化学法)、化学水解、水泥制造等7类。 由于碳纤维价格昂贵、综合性能好,多用于军民高端或特殊领域,其制品报废程序严格,故不重复使用或可能性不大;因其含碳量高达90%以上,且制造成本远高于常规纤维,如采用露天直接焚烧法或水泥制造等间接焚烧法予以处理,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十分不经济,即社会与经济效益均较差;而化学水解法多用于夹芯结构类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处理。此外,前期废弃物处理常用的低成本直接掩埋法,在多年或永远不烂同时析出有毒物质,进而长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系统,后期将为环境等相关法规所逐渐禁止。综上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理可行方法有:机械材料再循环法、材料再循环与能量回收法2种。但在后面对比分析时,仍将水泥制造等能量回收焚烧法列入讨论范围。参考文献[1] 沈曾民、迟伟东、张学军、田艳红,高模量碳纤维的现状及发展⑴。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0 年 6 月,Vol.35 No.3:5-13。[2] 田立娜。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硅谷,2010 年 3 月。 [3] Anna Hedlund-Åström。Model for End of Life Treatment of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Doctoral thesis)。2005 年 10 月 21 日。 [4] 数据来源于 EPS 2000 系统资料库。 [5] 张建川、陆民宪,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废弃物几种处理方法概述。材料工程,2009 年增刊 2(10 月),P186~192。来源: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